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建德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提分卷.docx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7649057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建德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提分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建德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提分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建德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提分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浙江省建德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提分卷.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诘责(j)和蔼(i)禁锢鹤立鸡群B黝黑(yu)私塾(sh)躁热意趣盎然C吹嘘(x)畸形(q)溺死藏污纳垢D窒息(zh)炽热(ch)愚钝油光可鉴2、下列各项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扎扁黏土喧嚣B轻舒慷慨金蜣C漂浮刹那瞬间D轻盈沸腾涂墁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客人身份尊贵,上级领导十分重视,她小心翼翼地接待他,幸好没出什么问题。B经过老师深恶痛疾的一番教导, 他下定决心改正错误,争取用好成绩回报父母。C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D连续多日的暴雨让

3、山洪暴发,良田被淹,灾情扣人心弦,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时候到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名句填空。(1)微君之躬,_?(诗经邶风)(2)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山光悦鸟性,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5)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雨字的古诗句。_ , _。

4、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5、;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险峻的大山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C何苦而不平苦:愁苦D一厝朔东厝:放置,安放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操蛇之神闻之已而之细柳军B面山而居环而攻之而不胜C以君之力不以疾也D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译文:于是愚公

6、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B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译文: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还不像寡妇和小孩。D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译文: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既显示愚公的气魄,也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

7、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B文中人物对愚公移山这件事态度不尽相同,“杂然相许”大家纷纷表示赞成,都支持愚公移山的决定;愚公的妻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连用两个反问句,表示对移山存有疑虑,既担心愚公的力量,又担心无处放置土石,不赞同愚公移山。C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像这样的老人作者命名为愚公,把鼠目寸光、冥顽不灵的老头命名为智叟,这一颠倒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D本文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说明愚公之诚不可磨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扬轮回

8、报应的封建迷信有着本质的区别。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

9、,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1请找出选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整体特点的一句话写在下面。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3简析“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句中的“一切”和“决不”的作用。4以下对选文中“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B写得不好的句子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五、诗歌鉴赏(共5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请根据要求,完成本诗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展现诗歌意境。镜头脚本设计内容范围景别摄法整体画面配音情感基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远景后切镜头(1)_飞鸟声(2)_2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前四句,在一叙一议、一问一答中定下全诗的基凋。B“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说明所见所感,是不期而遇。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环境偏远,内心自然远离喧嚣。D本诗语言清新,情、景、理浑然一体,格调闲雅有致、意境深邃。六、语言表达(共10分)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使

11、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则正,满则覆”,_,_。_,_。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嗨,别沮丧啊!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请以 “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注意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