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杂粮病害概述课件20246.pptx

上传人:muj****520 文档编号:76332379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PTX 页数:108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植物病理学杂粮病害概述课件20246.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杂粮病害概述课件20246.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植物病理学杂粮病害概述课件20246.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植物病理学杂粮病害概述课件20246.pptx(10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03AagriculturalplantpathologyCORNMILLETSORGHUM第三章第三章杂粮病害杂粮病害Prof.&Dr.LiHonglian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病系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病系DISEASES第三章第三章杂粮杂粮病害病害 Corn/Millet/Sorghum DISEASESCorn/Millet/Sorghum DISEASES本章学习重点:本章学习重点:1.1.杂粮病害的种类和危害;杂粮病害的种类和危害;2.2.玉米叶斑病玉米叶斑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3.

2、3.玉米茎腐病玉米茎腐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4.4.玉米黑粉病玉米黑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5 5 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第一节第一节杂粮作物病害概述杂粮作物病害概述一一杂粮作物的地位和重要性杂粮作物的地位和重要性1.重要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重要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2.辅助的粮食作物辅助的粮食作物3.种植面积:玉米:全国种植面积:玉米:全国2000多万公顷,河南省多万公顷,河南省200万公顷万公顷谷子:全国谷子:全国300多万公顷,河南省多万公顷,河南

3、省40万公顷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发展杂粮生产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发展杂粮生产二二杂粮病害的发生危害情况杂粮病害的发生危害情况世界世界中国中国河南河南主要种类主要种类1.玉米病害玉米病害100多种30多种20多种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弯孢霉叶斑病、病毒病等2.谷子病害谷子病害50多种30多种10多种白发病、锈病、纹枯病3.高粱病害高粱病害50多种,约30种10多种黑穗病、炭疽病、紫斑病杂粮病害杂粮病害叶部病害叶部病害穗部病害穗部病害根茎部病害根茎部病害全株性病害全株性病害叶斑病:大斑、小斑、弯孢霉叶斑病锈病穗腐病、白发病黑穗病:丝黑穗、瘤黑粉纹枯病、茎基腐病、苗枯病矮花叶病、粗缩病

4、一一.叶部病害叶部病害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锈病玉米锈病高粱炭疽病高粱紫斑病高粱紫斑病谷子锈病二二.穗部病害穗部病害玉米瘤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玉米穗粒腐谷子白发病二二.根部病害根部病害玉米茎基腐(青枯)病玉米茎基腐(青枯)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苗枯病四四.全株性病害全株性病害玉米矮花叶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第二节第二节玉米叶斑病玉米叶斑病 Corn leaf spot and blightCorn leaf spot and blight一一 发生与危害发生与危害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5、 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世界性病害,我国以三北地区和冷凉山区发病较重。上世纪80年代,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应用,大斑病基本得到控制。但近年来,由于病原菌小种的演变,大斑病再度严重发生。2.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病(Corn southern leaf blightCorn southern leaf blight):):世界性病害,我国黄淮地区发生严重,是玉米上的重要叶部病害。随着抗病品种的推广,小斑病的发生和危害曾一度基本得到控制,但近年来由于某些品种抗性较差、秸杆还田面积增加,某些

6、玉米产区小斑病仍时有严重发生,损失严重。2.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ornCurvalarialeafspot):):又称黄斑病、拟眼斑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该病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辽宁、吉林等玉米主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该病在玉米抽雄后扩展蔓延迅速,重病株叶片布满病斑,甚至干枯,对产量影响很大。二二.症状症状(Symptoms)(Symptoms):1.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主要危害叶片。发病部位先出现水渍状

7、或灰绿色小斑点,后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严重发病时,多个病斑相互汇合连片,致使植株过早枯死。田间湿度较大或大雨过后或有露时,病斑表面常密生一层灰黑色的霉状物。2.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病:(Corn southern leaf blightCorn southern leaf blight)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病斑初为水渍状小点,后渐变黄褐色或红褐色近圆形或长圆形病斑,边缘颜色较深。天气潮湿或多雨季节,病斑上会产生灰黑色霉层。3.弯孢菌叶斑病(弯孢菌叶斑病(CornCurvalari

