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资源-6杏林琐忆_彭静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爱医资源-6杏林琐忆_彭静山.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自学函授。深造。,厂气_广飞 乏琐多令忆多 戈护气扩彭静山我少年家贫。1 5岁丧父,上有老母,家徒四壁,租屋而居。幸有叔父代为筹借学费供我念医书。他劝我说:“好好学,学成了当医生济世活人。”我先后拜过四位老师;开原刘景川先生,启蒙读医书;刘景贤先生指导临床治病;号称“唐神针”的针灸专业 唐云阁先生教的针灸,东北中医前辈著名的马二琴教授是全面教导(包括医学、文学)的最后一位老师;学 了六年,1 9 30年我2 2 岁便在药房坐堂行医。初行医,并不懂得什么叫做“治学”,只是想把读过的书整理一番,如何运用到临床上,治好病就行了。读过内经、难经、金鉴、伤寒、金匾、药性赋、四百味药性歌括、汤 头歌诀、濒
2、湖脉学、医学三 字经等 读的很熟,有的至今还能背诵如流。在半个世纪的行医和学习生涯中,积 累了点滴经验,不惴冒味,陈述于后。一、由浅入深行医以后,最感到困难的是诊断间题。那时候找中医看病,不说症状,伸出手来让医生摸脉,病人的一切自觉症状要由医生嘴里讲出来。病人以为切脉是神乎其神,只要三个手指头一摸,什么病都会知道。其实病人哪 里懂得望 闻问切、四诊合参的道理呢?初时,病人手放在脉枕上,这时摸到病人的脉在 跳,我的心跳得更厉害,什么濒湖脉学早已渺渺茫茫,诊完了脉往往张口结舌,病人冲我神秘地一笑,转身而去。我感到手足失措和莫大羞辱。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过去学医的人都是先读濒湖脉学,背熟了,老师也讲
3、明白了,为什么看病用不上呢?其实李时珍说过:“因撮粹撷华,僧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世之 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_匕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从这里可以看到病人不讲症状,全凭医生摸脉,自古已然,于今为烈。四诊之末,我就先学其末,循序渐进吧。重读起来,和实际切脉对照联想,但是遇到了困难。“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的话还比较容易理 解。接 着便 是“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如循榆荚”,素间的文章就不好懂了。微风吹鸟背上毛,榆钱飘落满地,是可见而无法用手去循摸,虽然在厌厌聂聂下面夹注 有“轻 汛貌”三字,但和摸脉也联系 不上。“如水漂木”(崔氏语),我试
4、取一块小木头,放在水盆里,左摸右摆,和浮脉的形 象 无 法比拟。最后一句话“如捻葱叶”( 黎氏语),把人弄得朦头转向;接着还有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寸、关、尺三部还各有不同的症状,等等,竟有二十八种之多,眼花撩乱,无所适从。读一读崔嘉彦原著,李言闻删补的四言举要:“脉乃血派,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感觉变幻不定,气象万千。取出医宗金鉴四诊心法,也像四言举要差不多。三指禅指出缓脉如秤之定平星,是正常脉,拿缓 脉作标准,容易分辨浮沉迟数,虽 然有些道理,但是缓脉什么样,还是不会摸。翻 了许多脉学书,都不得要领。我到徐灵胎诊脉论诗由博返约,他说“微茫指下最难知,条绪寻来悟治丝”,可见诊脉之
5、难。以后在陈修圆医学实在易里看见四一言脉诗,以浮沉迟数长短细大八脉为纲领,各有兼脉,有纲有目,不用类比的“如水漂木”等的辞 句,直捷了当的开门见山说:“浮为主 表,属腑属阳。轻手一诊,形象彰彰。浮而有力,洪脉火场 ”明白易晓。轻按明显为浮,重按明显为沉,从轻重按脉,可辨浮沉,而别表里。迟数则以呼吸为准,一呼一 吸,谓之一息,一 息四至、五至为平脉。四至以下为迟脉,五至以上为数脉;迟数可知寒热。长短从脉的长度,超过本位,下过于寸,上过于尺叫做长脉;两头下 不及寸,. 上不及尺叫做短脉;长短可知平素身体强弱。细大从脉的宽度而区分,细脉细如蛛丝,大脉宽如韭菜,这样用形象说明,细大可查虚实。主脉了然于
6、心,兼脉就由此类推,容易辨识。这样逐渐学会了切脉。日积 月累,经验日渐丰富,对学术的领会也与青年时代不可同日而语。行医儿十年后,从人的面 色,形态,表情各方面综合起来,对诊脉也就熟悉,从脉上的确能体现出寒热虚实阴 阳表里。重读濒湖脉学领会也就不同了。对于“如微风吹鸟背 上毛,如循榆荚,如水漂木,如捻葱叶”和“如绵裹砂内刚外柔,如石投水必极其底”等语,是用各种类比来描绘脉象,读来却觉亲切有味。二、由博返约现存的本草古籍,以宋唐慎微证类本草,明刘文泰本草 品 汇精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最为丰富多采,洋洋大观,但不适于初学。. 在本草方面的启蒙书我读过药性赋和四百味药性歌括。后者 仅用 十 六 个字,
