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范文-.doc

上传人:海*** 文档编号:7638519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范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范文小学教案 汇报人:XXXX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雀东南飞教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您喜欢。 孔雀东南飞教案篇一 设计说明

2、 1、指导思想 本设计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立足于培养学生识记理解古汉语知识和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良好习惯。 2、教学设想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乐府诗中的一朵奇葩,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对于这样一篇经典名作,我认为应该不惜时间精读细研,因此我确定用三课时完成。 本单元的话题为“爱的生命的乐章”,与单元话题相一致,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的罪恶。要深入理解这一重点问题,必须先扫清字词障碍,读懂原文。本文写作年代离我们十分久远,文中有很多生词、古今异义

3、词等文言知识,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积累有关文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另外,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价值的实现要借助于一定的写作手法,乐府诗常用的赋、比、兴手法也应是学习的内容之一。因此,我确定了这样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 疏通文意,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学生依靠课释和工具书基本可以完成,因此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行解决为主,教师可就疑难问题略作指导。重点目标的实现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采用问题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难点(起兴手法)的突破可引导学生拓展联想,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3、本设计的特点 本设计没有刻意求新,而是

4、重在扎实严谨上作文章。教学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过渡严谨自然。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互文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 3、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教学重点: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 教学难点:赋、比、兴手法 教学用具:课

5、件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疏通文本,理清情节结构,初步认识作品思想内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写下无数优美的诗篇讴歌美丽的爱情。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遭到了无情的摧残,从而造成了一幕幕爱情悲剧。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感受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和这种制度下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不屈追求。 二、学生自己阅读注解,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关,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乐府

6、”。 2、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3、本诗出自南朝徐陵编写的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有关文言知识 1、学生默读全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词句做出记号 2、就自己不懂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教师解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并指导学生理解归纳本课中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互文等文言知识 出示示例:(前两类现象各出示一个例子,其他让学生自己去整理) 古今异义词 汝岂得自由(古:自作主张今:没有束缚) 可怜体无比(古:可爱今:值得同情) 叶叶相交通(

7、古:交错相通今:指运输) 本自无教训(古:教养今: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古:处理今:处罚) 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如: 昼夜勤作息(只取“作”之意,“息”只为陪衬) 便可白公姥(只取“姥”之意) 我有亲父母(只取“母”之意) 逼迫兼弟兄(只取“兄”之意) 互文句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四、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再浏览课文。 1、结合诗前小序,了解故事梗概 2、理清情节结构,给故事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拟一个小标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 故事开端(1-2段)自请遣归揭示矛盾 故事发展(3-12

8、段)夫妇誓别推进矛盾 继续发展(13-22段)被迫改嫁继续推进矛盾 故事(23-32段)双双殉情矛盾达到顶峰 故事结局(33段)化鸟双飞解决矛盾 (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求一律) 五、通过情节初步认识作品主旨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认识两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对封建压迫的反抗) 六、课后作业 将本课重点实词、多义词加以整理,制成学习卡片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认识正反两方面的人物形象,感受封建制度下青年男女的不屈追求,深入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活动过程: 一、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刘、焦爱情故事 二、认识刘兰芝 1、

9、诗中焦母遣归刘兰芝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2、对此刘兰芝是如何辩解的? 明确:“事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3、事实到底如何呢?你认为刘兰芝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结论: 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多才多艺(“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有礼有节(严妆辞母“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坚强自尊(“徒留无所施”、“及时相遣归”) 不慕富贵(拒绝与县令家为婚) 忠于爱情(“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黄泉下相见”) 4、小结: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刘兰芝虽聪明能

10、干,但性格坚强倔强,这是当时一般妇女身上少有的,也许正因为这一品格才使她为焦母所不容。礼记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逼迫刘兰芝就是用的第一条。这样一个有着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的女子就这样被焦母以“莫须有”的罪名驱谴回家,封建家长的蛮横由此可见一斑。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焦母、刘兄的言行再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的这一特点。 三、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的 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出体现焦母、刘兄蛮横的句子,注意读出人物的性格 (见课文第4、6段和第20段) 2、学生评点:这两个同学是否读出了人物性格? 3、小结:焦母蛮横无礼、独断专行,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刘

