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永城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通关预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河南省永城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通关预测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冰雪融化(rng)孕育(yn)翩然(pin)农谚(yn)B销声匿迹(n)差异(ch)物候(hu)纬度(wi)C衰草连天(shui)连翘(qio)莺飞(yng)侵害(qn)D风雪载途(zi)竺可桢(zhn)萌发(mng)悬殊(xun)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推崇支撑阐述枷琐B束缚祈祷徜若一剂C麦穗天赋崭新肤浅D萌生奠定赋予崭蓝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C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
3、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D老张一辈子都勤勤恳恳地工作着。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是否善于积累,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B在老师的鼓励下,使小明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C听她讲话的声音,这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用诗文原句填空。(1)布衾多年冷似铁,_。床头屋漏无干处,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使老有所终,_,_,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3)虽有嘉肴,弗食,_;_,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二、
4、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节选自礼记礼运)【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
5、下【注释】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非:诋毁,埋怨。非:错误。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男有分,女有归归来见天子B是谓大同非独贤者有是心也C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D乐民之乐者然则何时而乐耶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货恶其弃于地也皆以美于徐公C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D不得而非其上者其一犬坐于前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讲仁爱、重民本等思想理念,【甲】文描述了以(1)“_”(用原
6、文语句回答)为核心的儒家大同社会理想,【乙】文则明确提出了(2)“_,_”(用原文语句回答)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要落实在一件一件的实事之中,“忧民之忧”就是为群众排忧解难,“乐民之乐”则主要体现在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请从修身立德的角度谈谈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认识。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被压扁的沙子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向来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看法争辩不休,这个问题最后或许会获得解决。1980年以前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堆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罕有金属铱,它的含
7、量异样丰富。一些人以为,这可能是因为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的结果。这类撞击或许深入到地壳内部,惹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很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没法到达地球的表面。这或许是致使包含全部恐龙在内的很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由。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以前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其实不是全部的科学家都以为这是由巨大撞击惹起的。比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假如地球忽然经历了一个火山迸发期,很多火山大概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批灭绝的巨大灾害。所以,1980年从前存在两种对峙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不只是
8、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未来或许还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害。(万一某一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或许会知道如何来防止这类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认识这类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未来面对这类事件时,我们能够采纳某种应急举措。为此,科学家们向来都在努力找寻凭证来考证这两种理论。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假如二氧化硅(特别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进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一般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所以称为“斯石英”.斯石英其实不十分稳固,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致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挤的趋向,最后又变为一般沙子。但是
9、,因为原子之间联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类反弹变化进行得特别迟缓,进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样密切,它们相同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一般碳的趋向。在往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假如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便可使这类变化加速。增温能够增添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别,返回到原始状态。所以,假如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一般的沙子。(你也能够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进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斯石英能够在实验室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存在吗?是的。但是它们只出此刻沙子被激烈挤压的地方。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
10、并且有凭证显示这些地域以前通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英。此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所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仿佛能够一定地说,斯石英也应当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类状况下,它可经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但是,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变为一般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域到现在没有发现过斯石英。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一定发生过撞击,并且一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亚里桑那大学的J.F.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域的岩层。岩层的年纪为6500万年,所以能够追忆到恐龙灭绝的年
11、月。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告,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摆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的确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摆列。这类状况显示,在6500万年从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从前曾被溅起到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由不是火山活动,而应当是撞击。1文章重点说明了“斯石英”的哪些性质?讨论它的性质是为了说明什么?2文中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所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3本文经过地质学上的发现(6500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证明了生物学上的“恐龙灭绝撞击说”的建立,这说
12、明了什么问题?给了你如何的启迪?五、诗歌鉴赏(共5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请赏析“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这三句诗的表达作用。2你如何理解蒹葭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六、语言表达(共10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_(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_(3)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_(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_(5)安求其能千里也安:_(6)策之不以其道策:_(7)策之不以其道道:_(8)食之不能尽其材材:_(9)执策而临之临:_七、作文(共40分)作文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请以“原来,我也很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