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背景fykl.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经济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背景fykl.ppt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农村经济背景农村经济背景l第一节第一节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l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l第三节第三节 农村中的经营形式农村中的经营形式 l第四节第四节 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l第五节第五节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第一节第一节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l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l从经济的角度看,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农村经济从经济的角度看,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决定农村金融。决定农村金融。l从金融研究的角度看,了解农村经济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农村金从金融研究的角度看,了解农村经
2、济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农村金融融一、农村经济决定农村金融一、农村经济决定农村金融l(一)农村经济的性质与形式决定农村金融的性质与形式(一)农村经济的性质与形式决定农村金融的性质与形式l(二)农村经济的结构与水平决定了农村金融活动的范围与规(二)农村经济的结构与水平决定了农村金融活动的范围与规模模l(三)农村经济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决定了农村金融的规模和速(三)农村经济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决定了农村金融的规模和速度度二、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二、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l(一)促进农村生产关系的巩固与完善(一)促进农村生产关系的巩固与完善l(二)推动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二)推动农村生产力的不
3、断发展l(三)调控农村经济(三)调控农村经济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l 一、概念及划分一、概念及划分l (一)概念(一)概念l1、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内部各业之间量的比例和质的联系。、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内部各业之间量的比例和质的联系。其中量的比例通过产值或就业比重来衡量。其中量的比例通过产值或就业比重来衡量。l2、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各行各业量的比例与质的联系。其比、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各行各业量的比例与质的联系。其比例通过产值或就业比重衡量。例通过产值或就业比重衡量。l农业、大农业、农村产业,这些提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农业、大农业、农村产业,这些提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与农村
4、非农产业的发展有关。是与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有关。l (二)划分(二)划分l1、农业与非农业、农业与非农业l2、农村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农村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l3、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l 第一产业:农业: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牧、渔业第一产业:农业: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牧、渔业l 第二产业:工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建筑业l 第三产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商业、邮电通讯、金融、科教文卫第三产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商业、邮电通讯、金融、科教文卫)l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l(一)各国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一)各国产业结构
5、变动的一般规律l1、纵向看、纵向看(四个阶段四个阶段)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2.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3.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4.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l2、横向看、横向看 发达国家为第发达国家为第4,发展中国家为第,发展中国家为第1、2、3阶段阶段l结论:比重大小与生产力水平之间有极强的相关性,通过产业结论:比重大小与生产力水平之间有极强的相关性,通过产业结构可以反映国民生产水平。结构可以反映国民生产水平。l.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国内生产总
6、值构成)l1978年:年:27.9:47.9:24.2 l1989年:年:24.9:42.9:32.2l20052005年:年:1212.6 6:4747.5 5:3939.9 9l20102010年:年:10.210.2:46.846.8:43.043.0l处于第处于第3 3阶段阶段l3.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l也遵循同样规律:也遵循同样规律:l1978-1998年农村各业结构变化情况表年农村各业结构变化情况表(产值)产值)l 1978 1980 1990 1995 1996 1997 l第一产业(第一产业(%)68.668.957.146.126.524.4l
