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武冈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湖南省武冈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和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A淡(dn)泊宁静致远B淫(yn)慢无以成学C枯(k)落年与时驰D险躁(zo)悲守穹庐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凛冽头衔怪涎不经拈轻怕重B分歧温驯见异思迁迫不急待C决别眩晕骇人听闻大相径庭D坍塌鉴赏混为一谈神采奕奕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百草园玩耍,一步一景皆风情,让人流连忘返。B晚上,公园里华灯闪烁,人声鼎沸。C每当吟诵长堤护栏上那些咏赞梧州的题诗时,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D公园的设计栩栩如生,“堤、路、园”完美融合,提升了城市品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了秋天的怀
3、念一文,我知道了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私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广安市交警队最近加大了对酒驾、醉驾的查处力度。C很多希贤小学的学生观看了11月3日在广安举行的“2019年国际红色马拉松”比赛。D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总是不怕脏,不怕累,吃苦在前,冲锋在前,这难道值得大家去好好学习吗?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2)某同学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却不爱动脑思考,你可以用论语中的“_,_”来劝诫他,让他明白学与思的关系。(3
4、)当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时,我们常借用论语中的“_,_”来表达喜悦的心情。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
5、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选自聊斋志异)【乙】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遥忘不敢前。蛇果腹,蜿蜒入穴,方将过平,鼠奔来,力噘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然通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之,啾啾如悼息,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选自聊斋志异)注:瞪目如椒:小眼瞪得很圆,像花椒的果实。果腹:饱腹,满腹。故;本来。欻然:忽然。悼息:悲伤叹息。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弛担持刀_(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3)及入穴_(4)衔之而去_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甲乙文作者
6、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B甲文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和乙文中的“如是者/久”的停顿正确。C甲文告诉我们对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D甲文中的“狼不敢前”和乙文中的“嚼如前状”两个“前”字的意思和用法是一样的。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2)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4乙文中的张历友是蒲松龄的诗友,曾为此事作义鼠行一诗,诗云:“此鼠义且黠,捐躯在所轻。”这里的“黠”和甲文“狼亦黠矣”的“黠”分别体现在哪里?在情感态度上有何不同?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肖像艾克拜尔米吉提哈萨克族作家那一天很热,他提着相机随意走在喀什老城,用镜头撷取
7、一些画面。走着走着,忽然一幅画面吸引了他。在一个低矮的铁匠铺前,一个白须齐胸的长者,正在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一块红铁。那长者形象实在是太慈祥了,他想为他拍一幅肖像。他们语言不通,他只好举起相机示意可否拍照,那长者停下手中的活儿摆了摆手。他明白了。但是,这幅画面刻进了他的脑海,他觉得自己不能离开这幅画面而去。他就安静地坐在那里。他观察到这是一个小小门脸的铁匠铺,店门甚至低于路面有半米多,但是店门口收拾得干干净净,他觉得眼前这是一位勤劳的长者。时不时有一些驴友和拍客经过铁匠铺,拿起镜头就想拍摄,一律被长者摆手谢绝。他静静地坐在那里,时不时地看看那位长者面庞,他觉得实在是完美无缺,他内心甚至漾起微澜。有
8、那么一次,他和长者的视线对视了一下,他自己欢喜地笑了一笑。他感觉到了长者双眸深处的一丝温暖。他为之有一些小小的激动,他觉得有一种希望正在萌生。长者依然叮叮当当地敲打着手中的活儿,他也依然静静地坐在那里观察着长者面部轮廓。不经意间,他们的视线又一次相遇了,他自己笑了,他看到长者脸上也有了笑容。这时,长者停下手中的活儿,从一旁拿起一茶缸酸奶喝了起来。他不失时机地举起相机示意可否拍摄,长者没有摆手拒绝,而是脸上漾起一幅笑容。他明白了,立即咔嚓咔嚓按动了快门。随即他调出这些画面一看,他内心十分激动,真的拍摄到了从未遇见过的肖像。他调转相机给长者看了一看,长者脸上一幅轻松的笑容。他于是向长者亲切地摆了摆
9、手,示意感谢和告别,便走向那条老街的拐弯处,寻找着他所探寻的新的画面。后来他回到北京,调出那天在喀什老城街头拍摄的长者肖像,内心十分温暖。他选了其中两幅画面洗印出来,装了两幅画框,摆在屋里,感觉美妙极了。他想把这两幅肖像寄给那位长者。不过,他为自己当时的疏忽有点儿小小的懊恼,那天一时激动,竟然忘了要长者的联系方式,现在无法给长者寄出这两幅肖像。但他转而一想,那天他也无法要长者的联系方式,他俩语言不通,只是以手势视线和笑容交流,所以又有些释然。翌年夏天,他决定再次飞往喀什故地重游,顺便把两幅肖像送到长者手上,了却一下自己的心愿。他来到了喀什老城那条熟悉的老街,找到了那个小小的铁匠铺。令他意外的是
10、,铁匠铺门锁紧闭,在低于路面的店面口,陈着一些枯枝败叶。他来到左近的一个店铺,展示手中肖像画框,询问这位长者上哪儿去了,怎么店铺关着。店铺里的人看了看他手中的肖像画框,淡淡地说了一句,他死了。他啊了一声,内心很是惊讶。他说,什么时候死的。店铺里的人告诉他,就在去年秋天,突然心梗去世的。他竭力控制着内心的悲伤,使自己尽可能平静下来,问他们,长者还有家里人吗。店铺里的人说有一个女儿,说着拿起手机拨通了女儿电话。不一会儿,长者的女儿出现了。当他拿出长者的两幅肖像交给女儿时,女儿禁不住泪水横流,泪水冲刷着描摹过的黑眼眶,在她美丽脸庞划出了一道道不规则黑线他和满脸泪痕的女儿合了影,有点怆然的离开这里,他
11、感慨生命有时候真是脆弱,想不到自己这幅肖像摄影竟成了与那位长者的永别。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30日14版)1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中“他内心甚至漾起微澜”“漾”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内心的激动。B和老人一见面他就感受到了老人的勤劳慈祥与健谈与随和。C枯枝败叶一处描写,渲染了悲凉气氛,也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D老人女儿的出现,也侧面表现出来我的画的“肖像”成为回忆老人珍贵的画作。2第段划线句“他觉得一种希望正在萌生”,“希望”具体指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他为什么要执拗于这个“希望”?3文章后面写到“陈着一些枯枝败叶”有何表达效果?4你认为老人为什么会同意他拍摄?试从文中找
12、出理由分析。讲评拓展题目:5题目有何作用?如果给文章换一个题目,你会用下面哪一个词语作为题目的关键词,结合文本说说理由?温暖微笑,善意,珍惜。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B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C“枯藤老树昏鸦”中三个景物,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受。D“断肠人”指飘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语言表达(共10分)活动三:撰写参展推荐卡法布尔是提灯者,他的放大镜就像是明亮的灯,点亮了未知的自然世界,影响深远。下列人物也是提灯者,时代展览馆将展示最能代表该人物精神的展品。以下展品请任选一件进行推荐,并结合名著撰写参展卡。A.鲁迅一一钢笔一一朝花夕拾B.埃德加斯诺一一相机一一红星照耀中国C.奥斯特洛夫斯基一一勋章一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夏洛蒂勃朗特婚纱简爱参展推荐卡展品_展示理由_七、作文(共40分)作文。老师是我们的第二任父母,老师给予我们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为我们的人生掀开了灿烂一页。我们感谢您,老师!请回忆与老师之间的点点滴滴,然后把这些细小的事情展示出来,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