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经济学与适应机制.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634551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候变化经济学与适应机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气候变化经济学与适应机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候变化经济学与适应机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候变化经济学与适应机制.ppt(8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气候变化经济学与适应机制报告人:王晓霞 罗焕娟主要内容从经济学视角认识气候变化课题内容汇报气象灾害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方法气象灾害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方法灾害脆弱性评价: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城市水资源农业和农村的气候变化适应研究农业巨灾保险的气象需求分析Part I:从经济学视角认识气候变化气候是公共物品。The climate is a public good.气候变化问题的经济学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外部性。Climate change is a result of the externality associated with greenhouse-gas emissions.温室气体排放者没有

2、承担其排放成本,而是将其成本转嫁给全社会和未来。it entails costs that are not paid for by those who create the emissions.除非实施有效的政策干预,市场无法纠正外部性。Human-induced climate change is an externality,one that is not corrected through any institution or market,unless policy intervenes.气候变化外部性气候变化外部性与众不同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It is global in its c

3、auses and consequences.气候变化的影响是长期和持续的。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re long-term and persistent.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Uncertainties and risks in the economic impacts are pervasive.气候变化带来的主要的不可逆的变化具有非线性的经济影响。There is a serious risk of major,irreversible change with non-marginal economic effects.全球的减缓和

4、适应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公共物品性质,要避免搭便车行为,需要有效率的公共政策的干预。Aspects of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lso have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goods and require public policy intervention.适应也面临信息不充分和正的外部性等各种市场失灵的挑战。efficient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s also hindered by market failures,notably inadequate inf

5、ormation on future climate change and positive externalities in the provision of adaptation.据测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大约将是全球平均GDP的1%。An estimate of resource costs suggests that the annual cost of cutting total GHG to about three quarters of current levels by 2050,consistent with a 550ppm CO2 estabilisation lev

6、el,will be in the range 1.0 to+3.5%of GDP,with an average estimate of approximately 1%.从伦理角度看,适应要求发达国家对最脆弱的发展中国家的强有力的支持。后者严重缺乏必须的资金,并且承受主要由发达国家历史上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巨大的风险。The ethics of adaptation imply strong support from the rich countries to the most vulnerable.Part I:小结气候变化领域经济学与其它领域的经济学一样,涉及广泛的范围,内容丰富和复杂。

7、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研究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影响,不同应对战略的费用效益分析,政策方案对不同国家、群体的影响,为政策干预提供定量定性的研究基础。Part II:课题成果汇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经济社会影响评估与风险管理(中国气象局2008年气候变化专项,编号CCSF2008-2)研究背景根据中国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尽管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初步研究结果仍表明: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负面为主,并且某些影响具有不可逆性。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适应措施来应对,而制定有效的适应措施的前提是能够识别和测度影响。主要内容气象灾害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方法气象灾害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方法灾害脆弱性评价

8、: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城市水资源农业和农村的气候变化适应研究农业巨灾保险的气象需求分析一、气象灾害社会经济影响评估一、气象灾害社会经济影响评估1、气象灾害分类2、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3、气象灾害的社会经济评估气象灾害的社会经济评估1、气象灾害分类:按灾害成因分类我国多发的自然灾害中大部分是气象灾害或是与气象相关的灾害我国频发的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雨涝,冰雹,热带风暴,寒潮,沙尘暴等 气象灾害对各部门的影响 气象事件 农业 交通运输 制造业 生态系统 民居 人体健康 农产品产量 交通路况 原料供应 特定物种 住房损坏 疾病 土地生产力 运输延迟 露天作业 系统平衡 非舒适化 死亡 对气象灾害按

9、可能造成损失分类 气象灾害的损失 人员伤亡损失 经济财产损失 灾害救援损失直接 伤残人员的 有市场价格 无市场价格 救灾 灾区生产力 伤亡损失 医疗保险、的物品的损失 物品的损失 投入 恢复期的 社会福利、减产损失 社会救济、工时损失等2、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 风险:定义有多种,“给定条件下和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是一种灾害,是区域环境中某一程度危害及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损失的不确定性”鉴于不同承灾体对灾害的抗灾性能和脆弱程度不 同,如将致灾因子和承灾体进行综合考虑,灾害风险可以表述为:Risk=Hazard*Vulnerability其中Risk为灾害风险;Hazard

