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8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能正 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 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是从“海水、海底生物、海岛上的鸟”来写西沙群岛的。【教学重点】1 .能读正确多音字“参2 .读懂课文主要是从“海水、海底生物、海岛上的鸟”来写西沙群岛的。【教学难点】1 .读懂课文主要是从“海水、海底生物、海岛上的鸟”来写西沙群岛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生:海
2、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一、导入。1.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 板书。(板书:18富饶的西沙群岛)(1)可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了 解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二、检查预习。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饶优瑰岩参虾 武粪辈设(1)开火车认读生字,其余学生跟读。(2)重点讲解“参读音:sheng人参、海参【设计意图:运用多 媒体课件,让学生轻 松愉快地凭借图片 感知地点,有效地激 起了学生学习的兴 趣。】(2)can参加、参与 (3)cen参差不齐(拓展了解)(3)分男女生读生字词。2 .出示会认的词(词中包括要求会写的生字)位于 局部 风景 物产 丰富 相互
3、 交错 游动堆积珍贵肥料祖国事业开展 平淡 深浅 挺立 鱼虾 刺刀 鼓励 数数 很厚 优点岩层成群结队(1)齐读词语。(2)找到要求会写的字,观察易错点。重点指导生字: “优”的最后一笔是点;“贵”的上部与虫区别;“鼓” 的左半局部最后一笔变成提。3 .将生字词放入课文中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1.师生问答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师:祖国的西沙群岛是怎样的地方?生: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师:作者为了表现这个地方的“可爱”,首先描写了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这些海水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呢?生: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 的,淡青的,绿的,淡绿
4、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 相互交错着。师: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五光十色”,瑰丽尢比呢?生: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 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师:作者写了海水,然后写这里的海底世界,海底岩 石上都有些什么呢?【设计意图:放手让 学生自学课文的生 字新词,培养了学生 观察发现的能力。】师:这些珊瑚都是“哪种哪样”的呢?生: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师:作者还写了海底世界的哪些水生动物?生: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 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师:作者最后重点描写了鱼。作者是怎样写的?生: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部布 满彩
5、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 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行的眼睛圆 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师:西沙海水里各种各样的鱼真是太多了,多到什么 程度呢?生: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总领全文:祖国的西沙群岛风景,物产0具体介绍:海水,异常美丽;海底有各种各样的、有、有和一群群的【从整体入手,把握 文意,注重学生的情 感体验。学生通过整 体感悟文章内容,边 读边想,实现学生与 文本的对话。】:海岛上有茂密的和各种。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课文中出现
6、的风景、物产 并填写表格。(1)风我、物产自然Iq沟水九九十色.,NN比I匕oMl景3珊胡、泡拿、大龙虾物产4伙物产5树林风;段F 物产(2)抽问学生,检查查找情况。(3)教师小结,并逐个出示表格内容。2.让学生对文中描写的风景和物产进行归类梳理,教 师相机板书。四、总结课堂,师生共谈收获。五、板书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海水:五光十色-珊瑚海参海底生物:大龙虾-鱼群.树林海岛上的鸟:鸟蛋鸟粪【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本堂课我凭借本篇课文句群种类多,结构典型的 有利条件,进行句群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读书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第三自然段,分别写珊瑚、海参、大龙虾,这些动物生活的地方同在海底。缺乏之处: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 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