8、aleafspot)主要危害玉米叶片。病斑初为水浸状或淡黄色半透明小点,之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黄色病斑。外围具半透明黄色晕圈,有时多个斑点可沿叶脉纵向汇合而形成大斑,甚至整叶枯死。潮湿条件下,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状物。三种叶斑病区别三种叶斑病区别病害名称病害名称大斑病大斑病小斑病小斑病黄斑病黄斑病危害部位危害部位叶片为主叶片为主叶片,叶鞘叶片,叶鞘叶片叶片病斑大小病斑大小数量数量最大,最大,多单生多单生较小,较多较小,较多很小,密生很小,密生病斑形状病斑形状梭形梭形椭圆、长圆椭圆、长圆圆形,圆形,病斑颜色病斑颜色病病 征征 初灰绿色,后初灰绿色,后黄褐色黄褐色常见黑色霉层

9、常见黑色霉层红褐色至黄褐色红褐色至黄褐色少见,灰黑色少见,灰黑色黄色为主黄色为主极少见,灰极少见,灰褐色褐色三三.病原物(病原物(Pathogens Pathogens):):1学名及分类学名及分类大斑病菌:大斑病菌:无性态为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无性态为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 Exserohilum turcicum Exserohilum turcicum小斑病菌:小斑病菌:无性态为玉蜀黍平脐蠕孢无性态为玉蜀黍平脐蠕孢 Bipolaris maydisBipolaris maydis 弯孢霉叶斑:弯孢霉叶斑:新月弯孢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三种病菌均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三种病

10、菌均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大斑病菌大斑病菌弯孢霉叶斑病菌弯孢霉叶斑病菌小斑病菌小斑病菌2.病菌形态病菌形态modality3病原生物学(病原生物学(pathogenbiology):大大斑斑病病菌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分生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23-25;分生孢子萌发的较适宜的温度26-32。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都需要较高的湿度。小小斑斑病病菌菌:菌丝发育最适温度28-30;分生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23-25;萌发的最适温度26-32;分生孢子的形成和萌发均需要高湿条件。弯弯孢孢霉霉叶叶斑斑病病菌菌:病菌生长最适温为2832,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32,最适的湿度为饱和湿度,相对湿度低于90%则

11、很少萌发或不萌发。4病原菌致病性分化病原菌致病性分化:大大斑斑病病菌菌:有两个专化型,即玉米专化型和高粱专化型。在玉米专化型中,根据对玉米中含有的显性单基因Ht1、Ht2、Ht3和HtN的致病能力的不同,又分为5个生理小种,其中我国1号号小小种种为为优优势势小小种种,2号小种逐年增加,3号小种只在个别地区发现。4、5号小种只在美国发现。小小斑斑病病菌菌:国外根据小种对不同类型细胞质的致病性,分为O、T、C3个小种;国内认为有16个小种。致病机理致病机理(pathogenicmechanism):玉玉米米大大斑斑病病菌菌:玉米大斑病菌对玉米的致病性主要是产生致病毒素(monocerin、三肽和5

12、-羟甲基-2-呋喃甲醛等)和一些酶类(果胶甲酯酶、纤维素酶等)。玉玉米米小小斑斑病病菌菌:玉米小斑菌在寄主体内和体外都可产生致病毒素,T小种毒素(HMT-毒素)。四四 侵染循环侵染循环 Diseases cycle Diseases cycle越冬/夏传播传播侵入再侵染Diseases cycleDiseases cycle:1.Over-winter/summer1.Over-winter/summer2.Spraying2.Spraying3.Infection3.Infection4.Re-infection4.Re-infection病原菌在何处越冬?病原菌怎样传播的?病原菌如何侵染的

13、?有无再侵染?1越冬越冬(Over-winterOver-winter)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病残残体体中越冬;种子上和堆肥中尚未腐烂的病菌也能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来源。2.传播传播(Spraying Spraying)病菌越冬后产生的分生孢子,主要借风雨和气流风雨和气流传播。3.侵入侵入(初侵染,(初侵染,InfectionInfection)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芽管顶端首先产生附着胞,附着胞上再产生侵入丝。侵入丝大多从玉米表皮细胞或表皮细胞中间直接侵入直接侵入,少数也可从气孔侵入气孔侵入。4.再侵染再侵染(Re-infectionRe-infection)病菌侵入后,在潮湿的条件下

