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第八至十单元)单位:大邑县青霞镇学校姓名:谢学琼二 0 一 0 年十月第八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危急时刻”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体课文,一篇拓展阅读和一个“语文天地”。设计这个单元的目的,在于透过危急时刻人物的表现,把人崇高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所讲的故事,既有战争时期的,也有和平时期的;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无论是轮船遇难即将沉没时指挥大家安全脱险的哈尔威船长,为抗击侵略者在紧要关头保护情报的杰奎琳一家,还是勇敢机智送出鸡毛信的海娃,他们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他们的不巧形象都能深深震动学生的心灵,在学生脑海中留
2、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继续学习抓住人物描写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叙事的详略等前面单元学习的内容,还要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语文天地”中,安排了五方面的内容:1、“日积月累”继续学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表示情况危急的成语、句子,练习体会从几个方面描写情况的紧急。2、“畅所欲言”结合电影、电视剧和生活实际,对人的精神内心世界展开讨论,是主体课文学习的延伸。3、“初显身手”则是从应急的硬件措施方面开展活动,使学生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防患于未然。4、“笔下生花”要求学生围绕“危急时刻”的单元主题,或记事,或写观后感,或说明急救的物品。5、“金钥匙”则教给学生做单元小结的方法和形式,是第四
3、单元内容的延伸和细化,目的是培养自检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审能力。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材解读一、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雨果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写的小说。课文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遇难,全船的人一片恐慌,船长哈尔威镇静地指挥船员运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使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最终所有的人都脱险了,只有船长哈尔威沉入了大海。哈尔威船长坚定、果敢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的精神令人钦佩。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4.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
4、人的崇高品质。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活动设计激趣导入,调控学生学习活动,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提供媒体展示,布置作业。2.学生活动设计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五、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欲知详细情况,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板书:“诺曼底”号遇难记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2、自
5、己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三、学习生字新词,扫清字词障碍。1、指名认读生字,并进行生字组词练习。2、结合学生预习情况,理解课文部分词语。四、小组初步交流印象最深的部分。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重点问题: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2、小组交流。3、汇报探究结果。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
6、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能悟出至少两点: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想到用枪帮助维持秩序。“哪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我就开枪打死他。”这样一威胁,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立刻不作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在当时的
7、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所有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一文中的船长一样机智。)针对“这尊黑色的雕像”应探究出如下内容:(l)“这尊黑色的雕像”指随船深入大海的船长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2)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引导:综合全文,船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里呢?(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
8、,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四 总结拓展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感人的故事。2、把学文后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五 布置作业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3、以“哈尔威船长,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封信。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解读一、教材分析生死攸关的烛光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危急时刻”主题下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
