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及论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思想及论语.ppt(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孔子思想及孔子思想及仁学思想礼治规范仁学思想礼治规范 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最集中地体现在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最集中地体现在论语论语这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中。这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中。论语论语并不是孔并不是孔子自作,而是在他死后,由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相子自作,而是在他死后,由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相继纂录而成,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要内容,成继纂录而成,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要内容,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初年。书时间大约在战国初年。虽然虽然论语论语所记的言论相对于孔子一生而所记的言论相对于孔子一生而言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只是一些零散无序的片段,言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只是一些零散无序的片段,但是由于它从各个角度记录了孔子不同
2、时期最重但是由于它从各个角度记录了孔子不同时期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言论,所以完全能体现孔子整要、最有代表性的言论,所以完全能体现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概要,因而成为后世儒家学派最为个思想体系的概要,因而成为后世儒家学派最为重要的经典,也成为传统社会历朝历代从草野平重要的经典,也成为传统社会历朝历代从草野平民到帝王将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圭臬,更是民到帝王将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圭臬,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著作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著作之一。“礼礼”与与“仁仁”的观念以及在这二者的统一中建构起来的的观念以及在这二者的统一中建构起来的一整套仁学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一整套仁学思想,
3、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礼礼”往往代表礼乐,也就是礼乐制度和礼乐观念,是往往代表礼乐,也就是礼乐制度和礼乐观念,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观念之一。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观念之一。孔子所说的孔子所说的“礼礼”,往往指的是周礼,也就是周族从父,往往指的是周礼,也就是周族从父系家长制时代以来在原始巫术和祭祀活动及族群关系中逐系家长制时代以来在原始巫术和祭祀活动及族群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典章、制度、习俗和仪式,是周人的习惯法和道步形成的典章、制度、习俗和仪式,是周人的习惯法和道德律。德律。周朝建立以后,周公参考夏礼、商礼对周礼进行了一番周朝建立以后,周公参考夏礼、商礼对周礼进行了一番改造和完善(即所谓改造和完
4、善(即所谓“制礼作乐制礼作乐”),并加以推广,使之),并加以推广,使之成为一套用以规范天人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具有浓厚的宗法成为一套用以规范天人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具有浓厚的宗法等级色彩的统治法则。等级色彩的统治法则。孔子自幼生活在周文化风习浓郁的鲁国,对周礼有一种近孔子自幼生活在周文化风习浓郁的鲁国,对周礼有一种近乎虔诚的尊崇之心,因而曾说:乎虔诚的尊崇之心,因而曾说:“周监于二代,郁郁周监于二代,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乎文哉乎文哉!吾从周。吾从周。”(八佾八佾)他痛感)他痛感于东周以来列国纷乱、于东周以来列国纷乱、“民散久矣民散久矣”、“民恶其上民恶其上”这样这样一种一种“礼崩乐坏礼崩乐坏
5、”的社会现实,因而把恢复礼制作为自己的社会现实,因而把恢复礼制作为自己的责任和追求。的责任和追求。孔子所维护的礼包含两个重要的原则。孔子所维护的礼包含两个重要的原则。第一第一是是“尊尊尊尊”,就是在区分人的等级的基础上,就是在区分人的等级的基础上,保持位卑者对位尊者的尊崇和服从。尊尊首保持位卑者对位尊者的尊崇和服从。尊尊首先是要尊君。他主张先是要尊君。他主张“事君尽礼事君尽礼”(同上)、(同上)、“事君,能致其身事君,能致其身”(学而学而),就是说),就是说要按礼的法则来侍奉君主,并能为之献身。要按礼的法则来侍奉君主,并能为之献身。第二是第二是“亲亲亲亲”,也就是对亲族的爱,如父,也就是对亲族
6、的爱,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其中孔子更加强调的是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其中孔子更加强调的是子对父母的孝顺和弟对兄的恭顺,主张子对父母的孝顺和弟对兄的恭顺,主张“弟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事父母能竭其力事父母能竭其力”(学而学而)。因而)。因而“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直在其中矣”(子路子路),即父子互为对),即父子互为对方向外人隐瞒过错也可以说是正直,就是因方向外人隐瞒过错也可以说是正直,就是因为它符合为它符合“亲亲亲亲”的原则。的原则。尊尊体现的是等级制的原则,而亲亲体现尊尊体现的是等级制的原则,而亲亲体现的则是宗法制的原则。为了维护这样的原的则是宗法制
7、的原则。为了维护这样的原则,孔子又提出了则,孔子又提出了“正名正名”的主张,也就的主张,也就是用一个人的名分所规定的义务去要求他,是用一个人的名分所规定的义务去要求他,使其言行与名分相符。他认为使其言行与名分相符。他认为“名不正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民无所措手足”而他所说的而他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颜渊),也就是要求以君臣父子之),也就是要求以君臣父子之名,正君臣父子之实。名,正君臣父子之实。“仁仁”在孔子的言论中
