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素湍(tun)曦月(x)飞漱(s)鸢飞戾天(l)B轩邈(mio) 横柯(k)缥碧(pio)属引凄异(sh)C泠泠(lng)沾裳(chng)东皋(go)经纶世务(ln)D襄陵(xing)萋萋(q)燕然(yn)嘤嘤成韵(yng)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仆美观。B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抡。C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祟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D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
3、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矼长10余米,宽仅1米,两侧是千仞悬崖,深不可测,其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故名鲫鱼背。B在男子400m自由泳决赛的争夺中,孙杨惜败于霍顿屈居亚军,那天从赛场出来,孙杨抱着熟悉的记者哭到不能自已。C从80年代中期起,一股对抗光辉道路的思想在潜滋暗长,它的源头是经济学家赫尔南多德索托。D驾车在S306蚌埠至沫河口段疾驰,路面坦荡如砥,阳光从树叶的间隙投射到道路上,给路面增添了许多斑斓色彩。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是由我及物的,而且也是由物及我的。B通过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一文,我们懂得了白杨树精神的可贵。C历
4、史伟人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人格的不朽。D我市积极实施“校园足球计划”,大力培养了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水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名句默写。山川之类,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_”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类:“晴川历历汉阳树,_”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_,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类:“_,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而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吴均忘情于山水:_,窥谷忘反;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_?松柏有本性”的赞叹,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面对衰老,曹操要老当益壮、自强不息:_,_。二、文言文
5、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注释】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箱。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嵚(q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罴(p):棕熊。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道:道路B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湍:急流C殆不可数殆:几乎,差不多D若牛马之饮于溪若
6、:好像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就()例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A负土而出B三十而立C博学而笃志D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句子中,与“若牛马之饮于溪”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B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尝射于家圃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4这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2)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大城小树连亭树本来长在乡野,由于人的关系,进了大城。虽然有些树由于水土不服而总有些营养不良,但毕竟大城算是有了树。霓虹闪耀、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若是没有树作为衬托,
7、也只是没有生气的热闹而已。堆满楼车的大城是死的,而树的加入,激活了城市。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在树的一静一动中,大城获得了庄重和灵动。而这庄重与灵动的布景里,常常少不了鸟的身影。在大自然中,鸟是跟随树生活的,人们把树搬到大城,就把鸟引到了大城。唧唧啾啾的鸟声,给大城增添一抹轻灵的亮色。与大城相比,树很单薄,没有楼高,树间的鸟鸣也容易被汽车的噪声淹没。在大城,似乎人与树各有各的存在,各有各的活法,互不相干。但不管是否在意,大城越来越离不开树了。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比如树变换了风的走向,比如树接住了窗前的一缕目光,比如树读懂了匆匆行人的疲累,一
8、切就有了不同。树不经意间的每一次摇动,每一次呼吸,对大城来说都是恩惠:休息时,人们用树的那抹绿色放松疲劳的眼睛;在车站候车时,人们需要行道树遮阳挡雨;大城有了树,仿佛装了无数净化器,人们在一呼一吸中感受光合作用的律动走在人头攒动的繁华大街上,人有时会与一棵棵树对望。人们看着树,树也同样注视人,它们温和、宽容的目光,消融了人的紧张疲惫。有时经过一棵树,听到鸟鸣周匝,耳朵会突然醒来,头会不自觉地抬起来,对鸟投以欣喜的目光,对树发出由衷的赞叹,混沌的兴致一下子活过来,突然哼出一些遥远的曲调,仿佛自己又变回那个新鲜的血肉丰满的人。前阵子我的一个朋友在大城添新居,费尽心力地将老家的一棵月桂搬进新家的花圃
9、,我去看了这棵月桂,它已经有胳膊那么粗了。朋友说,这棵树是断不能割舍的,倘若不能将它带来,宁可回老家也不进城。我想起作家苏童也曾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树而耿耿于怀。有一天他突然在城里拥有了两棵树。他在文章里写到,这两棵树弥合了他与整个世界的裂痕,这是父母和朋友都不曾做到的。我的朋友,并不像苏童那样是个名作家,但他与树的感情,和苏童是一样的。我曾在医院听了将近一个月的树声。我生的不是什么大病,却得住院,得手术,手术后又得住在白惨惨的病房里,怎么受得了呢!况且又不能看书,不能见很多的人,一天到晚或躺着,或靠着,无聊得很。我多么希望能跟外界多一些交流啊,只要能够冲破这狭小的病房,什么都是好的!有一天,我仿
10、佛听到了一棵树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我还听到了鸟儿的声音,唧唧啾啾,唧唧啾啾我睁开眼睛向窗子看去,见不到树,偶尔能看到鸟儿掠过窗玻璃的身影。我想,那窗子底下必定是站着一棵树的,不然哪来的沙沙声与鸟儿的歌声呢?我问从外面回来的母亲,母亲说:“是呢,是一棵碗口粗的杉树。”等我能从病床上起来走动,我就时常趴在窗口看院子里的那棵杉树。它挺拔,秀丽,枝叶间竟还隐藏着一个鸟窝,我猜想那窝里一定有正在孵化的鸟蛋。呵,医院里的一棵树上,生命正在悄悄地孕育萌发!一个清晨,我在病房里醒来,听到沙沙沙的声音中夹杂着雏鸟的欢叫声,急忙奔到窗口,只见鸟妈妈正给小东西喂食呢!医生说,我心态好,手术后恢复得特别快,可以提前
11、出院了。我竟很舍不得那树,我的康复是它赐予的。出院前,我专门去看望它,我忍不住对树投以惊叹的目光:它脚下的泥土那么少,但枝叶依然繁茂,始终朝着天空和阳光的方向用力延伸。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从医院出来,我终于又能走在大街上,走在一棵棵树之间。大城依然繁闹着,那一棵棵挺立在大城的树依然生长着。我想,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节选自连亭以一棵树为起点,有删改)1文中的“树”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2“然而在大城,树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这句话是从文章中提取的,应放在文中第几段开头最合适?请结合上下
12、文分析。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4如何理解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5文末说,“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文中的“树”让你联想到了谁?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七言
13、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仲春时节美丽景致的怀念之情。B首联通过写钱塘湖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C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D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2从下面A、B两题中选做一题A.颔联中有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妙处。B.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市成功遏制了新冠病毒传播,我们得以走出家门,观赏美景。请模仿本诗尾联,抒写自己所见所感。写作时可不考虑律诗音韵方面的要求。答:我选()。_六、语言表达(共10分)新闻结构包括五个部分: _、 _、 _、_和_。 _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 _,它扼要地揭示_; _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_,是对_ 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_和_ 有时可以暗含在 _中。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曾经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曾经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曾经牵挂,才能了无牵挂。我们都曾经伤心过,放弃过,失败过;也曾经快乐过,追求过,成功过请将题目“曾经”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