9、义精神。全文共7 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两部分内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伯瑙德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伯瑙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二、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生死攸关”、“不堪设想”等词语的内涵。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3、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定,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4、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
10、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敢。三、教学重难点体会母子三人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所表现出的沉着、机智、勇敢。四、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一根小小的蜡烛,居然能关系到人的生和死,你相信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就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二、引导初读课文。教师提示学法:初读全文,借助字典,联系上下问初步掌握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三、检查初读全文情况。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2、检查多音字的认读情况。3、指导识记的字。A、加偏旁记忆的字:其 期扁骗马闯B、区别形近字:密 蜜司同4、读写词语:生死攸关、危机、持续、摇曳、从容、镇静5、查
11、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四、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重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概括课文的重要内容。五、理清课文层次。1、默读课文,归纳段意。第 1 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第 2 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人伯瑙德夫人及家人。第 3 自然段:伯瑙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第 4 自然段:的国军官点燃了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伯瑙德夫人及儿女紧张极了。第 5 自然段:儿子捡柴生火走到烛台,却又被德国中尉夺走。第 6 自然段:儿子决定陪妈妈战斗到底。第 7 自然段:女儿巧妙地哪走了烛台。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第一部分(第
12、1 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任及其家人。第三部分(第 37 自然段):具体记述伯瑙德夫人及孩子们为了掩护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绝密文件,巧妙地与敌人周旋,避免了一场劫难的经过。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生谈感受。师:上节课,我们对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进行了学习,并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靠机智和勇敢保护了装有秘密情报的半截蜡烛。师:通过你们读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我感觉小女儿杰奎琳很聪明,能想办法把蜡烛端走。生:不对!是伯瑙
13、德夫人和儿子、女儿都很聪明,没有伯爵瑙德夫人和儿子先想办法,杰奎琳也不会那样镇定地想出办法。师:(表示赞同)那谁能再说一说你的感受?生:我感觉伯瑙德夫人及其儿女很勇敢。生:我觉得他们母子三人面对敌人很从容、镇定。生:他们在蜡烛快熄灭的时候靠机智勇敢保护了装有秘密情报的半截蜡烛,很了不起!教师板书:机智、勇敢生:我还觉得他们很爱自己的国家。师:你们说的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认真体会伯瑙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和勇敢。二、学生读文,加深感受。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勾画出描述伯瑙德夫人及其儿女机智、勇敢的语句,如果有感想,可以记录在旁边的空白处。2、学生读文,边读边勾画出描述
14、伯瑙德夫人及其儿女机智、勇敢的语句,随机写感想。3、小组之间交流。三、深入学文,研读感悟。1、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伯瑙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和勇敢呢?首先,我们来看伯瑙德夫人。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机智?2、引导学生从三方面来谈伯瑙德夫人的机智勇敢。A、“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急忙、灯、亮、轻轻”等词的含义,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生死攸关!)找三、四名学生读文。B、“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他们安全地躲过
15、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瑙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学生在这段话中可以认识到伯瑙德夫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想到的办法多、绝妙。体会出她的机智。)指名读文。C、“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从“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可以体会到当时伯瑙德夫人很紧张,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学生们再次体会情况的危急,生死攸关!)找生读。3、伯瑙德夫人想出的办法没有化解危机,而蜡
16、烛一直在燃烧,危险一步步地逼近他们,孩子们是什么样的表现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儿子雅克的表现。4、引导学生们从两方面来谈:A、“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手把烛台夺回。”(学生从“慢慢地”中体会儿子雅克的镇定。)学生读。由学生自己归纳:儿子雅克借口搬柴、端走蜡烛B、“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从“厄运、从容”中再次体会情况的危急,生死攸关!)指名读。5、在
