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陇南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甘肃省陇南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考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怨怅(chn)着意(zhu) 面面厮觑(q)B逞辩(chn)聒噪(u)不省人事(shn)C带挈(qi)避讳(hu)顿开茅塞(s)D桑梓(z)星宿(xi)箪食壶浆(dn)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慢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B我这题目,是把礼记和老子里头的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C我不敢冒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D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使人自残形秽。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但
3、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同时也是同时代最美的男子。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姣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ABCD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天津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B近年来,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C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
4、,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诗文默写。(1) “_,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_,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_ , _ 。”(陆游卜算子咏梅)(3) 杜甫在望岳中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4)十二章中阐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子曰:_,_ 。”(5)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阐释古仁人无论身处何地始终不忘忧国忧民的句子是:“_ ;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5、【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
6、以有乐于是也。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注】子瞻:苏轼的字。迁:贬谪。褰(qin)裳:提起衣服。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1请为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选项。加点词词义选项选择子瞻迁于齐安A.达于汉阴B.行者休于树C.泻出于两峰之间者(1)_酌水而饮之A.人不知而不愠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中峨冠而多髯者(2)_为之怅然移日A.教然后知困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C.不以为然(3)_逍遥泉石之上A.何陋之有B.无丝竹之乱耳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_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譬 之 饮 食 杂 陈 于 前 要 之 一 饱 而 同 委 于 臭 腐。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
7、也。4甲乙两文中“太守之乐”和“子瞻之乐”一样吗?请简要分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陈家兴历代治乱兴衰,其得其失甚多。但归根到底则是: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这一理念之所以宏阔超凡,正在于其眼界乃是放眼天下,坚持“五湖四海”。其魄力,体现在不论亲疏贵贱远近,一切唯才是举。其气度,足以延揽天下英才共襄盛举、共图大业。历史上那些有能力的雄主,都是在用人的眼界、魄力与气度上高人一筹。战国七雄独秦一统,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五湖四海的用人谋略,
8、使秦国成为重要人才的净流入国。如宋代洪迈所言:“楼缓赵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而“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在用人上搞亲疏远近、不能举贤任能,导致六国成为贤能之士的净流出国。如魏之张仪、范雎、尉缭等,皆流失在他国建功立业。在一定意义上说,魏国简直成为秦国治国大才的培养基地,其中原委,启人深思。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当然不是说只有外来人才方堪大用,用本土人才就不好。春秋时期的晏子是齐国人,齐景公以为相,用其策,国力日强,尊王攘夷。因而,用人的关键问题是,不能唯亲,而要唯贤,“为官择人,唯才是与”。祁奚告老辞政时,晋悼公问谁可替他,一问举解
9、狐,再问举祁午,解狐为其仇人、祁午乃自己儿子,此谓“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今天,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无论党内党外、国内国外,无论亲疏、贫富,都应当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决不能因这些外在因素阻断人才进入的通道。如何“聚”?这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首要问题。唐太宗希望封德彝举荐贤才却久无所举,问之答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太宗则斥道:“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倘无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不能广开进贤之路,在发现和遴选人才问题上存在制度性壁垒,则如何能聚?唯以此为重大命题而悉心破解之,方能开阔
10、眼界、打开思路、破除壁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在“用”。袁绍也很礼贤下士,却不善用,如郭嘉所言:“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曹操每得一贤才而用得其所,是以其军队不足袁绍十分之一却胜负已分,如其当初之言“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古人云:“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不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聚才是学问,用人更有大道,更见气度魄力,不可不深研琢磨,使用当其才、才尽其用。“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争。要想赢得竞争,赢得未来,必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达
11、致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境界。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判定正确的一项是()A聚天下英才而用之。B得人者兴、失人者崩。C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D要想赢得竞争,赢得未来,必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第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3联系上下文,完成括号里的任务。(1)今天,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无论党内党外、国内国外,无论亲疏、贫富,都应当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决不能因这些外在因素阻断人才进入的通道。(请写出加点部分指代的内容。)(2)倘无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不能广开进贤之路,在发现和遴选人才问题上存在制度
12、性壁垒,则如何能聚?(请将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4请简要阐述文章第段与第段不能交换位置的理由。5请从古语“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不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中提炼作者暗示出来的“用才的大道”。五、诗歌鉴赏(共5分)我会读:根据提示,完成诗歌联读任务。【甲】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乙】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戍鼓:戍sh楼上的更鼓。戍,驻防。长:一直,老是。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
13、结束。【创作背景】公元759年九月,唐朝大将安禄山、史思明率部叛乱,杜甫与几个弟弟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读诗策略一:读懂“景语”中的“情语”】(1)析手法。参照“示例”,分析【乙】诗中划线句子的作用。示例:【甲】诗中“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边塞月夜的情景:惨白的月光笼罩着大漠,泛起霜雪般的寒光。两句诗渲染了空寂凄清的气氛,烘托守边将士们内心的孤独凄凉,因此触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读诗策略二:借助诗歌意象、创作背景,理解内容情感。】(2)探意象。参照“示例”,结合“创作背景”,探究【乙】诗中“月”这一意象所寄寓的思想情感。示例:【甲】诗
14、中,战士们久处苦寒凄凉的边塞,月明之夜闻听芦管之音勾起思乡之情。仰望明月,遥望故乡,思念亲人。诗中的“月”这一意象寄寓了思念家乡、亲人、厌恶战争的情感。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请从下面句子括号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1)这是某种令人_(惊奇惊骇惊讶)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熙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2)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 _(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装腔作势),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七、作文(共40分)大作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刘禹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东坡的诗句。他们的诗句发人深思。要求:选择文段中刘禹锡或苏东坡的诗句,整体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书写你的生活与感悟,不得套作抄袭;字要写得工整,保持卷面整洁;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