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整理-.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复习概要:1.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2.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3.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类型4.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第一节、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1.工业革命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在17 世纪,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与建筑的重大变化却是在 18 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19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经从轻工业扩至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备了条件。2.工业革命的冲击,给城市与建筑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首先,是工业城市问题。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集中,由此而引起的人口恶性膨胀,以及由于
2、土地私有制和房屋建设的无政府状态而造成的交通堵塞、环境恶化,使城市陷入了混乱之中。其次,是住宅问题。虽然资产阶级不断的建造房屋,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牟利,广大的民众仍只能住在简陋的贫民窟中,严重的房荒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大威胁。最后,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则是探索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3.为什么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人口会迅速增长?18 世纪下半叶,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原来的一些封建手工业城市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大机器生
3、产的工业城市(首先在英国,其次是法国、比利时等),旧城不断扩建、新城陆续产生,大工业企业需要很多的工人在同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但这些工人必须住在附近以便于工作,于是他们便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由此而产生的人们的各种需要,相应的诸如手工业者、裁缝、鞋匠等等都搬到这里来了,于是小城镇就发展为小城市,继而发展成大城市。城市越大,交通运输越发达,越利于人口集中。这就决定了大工厂城市以惊人速度成长。(补充: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在城市中的盲目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尤其以大城市最为突出,相应的农村人口数量便不断减少。人口迅速向大城市集中、土地私有制、工厂盲目建造、城市建设无计划性,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低下,
4、城市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混乱状态(如19 世界的英国伯明翰),既不能顺利的发展生产,又不宜居住。)第二节、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1.时间: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2.复古思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他们之所以要利用过去的历史样式,是企图从古代建筑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3.(一)古典复兴时间: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 世纪 60 年代到19 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P4)。古典复兴建
5、筑流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也深受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1)政治上:在18 世纪前的欧洲,装饰繁琐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风格盛行一时,反应了封建王朝王公贵族的奢侈与腐化的生活。这引起了讲究理性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厌恶,认为它束缚了建筑的创造性,要求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段来代替那些繁琐与陈旧的东西。他们在探索新建筑形式的过程中,试图借用古典的外衣去扮演进步的角色,于是,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风格成了当时的创作源泉。2)考古发掘:对古典建筑的热衷,自然引起了对考古工作的重视。随着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珍品的出土,人们认识到了它们的优雅典美与雄伟壮丽,于是,人们开始摒弃繁琐、矫揉造作的巴洛克与洛可可
6、风格,极力推崇希腊、罗马艺术的合于理性,认定应当以此作为新时代建筑的基础。法国的古典复兴:1)古典复兴建筑在各国的发展,大体上法国以罗马式样为主,而英国、德国则希腊式样较多。采用古典复兴的建筑类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与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建筑,以及纪念性建筑。2)法国在 18 世纪末到19 世纪初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据点,也是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代表建筑:巴黎万神庙,此后,罗马复兴的建筑思潮便在法国盛极一时。3)“帝国式”风格:拿破仑帝国时代,在巴黎兴建了许多国家级的纪念性建筑,如: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马徳莱娜教堂等,都是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式样的翻版。他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常吸取东方的各种