11、兄性情暴戾、趋炎附势、冷酷无情,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他们正是凭着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淫威拆散了这对对爱情有着美好追求的青年男女。 四、认识刘、焦反抗性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1、刘、焦二人并未屈服在封建家长的淫威之下,看看他们是怎样执著于自己的爱情、维护自己的爱情的?(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人物语言回答) 出示: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2、小结:美丽的誓言体现了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举身赴死

12、的行为维护了爱情的至高尊严。虽然在现实社会里他们是被摧残致死的失败者,但在精神世界里他们是无可置疑的胜利者。化鸟双飞,鸳鸯和鸣的浪漫结尾既寄托了人民群众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又昭示了这对青年男女在精神上的胜利。在封建礼法日益严酷,“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时代氛围里,他们敢于举起反抗的旗帜,坚决地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这无疑是茫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 五、拓展联想,进一步认识作品社会意义 1、在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淫威下,为维护自己的爱情而痛苦挣扎? 学生应该能说出梁山泊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牛郎与织女、张生与崔莺莺、贾宝玉与林黛玉等等。 3、小结:在漫长的

13、封建社会里,有多少青年男女的爱情甚至生命遭受无情的摧残!虽然他们大都进行过激烈的抗争,但在封建势力相当强大的时代,他们根本无法摆脱被吞噬的命运。鲁迅先生说过,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随便翻开一页都是血淋淋的。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就在于,通过焦、刘二人的悲剧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青年男女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寄托人民群众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热切向往。 六、朗读体味 在梁祝化蝶的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背景下,小声齐读刘焦盟誓、举身赴死、化鸟双飞这几个段落,深入体会作品内涵,在高涨的情绪中结束本节课。 七、课下作业 结合本节内容以“美哉,刘兰芝!”或“悲

14、哉,刘兰芝!”为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讨论本诗的艺术价值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设疑、解疑让学生了解汉乐府民歌常用的赋、比、兴手法 1、关于“兴” (1)开头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兴“这一表现手法极其作用)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常用的一种起兴手法,它借孔雀失偶徘徊,为刘焦二人的爱情营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感情氛围,奠定了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同时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出示“兴“的诠释: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 ”所谓“他物”,即起兴之物;所谓“所咏之词”,是作者着重要叙述的事件或要着重表达的思

15、想感情。两者并非同一事物,内容上不直接相连。“他物”的作用是或渲染气氛,或启发联想,或引起过渡。 (3)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如: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忘了季节,从不轻易让人懂。(花心)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回延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2、关于“比”(即比喻) 出示“比”的诠释: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 从诗中找几个运用“比”这一手法的句子,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明确:“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突出了刘兰芝“精妙世无双”的美貌。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突出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3、关于“赋” 第二段从

16、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繁琐?(引导学生了解“赋”的特点及作用) 明确:不繁琐。这样写意在强调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识礼,为下文刘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同情。 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出示“赋”的诠释: “赋者,铺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朱熹诗集传) 即铺陈直叙。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你能从诗中再找出几段使用铺陈手法的

17、文字,并说说其作用吗?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从头到脚,由腰至耳、指、口、步,一连串铺陈排比,既突出了她的美貌,又表现了她离开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 第21段,铺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热闹隆重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刘兰芝的身价,说明她确实是个“精妙世无双”的女子,反衬了焦母的独断无知,让读者为刘兰芝鸣不平。 4、小结:本诗继承了诗经的优秀表现手法赋、比、兴,这些手法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浪漫主义的结尾 1、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离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杰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

18、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悲剧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全文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可以说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2、本诗这一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有何作用? 明确:在焦刘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交通,是为连理枝;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也要比翼双飞。这正象征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的不朽,寄托着人民群众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对封建的和嘲弄,与全诗歌颂忠贞爱情,反对封建的思想是一致的。 3、中国有不少叙事性文学作品采用了类似的结尾,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应该能举出一些例子: 梁山泊、祝英台化蝶双飞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为自己洗