17、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这危急关头,小女儿杰奎琳挺身而出。谁来汇报一下杰奎琳的表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好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学生们从“娇声、镇定”等词中体会杰奎琳利用可爱与机敏拿走了蜡烛。)指名读。小结: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母子三人靠机智与勇敢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化险为夷,端走了蜡烛,保住了情报,也保住了他们三人的生命,我们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这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这一家人的机智勇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按照“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伯瑙德夫人(儿子雅
18、克、小女儿杰奎琳)”的句式向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说一两句话。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1、他们的确让人敬佩。他们依靠智慧端走了蜡烛,保住了情报。下面咱们就想象一下:当敌人走后,母子三人可能会说些什么?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拿出笔来写一写。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这篇文章故事曲折,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我们课外可以编排一个课本剧,再现生死攸关的时刻。第九单元教材解读“礼物”是第九个主题单元,“礼物”在词典中的意思是指人们为了尊敬、庆贺等而馈赠的物品。本单元以“礼物”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体课文:其中一篇是记叙文献你一束花,一篇为诗歌微笑。三篇拓展阅读课文礼物、奇怪的圣诞包裹和千里送鹅毛都是记叙文。这几
19、个与礼物有关的故事,揭示了多方面的主题: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正确对待失败者;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抒发了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 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感受礼物蕴含着的真情、真爱。“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识字、学词、学句的练习,继续进行语言积累。“畅所欲言”围绕千里送鹅毛的故事组织学生交流,“谈谈什么是好礼物?”接着安排了学生做礼物、送礼物等活动,然后再“笔下生花”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做礼物、送礼物或者接受礼物的过程和心情。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友情,体会长辈的关爱和期望。丁丁、东东的对话,指导学生习作时要注意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金钥匙”说明倒叙、插叙的写法,帮助学生理清记叙的顺
20、序。献你一束花教材解读一、教材分析这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写了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失败的运动员献花的故事,说明了鲜花不仅可以献给英雄和胜利者,更可以给失败者以鼓励。同时渗透着思想上的教育,告诉我们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如何对待胜利者和失败者。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 6 个生字会写 10 个。2、读懂课文,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这束鲜花,珍贵在哪里。体会服务员说的关于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有什么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插叙的作用。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2、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四、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
21、、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送鲜花?你都在什么情况下送过花?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叫做献你一束花。(板书课题)2、在课文的开头,有一个反问句,大家来看一下。(课件出示: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难道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谁能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看看它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而不是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你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吗?为什么?(学生进行简短的自由讨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和身边的同学合作。2、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生字,开火车领读。)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课文先写了“她”由于心理压力过大,体操比赛中
22、从平衡木上跌了下来,失去了夺冠的机会,回国走入机场时尴尬的神态及内心的感受;接着写了“她”这次比赛失利的原因,最后,写了“她”的崇拜者 机场女服务员为“她”献上一束花。四、自由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交流感受。二、精读课文,探究感悟(一)找出课文中描写“她”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学生自读,找句子,写体会。2、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句子体会。(1)她怕见到前来欢迎的人们,怕记者问什么,怕姐姐和姐夫来迎接她,甚至怕见到机场那个热情的女服务员 她的崇拜者,每次出国经过这里时,都跑来帮她提包儿 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这句话里四个“怕”生动、形象地写出“她”
