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实训指导注塑机的液压系统分析.docx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7638630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实训指导注塑机的液压系统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实训指导注塑机的液压系统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实训指导注塑机的液压系统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实训指导注塑机的液压系统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注塑机的液压系统分析一.任务描述注塑机的液压系统分析。二.任务实施1.回路分析如图6-14所示为SZ250A型注塑机液压系统原理图。该注塑机各执行元件的动作循环主要依靠行程开关切换电磁换向阀来实现。电磁铁动作顺序见表6-6。图6-14 SZ-250A型注塑机液压系统原理图1、2、4、5电液换向阀; 3、6、21电磁换向阀; 7、8、9溢流阀; 10、11、12单向阀; 13液控单向阀;14节流阀; 15、16调速阀; 17、18单向顺序阀; 19行程阀; 20液压马达A大流量液压泵; B小流量液压泵为保证安全生产,注塑机设置了安全门,并在安全门下装设一个行程阀19加以控制,只有在安全门关闭、行

2、程阀19上位接入系统的情况下,系统才能进行合模运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1)合模合模是动模板向定模板靠拢并最终合拢的过程,动模板由合模液压缸或机液组合机构驱动,合模速度一般按慢快慢的顺序进行。具体如下。(1)动模板慢速合模运动。当按下合模按钮,电磁铁1YA、10YA通电,电液换向阀4右位接入系统,电磁换向阀6上位接入系统。低压大流量液压泵A通过电液换向阀1的M型中位机能卸荷,高压小流量液压泵B输出的压力油经阀4、阀13进入合模缸左腔,右腔油液经阀4回油箱。合模缸推动动模板开始慢速向右运动。此时系统油液流动情况如下。进油路液压泵B电液换向阀4(右位)液控单向阀13合模缸左腔。回油路合模缸右腔电液

3、换向阀4(右位)油箱。(2)动模板快速合模运动。当动模板上的行程挡块压下一行程开关时,慢速合模转为快速合模,电磁铁5YA通电,阀1左位接入系统,大流量液压泵A不再卸荷,其压力油经单向阀11、单向顺序阀17与液压泵B的压力油汇合,共同向合模缸供油,实现动模板快速合模运动。此时系统油液流动情况如下。进油路(液压泵A单向阀11单向顺序阀17)(液压泵B)电液换向阀4(右位)液控单向阀13合模缸左腔。回油路合模缸右腔电液换向阀4(右位)油箱。(3)合模前动模板的慢速运动。当动模板快速靠近静模板时,另一行程挡块将压下其对应的行程开关,使5YA断电、阀1复位到中位,泵A卸荷,油路又恢复到以前状况,使快速合

4、模运动又转为慢速合模运动,直至将模具完全合拢。2)增压锁模当动模板合拢到位后又压下一行程开关,使电磁铁7YA通电,电液换向阀5右位接入系统,增压缸开始工作,将其活塞输出的推力传给合模缸的活塞以增加其输出推力。此时,溢流阀7开始溢流,液压泵B输出最高压力,该压力也是最大合模力下对应的系统最高工作压力。因此,系统的锁模力由溢流阀7调定,动模板的锁紧由单向阀10保证。此时系统油液流动情况如下。进油路液压泵B单向阀10电液换向阀5(右位)增压缸左腔;液压泵B电液换向阀4(右位)单向阀13合模缸左腔。回油路增压缸右腔油箱;合模缸右腔电液换向阀4(右位)油箱。3)注射座整体快进注射座的整体运动由注射座移动

5、液压缸驱动。当电磁铁9YA通电时,电磁换向阀3右位接入系统,液压泵B的压力油经单向阀12、电磁换向阀3进入注射座移动缸右腔,左腔油液经节流阀14回油箱。此时注射座整体向左移动,使注射嘴与模具浇口接触。注射座的保压顶紧由单向阀12实现。此时系统油液流动情况如下。进油路液压泵B单向阀12注射座移动缸右腔。回油路注射座移动缸左腔电磁换向阀3(右位)节流阀14油箱。4)注射当注射座到达预定位置后,压下一行程开关,使电磁铁4YA、5YA通电,电液换向阀2右位接入系统,阀1左位接入系统。于是,泵A的压力油经阀11,与经单向顺序阀17而来的液压泵B的压力油汇合,一起经阀2、阀18进入注射缸右腔,左腔油液经阀

6、2回油箱。注射缸活塞带动注射螺杆将料筒前端已经预塑好的熔料经注射嘴快速注入模腔。注射缸的注射速度由旁路节流调速的调速阀15调节。单向顺序阀18在预塑时能够产生一定背压,确保螺杆有一定的推力。溢流阀8起调定螺杆注射压力作用。此时系统油液流动情况如下。进油路(泵A阀11)(泵B单向顺序阀17)电液换向阀2(右位)单向顺序阀18注射缸右腔。回油路注射缸左腔电液换向阀2(右位)油箱。5)注射保压当注射缸对模腔内的熔料实行保压并补塑时,注射液压缸活塞位移量较小,只需少量油液即可。所以,电磁铁5YA断电,阀1处于中位,使大流量泵A卸荷,小流量泵B继续单独供油,以实现保压,多余的油液经阀7溢回油箱。6)减压

