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焦作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提升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河南省焦作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提升考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b)腉,目中含有怒火。B他辛辛苦苦把个要关张的福聚德拾缀得名噪京师,就落(lu)了这名声,就太冤枉人了。C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tng)的一声,吓得那狗娘养的抱头就进。D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q)首。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时晨囫囵吞枣翘首远望B拉勾喃喃自语踌躇满志C算褂津津有味喜出望外D蹲坑心事重重垂头丧气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你只要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B学问从实地
3、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C小明看了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D没有了亲友朝朝暮暮的紧密陪伴,其实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任何的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份安闲去沉思。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中学生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B央视明读者节日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微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D中关贸易战的停战,不仅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而且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
4、写(共6分)5、用课文原句填空。(1)晓战随金鼓,_。(2)篓蒿满地芦芽短,_。(3)绿杨烟外晓寒轻,_ 。(4)_,白露为霜。(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6)夫战,勇气也。_,再而衰,三而竭。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
5、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节选自明史
6、宋濂传)【注】讦(ji):斥责别人的过失;揭发别人的隐私。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间召问群臣臧否/时时而间进B或指其书曰/或王命急宣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然,卿不朕欺D濂具以实对/故人具鸡黍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1)微景濂,几误罪言者。(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4邹忌与宋濂在劝谏君王的方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列文本,回答下面小题。不求甚解邓拓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
7、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
8、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读,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9、。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案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成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
10、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
11、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第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比较甲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并说说甲句比乙句好在哪里。甲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乙其实不是这样,我们虽然不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也不行。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请写出一则,谈谈自己的体会。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2、。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乙】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注释】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台已倾废。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1【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的叠词含义丰富,意蕴深厚,请你说说“悠悠”一词中所蕴含的内涵。2【甲】【乙】两首诗词都是通过吊古来抒怀的,但抒发的情感不相同,请具体概括。六、语言表达(共10分)在下面文段的横
13、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_,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_;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七、作文(共40分)万事有要懂得思考,这样才能有成就,以“学会思考”为题,写一篇短文,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