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行业分析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展行业分析报告.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会展行业分析报告一、国际会展业分析近年来,国际会展行业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以欧美国家,特别是德国为中心,辐射亚太、拉美、中东乃至非洲的展览业版图基本上形成。随着行业发展,传统品牌展通过行业细分、跨时空的协调、延伸,正在不断巩固自身地位,而很多新兴专业展也以这些品牌展为中心,不断寻找生存空间。随着亚洲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以中国为首的亚洲会展市场受到空前重视,会展行业正在向亚洲转移。(一)国际会展业发展状况1、市场规模:2000 年国际会展业的产业规模达到250 亿美元以上,会展年成交金额高达3000 亿美元左右。目前全球每年国际性会展总开销达2800 多亿美元,会展业产值对世界
2、GDP 的贡献率为接近1。2、市场竞争的地理范围:在国际上,德国的汉诺威、法兰克福、意大利的米兰、美国的纽约、芝加哥、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等都通过举办世界著名的展览会而成为“展览之都”。近年来,像美国拉斯维加斯、巴西圣保罗、阿联酋迪拜这样的新型国际会展中心城市仍在不断涌现。3、行业平均盈利水平:展览业利润率大约在20%25之间,是一种高收入、高盈利、高联动性的产业类型。当前国际会展业界普遍认同“会展业的产业利润扩散系数大约为9”的观点,会展行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二)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1、行业分工不断细化,催生新的展会:随着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产业链某些环节的不断增长,从事
3、这些行业的企业便会产生侧重本环节的专业展的需求。这样的专业展会的出现反过来继续推动该产业环节和其周边产业的继续发展。1924 年开始在科隆举办的国际食品博览会(Anuga 展)中一直有两个固定部分,食品部分会合食品加工技术部分。随着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食品加工设备商不再满足仅在食品展中作为一个部分出现,于是科隆展览公司终于顺应行业需求,从1996 年起,每三年在上半年举办独立的食品加工技术展(Anuga-Food Tech)。无独有偶,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世界茶与咖啡展(Tea&Coffee World Cup)也将茶叶部分单独剥离出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每年一届的世界茶业博览会(World T
4、ea Expo)。2、大而全加小而精相结合:面积大,参展商和买家多是衡量展会规模的重要指标,但同时,规模小的展会如果能够找准市场定位同样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在德国,每隔一年Anuga 展不举行的年份,在距克隆仅30 多公里的杜舍尔多夫,都会同时同地举办三个展会:国际奶制品展(Inter Mopro)、国际冷冻食品展(Inter Cool)以及国际肉制品展(Inter Meat)。这三个小型专业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与Anuga 展相结合,使得德国食品会展结构合理而完善。汉诺威的CeBIT 展于国际图像博览会(photokina)相结合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Anuga 展于三个专业展数据对比展
5、会时间地点面积/平方米参展商来自国家参观商Anuga 10 月 科隆150351 5583 92 180000 Inter Mopro 9月 杜舍尔多夫14454 237 13 9718 Inter Cool 9 月 杜舍尔多夫15867 335 19 9406 Inter Meat 9 月 杜舍尔多夫16786 340 14 10498 注:Anuga 展为 2001 年数据,其他三个展会为2002 年数据3、空间上更加协调和完善:国际展览业巨头在自身展会品牌发展到成熟期之后,便利用品牌优势和资金实力,通过海外合作伙伴,举办一系列区域性和跨区域性的“卫星展”。如每年在德国纽伦堡举办的世界有机
6、食品贸易展(Bio-Fach)是全世界最大的有机食品展会,近年来该展会在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分别开设了“卫星展”,形成了以纽伦堡为中心的,全球Bio-Fach 网络。2006 年,是 Bio-Fach 中国年,Bio-Fach China也将亮相中国。同样,在塑料行业以K-International Messe Kunstoff+Kaustshuk为依托的国际会展体系也正在形成,其成员包括东欧的捷克Konstuff/Bruenn、俄罗斯的Interplastic Moscow、亚洲的马来西亚Malaysia Plas、泰国 Thailand Plas、印度的Plas India 和