19、雪冤情 杜丽娘死后还魂与心上人喜结连理 小结:在封建势力极端强大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的许多理想、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于是许多作家便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寄托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三、本节课小结 总之,孔雀东南飞继承和发展了诗经和楚辞的优秀创作手法,成为乐府诗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诗歌有着不朽的价值。 四、课下作业 拓展思考:前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内地人才纷纷涌向沿海开放城市,一时间“孔雀东南飞”成为人才流动的主要潮流。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才会不会转而向西南飞去?就此发表你的看法,和同学交流。 孔雀东南飞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

20、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媒体设计 运用多媒体将故事重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

21、乐府和乐府诗:概念略。举例:上邪战城南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

22、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六、教学后记 第

23、 二 课 时 一、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

24、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对话鉴赏略)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25、对话鉴赏略) 三、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见二) 2、铺陈排比的手法; 3、起兴和尾声 四、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 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 逼迫兼兄弟:意义偏“兄” 五、本文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共事二三年:共同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同情)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没有约束) 本自无教训:教养(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罚) 便可作婚姻:结为亲家(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交接(与运输有关的) 六、归纳“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参见有关资料与练习。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精彩语段; 2、课后

26、练习二三题; 3、知识与能力训练 孔雀东南飞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刘兰芝人物形象。 3、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4、了解四言诗与五言诗的不同。 5、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过程与方法 1、提高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 2、增强合作意识。 3、提高质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家长制对青年男女的摧残,尊重婚姻自由。 教学重点:了解刘兰芝人物形象,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 2、了解四言诗与五言诗的不同。

27、教学时数:两课时 课前预习:(这部分在学案中得到体现,学生在课前完成。) 学生初步读懂文章,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并且完成以下目标: 一、读准字音,扫除诗文中的文字障碍。 二、释词。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请学生归纳总结本文的文言常识知识点。 (1)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3)偏义复词。 三、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线索、脉络。 四、理解全诗的故事情节,进而掌握全诗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刘兰芝形象与思想情感的研究 导入: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诗经氓中的女子勤劳善良而被弃,但果断、清醒;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英勇无畏;

28、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那份执着令人敬佩。孔雀东南飞也成功塑造了一个女性,她就是刘兰芝,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刘兰芝,看看兰芝又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 一、学生概括故事梗概。 在我们开始进入这篇文章的学习之前,同学们已完成了正音明义、疏通诗文的工作,现在呢,我一同来看一下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快速将课文自读一遍,了解课文的整体脉络。教师明确:课文分为五个部分(幻灯片展示): 故事开端(16段)自请遣归 故事发展(712段)兰芝辞别 继续发展(1322段)被迫应婚 故事高潮(2332段)双双殉情 故事结局(33段)化鸟双飞 (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求一律) 此部分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文

29、章的整体结构有所把握,便于对刘兰芝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二、引导学生进入刘兰芝人物形象的研究。 在刚才同学的叙述当中,我反复听到了一个人的名字“刘兰芝”,这首诗之所以叫孔雀东南飞,是因为古人常常从首句中提取某个词语或者把首句作为标题,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蒹葭。但事实上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古诗为为焦仲卿妻作(请看课下注释)。请问同学们,为什么要为焦仲卿的妻子作诗呢?(是赞美,是妒忌,还是鼓励)与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文章的性质有一个思考。 问题1:这是一个怎样的“焦仲卿妻”呢?运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合作探究) 兰芝形象:正面兰芝请归

30、贤能知礼、勤劳多才、刚强、反抗 辞别:严妆倔强、好强、冷静、反抗 外貌美丽 别婆婆有礼有节 别小姑善良 推婚、殉情有情有义、反抗 侧面众权贵求婚品貌出众 婚事盛况不慕富贵,不移情志 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思想情感的研究。 问题2:兰芝不幸被谴,只因遇见恶婆婆吗? 礼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诗中的“焦母”,是一个封建家长的代表,那是一个时代的命运,而不是个人的悲剧,她只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所以,文章最后,作者写:“多谢后世人,戒之甚勿忘”,“谢”是警示后人的意思,而“后世人”指的是“封建家长”。 不幸的社会根源: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压迫(板书) 小结:鲁迅先生说过,整