7、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因此形成了所谓的“帝国式”风格。英国、德国和美国的古典复兴1)英国的罗马复兴并不活跃,也不像法国那样彻底(英国的罗马复兴建筑代表作品:英格兰银行)。希腊复兴的建筑在英国占重要地位,典型代表建筑:爱丁堡中学、不列颠博物馆。2)德国的古典复兴亦以希腊复兴为主,代表作品: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建筑师:申克尔)、柏林老博物馆。3)美国以罗马复兴为主,代表:17931867 建的美国国会大厦,它仿照了巴黎万神庙的造型,极力表现雄伟的纪念性。希腊复兴的建筑也很流行,特别是公共建筑,代表:1798 年在费城建的宾夕法尼亚银行(二)浪漫主义 时间:18 世纪下半叶到19 世纪上半叶
8、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在建筑上亦有反应。最早出现在18 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背景(较复杂,P7)。特点:浪漫主义既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又夹杂着消极的虚无主义色彩。他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先浪漫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的第二阶段:1)先浪漫主义时期(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 30 年代,是浪漫主义的早期):带有旧封建贵族怀念已失去的寨堡与小资产阶级为了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而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与意识。建筑形式: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还表现为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2)浪漫主义的第二阶段(19 世纪 30 年代到 70 年代):
9、是浪漫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创作潮流的时期。这时期的建筑以哥特风格为主,故又称哥特复兴。代表作品:浪漫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作品是英国国会大厦。此外,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性作品:英国伦敦和斯塔夫斯的圣吉尔斯教堂,以及曼彻斯特市政厅。浪漫主义建筑在英国、德国流行较广,时间也较早,因为受古典影响较少,而受传统的中世纪形式影响较深;而在法国则正相反。(三)折衷主义 时间:兴起于 19 世纪上半叶。19 世纪以至20 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特点(概念):折衷主义越过了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形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和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种样式。所以折衷主义也称之为“集仿主义”。折衷主义建筑没有固定的
10、风格,但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总体形态上仍没有摆脱复古主义的范畴,在建筑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认为解决。影响与代表作:在欧美的影响非常深刻。19 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19 世纪末与20 初又以美国较为突出。代表作品:巴黎歌剧院(P10)、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巴黎圣心堂 发展:1893 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是折衷主义建筑的一次大检阅。法国大革命以后,古典主义大本营的皇家艺术学院,经调整扩充后改名为巴黎美术学院,它是 19 世纪与 20 世纪初整个欧洲和美洲各国艺术和建筑创作的领袖,是传播折衷主义的中心。20 世纪前后,“新建筑”运动产生并发展,一度占主要地位的折衷主义思潮逐
11、渐衰落。第三节、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背景:在资本主义初期,由于工业大生产的发展,促使建筑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新的建筑材料、结构技术、设备、施工方法不断出现,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也必然要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发展概况:初期生铁结构铁和玻璃的结合向框架结构过渡升降机与电梯图书馆、市场、百货商店、博览会与展览馆古代建筑中已有金属作为建筑材料的应用了,但作为大量性、主要性的建筑材料的应用则始于近代。:英国塞文河上的第一座生铁桥,巴黎法兰西剧院的铁结构屋顶,英国布莱顿的印度式皇家别墅:巴黎老王宫的奥尔良廊,1833 年建的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巴黎植物园的温室框架
12、结构最初在美国得到发展,主要特点:以生铁框架代替承重墙。:纽约哈帕兄弟大厦随着工厂与高层建筑的出现,垂直运输是建筑内部交通的一个很重要问题,从而促使升降机的发明。随着生产的飞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改变,在19 世纪后半叶对建筑提出了新的任务建筑必须跟上社会的需要。这时建筑负有双重职责:一方面,要解决不断出现的新建筑类型的问题(如火车站、图书馆、百货公司、博览会等);另一方面,更需要解决的是新技术与旧建筑形式的矛盾问题因此,建筑师必须了解生活并要解决工程技术与艺术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些都迫使建筑师在新的形势下摸索建筑创作的新方向。博览会与展览馆:博览会的产生是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品
