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中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汉代儒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一中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汉代儒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课宋明理学学习目标课程标准1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重点难点1 .掌握二程、朱熹、陆王等人的理学思想,理解程朱理学对儒学发展 的影响。2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埋解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基础落实预习新知夯实基础一、理学产生的背景一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儒学的困境(1)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2)唐末五代之后,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1 .儒学复兴运动(1)过程唐代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北宋:士大夫们强调要
2、巩固中央集权,必须复兴儒学。(2)影响: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深化理解】正确认识“三教合流”(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2) “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 教的理论。(3) “三教合流”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 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二、理学的创立一一北宋五子.基础奠定(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2)邵雍
3、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张曩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学中的“笃 堂” 一派。1 .形成:程顾、程颐找到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概念阐释】与题干中“吾心自有光明月”相悖,故B项错误;题干中“吾心自有光明月赏心何必中秋节”,可知 这是心学,此诗的作者是王守仁,故C项正确;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是李贽的思想,故D项错误。15 .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卜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朝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数量2人5人21人710人7098 人这反映的实
4、质问题是()A.政府治国严谨B.世风每况愈下C.儒学地位衰落D.理学摧残人性答案D解析贞节牌坊唐宋较少,可见唐宋对妇女的约束较小,而自元代以来,理学成为正统思想,妇女受到的 道德束缚越来越大,到了明清格外严重。牌坊是统治者和民间共同宣扬程朱理学的见证,理学宣扬伦理禁 欲,让封建礼教、贞节观念渗透到人的行为规范和心灵深处,导致节烈妇女人数的膨胀。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从汉 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 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
5、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一一中华读书网 材料二 陆氏门人朱亨道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要)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 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龄)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 之教人为支离。”(1)据材料一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2)据材料二概括朱森和二陆观点的主要分歧。(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答案(D儒学思想受到怀疑;民众普遍崇信佛教。(2)朱熹主张“先观后悟”;二陆主张“先悟后观”。(3)特点:中国主流思想发展的过程是各流派思想相互交
6、流和影响的过程。本质:适应封建专制的需要。解析 第(1)问,可主要依据材料获取和归纳信息。第(2)问,依据材料“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 约”“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进行归纳,可知材料实际上反映了朱熹、二陆在理学上对主观 与客观认识的不同。第(3)问,要运用“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的原理加以分 析。理学程朱理学的核心是“理”或“天理”。程朱理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 化为天地万物本原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 合理性。三、理学的成熟一一朱熹的学说.主张和成就(1)理气论:主张理先于气,
7、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2)修养论:仁者境界强调获得搔J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 一.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 o(4)着作: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注解,从此四书成为理学的经典。1 .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深化理解】正确认识理学的“伦理观”(1)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 极影响。(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
8、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四、理学的发展一一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学(1)主张:提出“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认为应剥落、扫除“物欲”“意见”等人心之弊。(2)评价:他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思想言论强烈地冲击了当时的思想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1 .王守仁心学主张: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刎”就是天理、本心、良知:个人修养的最高境 界是“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2)评价: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2 .意义: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俄家僮州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问题思考】材料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
9、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 析心与理为二。王守仁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 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一一陆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思考据材料分析,在对“理”的认识上,程朱与王守仁有何不同?提示不同:程朱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认为“心外无 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02/10【归纳总结】.程朱理学的特点(1)从本体论的高度探讨宇宙与人生的问题。程朱理学把传统儒学的积极入世思想与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 系起来。(2)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哲理化和精致化。程朱理学把天理、社会
10、与个人的关系囊括在一个天人关系的哲 学理论体系中。(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尤其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提出了 “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4)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理学强调的义理,实质上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1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一_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对理的具体认识“理”是世界的本原“心即理也”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达到理的途径“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发明本心”;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相同点内容都是儒学新的表现形3 想,认为世界本原是:,继承孔孟“仁”“礼”思,理”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 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有助于
11、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欲求,但对塑造 中华民族的品格起到积极作用知识结构佛教、道教兴起 儒学出现危机吸收融合佛 教、道教思想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哲学观:“理”是 世界的本原开放探究感悟创新核心素养口史料实证1 .印证教材观点材料一一团和气图应用1图片的左首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首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相对微笑。第三人 则手搭于两人肩上,面部被遮,只露出光光的头顶,显然是佛教中人,这一形象体现了的思想。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 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一一朱子文集应用2材料表明朱熹认为天
12、理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在个体的人身上就是人性,表现在社会上就是封建伦 理道德。2 .获取材料信息材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一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一明于谦据材料,概括理学的积极影响。提示崇尚道德、气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家国情怀宋代理学家张载的社会担当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四句教”奠定了宋明理学的核心话题。“四句教”言简意赅,涵盖宇宙观、本体观、道德观、历史观、价值观、世界观,四句之间互相交04/10感会通,圆满地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抗击外敌、坚持和平的坚强意志。针对练 “自宋以降,仗