31、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随便翻开一页都是血淋淋的。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就在于,通过焦、刘二人的悲剧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青年男女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寄托人民群众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热切向往。 四、本节课总结 这节课我一同走进了刘兰芝,发现她性格中最闪耀的特质就是对爱情的忠贞,最本质的特征是坚决的反抗,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凶残,她无所畏惧,敢于斗争,最终用生命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彻底的控诉和反抗。作者之所以为刘兰芝作诗,目的就在于歌颂她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这种反抗精神。 五、朗读体味 在梁祝化蝶的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背景下,小声齐读兰芝辞归

32、、举身赴死、化鸟双飞这几个段落,深入体会兰芝形象与作品内涵,在高涨的情绪中结束本节课。 六、作业:用细节描写手法补写一段焦刘双双殉情之后描写焦母的文字。字数3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美丽、善良、勤劳、有礼有节、好强,正面描写 重感情、极具反抗精神侧面描写 社会根源:封建家长制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研究本诗的艺术价值 导入: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么这首诗究竟有怎样的艺术魅力呢? 一、诗歌形式的探究五言诗 请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师:好

33、,同学们,这首诗歌是五言诗,而前面我们学习的诗经大多都是四言诗。五言诗跟四言诗仅仅一字之差,但我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五言诗增加的这一个字,到底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先来比较一下。 探究问题1:五言诗比四言诗多一个字有何意义? 这是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研究课题,让学生朗读一遍第一、二段的四字改写版,感悟四言诗与五言诗的差异。 改写版:孔雀南飞五里徘徊 十三织素十四裁衣 十五弹琴十六诵书 十七为妻心中苦悲 君为府吏守节不移 妾留空房相见日稀 鸡鸣机织夜夜不息 学生讨论交流,四言诗和五言诗在表意作用和韵律感节奏上的差异。 最后老师归纳结论: 1.五言诗比四言诗信息的承载量更大,传达的信息更多,表现

34、力更强。 2.从节奏感来说,四言诗大多为二二式,节奏单调;五言诗有二二一或二一二等几种节奏,变化丰富。 小结:虽然五言诗只是增加了一个字,但是却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迈出了一大步,为唐代五言律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诗歌风格的探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1。.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离骚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杰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诗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悲剧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全文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可以说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探究问题2:本诗这一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有何作用? 明确:

35、在焦刘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交通,是为连理枝;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也要比翼双飞。这正象征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的.不朽,寄托着人民群众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对封建专制的抗议和嘲弄,与全诗歌颂忠贞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是一致的。 3.中国有不少叙事性文学作品采用了类似的结尾,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应该能举出一些例子: 梁山泊、祝英台化蝶双飞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为自己洗雪冤情 杜丽娘死后还魂与心上人喜结连理 小结:在封建势力极端强大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的许多理想、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于是许多作家便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36、来寄托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三、诗歌手法的探究赋、比、兴 由于赋、比、兴在前面诗经的教学中已经学习过,所以让学生直接找出这首诗中的运用这三种手法的诗句,让同学赏析手法的作用是本环节的重点。 问题:赋、比、兴的手法在诗经大量运用,本诗是否运用了这些手法?分析其作用。 1.“赋” 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繁琐?(引导学生了解“赋”的特点及作用) 明确:不繁琐。这样写意在强调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识礼,为下文刘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同情。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从头到脚,由腰至耳、指、口、步,一连串铺陈排比,既突出了她的美貌,又表现了她离开焦家前的沉着冷静

37、、镇定自若的性格。 第21段,铺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热闹隆重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刘兰芝的身价,说明她确实是个“精妙世无双”的女子,反衬了焦母的独断无知,让读者为刘兰芝鸣不平。 2.“比” 明确:“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突出了刘兰芝“精妙世无双”的美貌。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突出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3.“兴” 开头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兴“这一表现手法极其作用)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常用的一种起兴手法,它借孔雀失偶徘徊,为刘焦二人的爱情营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感情氛围,奠定了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同时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小结:本诗继承了诗经的优秀表现手法赋、比、兴,这些手法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本节课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孔雀东南飞的魅力,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以同学们不仅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品读经典,启迪人生,你我共勉。 六五板书:形式五言 风格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手法赋、比、兴 时间:XXXX2020感谢您的审阅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