10、为灾害发生的概率(冒险、赌运气);Vulnerability为承灾体的脆弱程度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风险估算(Risk Estimation)风险评价(Risk Evaluation)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致灾因子分析(Hazard Factor)脆弱性分析(Vulnerability)灾害损失分析(Loss)分析程序分析方法头脑风暴法、事故树法、故障树分析法、特尔斐法、情景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1基于成因机理的风险估算:通过对历史灾害的形成条件、活动状况和活动规律建立模型或模式,进而估算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

11、可能活动规模等;2基于统计分析的风险估算方法:通过统计灾害的活动规模、频次、密度以及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灾害活动的数学模型,估算灾害危险区的范围、规模或发生时间等。图4灾害风险的分析程序和方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灾害的划分:了解当地各种气象灾害的特点、成因 和活动规律,并确定灾害剧烈程度的划分标准;损失的划分:针对本地历史地理状况、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了解某种等级的气象灾害在不同时期可以造成何种等级的损失;决策评估:根据某种灾害出现的先验分布和未来发生的条件概率分布以及建立的损失函数,应用统计决策理论做以下三方面评估:一是灾害发生剧烈程度的可能性评估,如未来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可能

12、出现的概率各占多少。二是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的最坏和最好的评估。三是如何以最少投资以换取防灾抗灾最佳经济效益的决策手段评估3、对气候灾害的社会经济评估社会经济评估经济评估:损失(防灾效益)评估;防灾成本评估社会评估: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配效应,社会心理影响损失的评估方法气象灾害中的损失可以分为两个大类1、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有市场价格的物品的损失,主要表现为实物形态的财产、资产、资源的损失2、不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无市场价格的物品的损失,包括生态,景观,文物,环境舒适度等的损失,以及人体健康或生命的损失 对于有市场价格的物品的损失可以使用生产效应法,即EOP(Effects of

13、 Production)进行评估评估程序:计算公式:经济损失=物品的损失量*单位物品的价格或价值问题:实物量的变化可能导致价格的变化确定评估对象的类型估计评估对象的实物损失量估计各类评估对象的单位价值或价格计算各类评估对象的经济损失计算总体经济损失灾害造成的农业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评估损失评估(1 1)研究方法:生产效应法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受灾面积*趋势亩产*农产品价格受灾面积:受灾面积(减产1成)、成灾面积(减产3成)、绝收面积(减产7成)趋势亩产:直线滑动平均法,消除气象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采用2000年不变价格,选取稻谷、小麦、玉米、豆类的订购价格均值作为农产品价格计算公式调整为:经济损

14、失=(受灾面积*10%*趋势亩产+成灾面积*30%*趋势亩产+绝收面积*70%*趋势亩产)*农产品价格灾害造成的农业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评估损失评估(3 3)全国结果:绝对损失及相对损失(见表)(1)自然灾害给我国农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保障水平评价19782006年间,导致我国年均农作物产量直接经济损失547.793亿元,占全国GDP的0.977%,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5.542%。华北、华中等粮食主产区属于极端气候和天气事件风险较高地区。链接 数据结果:绝对损失及相对损失(摘录全国及经济损失最大省河南、经济损失最小省西藏,如下表)多年平均农多年平均农业经济损失业经济损失(亿元)(亿元)农业损失占农

15、业损失占全国全国GDP比例比例农业损失占农业损失占地区农业总地区农业总产值比例产值比例 全全 国国547.793 547.793 0.977%5.542%河河 南南65.981 65.981 0.130%0.130%8.360%8.360%西西 藏藏 0.495 0.495 0.001%0.001%2.457%2.457%聚类分析类别类别省(市、自治区)省(市、自治区)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贵州、云南、西藏、新疆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广西、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注:红色字体表示该省份为粮食主产省数量数量变