14、,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又可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多次再侵染。五五 流行条件流行条件 Epidemiology Epidemiology玉米叶斑病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玉米叶斑病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什么情况下会什么情况下会流行?流行?1.1.品种抗病性(品种抗病性(Resistance of cultivars Resistance of cultivars)2.2.气象因子气象因子 (Climate factorsClimate factors)3.3.栽培条件栽培条件 (Planting conditionPlanting condi

15、tion)流行因素:流行因素:1.1.品种抗病性(品种抗病性(resistance of cultivars resistance of cultivars)玉米品种间对病菌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抗病品种:抗病品种:大斑病:大斑病:掖单系列、登海系列、豫玉22、Mo17、掖107自交系小斑病:小斑病:沈单7号、郑单14、豫单2002、郑单958、农大108弯孢霉叶斑病弯孢霉叶斑病:郑单240、郑单21、豫玉22、安玉5号、豫单2001、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Climatefactors):):在具有足够菌量和一定面积的感病品种时,叶斑病的发病程度主要决定于温度

16、和雨水温度和雨水。大斑病大斑病的发病适温为2025,超过28对病害有抑制作用;小斑病小斑病的发病适温为25-30C弯孢霉叶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病适温为28-30C适宜发病的湿度条件湿度条件是相对湿度在90%以上,这对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都有利。多雨高湿,日照不足,均有利于叶斑病的发生和流行。3.栽培条件栽培条件plantingcondition:连作地病重,轮作地病轻;单作地病重,间套作地病轻。栽培过密的地块病重;远离村边或玉米秸秆的玉米地块病轻;地势低洼的地块病重。六六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Control)(Control)防治策略(防治策略(controlstrategy)是)是:防治策略

17、以推广和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目前,我国推广的抗大斑病的自交系、杂交种或品种主要有:掖单系列品种(如掖单13等)、登海系列品种、吉单101、吉单111、中单2、郑单2、四单12、四单16、掖107、沈试29等。目前用抗病自交系Mo17、330、E28、黄早四等培育的杂交种,如丹玉13、中单2、豫玉22号和掖单4等抗小斑病。1.1.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2.2.农业防治农业防治(Agriculturalpractices)目的:减少菌源;提高植株抗性;创造有利于寄主生长而目的:减少菌源;提高植株抗性;创造有利于寄主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

18、境。(1 1)增施粪肥可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如施足基肥,适增施粪肥可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如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氮、磷、钾合理配合。时追肥,氮、磷、钾合理配合。(2 2)搞搞好好田田间间卫卫生生,及及时时清清除除病病株株(叶叶)效效果果较较好好,如如深深埋病残体,及时打除底叶等。埋病残体,及时打除底叶等。(3 3)合理密植、合理灌水)合理密植、合理灌水3.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chemical controlchemical control 尽管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玉米叶斑病在生产上较难尽管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玉米叶斑病在生产上较难推广,但在某些情况下以及在发病初期仍不失为一种推广,但在某些情况下以及在发

19、病初期仍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补救措施。目前,防治叶斑病的有效药剂有:目前,防治叶斑病的有效药剂有:10%10%世高、世高、70%70%代代森锰锌、森锰锌、70%70%可杀得、可杀得、50%50%扑海因、扑海因、50%50%菌核净、新星等。菌核净、新星等。课堂讨论:课堂讨论:1.你以前认识玉米叶斑病吗?你以前认识玉米叶斑病吗?2.玉米叶斑病在你当地危害情况如何?玉米叶斑病在你当地危害情况如何?3.在你家乡如何防治玉米叶斑病?在你家乡如何防治玉米叶斑病?存在什么问题?原因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原因如何?SummarySummary:玉米叶斑病是生产上一类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玉米叶斑病是生产上一类发

20、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斑、叶枯。该病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斑、叶枯。三种叶斑病主要区别三种叶斑病主要区别:病斑大小、形状、颜色、病征:病斑大小、形状、颜色、病征 病原菌为:病原菌为:大斑病菌:大斑病菌: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 Exserohilum turcicumExserohilum turcicum小斑病菌:小斑病菌:玉蜀黍平脐蠕孢玉蜀黍平脐蠕孢 Bipolaris maydisBipolaris maydis 弯孢霉叶斑:弯孢霉叶斑:新月弯孢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SummarySummary: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靠风雨和气流传