7、把一味药的性、气、味和主治功能都说得十分清楚,它有一个缺点,各味药的词句都差不多,在背诵时候容易串笼子,往往张冠李戴。李东垣药性赋最为简捷,例如寒性类,“犀角解乎心热”仅六个字却含义无穷。素向阴阳应象大论说;“心,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其液为汗,其荣为色。”凡属喜笑无常,忧愁成疾,舌肿、舌痛、重舌、木舌、舌强不语,经常口苦,无汗或多汗,面色异常等症,如果从四诊得知属于 实热,即可用犀角治之。灵兰 秘典论:, ,合者君主 之官,神明出焉。”凡属神志方面的热病如神昏澹语,神识 不清,精 神恍惚,都属心 经生病,凡属热病,均宜犀 角。不但此也,心与小肠相表里,凡属小肠经
8、病候如少腹痛,腰脊痛引攀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以及心与小肠两经的体外循行部位,肩臂内侧前后至手小指疼痛等症,皆可治之。由此类推,对药 性赋的每一味药,辨证施治,都能起到一定的良好效果。汪切庵聘请了许多老名医,编写 了素灵类纂,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四种医书。后三种为中医必读书,风行海内,三百余年,远及朝鲜、日本,影响很大。汤头歌诀尤其是学医启蒙处方捷径,共有经方、时方三百多个,分门别类,易读易记。在诊断辨证立法以后,开方时根据有关汤头所提供的药味对症 加减,很快就开出了药方。彼时严苍山还没有续编汤头,有些常用药方,由我自己编成歌 诀,并附带分量,使用方便。例如养阴清肺汤方歌云:
9、一两生地八元参,六冬二草共相陈,芍贝丹四薄二 五,养阴清肺效如神。其实临床实践越多,经验就愈丰。智慧是经验的积累,经验是无数次重复的结晶。谚语有“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就说明这一条真理。三、半路改行搞针灸“好将迟数浮沉手,改 作 迎随补泻人。”1951年中国医科大学成立针灸研究委员会,聘我为针灸讲师,授课以外,在第一附属医院添设针灸科,公开对外治病,并开展科学研究。西医医院开展针灸在彼时来说是全国最早的。二十年来,对针灸已经 生疏,只好努力复习,背诵经络,默记穴位,把分寸歌,经穴歌写在小本上,有时间就念,治病之余,上 下班前后,看戏等场,在枕_匕车_匕一有时间就念。看见人就琢磨骨度法,甚 至
10、乘公共汽车也揣磨前座人的头颈忖度取穴法。练针也曾下苦工夫,手不离针,不管遇见什么东西,总是以针刺入提出,稿纸穿坏了不知多少,有时连珍藏的善本书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扎坏。在临症基础 上,整 理教学笔记,写 了一本简易针灸疗法在上海出版。在针灸向全国推广的初期,用白话写针灸书的还没有,因此竟成了畅销书。工作日久,觉得门诊病人虽多,而主要的是四种病:一种是肺病,包括肺结核和 老年慢性气管炎;一种是神志病,通常叫做神经衰弱;一种是风湿症,一种是胃肠病。假如把这四种病都排除,其他的病人,所余无儿。医生应该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多想办法。因此,写 了常见四种慢性病中药及针灸疗法在上海出版。1 9 58年受
11、辽宁省卫生教育所的委托,为了向全省推广针灸,下乡巡 回医疗,结合农村多发病,写了普及针灸手册在辽宁出版。十年动乱,以“反动学术权威”之名,被批斗,毒打成了聋子。劫后余生,身残志不残,仍然读书写作。1 981年点评华佗内照法在辽宁出版。由1970年开始,研究十年,创造了眼周眶区十三穴的“眼针疗法”,列入近期出版的拙著针灸秘验,这里 不赘述。四、学医经验小结(一)个人认为治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研究文献,寻章摘句,考伪辨疑,提出问题,把学术推向新的的阶段。一种是总结经验,以平时临症的得失,写 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临症医学,有所发挥。(二)从黄帝内经算起,两千多年以来,现存的古医籍浩如烟海,有
12、千百万言的煌煌巨著,有数十页的单行小册。我认 为这两种类型,各有千秋。巨著内容丰富,保存古代精华。例如外台秘要一书就恻戈了唐代以前早已失传的三十七家古方。这些医学知识的渊蔽,是中华民族 的宝贵医学 遗产,应加以保存整理,传之 后世 造福人类。其中许多小册子,越是短小 的 精 华居多,对临床实用的价值也大。例如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力主中医应该懂得解剖学。辨证极精,列举了3 4种脑血管病的前兆。创 造了几个逐寮汤,开 活.血 化痰之先河。江涵墩著笔花医镜是脏腑辨证的楷模,少而能精。王洪绪著外科证治全生集不但对外科多所发明,如著名的犀黄丸 等,所附的内科药方,妇科药方,亦多奇 效。此外这类书很多,不一一
13、列举。(三)读书要作笔记,博览群书,精华迭 见,假如不当时摘录,以后用时再找,往往找不到,这是涉猎医籍的人所周知的。欢迎订阅福建中医药杂志福建中医药于1956年创刊,发行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为了适应国内外读者的需 要,从19 8 2年起国内外发行,内容丰富:有中医论著,学术探讨,经典著作研究,中西医结 合治疗经验,老中医临床经验,医史、医古文,医案医话,文献综述,专题讲座,国内外中 医研究情况(译文)等等。欢迎来稿,欢迎订阅。本刊为1 6开本,6 4页,双月刊,1982年每期国内定价0.3 3 元,全年1.9 8 元。国内读者,请逸向当地邮局(所)订阅(代号:3 4一10)。国外读者,请与中国国际书店(北京39 9号 信箱)联系(代号BM61 8),可以破季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