16、量均值变量均值绝对损失全国相对损失农产相对损失类省12个省,占31省的38.7%8.067亿元0.013%3.211%类省8个省,占31省的25.8%37.033亿元0.065%6.895%类省11个省,占31省的35.5%16.538亿元0.025%8.453%各类省特征表各类省特征表l经济损失增长0.7倍l占GDP的比例下降1.74个百分点,降幅69%l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下降2.89个百分点,降幅33%全国全国多年平均农业经多年平均农业经济损失(亿元)济损失(亿元)农业损失占全国农业损失占全国GDP比例比例农业损失占地区农业损失占地区农业总产值比例农业总产值比例1978-19871978-

17、1987524.058 524.058 2.506%2.506%8.759%8.759%1988-19971988-1997797.570 797.570 1.619%1.619%8.032%8.032%1998-20071998-2007881.065 881.065 0.766%0.766%5.870%5.870%1978-20061978-2006547.793 547.793 0.977%0.977%5.542%5.542%趋势分析三十年来我国农业经济损失不断加大农业经济损失占GDP和农业总产值的比列有所下降1978-2006多年平均结果可能低估了当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

18、绝对值与其它研究结果的比较与其它研究结果的比较相关研究也表明,近年来全国因各类灾表明,近年来全国因各类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重比重35%,而极端气象灾害约占其中的,而极端气象灾害约占其中的65%。对于没有市场价格的物品损失,如生态,景观,文物等,可以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即CVM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来进行评估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是一种以调查问卷为工具来评价被调查者对缺乏市场的物品或服务所赋予的价值的方法。该方法通常是在假想市场情况下,直接调查或询问人们对某一环境效益改善或资源保护措施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19、pay,WTP),或者对环境或资源质量损失的受偿意愿(willingness to accept compensation,WAC),以推导环境效益改善或环境质量损失的经济价值。CVMCVM在国内环境经济价值评估研究中的应用在国内环境经济价值评估研究中的应用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是指人们对某一环境效益改善或资源保护措施而愿意支付的最大货币量。补偿意愿(willingness to accept compensation,WAC)是指人们接受环境或资源质量损失的最小货币量。因此,所有物品和服务的价值也可表示下:任何物品和服务的价值人们对该物品和服务的支付意任何物

20、品和服务的价值人们对该物品和服务的支付意愿愿 人们对该物品和服务的补偿意愿人们对该物品和服务的补偿意愿WTP和WAC都是“人们行为价值表达的指示器”,因此,WTP和WAC都可用来表达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其具体方法如下: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支付意愿支付意愿(WTP)补偿意愿(补偿意愿(WAC)经济效益测定经济效益测定 人们获得环境效益 人们放弃环境效益 经济损失测定经济损失测定 人们阻止环境损失 人们容忍环境损失 WTPWTP和和WACWAC的差异的差异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WTP 与WAC对福利水平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点:WTP 以没有得到该物品作为参考点,WAC则是以得到该物品作为效用的基准。因此在W

21、TP 和WAC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对称性。从心理学的角度,人们对损失的估价通常总是要高于同样量的所得,而对损失减少的估价又会明显高于所放弃的同样数量的所得。因此,在评价低于环境参考起评点的福利损失时,应采用WAC;同样,在评价高于环境参考起评点的福利收益时,应采用WTP。CVM的研究框架和基本思路 环境影响区居民 的总体WTP/WTA已知环境质量的变化程度 社会 支付意愿调查 未知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 调查 相关信息调查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收入水平 社会价值取向 性别 消费偏好 消费品价格 受教育程度 年龄 环境意识 经济负担 社会地位 信息持有度 职业 投机意识 生活环境

22、 数据分析 对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失的评估,一般使用人力资本法,即HC(Human Capital)来评估 计算公式:HC=患病人数*人均平均医疗花费+由灾害导致的工人停工时间*当地平均工资+人员死亡数量*人寿保险的偿付金额 地区死亡人员损失伤亡人员损失房屋毁损经济损失平均值占GDP的比例()平均值占GDP的比例()平均值占GDP的比例()河北1862.0 0.043112.0 0.003136136.0 3.17 山东896.0 0.0131843.0 0.02645478.0 0.64 江苏504.0 0.0076.0 58225.0 0.83 江西1730.0 0.107121.0 0.00

