《2023-2024学年福建省石狮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福建省石狮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字形及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妖娆折腰(sh)红装素裹B风骚娉婷(pn)冠冕堂皇C邮票摇曳(y)粱间呢喃D飘逸忧戚(q)惟余莽莽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查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B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我的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C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墨守成规,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D人不能死于盲
3、从。不懂得怀疑一切的人,眼睛里永远都无法流露出睿智的目光。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ABC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B通过学习范进中举,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C吴用这一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4、象。D诸葛亮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是刘备能否建功立业的关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用课文原句填空。_,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韩愈马说)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将羁旅漂泊的游子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_,_。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洞庭湖为描写对象,写出因早晚时间不同而景物变化无穷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课内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
5、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林霏:树林里的
6、雾气。B野芳发而幽香野芳:山野的芬芳。C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D树林阴翳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而不知人之乐C山间之朝暮也无丝竹之乱耳D行者休于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B段写宴饮之乐,却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D选文巧用
7、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假如人生没有磨难贺铭华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
8、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如果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蚕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自古纨绮无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
9、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质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
10、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
11、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选自诗文选粹第九辑)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用“/”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3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文章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第段中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你举一个事例加以论证。(不
12、能以文中出现的人物举例)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六、语言表达(共10分)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七、作文(共40分)【2017届中考海南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母亲对我说:如果你想人生更加精彩,那么你就要多吃一点苦,多读一些书。因为只有在春天的时候躬身播种,你才能最终收获满园秋色。老师对我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当一颗星星。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做一个最好的你。朋友对我说:如果你不能预知未来,那你就要努力把握现在,因为只有珍惜当下的点滴,你才不会让青春留下遗憾。亲爱的同学,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主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