13、在世界市场竞争的结果。其发展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范围是国家性质的,在巴黎开始和终结;第二个阶段的范围是国际性质的占据了整个19 世纪后半叶,博览会的展览馆成为新建筑的试验田。在国际博览会时代,有两次突出的建筑活动:1851 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1889 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博会中的埃菲尔铁塔与机械馆“水晶宫”展览馆(设计人:帕克斯顿),开辟了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1936 年毁于大火;此后,世博会中心由伦敦转到巴黎。1889 年的世博会是这一历史时期发展的顶峰,主要以高度最高的埃菲尔铁塔与跨度最大的机械馆为中心。第四节、面对工业革命后资
14、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背景:工业革命以前,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早期资本主义城市,其城市结构与布局与先前的封建社会城市无根本的变革。但 18 世纪工业革命出现了大机器生产后,破坏了原来封建时期的那种以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结构与布局,引起了城市结构的根本变化。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使人口像资本一样集中起来,导致人口猛增,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布局也越来越混乱。城市土地成为资产阶级榨取高额利润的有力手段。土地投机商热衷于在已有的土地上建造更多的大街和房屋,形成一块块的小街坊,以得到更多的临街面而获取更多的高价租赁利润。由此发展,以至在市中心形成大量建筑质量低劣、卫生条件差、不适宜人们居住的贫民窟
15、。为了缓和这些社会矛盾,曾实施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如著名的:巴黎市中心的改建、“协和新村”、“田园城市”、“工业城市”等。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虽有所补益,但未能解决城市的根本问题。巴黎市中心改建、“田园城市”和美国的方格形城市是这个历史发展时期的主要活动,对其后各国的城市建设影响较大。(一)巴黎改建概况:由奥斯曼执行改建。干道规划是十字形+环形,以爱丽舍田园大道为东西主轴,改建的重点以卢浮宫至凯旋门最为突出。当时19 世纪的巴黎曾被誉为世界上最近代化的城市。局限性:巴黎改建的局限性在于炫耀国家权利,没有顾及广大劳动群众急切需要解决的居住、工作、文化和休息等问题。(二)“新协和村”概况:19 世纪
16、伟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的欧文提出“新协和村”,其特点是:长方形大院布局的村落,村内生产和消费均自给自足,村民共同劳动,劳动成果平均分配,财产共有。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存在理想的社会主义城市。他们的实践虽然在当时未产生实际的影响,但其进步思想,对后来的诸如“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等规划理论起了重要作用。(三)“田园城市”概况:“田园城市”的理论始创于19 世纪末,理论创始人:霍华德(英国社会活动家,曾提出“城乡磁体”)。理论创始人鉴于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提出了亦城亦乡的田园式城市布局,使其兼具城乡两者的优点并解决资本主义城市固有的矛盾。这个理论受欧文的“新协和村
17、”的影响最大。影响:霍华德提出以母城为核心,围绕母城以发展子城的卫星城市理论。“田园城市”理论比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前进了一步,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现代英国卫星城镇的理论基础,其后各国的卫星城镇理论与新城运动都受它的影响。(英国第一个“田园城市”:莱奇沃思田园城市;第二个是:韦林田园城市)(四)“工业城市”概况:由法国青年建筑师加尼埃提出,几乎与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同时。(五)“带形城市”概况: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9 世纪末提出。他提出:城市发展应依赖交通运输线而形成带状延伸,使城市既接近于自然又便利交通;城市应有一条宽的道路做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
18、度可以无限。(“带形城市”理论对以后的城市分散主义有一定的影响)(六)美国的方格形城市概况:这种由测量工程师划分的方格形布局不能理解为某个城市的规划,而只是在使用马车时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大城市应付工业与人口集中的一种方法。第二章19 世纪下半叶 20 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复习概要:1.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2.欧洲的探求新建筑运动3.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4.法国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5.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一节、建筑探新运动的社会基础自 1871 年的巴黎公社至1917 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至1918 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为垄断资本主义所更替的时期,
19、在这个时期内,资本主义国家以德、法、英、美最有具代表性。在这个时期中,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急剧发展,技术飞速进步。在建筑方面,随着铁和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日益频繁,新功能、新技术与旧形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于是引起了对古典建筑形式所谓的“永恒性”提出了质疑,并在一些对新事物敏感的建筑师中掀起了一场积极探求新建筑的运动。这些思潮先后出现在不同的国家之中,其目的:是为了探求一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时宜的新建筑。