23、7212863.0 13.12 福建3176.0 0.11273.0 0.003136987.0 4.84 浙江4257.0 0.084140.0 0.00384153.0 1.66 湖北4944.0 0.154121913.0 3.80 湖南9387.0 0.322199269.0 6.83 广西3129.0 0.1851283.0 0.076340736.0 20.13 广东1842.0 0.02579.0 0.001171392.0 2.33 云南5778.0 0.354贵州1951.0 0.24新疆1254.0 0.106表格 3 19882004年部分省市自治区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水

24、涝和台风)死伤人员和房屋毁损损失估计(万元)数据来源:基于社会调查的结果自行估算,未填数据的单元格主要是因为数值很小表格:19882004年部分省市自治区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水涝和台风)死伤人员和房屋毁损损失估计单位:万元二、中国城市水资源的脆弱性评价根据IPCC的脆弱性概念构造了包括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能力3项分指数的脆弱性函数,建立了基于气候变化的城市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6年全国655个城市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城市水资源的脆弱性及其分布特征。概念与评价方法基于气候变化的城市水资源的脆弱性:城市水资源系统易于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性质或状态以及在受到影响后恢复

25、到原来状态或功能的能力或承受影响的能力。根据IPCC的定义,脆弱性(V)是指气候变化(包括气候变率和极端气候事件)对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的程度,它是系统内的气候变化特征、幅度和变化速率(E)及其敏感性(S)和适应能力(A)的函数。脆弱性函数的一个简洁形式可以表达为指标指标编码指标编码指标名称指标名称ESAe120_20降水量(mm)/e2水网密度指数/s1人口密度(人/km2)s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s3人均供水总量s4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m3)s5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s6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s7排水管道密度(km/km2)a1GDP(万元)a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万元)a3人均G

26、DP(当年价)市辖区(元)a4水基础设施维护资金占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比重(%)a5单位供水管道漏损水量(立方米)a6工业重复用水率(%)a7节约用水率(%)a8污水再生利用率(%)评价步骤无量纲化处理和正向化处理百分等级法,将指标实际值转换为其在全部样本中所在的等级,等级按百分位数表示计算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能力分指数线性加权法指标权数根据指标离差系数来确定(样本差异越大的指标被赋予越高的权重)计算脆弱度指数将脆弱度指数转换为百分等级数 数据来源“20_20降水量”:国家气象局“水网密度指数”: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其余指标: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计算城市分类2006年,

27、655个城市城市经济位置东部城市(262个)中部城市(226个)西部城市(167个)地理位置北方城市(313个)南方城市(342个)规模(按联合国标准分)一般城市(66个):10万人以内的城市大城市(530个):10100万人的城市特大城市(59个):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暴露度指数敏感度指数适应能力指数脆弱性指数全部城市均值50.4 50.2 50.3 50.1 标准差14.5 8.0 11.4 28.9 按地理位置分组北方城市均值50.4 51.0 50.2 51.0 标准差14.4 8.5 11.7 28.3 南方城市均值50.4 49.5 50.4 49.2 标准差14.7 7.4 11

28、.1 29.4 方差分析结果F值0.00015.80030.04650.6303Sig.0.9930.0160.8290.428按经济区位分组东部城市均值49.9 48.3 56.9 36.8 标准差13.7 7.9 10.6 24.0 中部城市均值52.0 52.7 47.3 61.3 标准差11.3 7.2 8.8 25.4 西部城市均值48.9 49.8 44.2 55.7 标准差18.9 8.1 10.5 32.0 方差分析结果F值2.307719.942198.576356.1392Sig.0.1000.0000.0000.000按城市规模分组一般城市均值47.4 50.5 41.4

