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铁岭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题.docx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7650356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铁岭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铁岭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铁岭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辽宁省铁岭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选项填在括号内()。A陋室(lu)B德馨(xng)C调素琴(tio)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摇蓝喧闹字帖气势磅礴B臂膀崎岖斑澜九曲连环C斑驳高粱澎湃高山之颠D气概嗥鸣懊悔绝壁断崖3、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一笔什么赔偿费了。B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C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D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仔细看时,才

3、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B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C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D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请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名句、作者或作品题目。(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2)岑参_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_,_。(3)卖油翁一文中_ 、_ 、_等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理。(4)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一番对话是由_引起的。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课内文

4、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有仙则名()(2)往来无白丁()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既表露了刘禹锡交朋识友,皆是高洁之士、博学之人,也展示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排比手法,表现了作者希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此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以古代

5、贤人自况的情怀。D本文的文体是“铭”,它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3联系以下背景资料,说说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背景资料:刘禹锡写陋室铭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牛李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嫉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享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无力回天,只能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往来。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驿路梨花彭荆风(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6、2)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3)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4)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5)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6)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7)“快看,有人家了。”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8)老

7、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9)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10)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11)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12)正说着

8、,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13)“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14)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15)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16)“主人家是谁?”“不晓得。”“粮食交给谁呢?”“挂在屋梁上。”(17)“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18)他悠闲地吐着烟,

9、说:“我不是开玩笑。”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19)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20)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

10、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21)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22)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2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24)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

11、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25)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26)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27)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28)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29)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

12、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30)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31)“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32)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33)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1记叙文在顺叙中插叙往事,方法

13、有很多,本文是借人物语言来实现的:一是借_之口讲述_。二是借_之口讲述_。2结合上下文,理解第(4)段划线语句,并分析其作用。“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3关于小茅屋的主人,同学们有争议,你认为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请说明理由。4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了诗人客居洛阳时闻笛的感受,感情真挚,韵味无穷。B“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易触动羁旅之愁。C三、四两句写

14、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D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是诗人的理想,也是艺术的夸张。2首句中“暗”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选词填空。(1)“想起这些,我多么_(痛心、懊悔、悔恨)!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2)个个都那么_(留心、细心、专心),教室里那么_(安静、肃静、寂静)!(3)这套衣服,他只有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庄严、严肃、肃穆)的气氛。(4)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_(温和、柔和、温柔)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上课,不等你了。”(5)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_(忠诚、忠心、忠实)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_(谢意、敬意、敬爱)。(6)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_(装进、塞进、挤进)我们的脑子里去。七、作文(共40分)人生是一个静悄悄的成长过程,这里面有欢乐,也有忧愁;有轻松,也有凝重;有甜美,也有苦涩;有新奇,也有平淡请以“成长的歌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有真情实感。2.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作,字数500字左右。3.可以抒发感情、记叙经历、发表言论等,文体除诗歌外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