但由于各国情况不同以及个人的因素等,产生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应从形式上的变革入手,带动其他如: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认为应以功能来统一技术与形式的矛盾如: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其次是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20、肯定了新技术的道路,要为新技术寻找一种能说明这种技术的美学观念和艺术形式如:法国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和德意志制造联盟的主张。总结:就是这些探索,使建筑观念摆脱了原来与手工业的砖石结构相依为命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美学羁绊,初步踏上了建筑的现代化道路。第二节、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一)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德国的申克尔和桑珀(),法国的拉布鲁斯特(二)艺术与工艺运动:时间、特点:19 世纪 50 年代在英国出现的“艺术与工艺运动”,是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社会与文艺思想在建筑和日用品设计上的反映。它赞扬手工艺制品的艺术效果、制作者与成品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自然材料的美。人物、代表作品:罗斯金,莫里斯。建筑
21、师韦布在肯特建造的“红屋”(莫里斯的住宅。红砖建造,不加粉刷,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缺点:莫里斯和罗斯金的消极方面,表现为把使用机器看成是一切文化的敌人,他们向往过去,主张回到手工业生产,显然是向后看的,也不合时宜。(三)新艺术运动:时间:在欧洲真正提出变革建筑形式的信号是:19 世纪 80 年代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新艺术运动。(19 世纪中叶以后,布鲁塞尔成为欧洲文化和艺术的一个中心)特点:在建筑上,他们极力反对历史样式,意欲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装饰方法。新艺术派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保持了砖石建筑的格局,一般比较简洁。在绘画与装饰主题上喜欢用自然界的草木形状的线
22、条,以及易于制作的各种铁构件。正是由于它的这些植物形花纹与曲线装饰,才摆脱掉了折衷主义的外衣。新艺术运动在建筑中的这种改革只局限于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终不过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反对传统形式而已,未能全面的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人物、代表作品:奥太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 号住宅;新艺术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费尔德,设计的德国魏玛艺术学校;在德国,新艺术运动称之为:青年风格派(代表人物:贝伦斯、恩德尔)。主要据点是慕尼黑,真正有成就的地方是达姆施塔特(曾在那里举行过一次广泛的现代艺术展览会,参加的艺术家与建筑师中比较著名的有奥尔布里希与贝伦斯。在这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奥尔布里
23、希设计的路德维希展览馆)。在英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麦金托什,他的代表作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的图书馆部分。在西班牙,代表人物是高迪。虽被归纳为新艺术派,但在建筑艺术形式的探索中却另辟蹊径:独创了具有隐喻性的塑性造型。代表作品: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四)奥地利、荷兰与芬兰的探索:奥地利: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瓦格纳代表作: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和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他主张对现有的建筑进行“净化”,使之回到最基本的起点,从而创造新形式。瓦格纳的见解对他的学生影响很大,以至后来维也纳学派中的一部分人成立了“分离派”,宣称要和过去的传统决裂,并由奥尔布里
24、希设计了维也纳分离派的展览馆。分离派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和霍夫曼。他们主张造型简洁,常是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只有局部集中装饰;但和新艺术派不同的是装饰的主题常用直线,使建筑造型走向简洁的道路。、在维也纳的另一位著名建筑师是洛斯,是在建筑理论上有独到见解的人。当瓦格纳还没有完全拒绝装饰的时候,洛斯就开始反对装饰,并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以实用、舒适为主。代表作:1910 年在维也纳建造的斯坦纳住宅(P37),是一完全不同于折衷主义并预告功能主义的建筑形式 荷兰在北欧,对新建筑的探索以荷兰较为出色,著名建筑师:伯尔拉赫。他对当时流行的折衷主义艺术深为痛恨,也提倡“净化”建筑,主张建
25、筑造型应简洁明快及表现材料的质感。他的代表作品: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P38);对阿姆斯特丹作了两次城市规划。他还是最先把赖特的作品从美国介绍到欧洲的,对荷兰甚至对北欧现代建筑的发展都有过较大的影响。北欧较偏僻的多湖泊、森林的国家,有着独特的民族传统。19 世纪末受到了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在20 世纪初,在探求新建筑的运动中,著名建筑师老沙里宁设计了赫尔辛基火车站是那一时期的杰出实例,形体简洁、空间组合灵活,为芬兰现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三节、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一)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 时间: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兴起于19 世纪 70 年代,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背景