29、 61.6 标准差11.7 2.9 4.3 25.8 大城市均值50.7 50.2 49.1 51.4 标准差13.6 7.6 9.6 28.0 特大城市均值51.0 49.3 70.9 25.0 标准差22.8 13.3 7.3 26.8 方差分析结果F值1.51770.4382189.260330.5700Sig.0.2200.6450.0000.000中国城市水资源的脆弱性评价综合的脆弱性差别明显;南北方城市间没有显著差别;东部、中部、西部城市的脆弱性差别大而显著,中部城市的脆弱性最高,其次是西部城市;特大城市的脆弱性显著低于其他城市,大城市的脆弱性也低于一般城市。中国城市水资源的脆弱性

30、应对措施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时应分轻重缓急。战略重点可放在中部城市和一般城市。对东部城市和特大城市可充分利用其自身较强的适应能力来避免影响。西部城市相对而言暴露度较低,尽管适应能力也较低,但综合起来的脆弱性情况目前还不是非常紧迫。大城市尽管也存在问题,但各方面的表现都居中,有一定的应对能力.三、三、农业和农村的适应气候变化研究农业和农村的适应气候变化研究1 1、极端气候和天气事件的农业、极端气候和天气事件的农业风险分析风险分析:经济损失:经济损失2 2、农业巨灾风险的、农业巨灾风险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3 3、农业巨灾的、农业巨灾的保障水平保障水平4 4、农业巨灾、农业巨灾保险费率保险费率研究研

31、究5 5、农业巨灾、农业巨灾保险的四种模式保险的四种模式6 6、农业巨灾保险的、农业巨灾保险的模式建议模式建议7 7、下一步的、下一步的研究需求研究需求农业巨灾风险的农业巨灾风险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防灾防灾/减灾减灾救救济济政策性保政策性保险险性质政府行为灾前预防政府行为事后救济政府行为商业行为灾前的经济行为风险分散功能强无强风险防范意识培养有无有对象全体受灾者投保户实施主体以民政和农业部门为主民政部门政府部门保险公司保障水平降低灾害损失由政府意愿决定,保障水平低受保险合同的法律保护保障水平低资金的可能来源政府政府、民间捐赠政府、投保人资金杠杆功能无无有资金的使用方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

32、设:针对防灾减灾相关部门和公众救助生产;救助生活;房屋倒塌重建等救助生产运作成本(构成)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成本转移支付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约20%)其它类型的交易成本(约10)资金效率待研究待研究较低(1)我国农业气候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包括防灾减灾、救济和保险三部分。发展不均衡、重灾后轻灾情、相对独立各自为战的格局。应逐步建立内部相互补充、协调配合的综合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机制。政府投入向农业防灾减灾及灾害预警倾斜,真正落实“预防为主,防灾、抗灾和救灾相结合”的管理方略。发挥农业救济的风险应对补充功能,更多投入到保险和防灾减灾措施中去。链接农业巨灾的农业巨灾的保障水平保障水平(1 1)

33、农业总产值(亿元)农业总产值(亿元)10222.312农业自然灾害损失(亿元)665.565农业自然灾害损失占农业总产值比例7.35%农业救济(亿元)38.602自然灾害救济费总额(亿元)28.932(农险)赔款及给付(亿元)3.577灾害损失补偿率下限4.85%灾害损失补偿率(上限)6.17%(农险)保费(亿元)4.175农业保险赔付率89.53%农业巨灾的农业巨灾的保障水平保障水平(2 2)数据结果的政策含义我国目前的巨灾保障水平较低,救济加保险的损失补偿率仅为4.85%6.17%,应尽快分散农业巨灾风险,提高保障水平目前的保障手段主要是救济和保险。其中救济占主要地位,保险只占到总补偿的1

34、0%作用。应挖掘、提高保险的风险分散作用。农业巨灾农业巨灾保险费率保险费率研究研究(1 1)费率计算方法1、趋势产量法:损失率=(趋势产量实际产量)/趋势产量纯保险费率=(平均损失率+风险附加项)*0.5 (扣除50%的绝对免赔率)2、生产效应法:损失率=(受灾面积*减产比例*趋势亩产)/农作物亩产纯保险费率=(平均损失率+风险附加项)*0.5 农业巨灾农业巨灾保险费率保险费率研究研究(2 2)费率测算结果以黑龙江玉米玉米豆类豆类稻谷稻谷小麦小麦趋势产量法3.6%5.5%3.6%6.6%生产效应法3.6%8.9%28.1%9.7%农业巨灾农业巨灾保险费率保险费率研究研究(3 3)政府补贴保险费

