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慈溪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浙江省慈溪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燕脂(yn)箕畚(bn)始龀(chn)往之女家(r)B夯实(hng)折戟(j)介胄(zhu)一厝朔东(cu)C角声(jio)畎亩(qun)提携(xi)荷担者(h)D塞上(si)弓弩(n)曩者(nng)山北之塞(s)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映称眨眼舰艉轰鸣迎风招展B揪心定格塔台跟踪梦想成真C封锁紧绷资态凌波默默奉献D咔嚓咆哮屏幕风采振耳欲聋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谈起1995年,自己经过一年半的反复实验克隆出新基因“PNP1”的经历,王红阳至今记忆犹新。B查阅商会材料、工商资料等公开材料发现
3、,雄安三县走出的富豪颇有实力,有的在北京也是叱咤风云的商界人物。C近年来,动漫产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社会对动漫人才的需求也是锐不可当。D我们要依法依规、对症下药,勇于攻坚、敢于破难,以摧枯拉朽之势推进“大拆大整”专项行动。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忠心爱国、坚韧不懈”的精神传承下去。B我的启蒙老师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C一部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精神食粮。D现在医学发达,移植记忆也许不是完全可能的事。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4、(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柴门何萧条,_。(曹植梁甫行)萧关逢候骑,_。(王维使至塞上)崔颢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_”说仙人一去不复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陪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2)默写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前四句。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5、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
6、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注释】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存:抚恤。 耽:沉溺。 敝:通“蔽”。九重:深宫之内。存意:用心操劳国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饿其体肤饿: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犹割股以啖腹股:若耽嗜滋味嗜:2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3翻译下面句子。人恒过,然后能改。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4【甲】【乙】两文从个人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角度阐述了治国之道。【甲】文强调国家兴盛内要有“_”,外要有“
7、_”;【乙】文强调为君之道,首先是“_”其次是“_”,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用原文作答)5【甲】文画波浪线部分从正面入手运用了_论证方法,【乙】文画波浪线部分从反面着笔运用了_论证方法。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梦回繁华毛宁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京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
8、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幅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国,绢本,设色,纵24.8
9、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
10、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
11、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1)作者主要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主体内容的?请结合文章具体说明。(2)“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中的“相传”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作者在描绘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时,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这样有什么好处?(4)有人认为可将题目“梦回繁华”换成“清明上河图”,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
12、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语言运用家住湖州市中心的晓华(化名)同学,家里来了一位中美交流生汤姆。晓华想利用双休日在家长的陪同下带汤姆出去游玩。晓华的家长建议去三个地方(见下图),感受湖州的“山水清丽,文化悠远”。请你根据下面的图片资料,帮助晓华设计“二日游”行程,并用文字表述出来。要求:行程设计合理,有主题;语言表述简洁,有条理;120字左右。七、作文(共40分)请以“我的青春里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