7、中国的China Plas 等,这个体系几乎覆盖了所有重要市场的塑料及加工机械展会。4、时间上更加协调和完善:会展经济的全球化效应很强,成功的专业展所依托的行业背景往往是世界性的。在时间上相互协调不但可以规避恶性竞争、占领市场空白,也可以与强大的竞争对手成为合作伙伴,这也是国际会展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与德国Anuga 食品展齐名的法国Sail 食品展也是两年一届,并于 Anuga 正好错开,两个展会不但都避开了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并且可以在宣传、渠道、招商方面广泛合作。同样,德国 K-International系列的塑料加工机械展与美国芝加哥全美塑料展(NDE)、日本国际塑料展(Japan Pla
8、stic)都是三年一届,并且相互错开,形成了有序完善的体系,必变了无序竞争和撞车。这样做的结果是,三个展会的参展商合在一起,占了全球塑料行业90%以上的分额。5、亚洲成为国际竞争中心:亚洲人口多、市场大、会展行业起步晚,其中更以中国、印度、阿联酋等国家最受国际会展集团的青睐。近年来,欧美国家主要的国际品牌展会纷纷投身亚洲市场,不断培育子展、卫星展。而在亚洲范围内日本、韩国、新加坡为代表的新兴会展实力也在不断寻求扩张,他们的目标同样是在中国、西亚、中亚等国家。可以说世界会展行业正在向亚洲转移,而中国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中国会展业分析近年来,中国GDP 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市场需求不断增大
9、,使得中国的会展行业也随着国民经的发展不断成长,保持了较好的增长速度。随着中国加入 WTO,中国的会展政策逐步放开,国际会展商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而中国企业则在不断加强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同时寻求区域合作等新的业态,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中国会展业近来每年递增20%30%,处于快速增长期。2004 年,全国90 个展览馆共举办展览会2467 个,展览总面积超过1200 万平方米。其中,国际性会展约占50%,会展期间贸易成交额已达200 亿元人民币左右,展览业总产值达80 亿元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达0.07%左右;2005 年我国会展业的规模将
10、达到100 亿元以上,预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0.09%。中国会展业规模正在稳步增长。2、市场竞争的地理范围:我国会展经济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等会展城市为中心,初步形成环渤海会展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以及中西部会展经济带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华东地区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最多,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华东地区中,上海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最多,占整个地区的45;华北地区的展览会举办情况在各省市之间的分布极其不均衡,其中北京市举办展览会的数量占整个地区的87;中南地区以广东省为龙头,也是一个展览业发展迅速的地区,该地区其他省市的展览业也呈现良好的
11、发展势头;西南地区中,四川省上年度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最多,占到整个西南地区的62;陕西是西北地区中展览业发展比较好的省份,2004 年其举办展览会53 个,占到整个区域的60;东北地区中辽宁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占整个地区的72。3、行业平均盈利水平:在中国,会展经济市场利润相当可观(25%左右,远远高于制造工业),前景诱人(每年约20%的增长速度)。但由于价值链集中度较低,专业度不足等原因,我国展会规模普遍偏小,规模收益难以体现,因而会展业的盈利水平尚未达到国际水准。另一方面,在中国会展业不断市场化的背景下,独立组展商的盈利水平正在不断增长。4、资源分布:展馆是会展行业最重要的资源
12、,目前全国正式注册并具有举办经济技术展览会条件的展览馆有118 个,其中2004 年正式办展的展览馆为 90 个。由于会展城市集中度较高,北京、上海、广州等会展中心城市的展馆资源供不应求,而其它城市的展馆资源相对不算稀缺,有些会展业并不发达的城市,展馆资源出现了闲置的现象。另一个重要资源是人力资源,中国会展业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在专业策划、设计和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缺口巨大,随着会展教育的飞速发展,这个问题有望得到解决。5、产业分布:展览业所涉及的领域较以往更加广泛,2004 年展会数量排在前10 位的是:房产建材、生产设备、人才招聘、文化体育、新兴技术、医疗保健、服装纺织、旅游酒店、食品饮料、综
