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后巩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645568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后巩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后巩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后巩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后巩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03谓后巩固训练练经典、提能力、创新应用增分一、选择题1. “顾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 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 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这说明王韬主张()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学习制度,改革强国C.武装暴力,革命救国D.实业救国,商战富国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韬认为洋务派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就使清王朝走向独立自强道路的 愿望属于舍本逐末和无法实现的愿望,其引中主张即力主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答案:B2.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2、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是指()要求进行政治改革 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由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 与洋务派划清 了界限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只是两者的相同,不是“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排 除含的选项。答案:A3. “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 固自不易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材料中先生的政治主张是()A.主张民主共和B.提倡民主科学C.主张君主立宪D.倡导中体西用解析:材料中“非徒感今上之恩” “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表明主张君主立宪制,而“然其实施 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

3、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也符合康有为的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C4.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 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解析:“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 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可知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是有益的,故C项正确。答案:c5. 1895年,康有为等人创办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中外纪闻,并在北京建立政治团体

4、一一强学会, 但不久就被清政府查封,其根本原因是这一刊物和这个团体()A.损害了洋务派的威信B.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C.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D.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解析:本题考查对维新派宣传变法活动遇到阻力的原因的分析,最根本的原因是触犯封建顽固派的利 益,最后被清政府查封。答案:B6.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 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康有为()A.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B.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C.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D.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解析:从材料中康有为对外国侵略形势的分析,可知其关注民族危机,故D项

5、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 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 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梁启超全集材料二 史称“公车上书”的这件事,大多是根据康有为自己的公车上书记一文为本的。考证当 时皇上以及都察院全天的工作流水账,证明5月2日那天肯定没有出现过一千三百名公车到都察院游行示 威并且被拒的事情。当时先是大批现职官员从4月14日就开始接连上奏,4月30日起,都察院每天都有 大批举人上书,到5月8日才结束,上书

6、总量31件,签名者1 555人,其中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 书,只是诸多上书中的一件。摘编自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待变法的两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归纳材料二“上书”(上奏)的特点。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闻启超等此举, 02/3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等信息进行归纳判断其态度;其原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2)问,根 据材料二中“大批现职官员”“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从4月14日开始到5月8日才结束”“梁 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等信息概括归纳其特点;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析其地位。答案:(1)态度一:支持变法。他们认识到变法是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态度二:反对变法。废除八股取土危害到他们的个人前途和利益。(2)特点:上书人员有官员和举人;上书时间长,次数多;有组织,但没有统一的领导人。地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或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