23、失败而归时的沮丧和愧疚的内心活动。)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她”心里的怕。(2)本来她怕见人,走在队伍最后,可是当她发现很少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象有意避开她时,她感到失落,加重了她心中的沮丧和愧疚,纵使她有回天之力,一时也难补偿,她茫然了。引导学生与她两年前夺冠归来受到空前热烈欢迎的场面对比来体会“她”内心。自读课文 4、5 自然段。找出这次回国,机场迎接的景象跟以往有什么不同,划出相关语句。如果你是这名运动员,面对这样不同的迎接景象,你会有怎样不同的心情?你能体会到这位运动员此时的心情吗?(本来就感到沮丧和愧疚,她发现很少有人跟她打招呼,记者也避开她,这种场面与她两年前夺冠归来的场景有太大的区
24、别,她便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但她无法补偿,她可能感到前途无望,心中茫然。)你能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自然段吗?(3)她听了这话,重新抬起头来 她顿时热泪满面。她听了什么话?是什么力量让她重新抬起头来?她又为什么热泪满面呢?引导读女服务员的一番话。“我在电视里看见了你们比赛,知道你今天回来,特意来迎接你”。“不,你同样用尽了汗水和力量。”“谁都不能避免失败。我想,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多么善良、善解人意的女服务员啊!她的一番话朴实但富有哲理,胜利者需要祝贺,但失败者更需要鼓励。)“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浓郁的香气竟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
25、入她的身体。她顿时热泪满面。”(这是女服务员真诚的语言,感人的行为,美好的心灵,感动了她,鼓舞了她,使她又重新激起对胜利的渴望,浑身充满力量。)有感情朗读女服务员迎接“她”的片段,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二)课文最后又问了我们一遍:“怎么?花,理应呈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1、现在,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2、机场女服务员为什么向失败者献花?你认为鲜花应该献给什么人?三、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一)前后照应的方法。1、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十二自然段,读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首尾呼应)2、课文中还有许多前后照应的句子,找来读一读。3、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再读课
26、文中插叙部分,明确这样写的作用。(这些情景与“她”由于心理压力过大,体操比赛中从平衡木上跌下来,失去了夺冠的机会和此次比赛失利后,回国走入机场时那尴尬的神态及内心的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胜利者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同时通过对比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四、感受全文有感情朗读全文,再次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积累有特点的句子。五、课外延伸(作业)续写:收到鲜花以后 微笑教材解读一、教材分析微笑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作者以简洁自然纯朴真实的语言,字里行间,意蕴幽长。通过生活中最简单的一个表情微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整个社会大家庭更加和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性的
27、呼唤。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文,了解生字,正确读“逝、隆、顿、转瞬即逝、善良淳厚”这几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理解诗歌内涵基础上初步会背诵。能写关于微笑的话语或小诗。3、理解微笑的内涵和价值,树立人人献出微笑、社会更和谐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诗歌,理解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树立给予他人微笑自己也能开心、与人为善才能和谐相处的意识。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教师播放录音带歌声与微笑。2、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1、教师播放录音,提要求:(1)本文为什么以微笑为主题?(2)课文中几次提到微笑?2、检
28、查课后生字、词语。特别提示形近字:逝与浙隆与窿顿与吨(二)再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你是怎样理解?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3、教师指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相似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对文中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的理解?4、文章前五个自然段,都是提到微笑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美好与幸福,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有时一个微笑就以足矣!第六自然段作者笔锋一转,提示我们“我忘记对你微笑,你能否给我一个微笑?”这应该是本文中的经典,告诫我们彼此之间要相互理解,和谐相处。三、拓展延伸,畅所欲言1、你经常把微笑送给别人吗
29、?你曾感激的接受过别人的微笑吗?2、学生联系实际谈经历。3、学生把谈到的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写下来。四、作业设计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2、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感受微笑的重要意义,并随时记录下来。第十单元教材解读“家园的呼唤”是第十个主题单元,本单元以“家园的呼唤”为主题选编了三篇主体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教学中注意自由自主地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了解题目为什么叫“只有一个地球”。通过朗读感受地球的可爱,表达对地球的热爱。鸟儿的侦查报告以四份鸟儿的侦查报告来提醒人们鸟儿们存在的危机,教学时要注意进行归类,鸟儿遇到的危机有三类:一是来自农药的危害;二
30、是来自海上石油的污染;三是来自工厂废气的污染。从中感受污染对于大自然的威胁,对于人类自己的威胁,学会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绿色千岛湖介绍了千岛湖来由、美丽景色、岛上的各种动植物。明白了千岛湖是大自然与人工合力创作的一处奇观。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再通过朗读欣赏课文的美。“语文天地”里有一个综合活动,组织引导学生走近家园,了解家园受到损害的现状,并查找相关资料,制订行为规范,起草发言稿,举办演讲会,从更广更深的层面上,认识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义,树立危机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将“保护”二字落实到一点一滴的行动中。此外。还要编写全班集体活动佳作选。设计这个活动是想让学