13、合展会。由此可以看出上年度展览市场的供需热点。6、专业化程度:与展览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展览业在规范性、竞争力、效益水平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中国展览业市场化的程度不高,行业内市场的竞争还不充分,展览业投融资机制还没有形成,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建立,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展览活动效益水平还不高,大规模、上档次的展览会所占比重较低。展览行业自律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都还没有建立,不利于展览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展览会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有些展览会主题不明确,相同类型的展览会过多过滥,重复办展仍是比较普遍的问题。7、国际化程度:对全国42 个主要展览馆举办的1064 个展览会进行的抽样统计显示:在这些展览中参
14、展商的数量34 万家,其中国际参展商为3.1万家,占总数量的8.97。参观者总人数为1.2 亿人次,其中国际参观者总人数是55 万人次占总人数的0.44,这个数字显示了我国会展行业的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二)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1、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大,但体制仍需完善:近两年,国务院取消了对办展单位资格的审批和对在中国境内举办小型展览会的审批,调动了各方面办展的积极性。中国政府还参照国际惯例,对中小企业通过参加展览会开拓国际市场给他们必要的支持。这些政策都将促进中国会展业的不断发展。但我国的会展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政策供给严重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得力,方面地方都有待进
15、一步完善。2、行业商、协会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吴仪在首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提到:“各级政府部门逐步地退出了对展览活动的直接介入,注意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在展览行业中的协调自律功能。”结合中国行业专业展不断兴起的背景,可以预料,各行业协会、商会将在中国会展经济中成为最活跃的一个团体,甚至成为独立组展商最主要的竞争对手。3、国外会展巨鳄进入中国:目前,世界展览业三大巨头:德国汉诺威、意大利米兰、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已经在上海落户并成立了分支机构。同时包括日本、新家坡等国家的会展公司也在中国找到了战略合作伙伴。应当看到,世界著名会展商在短期内还不会大举吞并中国展览业,而很可能是不
16、断挑选战略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加入WTO 对于我国有外展组织承办权的企业会产生冲击,因为国际会展商可以直接发展分支机构在中国招商招展。4、国际资本涌入中国会展市场:中国会展业的投入产出比较高,也具有可观的利润率和成长性,这吸引了世界会展商举行企业的投资目光。这些企业正在利用自身展会资源与各展馆商进行融资合作,在中国市场“反客为主”。长期看来,也不排除以投资而控股建设大型展馆的方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5、国内组展商优胜劣汰:国家进一步放开办展的管理限制可能会造成展会项目大量出现,但这不会是长期局面,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只有专业化,市场化强的企业和能够整合足够资源的组展商可以存活下来,相反,一
17、些优势不明显的会展企业弱者,有效的生命周期将不会太长,市场可望得到进一步规范。6、区域合作逐渐成形:目前的中国会展业乃至世界会展业都是以城市为单位的,但中国的经济环境比较特殊,会展行业将有望形成区域性的新特点。2005 年 5 月,江苏、浙江、上海和南京、宁波、杭州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发起成立了长三角贸促机构联席会议。以上海为中心,“长三角”为名,做出展览业中的国际品牌。中国会展行业以区域合作的方式扩充数据库,积累商业和客户资源与国外会展巨鳄竞争的局面将逐渐形成。7、展馆建设持续升温:虽然中国目前的展馆资源总体过剩,但中心城市的展馆供不应求状况依然存在,2005 年的事实表明,中国展馆建设的
18、热度依然不减。2005 年获准建设的北京新国展中心面积将达到65 万平方米,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河南省最大的专业展览场馆 占地 68.8 万平方米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也在紧张建设;2005 年 10 月美国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同珠海市政府签订合作意向,投资10 亿元建设会展中心。8、会展业附加值逐渐显现:会展带来的不仅仅是贸易收入,还将带动当地的旅游、服务、物流、IT 等行业的全面发展。同时,由于会展业将造成大量就业,这也就使得会展专业人才成为人力资源市场缺口,以会展为课题的教育项目正在蓬勃发展。会展行业的出现还将带动当地文化娱乐事业的发展。2005 年,各色主题活动已经成为了中国会展行业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