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凌海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辽宁省凌海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测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萦绕(yng)襁褓(qing bo)阐述(chn)浩劫(ji)B枷锁(ji)歧途(q)拙劣(l)允许(rn)C湛蓝(zhn)姊妹(z)嵌入(qin)沉甸甸(din)D气氛(fn)分崩离析(bng)召唤(zho)凋零(dio)2、选出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A中考和高考都提出了对字迹工整、书写清楚的试卷酌情加分。(修改:在句末加上“的要求”。)B习近平主席主持并出席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关活动。(修改:删去“相关活动”。)C只有真正做到尊师敬教,就能赋予教师荣誉感和自豪感。(修改:把“就”改为“才”。)D学
3、校抓不抓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修改:在“后继有人”前加“是否”。)3、将下面句子排成语意连贯的段落,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非物质状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时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现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ABCD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
4、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B2016年鄂州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D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用课文原句填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无可奈何花落去,_。_,志在千里。_,壮心不已。忽如一夜春风来,_。山回路转不见君,_。散入珠帘湿罗幕,_。_,胡天八月即飞雪。_,在河之洲,_,君子好逑。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二、文言
5、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时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龙说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
6、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注释:嘘声:吹气。龙吹气成云是古人有违科学的一种认识。茫洋:自由自在的往来。玄间:青天。水:降雨,滋润。【释义懂文】1结合文意与阅读积累,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出恰当义项并将相应序号填写在横线上。原句释义送孟浩然之广陵(1)_马之千里者(2)_虽有千里之能(3)_云从之矣(4)_知识卡片:助词,的,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虚用,无
7、所指:久而久。往,到:“吾欲南海”。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圈点品味】3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作者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示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在这里是“难道”的意思,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也”是句尾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两个语气词连用,表现了作者对说“天下无马的人”的嘲讽之情。(1)云亦灵怪矣哉!(2)既曰龙,云从之矣。【对比明理】4马说和龙说都采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龙说阐述的寓意。【勾连识趣】5韩愈是唐代散
8、文巨匠,同时也是对宋代作家极有影响的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西汉司马迁开创“以诗为文”的典范。请结合下面著名历史学家吴小如关于“以诗为文”的评论,以马说龙说为例,谈谈你对韩愈创作中“以诗为文”的文学风格的理解。所谓“以诗为文”,是指用具有诗的含蓄情调、韵律之味等特色来写散文,即是说罢散文给诗化(这并不等于从西方引进的新文体“散文诗”)了。所谓把散文诗化,或者说把散文写的带有诗意,并不限于写自然景物、抒情小品或对人物进行典型塑造和对事态进行艺术描绘,而是也可以用诗的情调、韵味来写说理文或评论文。(历史学家吴小如)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文章,完成小题。琴王(游睿)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琴
9、王。他的琴声太动听了。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A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晖,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10、。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B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
11、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12、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1读完全文,你认为他被人们称为“琴王”的原因是什么?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3这篇小说中,A B两处的语句完全相同,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联系前后文,请说说“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5小说的最后一段“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仅有一句话,你认为可以删去吗?请简述你的理由。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卖炭翁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试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六、语言表达(共10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去以六月息者也_(2)请循其本_(3)然后能自反也_(4)男有分,女有归_(5)执策而临之_七、作文(共40分)选择一部你读过的名著或看过的电影,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