21、播,直接或气孔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靠风雨和气流传播,直接或气孔侵入,有多次再侵染侵入,有多次再侵染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气候因素、栽培条件等因素有关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气候因素、栽培条件等因素有关防治方法:防治方法:抗病品种、农业措施、药剂防治相结合抗病品种、农业措施、药剂防治相结合课外学习资料:课外学习资料:Internet:大量文献资料(检索词:大量文献资料(检索词:cornleafblight26000多项,搜索工具多项,搜索工具google)图书:杂粮作物病害(白金铠主编)图书:杂粮作物病害(白金铠主编)1997,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期刊:中国期刊网(检索词:玉米小斑、大斑、弯

22、孢霉叶斑病,期刊:中国期刊网(检索词:玉米小斑、大斑、弯孢霉叶斑病,100多篇文章)多篇文章)第三节第三节玉米茎基腐病(青枯病)玉米茎基腐病(青枯病)CornStalkRot世世界界性性病病害害。我我国国20世世纪纪60年年代代后后由由于于主主推推的的自自交交系系和和杂杂交交种种对对茎茎基基腐腐病病多多数数抗抗性性不不强强,因因此此很很快快成成为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为玉米上的重要病害。目目前前在在我我国国各各玉玉米米产产区区均均有有发发生生,一一般般年年份份发发病病率率10%-20,严严重重年年份份达达20%-30,重者甚至绝收。,重者甚至绝收。一一 症状症状 Symptoms:Symptoms

23、:危害部位危害部位 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症状类型症状类型 我国茎基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两种类型。前者发病快,后者慢。症状特点症状特点 植株青枯或黄枯,根部变褐腐烂,基部发软,髓部中空,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柔软,籽粒干瘦,脱粒困难。病征病征 :病部产生病部产生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二二 病原菌病原菌 Pathogens Pathogens1学名及分类学名及分类:茎基腐病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腐腐霉霉菌菌主要种类有: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

24、rmatum,肿囊腐霉P.inflatum,禾生腐霉P.gramineacola,属鞭毛菌亚门腐霉属。镰镰刀刀菌菌主要种类有: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e,属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镰刀菌镰刀菌腐霉菌腐霉菌三三 侵染循环侵染循环 Diseases cycle Diseases cycle越冬传播传播侵入再侵染Diseases cycleDiseases cycle1.Over-winter1.Over-winter2.Spraying2.Spraying3.Infection3.Infection4.Re-infection4.Re-infe

25、ction初初侵侵染染:玉米茎基腐病属于土土传传病病害害,禾谷镰刀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腐霉菌以卵孢子在病病株株残残体体组组织织内内外外、土土壤壤中中存活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主要侵染源。种子可携带串珠镰刀菌分生孢子。传播:传播:带有镰刀菌的植株残体可以产生子囊壳,翌年春季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种子带菌种子带菌也是田间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借风雨、灌溉机械和昆虫风雨、灌溉机械和昆虫进行传播,在温暖潮湿条件下进行再侵染。侵入与发病:侵入与发病:病菌自伤口或直接伤口或直接侵入根颈、中胚轴和根,使根腐烂。地上部叶片和茎基由于得不到水分的补充而发生萎蔫,最终导致叶片呈现黄枯或

26、青枯、茎基发软、果穗倒挂、整株枯死。四四 流行条件流行条件 Epidemiology Epidemiology此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及耕作制度有着密切关系。1 1.品种抗病性品种抗病性(Resistance of cultivars Resistance of cultivars):品种间对茎基腐病抗性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对腐霉菌和镰刀菌的抗性无显著差异,即抗腐霉菌的品种也抗镰刀菌,反之亦然。2.2.气象条件气象条件(Climate factorsClimate factors):春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于8月中旬,夏玉米则发生于9月中下旬,麦田套种玉米的发病时间介于两者之间。一般

27、认为玉米散粉期至乳熟初期遇大雨,雨后暴晴发病重,久雨乍晴,气温回升快,青枯症状出现较多。夏玉米生季前期干旱,中期多雨、后期温度偏高年份发病较重。3.3.耕作与栽培措施耕作与栽培措施(Planting conditionPlanting condition):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累积的病菌越多,发病重;而生茬地菌量少,发病轻。一般早播和早熟品种发病重,适期晚播或种植中晚熟品种可延缓和减轻发病。低洼地发病重;砂土地、土质脊薄、排灌条件差、玉米生长弱的发病重。五五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Control Control防防治治策策略略:以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为主,实施系列保键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1.

