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3.11《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3.11《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2019-2020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3.113.11我的叔叔于勒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新人教版人教版教学设计思路考虑到本文是外国文学作品,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多让学生自我感悟,包括多读,多讨论,多谈体会,多质疑问难;其次要求学生对文本要能创造性阅读,从主题、人物性格分析到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的认识,都力求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找到认识的根据,包括文本中的文字根据和文本以外的理论根据;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写作实践,从多方面吸取作品的营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简介作者莫泊桑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读准“拮据”、“栈桥”、“牡蛎”、“褴褛”、“撬”
2、、“别墅”等词的字音。3掌握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二)能力目标1揣摩小说的主题思想及精妙构思。2能够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进一步熟悉小说的文体特点。(三)情感目标1初步培养对社会问题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评判能力和再现能力。2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调适自身心态,摒弃不必要的虚荣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教学重点1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2情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的构思美。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媒体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录音机;幻灯片,投影仪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法国作莫泊桑的信息。2认真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的情节发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
3、学内容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2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在世界文坛上,有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们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 亨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名作我的叔叔于勒,现在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莫泊桑的资料信息,了解莫泊桑小说的艺术特色。莫泊桑是法国 19 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人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 年完成了羊
4、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 年间他写了 300 多个短篇和 6 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 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精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左拉曾这样评价莫泊桑的小说:
5、“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二、整体感知,探究问题(一)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下列几个问题:1于勒是怎样一个人?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4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问题设计说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有益于集中注意力思考,同时,几个问题又暗示了阅读本文的重点)学生分小组讨论,在全班交流明确:1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钱,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被视为全家的“恐
6、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生意赚了钱,并且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于是,哥哥、嫂嫂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之后,重又潦倒落魄下来,沦落成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跟讨饭差不多,他又重新成为哥哥、嫂子的“恐怖”,被弃之家门外。(问题设计说明:这个问题不难答。要指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归纳起于勒的“简历”。从“于勒”人手理解全文内容,既切合题目,顺应学生阅读心理流向,又为理解菲利普夫妇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全文主题思想做了较必要的准备,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小说“谁是主人公”的问题做了铺垫。)
7、2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他们知道了以前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而且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哥菲利普一家“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于是“大家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变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分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订了婚。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其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问题设
8、计说明,这个问题由于学生是初步接触课文,思考问题或许过于表面化。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会得出如下分析结果,这里提出来,供备课时参考):(1)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2)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德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3)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识。(4)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如果他们很有钱,就会认下于勒。(5)是菲利普夫妇向虚荣心造成的。如果他们不是那么好面子,则结局不会如此。(6)是菲利普夫妇的思想意识造成的。在他们头脑中只认识钱。(7)是那个社会制度造成的。在资本
9、主义社会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金钱关系。4小说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学生精读菲利普夫妇一家在船上巧遇于勒的情节片断,了解小说在刻画人物时运用的主要方法。(二)学生交流后明确这篇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言谈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以菲利普为例,如作品写他发现卖牡蛎的老水手很像于勒时,他“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脸色十分苍白,两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这是遭到突如其来
10、的打击时心中充满了恐惧的感情。当他回到妻子身旁时,“神色张惶”说话“结结巴巴”,最后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这表现他内心的极度恐怖,仿佛大难即将临头,慌乱到了极点。再如菲利普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他“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妻子和女儿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菲利普夫人则怕花钱,迟疑不决,“很不痛快地: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这些语言揭示了菲利普装阔气好虚荣的心理,菲利普夫人虚伪、爱面子的心理。三、布置作业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2选用课时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小说情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
11、的构思美。2研讨小说的主人公是谁。3为小说另拟一个结局,做口头作文训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莫泊桑小说的特色之一是构思布局别具匠心,故事结局,耐人寻味。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欣赏这一特色。学生先复述课文大意,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二、研读赏析1选材构思巧。这篇小说写的事情很平常,人物也很普通,像于勒这样的在家中挥霍钱财的浪荡子,出外冒险、升降浮沉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屡见不鲜,可以说是见怪不怪了,作者却能在这极为常见的普通人的遭遇里,集中笔墨写出反映当时社会人情冷暖,揭露病态的文章,以小见大,以个别见一般。2情节安排巧。于勒到美洲前后经济上发生了“穷富穷”的
12、变化,伴随于勒经济上的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他的态度也发生变化:撵盼怕躲。小说的情节是由于勒与菲利普这两条线交织发展构成的,围绕着于勒身世的浮沉来展开菲利普夫妇态度前后不同的变化,进而突出小说的主题。菲利普一家与于勒在一条船上相遇,也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由于于勒穷困潦倒,年老而流落异乡,被船长带回却又无脸回家,只好栖身船上;二姐婚礼后全家到穷人最理想的哲尔赛岛去旅游,这就必须乘船。在船上,作者又设计了“吃牡蛎”的情节,这样,菲利普一家就合乎情理地与卖牡蛎的于勒同在一条船上相遇了。3巧用悬念。莫泊桑在故事的开始,就抓住几件琐细的小事,渲染了菲利普拮据的家境后,立刻引出“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
13、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为什么“父亲”急切地盼望于勒归来?于勒归来会改变他们家的境况吗?它让读者怀着迫切的心情急于看下文。接下去作者写于勒两次来信,说他发了财,“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可是一转眼 10 年过去了,菲利普一家人望眼欲穿,但仍不见于勒归来,这又是为什么呢?作者再次设下悬念,把读者的胃口吊足。最后菲利普一家在去哲尔赛岛游玩的渡轮上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水手,他很像于勒,可那人究竟是否是于勒呢?他又怎么会在渡轮上卖牡蛎呢?又一个悬念产生了。至此,作者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任何一个读者都已欲罢不能了。三、问题探究这篇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
14、叔于勒,但是对于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后,明确: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都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
15、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四、拓展延伸由教师提供下面一段情境,学生口头续写,进行口头作文训练:1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2假设破了产,又重新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一种情景。口头叙述,适当描绘。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说,再推选说得好的三四位同学在班上交流,以上两题,可酌情任选一个。五、布置作业1将口头作文写成书面作文。2选用课时作业。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