35、率的财政可行性 1玉米玉米豆类豆类稻谷稻谷小麦小麦保费率3.6%5.5%28.1%9.7%物化成本240170300260播种面积(万亩)3078.14972.213271958.7总保费(亿元)2.664.6511.194.94农业巨灾农业巨灾保险费率保险费率研究研究(3 3)政府补贴保险费率的财政可行性 2假设财政补贴比例为70%,参保比例为70%。已知2007年中央财政的三农资金投入为4318亿元玉米玉米豆类豆类稻谷稻谷小麦小麦总保费(亿元)1.302.285.482.4207年三农资金投入4318431843184318占比0.03%0.05%0.13%0.06%合计0.27%根据19

36、492006年的损失率数据,得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巨灾保险费率在3.174.75之间;我国已经具备了对农业巨灾保费进行补贴的财政可行性和政治可行性。农业巨灾保险费率测算及公共财政补贴可行性农业巨灾农业巨灾保险的四种模式保险的四种模式(1 1)1423市场模式市场模式政府模式政府模式市场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农业巨灾农业巨灾保险的四种模式保险的四种模式(2 2)商业化模式商业化模式半商业化模式半商业化模式半政府化模式半政府化模式政府化模式政府化模式风险分散市场承担政府和市场共同承担能力提高政府和市场共同承担能力提高政府承担资金筹集渠道市场渠道单一政府市场多渠道政府市场、多渠

37、道政府渠道单一赔付资金压力大减小减小大对象范围小较大较大小保险组织难较难较易易运作成本保险公司经营成本高保险公司经营成本高交易成本高保险公司经营成本高交易成本高独立系统的运作成本非常高投保人意愿不欢迎矛盾矛盾欢迎地方政府意愿不欢迎矛盾矛盾不清楚中央政府意愿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农业巨灾保险的农业巨灾保险的模式建议模式建议(1 1)选择半政府化模式核心是政府主导企业代办保险原则模式设计的主要内容农业巨灾保险的农业巨灾保险的模式建议模式建议(2 2)半政府化模式半政府化模式现阶段倡导的农险原则现阶段倡导的农险原则政府和市场合作原则政府和市场合作原则针对巨灾风险针对可保的自然灾害风险优先保障规模化

38、生产的有限范围原则优先保障粮食安全和粮食主产区的有限范围原则较高保障水平原则低保障水平保险原则的比较保险原则的比较农业巨灾保险的农业巨灾保险的模式建议模式建议(3 3)主要内容:委托保险公司代办农业巨灾保险,将巨灾保险的运作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起赔点提高至50%,承保巨灾风险,降低技术障碍和交易成本选择规模化农业生产地区,提高保险赔付金额的激励对超过一定赔付比例(如200%)的巨灾提供财政兜底明确法律地位提供优惠政策: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鼓励中国再保险集团提供再保险支持,提高政策的长期稳定性支持巨灾保险的研究工作:风险分布、费率设计、政策分析等加强监管,建立定期的评估制度下一步的研究需求1 1

39、、巨灾风险的概率研究,改进巨灾保险费率测算:基、巨灾风险的概率研究,改进巨灾保险费率测算:基于县、市尺度的气象和农业产量数据于县、市尺度的气象和农业产量数据2 2、深化巨灾的农业风险管理的适应性研究:包括防灾、深化巨灾的农业风险管理的适应性研究:包括防灾、减灾,救济和保险三个方面减灾,救济和保险三个方面巨灾保险方面需要进一步的调研,修改细化巨灾农业保险模式设计防灾、减灾方面需要进一步了解对气象技术和服务的需求气象部门在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中可发挥的空间:提供气候变化条件下农业巨灾风险的权威评价,供中央决策提供气候变化条件下农业巨灾风险的权威评价,供中央决策参考;参考;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成