28、1.选选育育和和种种植植抗抗病病品品种种:丹玉16、沈单7、冀丰58、农大108、铁单8、安玉5号、豫玉22抗病。2.2.田间卫生田间卫生: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高温沤肥,减少侵染源。秸杆还田要充分粉碎和深耕。3.轮轮作作换换茬茬 发病重的地块可与水稻、甘薯、马铃薯、大豆等作物实行2-3年轮作。4 4.适期晚播适期晚播春玉米5.种种子子处处理理播种前可用适乐时1:500包衣,或25粉锈宁拌种,同时兼治丝黑穗病。6.加强田间管理、增施肥料加强田间管理、增施肥料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于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防病效果好。7.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利用增产菌按种子重量0

29、.2拌种,对茎基腐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用木霉菌、芽孢杆菌等处理种子也有一定作用。课堂讨论:课堂讨论:1.你以前对玉米青枯病了解多少?你以前对玉米青枯病了解多少?2.玉米青枯病在我校科教园区发生情况如何玉米青枯病在我校科教园区发生情况如何?3.玉米青枯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逐年加重,玉米青枯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逐年加重,原因如何?原因如何?SummarySummary:玉米茎腐病是生产上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病害玉米茎腐病是生产上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病害 该病主要危害根部,造成整株枯死。茎基发软,穗下垂。该病主要危害根部,造成整株枯死。茎基发软,穗下垂。病原菌为腐霉菌(病原菌为腐霉菌(PythiumPyth

30、ium)和镰刀菌()和镰刀菌(FusariumFusarium)。)。SummarySummary:病菌在病残体上和粪肥中越冬,靠风雨和气流传播,病菌在病残体上和粪肥中越冬,靠风雨和气流传播,直接或伤口侵入,无再侵染或不重要;直接或伤口侵入,无再侵染或不重要;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气候因素、栽培条件等有关;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气候因素、栽培条件等有关;防治方法:防治方法:抗病品种、农业措施、药剂防治相结合抗病品种、农业措施、药剂防治相结合第四节第四节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CornHeadSmutandCommonSmut一概述(概述(Introduce Introduce)

31、:瘤黑粉病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减产程度因发病时期、病瘤大小及发病部位而异,发生早、病瘤大,在植株中部及果穗发病时减产较大。近年来,该病在北方的某些杂交种上发生严重,减产高达20%以上。丝黑穗病三北地区和南方冷凉山区的连作玉米田块发病较重。二二 症状症状 Symptoms Symptoms1.丝黑穗病:为系统性侵染病害。病苗矮化,节间缩短,叶片密集,叶色浓绿,株形弯曲。一般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病穗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苞叶通常不易破裂,黑粉不外漏,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夹杂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2.2.瘤黑粉病:瘤黑粉病:为局部侵染性病

32、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任何地上部的幼嫩组织都可受害。一般苗期发病较少,抽雄后迅速增加。病瘤在不同部位而有所差异。二者区别二者区别1.危害部位不同:危害部位不同:2.危害雌穗后有无花丝危害雌穗后有无花丝3.病瘤散出黑粉后有无丝状物病瘤散出黑粉后有无丝状物三三 病原菌病原菌 Pathogens Pathogens1学名及分类学名及分类:(1 1)丝黑穗:丝黑穗:病原为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属担子菌亚门孢堆黑粉菌属。冬孢子黄褐色至暗紫色,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细刺。图玉米丝黑穗病菌图玉米丝黑穗病菌(示冬孢子及冬孢子萌发)(2)瘤黑粉:)瘤黑粉:病原为玉米瘤黑粉菌病原为玉

33、米瘤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属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属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冬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暗褐色,壁厚,表面有细刺状突起,冬孢冬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暗褐色,壁厚,表面有细刺状突起,冬孢子萌发时,产生有子萌发时,产生有4个细胞的担子(先菌丝);个细胞的担子(先菌丝);担子顶端或分隔处侧生担子顶端或分隔处侧生4个梭形、无色的担孢子。担孢子还能以个梭形、无色的担孢子。担孢子还能以芽殖的方式形成次生担孢子。芽殖的方式形成次生担孢子。四四 侵染循环侵染循环 Diseases cycle Diseases cycle越冬传播传播侵入再侵染 丝黑穗病:丝黑穗病:1 1 越越冬冬:丝丝黑黑穗穗

