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焦炙(zh)俯瞰(kn)络绎不绝(y)B隧道(su)拾阶(sh)皑皑白雪(i)C妩媚(mi)巉峻(chn)纷至沓来(t)D穹顶(qing)颠簸(b)瞬息万变(shu)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B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撞击地球的结果。C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D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帏幕的一角而已。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后来居上。B现
3、在有些国家干部,不求廉洁奉公,只讲礼尚往来。C勤能补拙的例子,在古代是不胜枚举的。D看着他走路的样子,大家都忍俊不禁,甚至有两个笑得前仰后合。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全国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已超过1万余家,直接结算近60万人次。B丰富心灵的方式需要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到有文化积淀的地方去游历,包括欣赏艺术作品等方面的体验。C网购是当前最时尚的一种购物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一系列的交易活动。D四川特色农业形成了“宜宾一泸州川西南早茶产业”“德阳一眉山泡菜产业”“成都蒲江一眉山丹棱柑桔产业”等产业集群。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
4、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蒹葭采采,_。(诗经蒹葭)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结庐在人境,_。(陶渊明饮酒(其五)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小桥流水人家,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农家社日将近的句子是“_”。杜甫在春望中用“_”一句写出了将士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5、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要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惊。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情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
6、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附。洵(xn):确实。浣:洗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便要还家无论魏晋具答之乃不知有汉2翻译下列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下面对【甲】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热情。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想法。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
7、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社戏节选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
8、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2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请将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A第一段第3句的
9、“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3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第一段“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活泼轻松) _第二段“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急切焦虑)_第三段“我的心也沉静
10、,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惘然陶醉)_4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内。()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5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以“踊跃”写山有何效果?“我却还以为船慢”突出了我的什么心情?)(3)飞一般的径向赵庄前进去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五、诗
11、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诗歌表现了什么主题?六、语言表达(共10分)马说中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阐释二者之间的关系?七、作文(共40分)按要求作文。请以“记一次难忘的旅行”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游记。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