40、为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托;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成为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托;提出基于风险评价数据的巨灾保险费率测算方法,作为保险提出基于风险评价数据的巨灾保险费率测算方法,作为保险费率核算标准;费率核算标准;完善作物产量的气象核灾体系,作为巨灾保险的勘查理赔标完善作物产量的气象核灾体系,作为巨灾保险的勘查理赔标准;准;开发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产品,提供灾害指数,参与未来开发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产品,提供灾害指数,参与未来的灾害指数保险产品开发;的灾害指数保险产品开发;农业巨灾保险的气象需求分析 一、巨灾风险管理与巨灾保险一、巨灾风险管理与巨灾保险二、农业巨灾保险的必要性分析二、农业巨灾保险的

41、必要性分析三、农业巨灾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三、农业巨灾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要问 题题四、基于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的气象需四、基于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的气象需求分析求分析一、巨灾风险管理与巨灾保险一、巨灾风险管理与巨灾保险“巨灾”一词最初是OECD(经合组织)在2003年提出来的,其内涵是指某一灾害发生后,发生地已无力控制灾害造成的破坏,必须借助外部力量才能进行处置,如我国1976年唐山地震、1998年特大洪水和2003年SARS公共卫生事件;美国的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灾害以及这次我国南方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也有从致灾因子发生的概率大小,定义巨灾,通常为百年一遇等。所谓巨灾风险,简单

42、地说,就是指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风险。在保险业界,巨灾风险的概念则是以赔付率为标准来划分、确定的。一次受灾保险公司的赔款相当于当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50200%的,即可确定为巨灾风险。因此,保险损失在150200%的农险业务,可以被定义为农业巨灾险。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一个包括灾前防灾预测、灾中救援减损、灾后补偿重建的综合的多层次体系,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涉及众多部门的职能和工作。其中,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在建立巨灾风险管理制度中重要的角色。将巨灾保险作为巨灾风险综合管理体现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巨灾保险、政府救灾以及社会捐助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损失

43、补偿方式。二、农业巨灾保险的必要性分二、农业巨灾保险的必要性分析析1、湖南气候变化特征、湖南气候变化特征湖南近五十年气候特征一方面表现为:洪涝范围急剧扩大,程度加重;另一方面干旱范围逐年缓慢扩大。其中近十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灾情损失重。气候变化呈现以下显著特征:降水强度增强,山洪地质灾害出现频率增大。降水强度增强,山洪地质灾害出现频率增大。近 10年我省年暴雨(日降水50mm)平均站次数较上十年增加38站次。日雨量150、200mm的暴雨站次数近十年平均较上十年分别增加3.4、1.4站次。热带气旋影响湖南产生的强降水范围在增大,降水强度在增强。热带气旋影响湖南产生的强降水范围在增大,降水强度在

44、增强。造成湖南省大范围降水的热带气旋个数、暴雨站次、大暴雨站次、过程最大降水量及日极最大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过程最大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5.0mm,日最大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6.5mm,暴雨站次平均每10年增加2.2站次,大暴雨站次平均每10年增加1.1站次。1951年以来热带气旋影响造成较大范围暴雨过程排名前10位的有6次,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其中有4次在2000年之后(有明显增多趋势);产生的过程最大降水量排名前10位的有5次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 2.气候变化下的农业巨灾灾情特征气候变化下的农业巨灾灾情特征以干旱、洪涝、暴雨、冰雹、大风、冰冻、寒露风、病虫害、滑坡等灾种最

45、为严重。综观全省总的单因子灾情分布情况看:旱灾的灾情贡献率最大,一般在30%50%;洪涝的灾情贡献率次之,一般在20%50%之间,平均为30%;风雹灾的灾情贡献率5%15%之间,平均为7%;霜冻灾的灾情贡献率一般在10%左右。构成巨灾的气象因子主要体现为:旱灾、洪涝(山洪地质灾害)。其中,湖南旱灾和重旱以称为湖南的“干旱走廊“湘中最多,多发生在7-9月,而洪涝灾害以湘北洞庭湖区域多发,这是湖南省有名的的洪涝重灾区。多发生在5-7月。湖南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灾情凸显以下特征湖南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灾情凸显以下特征:湖南干旱面积呈扩大趋势,旱灾损失为农业损失之最湖南干旱面积呈扩大趋势,旱灾损失为农业损失之