34、病菌以散落在土中、混入粪肥或沾附于种子表面的冬孢子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其中土壤带菌在侵染循环中最为重要。2 2 传传播播和和侵侵入入:土壤、粪肥中或种子上越冬的冬孢子经性结合产生侵染丝,当玉米播种后从玉米幼芽和芽鞘、胚轴或幼根侵入。3叶期以前是病菌的主要侵染时期,7叶期后病菌不再侵染玉米。侵入玉米的病菌很快蔓延到玉米的生长锥,以菌丝随玉米生育而扩展,玉米雌雄穗分化时,病菌进入花芽和原始穗造成系统侵染。病菌菌丝在雌、雄穗内形成大量的黑粉。3 3 再侵染:再侵染:无。瘤黑粉病:瘤黑粉病:越越冬冬: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土壤壤、病病残残体体上越冬,也可混在粪肥或黏附于种子表面越冬。传传播播和和

35、侵侵入入:越冬的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随风风雨雨传传播播,直直接接穿穿透透寄寄主主表表皮皮或或从从伤伤口口侵侵入入叶片、茎秆、节部、腋芽和雌雄穗等幼嫩的分生组织。冬孢子萌发也可直接产生侵染丝侵入玉米组织,特别是在水分和湿度不够时,这种侵染方式可能很普遍。侵入的菌丝只能在侵染点附近扩展,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类似生长素的物质刺激寄主的局部组织增生、膨大,形成病瘤。再再侵侵染染:病瘤内部产生大量黑粉状冬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玉米抽穗前后为发病盛期。五五 流行条件流行条件 Epidemiology Epidemiology品种抗病性(品种抗病性(Resistance)栽

36、培条件栽培条件(plantingcondition)菌源数量菌源数量(pathogen)气候因素气候因素(climatefactors)丝黑穗:丝黑穗:该病无再侵染,发病程度主要取决于品种抗性、菌源数量及栽培条件。1.1.品种抗性:品种抗性:玉米不同品种对丝黑穗病菌的抗性有明显差异。2.2.栽栽培培条条件件:连作地发病重,轮作地发病轻。使用未腐熟的厩肥,种子带菌未经消毒,病株残体未被妥善处理等都会使土壤菌量增加,导致该病的严重发生。另外,海拔越高、播种过深、种子生活力过弱时病重。3.3.菌源数量:菌源数量:正相关正相关 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抗性、菌源数量、环境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1.1

37、.品品种种抗抗病病性性: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自交系间的差异更为显著,但尚未发现免疫品种。一般杂交种较抗,硬粒玉米抗病性较强,马齿型次之,甜玉米较感病。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病轻。耐旱品种比不耐旱品种抗病力强。2.2.菌菌源源数数量量:多年连作或秸秆还田,田间会积累大量冬孢子,发病严重。较干旱少雨的地区,在缺乏有机质的砂性土壤中,残留在田间的冬孢子易于保存其生活力,来年的初侵染源量大,所以发病常较重。3.3.环境与气候条件:环境与气候条件:高温、潮湿、多雨地区,土壤中的冬孢子易萌发后死亡,所以发病较轻。低温、干旱、少雨地区,土壤中的冬孢子存活率高,发病严重。玉米抽雄前后对水分特别敏感,是最易感病的

38、时期。如此时遇干旱,抗病力下降,极易感染瘤黑粉病。前期干旱,后期多雨,或旱湿交替出现,都会延长玉米的感病期,有利于病害发生。暴风雨、冰雹、虫害均可造成大量损伤,也有利于病害发生。六六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Control Control (一)丝丝黑黑穗穗:防治策略应以种子处理为主,种植抗病品种,及时消灭菌源的综合防治措施。1.1.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 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丝黑穗病的根本措施。现鉴定出的高抗自交系有:辽1311、Mo17、吉63等。杂交种有:丹玉13、中单2号、中单4号、吉单101、辽单16、辽单18等。2.2.杜绝和减少初侵菌源杜绝和减少初侵菌源 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进行高温堆