8、有多处不同的解释,也就决定了在孔子的言论中有多处不同的解释,也就决定了“仁仁”是一个包括不同层面含义的概念的有机体。孔子的弟是一个包括不同层面含义的概念的有机体。孔子的弟子曾经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子曾经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爱人”(同上),还主张(同上),还主张“泛爱众泛爱众”(学而学而),又说),又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礼记中庸中庸)。可见,从这层意义上讲仁就是对他人)。可见,从这层意义上讲仁就是对他人的爱,对所有人的爱,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的品格;的爱,对所有人的爱,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的品格;但是但是“仁仁”又并非又并非“兼爱兼爱”和和“博爱博爱”,而是
9、一种建立,而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心理情感基础上的有差等的爱。在血缘关系和心理情感基础上的有差等的爱。在此基础之上,孔子还将仁与礼相结合,由此界定出仁在此基础之上,孔子还将仁与礼相结合,由此界定出仁的另一个层面的含义,那就是所谓的的另一个层面的含义,那就是所谓的“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颜渊颜渊)。意思是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意思是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就是仁。而具体的做法就是礼,就是仁。而具体的做法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仁仁”又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自觉,不是
10、迫于外在的压力,而是出又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自觉,不是迫于外在的压力,而是出于人格的觉悟去践行礼。于人格的觉悟去践行礼。由此,孔子就把礼由此,孔子就把礼“从外在的规范约束解说成人心的内从外在的规范约束解说成人心的内在要求,把原来僵硬的强制规定,提升为生活的自觉理念,在要求,把原来僵硬的强制规定,提升为生活的自觉理念,把一种宗教神秘性的东西变而为人情日常之用,从而使伦把一种宗教神秘性的东西变而为人情日常之用,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融为一体理规范与心理欲求融为一体”孔子以其仁学精神来观照政治,就形成了他的仁政孔子以其仁学精神来观照政治,就形成了他的仁政德治思想。孔子认为统治者应该从仁的观念出发来对德
11、治思想。孔子认为统治者应该从仁的观念出发来对待百姓,关心和爱护百姓。而最重要的原则是应以德待百姓,关心和爱护百姓。而最重要的原则是应以德政来取代苛政。他说:政来取代苛政。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为政)他还对比两种不同的治民方法所导致的两种不同的他还对比两种不同的治民方法所导致的两种不同的效果:一是效果:一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一种则是一种则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所以,孔子非常重视教化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曾所以,孔子非常重视教化在治理国家
12、中的作用,曾经教导冉有说,如果老百姓人口众多(经教导冉有说,如果老百姓人口众多(“庶庶”),就),就应该让他们富裕(应该让他们富裕(“富富”)起来,富裕起来了就应该)起来,富裕起来了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教育(对他们进行教育(“教教”)。正是在这种庶、富、教)。正是在这种庶、富、教的追求中,孔子建立起他的追求中,孔子建立起他“大同大同”和和“小康小康”的政治的政治理想。理想。孔子从仁学思想出发,也形成了他的伦理思想。孔子从仁学思想出发,也形成了他的伦理思想。孔子以仁来统摄礼,其实质是要以内在的道德自孔子以仁来统摄礼,其实质是要以内在的道德自觉来达到外在的伦理和谐。觉来达到外在的伦理和谐。所以,孔子的
13、伦理思想,是从实践理性的原则出所以,孔子的伦理思想,是从实践理性的原则出发,在爱有差等的基本观念上建构起来的。由此,发,在爱有差等的基本观念上建构起来的。由此,他提出了孝、悌、忠、信、恭、敬、智(知)、他提出了孝、悌、忠、信、恭、敬、智(知)、勇、宽、惠、温、良、俭、让、知耻等一系列的勇、宽、惠、温、良、俭、让、知耻等一系列的道德行为准则,并强调义利之辨,来规范整个社道德行为准则,并强调义利之辨,来规范整个社会的伦理秩序。会的伦理秩序。在此基础之上,孔子还提出在此基础之上,孔子还提出“君子君子”的人格追求。的人格追求。他认为君子不仅要有高度的文化修养,而且要有他认为君子不仅要有高度的文化修养,
14、而且要有完美的道德品质,要明辨义利(完美的道德品质,要明辨义利(“君子喻君子喻明白,通明白,通晓晓于义,小人喻于利于义,小人喻于利”),讲究忠恕(),讲究忠恕(“尽己为尽己为人和推己及人人和推己及人”),智勇兼备,等等。),智勇兼备,等等。中庸思想中庸思想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仁与礼是孔子的原则。仁与礼是孔子的原则。所谓所谓“中中”,指中正与中和;所谓,指中正与中和;所谓“庸庸”,即是用,即是常。因此,中庸也就是把中正即是用,即是常。因此,中庸也就是把中正与中和当做常道加以运用。与中和当做常道加以运用。首先,中庸要求处理任何事情都能不偏不倚,首先,中庸要求处理
15、任何事情都能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这也就是孔子所说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的“允执其中允执其中”、“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孔子认为。孔子认为舜善用中庸,能够舜善用中庸,能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的用于老百姓(礼记礼记中庸中庸)。)。其次,中庸还提倡其次,中庸还提倡“和而不同和而不同”,也就是要,也就是要让矛盾对立面既妥善地加以调和、融通,互让矛盾对立面既妥善地加以调和、融通,互相补充,又能保持彼此的差异性。孔子反对相补充,又能保持彼此的差异性。孔子反对完全取消差异性的完全取消差异性的“同同”,说,说“君子和而不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子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