46、最。除“衡邵干旱走廊”外,其余地区也出现了严重干旱。由于大中型灌区配套工程的欠缺,干旱造成的灾情更为凸显。突发性短时超强降水造成的山洪滑坡灾害损失巨大,仅次突发性短时超强降水造成的山洪滑坡灾害损失巨大,仅次于干旱。于干旱。洪涝受台风登陆次数增多,台风外围影响降水强度增大,洪涝受台风登陆次数增多,台风外围影响降水强度增大,受其影响,洪涝重灾区体现为湘南(衡阳、永州、郴州)受其影响,洪涝重灾区体现为湘南(衡阳、永州、郴州)。冰冻灾害损失巨大冰冻灾害损失巨大。2005年,2008年初湖南分别出现了严重的冰冻灾害。除此以外,湖南还分别出现了冰雹、大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局地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其中冰

47、雹对农业经济作物烤烟的损失最为明显。气候变化条件下干旱、洪涝、山洪地质灾害、冰冻灾害、冰雹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应体现了灾情在时空上局地差异明显,灾害高度集中、灾害强度大、损失重的特点,并彰显出农业巨灾风险,除干旱、洪涝外,山洪地质灾害、冰冻灾害也成为近十年湖南农业巨灾的主要致灾因子 农业巨灾保险的迫切需求农业巨灾保险的迫切需求农村灾害脆弱性的现实需求农村灾害脆弱性的现实需求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对农业巨灾保险提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对农业巨灾保险提出新需求新需求.三、农业巨灾保险发展现状及存三、农业巨灾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气象巨灾保险产品单一农业气象巨灾保险产品单一农业气象巨灾损

48、失补偿能力的不足农业气象巨灾损失补偿能力的不足查勘定损难、理赔标准低是农业巨灾保查勘定损难、理赔标准低是农业巨灾保险推广的技术障碍险推广的技术障碍.农业气象巨灾保险产品单一农业气象巨灾保险产品单一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仍然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一直以来,农业保险一直是针对洪涝、干旱灾害为主自然灾害对小麦、棉花、水稻实行“统保”。“统保”是指在一些基础险种中实行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统一保险制度。湖南自1979年以来,主要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湖南分公司农险部承担农业保险工作,主要承保包括水稻等作物的种植业保险以及生猪养殖业保险。从而使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方面的各类风险难以被分散。在农村保险市场上,既存

49、在较容易盈利的险种,也有类似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这种很难盈利的险种;如2008年低温雨雪灾害中因灾损失严重的南竹、茶叶在这场损失中赔付几乎为零。农业气象巨灾损失补偿能力的不足农业气象巨灾损失补偿能力的不足 中国的巨灾防御还处于萌芽阶段,现有的灾害损失补偿制度不能适应巨灾防御的需求。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在湖南的极端天气灾害造成的巨灾损失中,由各保险公司理赔的金额仅占损失的1.5%左右,其中获得赔款的主要在尤其城市。(占总赔款的90%),城市中获得赔款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电信、医院等大型企业以及重点工程项目上。而农村因灾造成的农田受损、庄稼绝收、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赔款却因为未能投保,基本由政府财

50、政救济。从上表可以看出,局地山体滑坡的山洪灾害中理赔金额仅占灾害损失的0.1%(如:2005.5.31新邵暴雨山洪、2006年4月娄邵山洪)。而近年来,湖南干旱面积呈扩大趋势,在200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出台之前,干旱赔付金额则更低。表表12.10 湖南年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赔付水平湖南年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赔付水平湖南湖南极端极端灾害事件灾害事件直接直接经济损经济损失失(元元)理理赔赔金金额额 (元元)比率比率(%)(%)1998年洪水2005.5.31局地暴雨山洪20067.14,20067.26碧利斯、格美台风造成暴雨山洪2003年洪灾2004年洪灾2006.4 娄邵山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