39、肥,杀死病菌。育苗移栽,可有效避免丝黑穗病菌的侵染。及时拔除病株。合理轮作。一般实行2-3年的轮作即可有效控制丝黑穗病的发生和危害。3.3.种子处理种子处理 播前要选种晒种。种子处理。12.5%的特谱唑、2%立克秀或50%萎锈灵等。4.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栽培管理 调整播期。要求播种时气温稳定在12以上。地膜覆盖虽可提早播种,但也不可盲目早播。提高播种质量。做好整地保墒,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浅播,点水播种或趁墒抢种。(二)瘤黑粉病防治(二)瘤黑粉病防治策略上应采取以减少菌源、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1.减减少少菌菌源源 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秸秆用作肥料时要充分腐熟。重病田实行2-3年轮作。

40、玉米生长期结合田间管理,在病瘤未变色时及早割除,并带到田外处理。2.2.选选用用抗抗病病品品种种 目前,农大60、豫玉22、嫩单3号、辽原1号和海玉8号等均为抗病品种,其中海玉8号为高抗品种。3.3.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时增施磷钾肥。灌溉要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及时防治玉米螟,尽量减少耕作时的机械损伤。4.4.种子处理种子处理 可用于种子处理的药剂很多,如用0.1%401抗菌剂、25%粉锈宁WP、立克秀种衣剂等。课堂讨论:课堂讨论:1.你家乡有玉米黑粉病吗?危害情况如何?你家乡有玉米黑粉病吗?危害情况如何?2.在你当地如何防治玉米黑粉病?

41、在你当地如何防治玉米黑粉病?效果如何?效果如何?SummarySummary:玉米黑粉病是生产上一类常发性的病害玉米黑粉病是生产上一类常发性的病害 两种病害症状主要区别两种病害症状主要区别 病原菌为:病原菌为:丝黑穗病菌:丝黑穗病菌:孢堆黑粉菌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Sporisorium reilianum 瘤黑粉病菌:瘤黑粉病菌:玉米瘤黑粉菌玉米瘤黑粉菌Ustilago maydisSummarySummary: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靠土壤和风雨传播,伤口或直接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靠土壤和风雨传播,伤口或直接侵入,有多次再侵染侵入,有多次再侵染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

42、气候因素、菌源数量等因素有关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气候因素、菌源数量等因素有关防治方法:防治方法:抗病品种、减少菌源、药剂防治相结合抗病品种、减少菌源、药剂防治相结合课外学习资料:课外学习资料:Internet:大量文献资料(检索词:大量文献资料(检索词:cornsmut;搜索工具搜索工具google)图书:杂粮作物病害(白金铠主编)图书:杂粮作物病害(白金铠主编)1997,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期刊:中国期刊网(检索词:玉米黑粉病)期刊:中国期刊网(检索词:玉米黑粉病)第五节第五节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Cornviraldiseases玉玉米米粗粗缩缩病病近年来发生较重。发病后,植株矮化

43、,叶色浓绿,节间缩短,基本上不能抽穗,因此发病率几乎等于损失率,许多地块绝产失收,尤其春玉米和制种田发病最重。玉玉米米矮矮花花叶叶病病是国内玉米上发生范围广、危害性大的重要病害。目前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一一 症状症状 Symptoms Symptoms粗缩病:粗缩病: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开始时在心叶中脉两侧的叶片上出现透明的断断续续的褪绿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呈细线条状;叶背面主脉及侧脉上出现长短不等的白色蜡状突起,又称脉突;整株叶片浓绿,基部短粗,节间缩短,有的叶片僵直,宽而肥厚,重病株严重矮化,多不能抽穗,抽穗的雌穗基本不能结实。矮花叶病:矮花叶病:整个生长期都

44、可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抽穗后发病的受害较轻。病苗最初在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或斑驳,沿叶脉排列成断续的长短不一的条点。随着病情发展,症状逐渐扩展至全叶,在粗脉之间形成几条长短不一颜色深浅不同的褪绿条纹。后出现淡红色条纹,最后干枯。病株黄弱瘦小,生长缓慢,株高常不足健株的1/2。病株多不能抽穗而提早枯死;少数病株能抽穗结籽,但穗小籽粒少而秕。二二 病原物病原物 Pathogens Pathogens玉玉米米粗粗缩缩病病毒毒:Maizeroughdwarfvirus,MRDV。粒体球形,寄主范围广泛,除玉米外,还可侵染57种禾本科植物。主要由灰飞虱传播。玉玉米米矮矮花花叶叶病病毒毒