31、生互相学习,互相激励,让每个学生受到被认可、被欣赏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写作的积极性。只有一个地球教材解读一、教材分析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感情色彩很浓的说明文,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作为说明文,它客观地介绍了地球的唯一性、矿物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可再生性资源被毁坏将形成的灾难。说它感情色彩很浓,是因为对地球的热爱和珍惜之情贯穿了全文。题目就渗透了作者的情感必须保护我们的地球,“只有”和“一个”都表达了一种语气只有一个地球呀,我们能不爱护我们的地球呢?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3、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
32、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4、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三、教学重难点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了解地球,通过阅读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知道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激发从我做起、保护地球的情感。四、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新课二、自读自悟1、自学生字、新词,教师点拨、检查。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文章是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地球的?3、感悟语言,体会课文内容。三、小组合作学习1、把你读懂和没有读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2、设计活动: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对课文的语言感悟,开展以“图片展示”、“生态播报”、“数学神探”、“佳句点评”等小组活动,使学生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
33、道理,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方式。第二课时一、导入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吧!(播放地球像片)2、当宇航员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哪儿能看出地球的“可爱”,从哪儿能看出地球容易“破碎”?二、合作探究,体会深意1、自读感悟,抓住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等,联系全课,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2、小组讨论交流。结合课文、收集的资料和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深入讨论。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
34、理”,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学生汇报 图片展示。读了第一、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在太空看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学生出示图片:地球、清澈的小河 )图下配有文字说明,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地球的这两个特点。补充课题:只有一个地球(2)学生汇报 生态播报。我们从课文和收集的资料知道,“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科学家把这些自然资源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并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学生结合课文和查阅的资料举例说明)补充课题:只有一个地球(3)学生汇报 数学神探。科学家们提出了人类移居其他星球的设想,经过多方面的调查,这个设想是非常遥远的事情。(学生结合课文中的科学事实和自
35、编的应用题来说明“不能移民”。)补充课题:只有一个地球(4)学生汇报 佳句点评。“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就别无去处。”补充课题:只有一个地球4、全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告诉我们这些道理的?三、总结全文,朗读感悟四、拓展,提出口号,宣传环保。作为小学生,作为环保小卫士,我们不仅要自己注意环境保护,还应该向周围的人们宣传环保,让更多的人一起来保护地球母亲,保护我们的家园!宣传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有宣传口号。请大家想一想,哪些宣传口号简洁好记,震撼人心?你们可以把自己想好的口号打在自己电脑
36、的屏幕上,传给大家.我们来比一下,谁的口号有号召力,有创意!(教师在同学们讨论后将好的口号再屏示一遍)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感情地再来读一读这些宣传口号吧,让保护地球的思想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五、选择作业,课堂延伸。1、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一封信。2、画一幅环保的宣传画。3、学习了课文请说说自己的感想。4、假如你是一朵花、或一棵树、一块煤 你想对人类说什么?5、朗诵一首赞美大自然的诗歌。鸟儿的侦查报告教材解读一、教材分析
37、鸟儿的侦查报告以童话的形式,通过鸟儿发出的报告,反映人类破坏了鸟儿的生存环境、致使鸟儿不能生存、繁衍的状况,呼吁人们爱鸟,保护鸟儿的家园。二、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忧郁、痛惜、婉转”等词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环境污染给鸟儿的生存带来的威胁。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做一名环保卫士。三、教学重难点读懂环境污染给鸟儿的生存带来的威胁,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新课1、观看录像片段:某工厂生产车间正派烟等一系列破坏环境的情景。2、引导:这一个大烟囱正冒着浓浓的有害烟,这烟冒出的是金钱,但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仔细看,蓝蓝的天空被