13、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 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答案A解析“仗义死节之上远轶(超过)前古”说明社会上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远超过以前,说明程朱理学在 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响,故选A项。达标检测检测评价达标过关.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 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据此可知,韩愈主张()A.援佛入法B.反佛崇儒C.融佛尊儒D.三教合一答案B解析
14、由“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可以看出韩愈是反对佛教大力提倡儒家学说的,故选 B项。1 .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 是()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答案C解析体现在社会上理是儒家伦理道德,是唯心主义;理是强加到人身上去的道德观念,并非生来就有: 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理是体现最高统治者的意志的,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3 .李约瑟称朱熹理学“反映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他的 主
15、要依据是朱熹主张()A.格物致知B.先理后气C.心即理也D.理气同源答案A解析 格物致知强调亲身实践获得真知,这与西方科学中实践精神不谋而合,A项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C、D都是理学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故B、C、I)错误。4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 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堇仲舒C.朱熹I).陆九渊答案D解析“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反映了心学的观点,即内心反省即可明理,不需外在手段 来明理,这属于陆九渊的思想,因此选D项。5 .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尔无
16、天理! 乙骂甲:“尔欺心! ”王守仁听后对弟子们说: 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己。王守仁解释说:他们讲“天理”“欺 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A.追求理论的大众化B.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危机C.提倡“知行合一”I).赞成穿衣吃饭等“人伦物理”答案A解析 从“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反映了宋明理学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口常生活 中,体现了理论的大众化,故选A项。6. 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 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
17、()A.秦朝B.汉初C.宋代D.民国时期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强调人的道德、气节和品德,这与宋明理学相符,故选C。课时训练1力对点训练题组1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一一三教合流.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 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最早出现于()A.西汉B.东汉C.南北朝D.隋朝答案C解析 南北朝时期,儒学开始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 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尊道”,“三教合一”趋势由此开始。1 .柳宗元说:“浮图(又作浮头、浮屠、佛图,旧译家以为佛陀之转音)诚
18、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 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B.儒家思想日益走向哲学化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融合答案D解析题干可以压缩成一句话:佛陀往往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意思是佛教和儒家思想出 现和平共融的趋势,故选D项。题组2理学的创立与成熟一一程朱理学3. “北宋儒学与先秦儒学不同,故北宋诸儒实已为自汉以下儒统中之新儒。”此处“新儒”主要表现在 ()A.继承了西周礼乐制度传统B.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精华C.吸收了唐代文化发展成果D.借鉴了宋代北方民族文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
19、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从而 形成理学。故正确答案为B项。4 .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 此事应发生在()A.西汉B.北宋C.元朝D.明朝答案B解析 周敦颐和“二程”是北宋人,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5 . (2018 钦州三模)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 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答案B解析程朱理学是唯心主义,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
20、实践方式探求理,故B项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维护统治,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D项错误。6 .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 着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此人应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I).李贽答案c 解析关键信息是“穷理致知”“传二程”,据此可判断应为朱熹。7 .朱熹说:“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却)了 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却)了一事道理。”由材料可以推知,朱熹认为()A.天理高于人欲A.天理高于人欲B.天理存于心中C.格物可以明理C.格物可以明理D.格
21、物殊途同归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这是朱要的“格物致知”思想,也就是通过接触万事万物才能体会出理的存在,格物 可以明理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题组3理学的发展一一陆王心学.“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这一主张来自于()B.佛教禅宗A.道家学派C.朱黑理学C.朱黑理学D.陆九渊心学答案D 解析 从题干材料“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可知反映的是心学,故选D。8 .南宋淳熙二年,朱熹和陆九渊在鹅湖寺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史称“鹅湖之会”。“论 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
22、之博览。”据 此可知,双方的分歧在于()B.求理途径之争D.理气关系之争B.求理途径之争D.理气关系之争A.世界本原之争C.理的内涵之争答案B解析 朱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二 者对于世界的本原认识是相同的,故A项错误;朱熹认为世界本原的“理”在心外,陆九渊认为“理”在 心中,穷理的途径不一样,故B项正确;理的内涵是一样的,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理与气的关系,故 D项错误。9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宇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因为人人都有“灵明”,所以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这位思想家是()A.王守仁B.李
23、贽C.朱熹D.王夫之答案A解析 从材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即可知选择A项。“综合强化. (2018 北京东城区二模)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领认为“天 人不二”。据此可知宋代理学()A.主要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B.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C.继承并发展汉代儒学思想D.以“格物致知”为认识论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天人关系而非人与社会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天人关系而非理学内容,故B 项错误;由材料“黄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颁认为天人不 二”可知宋明理学在天人观念上对汉代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格物致知的
24、认识 论,故1)项错误。12. 宋明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哲学各种各样的本体论, 还是“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其出发 点和核心是()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B.探究宇宙万物本原C.吸收佛道思想精髓D.实现儒学的哲学化答案A解析宋明理学的理论体系是在佛教、道教冲击下,儒家对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而其基础仍然是儒学 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故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是佛教、道教冲击下,儒学体系新发展的部分, 都不是“出发点和核心”,故排除。13. (2019 百校联盟一月联考)朱熹说:“人欲者,此心之
25、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饥而欲食, 渴而欲饮”,“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由此可知,朱 熹的思想()A.扼杀了人性的正当需求B.极力为封建统治辩护C.宣扬了封建的伦理纲常D.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答案I)解析 由材料可知朱要认为人欲是指超出正当需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结合朱熹的主张得出“存 天理,灭人欲”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故D项正确。14. (2018 银川二模)某思想家曾作诗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 赏心何必中秋节。”由此推知,该思想家主张()A.天人感应限制君权B.格物致知在于明道德C.反省内心回复良知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答案C解析 天人感应思想在于限制君权,题干未提及,故A项错误:格物致知即深刻探究万物,掌握天下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