45、:Maizedwarfmosaicvirus,MDMV。病毒粒体线状,MDMV主要由玉米蚜、麦二叉蚜、棉蚜、桃蚜等以非持久方式传播,也可由种子传播。主要侵染玉米、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及虎尾草、狗尾草、马唐、白草等禾本科杂草。三三 侵染循环侵染循环玉米粗缩病毒:玉米粗缩病毒:主要在小小麦麦和和杂杂草草上上越越冬冬,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当玉米出苗后,小麦和杂草上的灰灰飞飞虱虱即带毒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传毒,引起玉米发病。在玉米生长后期,病毒再由灰飞虱携带向高粱、谷子等晚秋禾本科作物及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传播,秋后再传向小麦或直接在杂草上越冬。玉米矮花叶病毒:玉米矮花叶病毒:主要在田间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46、寄主上越越冬冬,作为主要初侵染来源。条件适宜时,蚜蚜虫虫从越冬寄主植物上获毒,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传毒,发病后的植物作为毒源中心,随着蚜虫的取食活动将病毒传向全田,并在春、夏玉米和杂草上传播危害,玉米收获后蚜虫又将病毒传至杂草上越冬。四四发病因素发病因素1.粗缩病:粗缩病:粗缩病的发生发展与灰飞虱在田间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当田间小麦近于成熟时,第一代灰飞虱带毒传向玉米,所以播种越早,发病越重,一般春玉米发病重于夏玉米。夏玉米套种发病重于纯作玉米,原因是套种玉米与小麦有一段共生期,玉米出苗后有利于灰飞虱从小麦向玉米上转移。玉米田耕作粗放、杂草丛生,发病重。主要是这些环境有利于灰飞虱的栖息活动,而且许

47、多杂草本身就是玉米粗缩病毒的寄主。种植感病品种,发病重,如掖单13号。2.矮花叶病矮花叶病矮花叶病的发生与流行程度与品种抗病性、种子带毒率、越冬毒源基数、蚜虫数量和气候条件等有关。1.品种抗病性:玉米对MDMV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2.种子带毒率:玉米种子可以传带MDMV,种子带毒率越高,田间发病率也越高。3.越冬毒源基数:一般越冬杂草寄主数量多,毒原基数高,蚜虫密度大,发病也重。夏玉米比春玉米受害重。4.气候条件:天气干旱,则有利于蚜虫迁飞和传毒,病害发生重。5.栽培条件:春、夏玉米早播病轻,晚播病重;土质肥沃,保水力强的地块病轻,砂质土、保水力差的瘠薄地病重;田间管理好、杂草少的病轻,管理

48、粗放的病重;套种田比直播田病轻。五五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Control Control粗缩病防治策略应选种抗耐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配合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1.1.选选用用抗抗耐耐病病品品种种 农大108对粗缩病抗性较强,掖单12、烟单14、中单2号、沈单7号等也有一定抗性。掖单13、掖单19、掖单20、西玉3号为高度感病。2.2.加加强强和和改改进进栽栽培培管管理理 改套种为纯作,并在播种前深耕灭茬,彻底清除杂草(包括地头、地边),减少侵染来源。调整播期,适期播种,避开5月中下旬灰飞虱传毒高峰。山东春玉米应在4月中旬以前播完,夏玉米应在5月底到6月上旬播种,尽量在麦收后抢茬播种,或麦收前57

49、d播种。避免与蔬菜、棉花等插花种植。发病轻的地块应结合间苗拔除病苗,并加大肥水,使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减轻发病。3.3.药药剂剂防防治治 用种衣剂进行包衣防治苗期害虫。对早播玉米,于出苗前和出苗后分别2次喷洒杀虫剂,如抗蚜威,乐果等矮花叶病防治策略应以选种抗病品种为主结合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1.1.选选种种抗抗病病品品种种 防治玉米矮花叶病最有效的途径。目前证明较抗病的品种有农大108、鲁单46等;抗病自交系有黄早四等。2.2.栽栽培培防防病病 春、夏玉米早播是一项增产防病措施,尤其夏玉米要提倡早播,减少蚜虫传毒的有效时间。中耕除草,清除毒源寄主。一般应清除玉米田边的杂草或喷药处理,结合中耕等清除田间杂草及病苗病株,以减少毒源,减轻病害。3.3.及及时时治治蚜蚜防防病病 种子包衣。在蚜虫向苗期玉米田迁飞盛期可用乐果或马拉硫磷等药剂喷雾防治。谢谢观看/欢迎下载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BY FAITH I BY FAIT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消防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