7、第二产业(第二产业(%)26.125.935.746.362.562.2l第三产业(第三产业(%)5.35.27.27.611.013.4l l 总的来说,一二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农业内部,种植业的比重下降;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的比重下降。总的来说,一二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农业内部,种植业的比重下降;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的比重下降。l 但国外农村一般并非如此,主要原因是其一般不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但国外农村一般并非如此,主要原因是其一般不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l三、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三、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l生产力决定了产业结构,而调整产业结构则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8、生产力决定了产业结构,而调整产业结构则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l(一)农村产业结构的评价标准(一)农村产业结构的评价标准l1、要符合生产的目的、要符合生产的目的l2、要符合按比例发展的要求、要符合按比例发展的要求l3、要符合资源利用的要求、要符合资源利用的要求l4、要符合改善环境的要求、要符合改善环境的要求 l(二)调整的基本思路(二)调整的基本思路l 1、第一层次,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第一层次,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非农产业l 2、第二层次,在农业内部,要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搞开发性农业、第二层次,在农业内部,要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搞开发性农业l 3、第三层次,种植业内部,要
9、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开发优良品种、第三层次,种植业内部,要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开发优良品种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农村中的经营方式农村中的经营方式农村中的经营方式农村中的经营方式l一、双层经营一、双层经营l (一)双层经营的特点(一)双层经营的特点l1、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l2、经营单位与生活单位相结合、经营单位与生活单位相结合l3、经营者与劳动者相结合、经营者与劳动者相结合l4、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入相结合、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入相结合l l(二)双层经营的不断完善(二)双层经营的不断完善l1、完善土地承包流转制度、完善土地承包流转制度l2、完善统一经营职能、完善
10、统一经营职能l l 二二、联合经营、联合经营l不同经济组织为了某种共同的目标而通过某种方式联合起来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形式。不同经济组织为了某种共同的目标而通过某种方式联合起来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形式。l 1、联合经营的好处、联合经营的好处l 家庭经营的内容超越了原有统一经营的经营范围,如特种养殖家庭经营的内容超越了原有统一经营的经营范围,如特种养殖l 统一经营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这些问题。统一经营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这些问题。l l 2、联合经营的特点、联合经营的特点l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但不限于家庭经营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但不限于家庭经营 l自愿互利,不受地区限制;自愿互利,不受地区限制;l形式灵活形式灵
11、活l不限于按劳分配;不限于按劳分配;l3、联合经营的形式、联合经营的形式l 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联合,如运输、销售等;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联合,如运输、销售等;l 各要素的联合,如劳力、资金等;各要素的联合,如劳力、资金等;l 各产业间的联合,如农工商联合公司;各产业间的联合,如农工商联合公司;l 各所有制的联合。各所有制的联合。l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三、农业产业化经营l l含义:以市场为导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结合在一起,以含义:以市场为导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实质就是农工商一体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实质就是农工商
12、一体化。l(一)特征(一)特征l 生产专业化生产专业化l企业规模化企业规模化l产品商品化产品商品化l经营一体化经营一体化l服务社会化服务社会化 l(二)产业化经营的模式类型(二)产业化经营的模式类型l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l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l中介组织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l主导产业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l市场带动型市场带动型第四节第四节 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l 一、一、土地的特性土地的特性l (一)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一)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l (二)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二)土地位置的固定性l (三)土地使用的耐久性(三)土地使用的耐久性l (四)土地报酬递减(
13、四)土地报酬递减l 二、我国土地的分类构成和特点二、我国土地的分类构成和特点l 土地包括陆地和水域,是由土壤、地藐、植被、水文和气候等组成的自土地包括陆地和水域,是由土壤、地藐、植被、水文和气候等组成的自然综合体。然综合体。l (一)分类(一)分类l 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水田、旱地、菜地。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水田、旱地、菜地。l 园地。多年生作物用地,如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等园地。多年生作物用地,如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等 l 林地。用于林业的土地。林地。用于林业的土地。l 草地。草原及草山草坡草地。草原及草山草坡l 水域。水域。l 其他:其他:居民点用地;居民点用地;工
14、矿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交通用地;特殊用地;难利用土地特殊用地;难利用土地(如如沙漠沙漠)。l (二)构成(二)构成l1、地势构成、地势构成l 山地丘陵占三分之二,而平原盆地占三分之一。山地丘陵占三分之二,而平原盆地占三分之一。l l2、垦殖构成、垦殖构成l 人均耕地小于亩,而世界平均为亩;人均耕地小于亩,而世界平均为亩;l 人均林地小于亩,而世界平均为亩;人均林地小于亩,而世界平均为亩;l 人均草地小于亩,而世界平均为亩。人均草地小于亩,而世界平均为亩。l l3、地区构成、地区构成l 东南部半壁,的人口,的耕地东南部半壁,的人口,的耕地l 西北部半壁,的人口,的耕地。西北部半壁,的人口,