26、:南北战争以后,(P39),由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芝加哥迅速发展。为了在有限的市中心区内建造尽可能多的面积,高层建筑开始在芝加哥涌现。这些建筑改如何建造:是在原来的建造方法与美学观点下争取层数的增加,还是应有较大的变革或革新,是当时摆在所有与此问题有关的人面前的问题。“芝加哥学派”就此应运而生。发展:芝加哥学派最兴盛的时期是在1883 年到 1893 年之间。它的重要贡献是在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型基础,和在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密切关系。建筑造型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代表人物、作品:1)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工程师詹尼;代表作:第一莱特尔大厦。2)理查森设计的芝
27、加哥马歇尔菲尔德百货批发商店。3)伯纳姆与鲁特于1891 年设计了莫纳德诺克大厦,是芝加哥最后一座采用砖墙承重的高层建筑(1892 年设计的卡皮托大厦却是一栋金属框架结构,折衷主义外衣和东方式的屋顶,是19 世纪末以前芝加哥最高的建筑。由此可见,芝加哥学派对现代高层建筑的探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条曲折、有反复的探索道路。其焦点表现为:对新旧结构方法与新旧形式上的取舍上)。伯纳姆和鲁特的一件被公认为是当时芝加哥学派的杰作是:采用了先进的框架结构与大面积玻璃窗的里莱斯大厦。4)霍拉伯德与罗希设计的马凯特大厦,是90 年代末芝加哥优秀的高层办公楼建筑的典范。5)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得力支柱与理
28、论家,他的理论与实践使当时致力于探索高层建筑设计的芝加哥进步工程师与建筑师足以成为芝加哥学派。他首先突出了建筑的功能,并提出了“形式随从功能”的惊人口号。代表作:百货公司大厦芝加哥学派在19 世纪新建筑运动中所起的作用(P43):首先,芝加哥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摆脱了折衷主义的羁绊;其次,它探讨了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使芝加哥成为了高层建筑的故乡;最后,使建筑艺术反映了新建筑的特点,简洁的立面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商业古典主义”风格产生的背景:1893 年芝加哥的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全面复兴折衷主义风格的做法,是对当时刚刚兴起的新建筑思潮的一次沉重的打击,它反映了美国垄
29、断资产阶级试图借用古典文化来装饰自己的门面,以之争夺世界市场的思想。从此,芝加哥的高层建筑中不少采用了象征美国大工商企业的“商业古典主义”风格。除芝加哥外,纽约在本时期内的高层建筑发展也很快,如伍尔沃斯大厦,采用哥特复兴式手法,并由此而有了“摩天楼”一词。(二)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赖特,美国著名现代派建筑大师,创造了融合浪漫主义想象力并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他后来提出的“有机建筑”便是这一概念的发展。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在20 世纪初期,特点:在造型上力求新颖,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草原”用以表示他的住宅设计与美国中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
30、之意。代表作:威利茨住宅、罗伯茨住宅、罗比住宅等。赖特的草原式住宅当时在芝加哥城郊颇受欢迎,但未受美国的普遍重视,但其名声传至欧洲,并引起德国、荷兰的极大兴趣。草原式住宅是为了满足资产阶级对现代生活的需要与对建筑艺术猎奇的结果。赖特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框框下,走上体型组合的道路,创造了新的建筑构图手法,为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探索作用。第四节、法国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背景:大工业生产为建筑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试验机会。钢筋混凝土在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被广泛的采用,给建筑结构方式与建筑造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 20 世纪的头十年里几乎被认为是一切
31、新建筑的标志。代表:钢筋混凝土首先在法国和美国得到发展。1)博多在巴黎设计的蒙玛尔特教堂,是第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建造的教堂。接着,钢筋混凝土结构传遍欧美。2)法国著名建筑师佩雷,善于运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表作品:巴黎富兰克林路25 号公寓。3)法国另一个建筑师是加尼挨,也善用钢混机构。曾做过“工业城市”的假象方案(全部建筑均为钢混结构)。4)瑞士著名工程师马亚尔,在苏黎世城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无梁楼盖的仓库。第五节、德意志制造联盟背景:德国在19 世纪末的工业水平迅速赶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和法国,而跃欧洲第一位。为了使后起的德国商品能够在国外市场和英国抗衡,1907 年出现了由企业家
32、、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全国性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建筑师们,认定了建筑必须和工业结合这个方向。其中享有威望的是贝伦斯,代表作是在柏林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透平机车间和机械车间,成为现代建筑的先行者。贝伦斯的这座透平机车间为探求新建筑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在现代建筑史中是一个里程碑,被西方称之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格罗皮厄斯和A迈尔设计的法古斯工厂,是在贝伦斯建筑思想启发下的新发展。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复习概要: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2.战后初期的探新运动3.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4.格罗皮厄斯与“包豪斯”学派、勒柯比西埃、密斯范德罗、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阿尔托第一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