38、冒出的有害烟盖上一层朦胧的面纱。这些烟吸入人体会给人类造成重大的伤害,使人生病,甚至导致肺结核。别说是我们人类,就连小鸟也深受其害。天空本应由一只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现在连小鸟也惧怕这种浓浓的烟雾。同学们,难道你们愿意看着湛蓝的天空变色吗?你们愿意让小鸟失去自由飞翔的天空吗?你们愿意呼吸着这样的空气吗?3、学生汇报收集的有关环境污染的材料。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检查生字情况,读者字音。3、理解词语“忧郁、痛惜、婉转”等。三、以读代讲,学习鸟儿的第一份侦查报告。1、自己轻声读课文。思考:野鸡妈妈忧郁什么?为什么野鸡妈妈孵不出小野鸡?人类滥用农药导致了鸟类什么样的灾害?2
39、、学生交流。3、指导朗读第一份侦查报告。说说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无奈、痛苦、难过、忧郁、愤恨 )4、分角色朗读。四、学习鸟儿的第二份侦查报告。1、用上面的方法朗读学习。2、学生交流。结合朗读理解。燕子妈妈为什么呜咽?燕子爸爸是怎么死的?3、指导学生带着悲哀的神情齐声朗读第二份报告。五、教师小结:我们学习了两份报告,为环境的污染担忧,痛心,为鸟儿的生存环境担忧,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第二课时一、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说说鸟儿的第一、第二份报告说明了什么?二、深入探究,学习鸟儿的第三、四报告1、不仅是天上飞翔的鸟儿生存受到了威胁,连海上的鸟儿也正在遭遇着不幸。2、学生读鸟儿的第三份报告。思考讲了什么?3、
40、学生交流小结:由于大油船漏油污染了海面,导致海鸥的羽毛被石油粘住,就在野飞不起来了。4、指导朗读:“这真是一件糟糕的事”。让我们读出不安的语气。5、学习第四份报告,并结合前三份报告谈谈自己的体会,学习朗读。三、课外延伸,倡导环保1、欣赏诗歌地球,你好吗?可以用课件出示。2、引导学生:你知道世界所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吗?(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3、我们面临这么严重的十大问题,地球在呼唤我们,环境在呼唤我们,我们该如何善待题目呢?4、学生讨论、交流。四、向学生发出环保倡议。(课件出示)五、课外延伸。根据自
41、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者搜集的有关资料,用第一人称写一份“侦查报告”。绿色千岛湖教材解读一、教材分析绿色千岛湖从正面介绍了一个人类成功改造自然的案例创造了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人工湖。文章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千岛湖如诗一般的优美景色和奇迹般的形成发展过程。从而揭示了一个道理: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绿色奇迹。让学生对我们的环境充满信心和希望。让学生从字里行间的朗读中感悟并配以千岛湖的图片来认识千岛湖的“绿”。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千岛湖的“诗”意。2、了解千岛湖形成的原因,理解新安江水电站这项综合工程的作用、水上森林的创新。3、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的绿色奇迹。4、了解举例子、列数字等
42、说明方法的作用。三、教学重难点1、朗读中体会千岛湖的“诗”意及形成的原因。2、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的绿色奇迹。四、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都喝过“农夫山泉”吗?你知道“农夫山泉”牌的水取自哪里吗?(“农夫山泉”水全部取自国家一级水体千岛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绿色千岛湖看看吧!(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课文同学们都预习了,你知道为什么叫“千岛湖”吗?(有 1078个岛屿)2、那为什么又称它为“绿色千岛湖”?(板书:水绿岛翠 山青)3、水、岛、山都是绿的,当然要叫绿色千岛湖。那如果说水绿、岛绿、山绿,你觉得怎么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中国的语言真丰富)4、这个句子读起来也是很有韵味的,
43、齐读句子:“那里水绿、岛翠、山青,因此人们都叫它绿色千岛湖。”5、现在,你一定想快点了解千岛湖吧!来打开书,先来看看作者在欣赏了千岛湖之后,是怎样评价它的?(指导学生找到文章最后一句话,全文的中心句画下来: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6、(课件出示中心句)在作者眼中,千岛湖是(引读)是 (引导学生读完)诗,大家都读过,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7、作者把千岛湖比作一首诗,说明千岛湖很美!8、什么是奇迹?奇迹,你见过吗?9、作者为什么这样评价千岛湖呢?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先浏览课文,看看哪几段重点介绍了千岛湖的美?哪几段介绍千岛湖是个奇迹?(17、810)三、再读课文
44、,感受千岛湖的美。第二课时一、引导学生进一步学生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朗读课文二、我做小导游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领略了千岛湖如诗如画的优美景色。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岛屿,好吗?注意强调那些最吸引你注意的要点。(学生配图介绍,指导朗读)2、在这些岛屿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提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3、这样一个优美富庶的地方,让我们再通过画面回味一下它的美丽吧!三、研读“奇迹”千岛湖1、美丽的千岛湖在作者眼中不仅是一首诗还是一个奇迹。为什么呢?(1)默读剩余的段落,找出重点语句做标记。(2)交流讨论:第 8 段原来是一片山地,不到四十年
45、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千岛湖是一个水库,人工湖。第 9 段 新安江水电站是一个综合工程:A 发电 B 灌溉 C 航运 D 养殖第 10 段“水上森林”是人类正确利用改造自然的结果,是人工创造的奇迹。2、现在同学们能告诉我千岛湖为什么在作者眼中是一个“绿色”奇迹吗?提示: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所以千岛湖正是蕴含着人类的智慧和汗水,同时也孕育着人类生生不息的希望。3、齐读最后一段,再次感悟生命的力量。四、总结美丽的千岛湖,富庶的千岛湖,满是诗情画意,尽是生机活力,它是自然美景,更是人工杰作,人类只有和自然保持和谐,才能使它造福于民。但愿这一绿色奇迹永远镌刻在地球母亲的肌肤上,永不磨灭!五、拓展1、现在你希望给什么东西冠以绿色的名称?2、学完了本单元的三篇文章后,请你谈一谈“家园的呼唤”的意义。六、作业请以“家园的呼唤”为主题,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散文,也可以组内合作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当然你也可以画一幅图画表达你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