15、的耕地。l(三)特点(三)特点l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l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l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l农业用地农业用地 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三、合理利用土地的途径三、合理利用土地的途径l(一)土地构成的改善(一)土地构成的改善l1、保持和扩大耕地面积、保持和扩大耕地面积l 保持的意义:建国后,新开亿亩,不合理减少保持的意义:建国后,新开亿亩,不合理减少亿亩。亿亩。l 扩大的潜力:可供开荒的大约还有亿亩。扩大的潜力:可供开荒的大约还有亿亩。l2、统筹安排农林牧渔业用地、统筹安排农林牧渔
16、业用地l 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宜林则林,宜农则农。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宜林则林,宜农则农。l3、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土地资源l 如稻田养鱼,树麦间种等。如稻田养鱼,树麦间种等。l (二)实行集约经营(二)实行集约经营 l 1、集约经营的概念、集约经营的概念l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的含义: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的含义:l 前者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劳动力,以提高单位前者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劳动力,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经营方式。后者相反。面积产量的经营方式。后者相反。l集约经营的方式:集约经营的方式:l 有劳动集约和资金集约,前者是现实的暂时的选择,后者则是农业发有
17、劳动集约和资金集约,前者是现实的暂时的选择,后者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展的必然趋势。l集约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集约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l 必要性:土地面积有限,只能集约经营提高单产,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必要性:土地面积有限,只能集约经营提高单产,以满足人类的需要;l 可能性:技术进步,土地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可能性:技术进步,土地肥力可以不断提高。l 2、确定合理的集约界限、确定合理的集约界限l 一般规律。遵循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不能盲目投入。一般规律。遵循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不能盲目投入。l 影响集约界限的因素:影响集约界限的因素:l一是土地的交通位置,离城市越近集约度可以越高;一是土地的交通
18、位置,离城市越近集约度可以越高;l二是土地的肥沃程度,越肥沃集约度可以越高;二是土地的肥沃程度,越肥沃集约度可以越高;l三是生产力水平状况,水平越高集约度可以越高。三是生产力水平状况,水平越高集约度可以越高。第五节第五节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l 一、一、农村劳动的特性农村劳动的特性 l(一)劳动时间的季节性(一)劳动时间的季节性l 一是表现在劳动时间方面,造成农忙农闲的非均衡现象,给劳动力的利用一是表现在劳动时间方面,造成农忙农闲的非均衡现象,给劳动力的利用带来一些问题;带来一些问题;l 二是表现为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这是农民兼业经营的自然基础。二是表现为生产时间与劳
19、动时间不一致,这是农民兼业经营的自然基础。l(二)劳动内容的多样性(二)劳动内容的多样性l 多种技能和知识,分工协作程度远远低于工业,需要加强培训。多种技能和知识,分工协作程度远远低于工业,需要加强培训。l(三)劳动空间的分散性(三)劳动空间的分散性l 不集中,要求管理上的灵活性和松散性。这是家庭经营存在合理性的一个不集中,要求管理上的灵活性和松散性。这是家庭经营存在合理性的一个方面。方面。l(四)劳动条件的艰苦性(四)劳动条件的艰苦性l 二、二、农村劳动力的构成特点农村劳动力的构成特点l (一)构成(一)构成l 1、素质构成、素质构成l 简单劳动力多,复杂劳动力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简单劳动
20、力多,复杂劳动力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l 2、产业构成、产业构成l 年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占,现在约占年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占,现在约占。l 3、地区构成、地区构成l 差异较大,以人均耕地计,黑龙江省在亩以上,而江南差异较大,以人均耕地计,黑龙江省在亩以上,而江南各省一般小于亩各省一般小于亩l (4)就业构成)就业构成 剩余劳动力多,有亿和亿两种说法。剩余劳动力多,有亿和亿两种说法。经常性过剩。指整体过剩,通常的数量即指此类过剩。经常性过剩。指整体过剩,通常的数量即指此类过剩。季节性过剩。农忙时不多,农闭时多。季节性过剩。农忙时不多,农闭时多。结构性过剩。主要指缺乏知识的劳动力多,则有
21、知识的劳动结构性过剩。主要指缺乏知识的劳动力多,则有知识的劳动 力相对不足。力相对不足。潜在性过剩。随着生产的发展而相对甚至绝对过剩。潜在性过剩。随着生产的发展而相对甚至绝对过剩。l (二)特点(二)特点l 1、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l 2、素质低、素质低l 文化素质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少;文化素质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少;l 身体素质低:多为老弱病残,青壮年多外出打工。身体素质低:多为老弱病残,青壮年多外出打工。6038部队部队l 3、地区分布与结构不平衡、地区分布与结构不平衡l三、合理利用农村劳动力的途径三、合理利用农村劳动力的途径l(一)(一)提高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提高
22、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l l1、全面开发农业资源。在农业中找潜力,主要是在荒山、荒水、荒坡的治全面开发农业资源。在农业中找潜力,主要是在荒山、荒水、荒坡的治理,低产田的改造等方面作文章。理,低产田的改造等方面作文章。l 2、多途径转移农业劳动力。主要有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离乡不离土、多途径转移农业劳动力。主要有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离乡不离土(移民、异地承包土地)等几种模式。(移民、异地承包土地)等几种模式。l l3、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严格控制人口增长l 每年增加的人口比转移的劳动力还多。如果说转移劳动力是开源的话,每年增加的人口比转移的劳动力还多。如果说转移劳动力是开源的话,控制人口就是节流。控制人口就是节流。l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提高劳动生产率l 1、必要性、必要性l 增加收入的根本途径:特别是人平收入。增加收入的根本途径:特别是人平收入。l 发展经济的必然结果:从事农业的人口要相对甚至绝对减少。发展经济的必然结果:从事农业的人口要相对甚至绝对减少。l 2、途径、途径l 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素质l 推广科学技术推广科学技术l 合理利用资源合理利用资源l 提倡规模经营提倡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