7、(放气)、再增压先让电磁铁1YA、7YA失电,电磁铁2YA通电;后让1YA、7YA通电,2YA失电,使动模板略松一下后,再继续压紧,以排尽模腔中气体,保证制品质量。7)预塑进料保压完毕后,从料斗加入的塑料原料随着裹在料筒外壳上的电加热器对其的加热和螺杆的旋转将加热熔化混炼好的塑料带至料筒前端,并在螺杆头部逐渐建立起一定压力。当此压力足以克服注射液压缸活塞退回的背压阻力时,螺杆逐步开始后退,并不断将预塑好的塑料送至料筒前端。当螺杆后退到预定位置,即螺杆头部熔料达到所需注射量时,螺杆停止后退和转动,为下一次向模腔注射熔料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已经注射到模腔内的制品经冷却成型。预塑螺杆的转动由液压马达

8、20通过一对减速齿轮驱动实现。这时,电磁铁6YA通电,阀1右位接入系统,泵A的压力油经阀1进入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回油直通油箱。马达转速由旁路调速阀16调节,溢流阀9为安全阀。螺杆后退时,阀2处于中位,注射缸右腔油液经阀18和阀2回油箱,其背压力由阀18调节。同时活塞后退时,注射缸左腔会形成真空,此时依靠阀2的Y型中位机能进行补油。此时系统油液流动情况如下。液压马达回路:进油路泵A阀1右位液压马达20进油口。回油路液压马达20回油口油箱。液压缸背压回路:注射缸右腔单向顺序阀18电液换向阀2中位油箱。8)注射座后退当保压结束,电磁铁8YA通电,阀3左位接入系统,泵B的压力油经阀12、阀3进入注射座

9、移动缸左腔,右腔油液经阀3、阀14回油箱,使注射座后退。泵A经阀1卸荷。此时系统油液流动情况如下。进油路泵B阀12阀3(左位)注射座移动缸左腔。回油路注射座移动缸右腔阀3(左位)节流阀14油箱。9)开模开模过程与合模过程相似,开模速度一般历经慢快慢的过程。(1)慢速开模。电磁铁2YA通电,阀4左位接入系统,液压泵B的压力油经阀4进入合模液压缸右腔,左腔的油经液控单向阀13、阀4回油箱。泵A经阀1卸荷。(2)快速开模。此时电磁铁2YA和5YA都通电,A、B两个液压泵汇流向合模液压缸右腔供油,开模速度提高。10)顶出模具开模完成后,压下一行程开关,使电磁铁11YA得电,从泵B来的压力油经过电磁换向

10、阀21上位,进入推料缸的左腔,右腔回油经阀21的上位回油箱。推料顶出缸通过顶杆将已经注塑成型的塑料制品从模腔中推出。11)推料缸退回推料完成后,电磁阀11YA失电,从泵B来的压力油经阀21下位进入推料缸右腔,左腔回油经过阀21下位后回油箱。12)系统卸荷上述循环动作完成后,系统所有电磁铁都失电。液压泵A经阀1卸荷,液压泵B经先导式溢流阀7卸荷。至此,注塑机一次完整的工作循环完成。2.系统性能分析(1)由于该系统在整个工作循环中,合模缸和注射缸等液压缸的流量变化较大,锁模和注射后系统有较长时间的保压,为合理利用能量系统采用双泵供油方式,液压缸快速动作(低压大流量)时,采用双液压泵联合供油方式;液

11、压缸慢速动作或保压时,采用高压小流量泵B供油。低压大流量泵A卸荷供油方式。(2)由于合模液压缸要求实现快、慢速开模,合模以及锁模动作,系统采用电液换向阀换向回路控制合模缸的运动方向,为保证足够的锁模力,系统设置了增压缸作用合模缸的方式,再通过机液复合机构完成合模和锁模,因此,合模缸结构较小、回路简单。(3)由于注射液压缸运动速度较快,但对运动平稳性要求不高,故系统采用调速阀旁路节流调速回路。由于预塑时要求注射缸有背压且背压力可调,所以在注射缸的无杆腔出口处串联一个背压阀。(4)由于预塑工艺要求注射座移动缸在不工作时应处于背压且浮动状态,系统采用Y型中位机能的电磁换向阀、顺序阀18产生可调背压、

12、回油节流调速回路等措施,调节注射座移动缸的运动速度,以提高运动的平稳性。(5)预塑时螺杆转速较高,对速度平稳性要求较低,系统采用调速阀旁路节流调速回路。(6)由于注塑机的注射压力很大(最大注射压力达153 MPa),为确保操作安全,该机设置了安全门,在安全门下端装一个行程阀,串接在电液换向阀4的控制油路上,控制合模缸的动作。只有当操作者离开模具,将安全门关闭压下行程阀后,电液换向阀才有控制油进入,合模缸才能实现合模运动,以确保操作者的人身安全。(7)由于注塑机的执行元件较多,其循环动作主要由行程开关控制,按预定顺序完成。这种控制方式机动灵活,且系统较简单。(8)系统工作时,各种执行装置的协同运动较多、工作压力的要求较多、压力的变化较大,分别通过先导式溢流阀7,溢流阀8、9和单向顺序阀17、18的联合作用,实现系统中不同位置、不同运动状态的压力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