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青海省果洛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通关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青海省果洛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通关考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xin)此中人语云(y)为嵁为岩(kn)B无人问津(jn)关关雎鸠(ji)卷石底(jun)C为宫室(wi)八分有奇(q)可爱者甚蕃(fn)D俶尔远逝(ch)窈窕淑女(tio)参差荇菜(xng)2、下列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都有误的一项是()A窈窕(tio)俨然(yn)篆章(zhun)翕忽(x)B悄怆(chung)垂髫(tio)壬戌(x)寤寐(mi)C二黍(sh)罔不(wng)蒹葭(ji)邑人(y)D清洌(li)俶尔(sh)阡陌(m)间隔(jin)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广大官
3、兵总是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B5000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C在2020年春晚中,当看到黄晓明等人演出的小品机场姐妹花时,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D春天已经由远及近向我们走来,希望也在每一个人心中潜滋暗长。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对新业务的探索。B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C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
4、乎其神的境地。D临沂市政府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7年初,双岭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问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按提示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语句。(1)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青葱的句子是: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3)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4)作者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
5、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
6、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萌,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热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诗)【注释】相命肆农耕:桃花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憩:休息。菽稷:泛指粮食作物。艺:种植。靡:无。暧:遮蔽。俎豆犹古法:按照古制进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斑白:头发花白,指老人。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B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C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乃记之而去/停数
7、日,辞去2翻译下面的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3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B桃花源记是散文,有曲折新奇的故事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描写具体,富于小说色彩;桃花源诗的语言比较质朴,记述桃源社会的情形更加详细。C桃花源记是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处处写渔人所见,作者的心情、态度隐藏在文本之后,而桃花源诗则由诗人直接叙述桃源的历史状态,并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愿望。D桃花源诗赞美“古法”,不要“智慧”是一种消极、倒退的表现,应该批判。4根据你对文段【甲】【乙】的理解,你认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
8、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具体细致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一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
9、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就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
10、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惊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1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在科学实验过程中,需要怎么做?3在求知过程中,又该摒弃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为什么?4从初中学过的课文中选取一位科学家的事例做事实论据,以支持作者所阐述的观点。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前四句“望洞庭湖”,重在写景;后四句“赠张丞相”,重在抒情。B首联起笔不凡,立足整体描写,表现洞庭湖水天一色开阔浩渺的景象。C颈联以欲渡无舟为喻,含蓄委婉地抒发从政心愿,期待得到丞相举荐。D尾联的“徒”字,充满惋惜之意,表达自己空有才华无人赏识的忧愤。2本诗中“波撼岳阳城”与“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同是写水的佳句,其中水的特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马说中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阐释二者之间的关系?七、作文(共40分)登勃朗峰是一篇翻译作品,译笔简练,笔法多变,妙趣横生。如在写上山时,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写下山时,又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仔细阅读课文,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自己的登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