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安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河南省安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屋舍(sh)俨然(yn)豁然(hu)B邑人(y)垂髫(tio)缤纷(bng)C问津(jn)阡陌(m)诣太守(y)D刘子骥(j)间隔(jin)平旷(ku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帖切扶植真心诚意B干预前沿出类拔粹C脱离谅解不修边幅D抉择枯噪名人逸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B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C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各种活动课应运而生,给语文课增添了勃勃生机。D每一朵盛开的鲜花又像
3、是一个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填空(1)_, 山岛竦峙。 观沧海(2) _,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蒹葭(3)兑命曰: “_”,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4)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5)_,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6)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7)不畏浮云遮望眼,_。登飞来峰(8)浩荡离
4、愁白日斜,_。己亥杂诗(9)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0)金樽清酒斗十千,_。行路难(11)古人善用诗词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范仲淹用:“_,_。 ”(渔家傲 秋思)抒发了人已老,却未建功业的无奈和感慨;杜牧身临赤壁,用“_,_”(赤壁)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含蓄地表现出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的不平之气。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北冥有鱼,回答小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
5、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吹拂)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大鹏鸟“有所恃”的一组是()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去以六月息者也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D其翼若垂天之云南冥者,天池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起笔即以极
6、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鲲变化为鹏的不凡过程,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B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要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C在庄子看来,即使是腾空高飞的大鹏,也仍然“有所恃”,算不上“逍遥游”D本文的核心思想,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应 有 格 物 致 知 精 神丁 肇 中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
7、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了解自然科学。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
8、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
9、求到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
10、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
11、不管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本文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A中国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应
12、有格物致知精神。B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以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C现代学术的基础是实验。D实验必须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2下列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把握,有误的一项是()A第段概括地引述大学里格物致知的目的作为论据,用道理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B第段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C第段以“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为论据,举例论证“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
13、积极的探测”的观点。D第段以作者自身的经验为论据,用事实论证“做研究不能靠教师,全靠自己做主张、出主意”的观点。3下列理解或推断,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A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因为具有判断力、灵感、眼光、勇气和毅力的实验者很少。B不少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C如果到美国去读大学做研究,要想有所成就,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而且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D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蒹葭,回答下列小题。蒹
14、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下列对文中词语解说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追求者的深情执着。D“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
15、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以景起兴,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所思不见的惆怅心情。B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大胆而热烈地传达出主人公执着而细腻的思想感情,十分动人。C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D这首诗虽然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但,从诗的内容看,它情感韵味更加浓重。六、语言表达(共10分)仿照示例,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其构成排比。我是一片雪花,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我是一滴春雨,羞涩地吻在了玫瑰的唇上;我是_,_。七、作文(共40分)登勃朗峰是一篇翻译作品,译笔简练,笔法多变,妙趣横生。如在写上山时,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写下山时,又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仔细阅读课文,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自己的登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