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总结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 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11.最苦与最乐【学习任务】1掌握“恩惠、赔礼、契约、卸却等词语的正确写法。2掌握“如释重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等成语的含义和用法。3正确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辨析课文的论证方法,理清课文的论述层次和论述角度。4感悟课文整句的特点和作用,理解设问、反问在课文中的作用。5结合现实理解课文的苦乐观点。【知识储藏】1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进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XX新会人。1898 年参与戊戌变法,主办了京师大学堂1912 年改为大学。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主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宣传他的政治改革
2、主X,宣传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学说。2整句和散句:指构造一样或相似,字数大致相等,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主要表现为排比句、对偶句、近似于对偶或者排比的两个句子等。散句,指构造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织运用的一组句子。比方:“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后面两个句子,不是排比,也不是对偶,但他近似于这这两种句式,就是整句中的一种形式。比方:“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地头树荫下坐着一群歇晌的人,突然从大路上老远走过来一个人,大伙挺纳闷:是谁呢?顶着这么毒的日头走路?这组句子就没有整句的三种形式,它是散句。3对举和比照:对举和比照都是指内容安排方面的方法,而不是指
3、句子的形式特点。对举,是指列举出的两个并列的事物,相互映衬;比照,是指列举出的相反性质的两个事物,突出的是事物的不同。【自主学习】1找出以下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为哪一项A受了人家的恩慧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陪礼,这就连这个人地面也几乎不感见他。B凡嘱我自己打主意要作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已立了一种锲约。C即然这苦是从付责任而生的,我假设是将责任御却,且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D越是圣贤毫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拦在身上,肩头的担子重没有放下的时节。.总结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1好似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X 后的轻松愉快。2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4、3 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指不辞辛苦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4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3指出以下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1人生什么是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假设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2容许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3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也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4然那么为什么
5、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合作学习】1 课文论述的问题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出中心论点。课文标题是论点还是论题?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课文论点的?用拟分论点的方式,归纳出每一方面的内容。3课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例句,结合具体内容领悟论证方法的作用。4观察以下句子的特点,体会它们的作用。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2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
6、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视在后头。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总结4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稳固强化】一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各题2011 年 XX省 XX市中考题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假设能知足,虽贫不苦;假设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
7、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容许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
8、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视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假设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
9、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假设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假设能永远像两三岁小.总结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假设是
10、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选自?饮冰室全集?1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2 分2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2 分“卸却责任指。10 字以内“解除责任指。10 字以内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 字以内 2 分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5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对待的?2 分二阅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完成以下各题。(9 分)我们活在世上,免不了要承当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朋,大至对国家、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当的。不过,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种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
11、生负责。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世间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当,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不止于此,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还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树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才能由此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当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有这种爱,所以尽责任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一个不爱自己人生的人怎会爱他人、爱事业?一个在生活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会坚决地负起人生的责任
12、?这样的人常常把尽责任看成是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总结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也就无法弄清他对这个世界负什么责任。现实中,某些人虽然正承当着一些责任,但却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他们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他们一发现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觉得自己应该紧紧跟上去;他们十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活着。由于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终究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一个人如果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一切社会活动
13、中,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持一种负责的态度。一个社会如果由这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那么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在证明过程中引用过的道理论据是:答:。(2 分)2第段除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外,还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 分)答:3结合上下句看,第段中画横线的三个分句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2 分答:4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3 分附答案:【自主学习】1A恩惠赔礼这个人的面不敢B凡属要做第二个自己契约C既然负责任卸却岂不是D豪杰揽在从没有2如释重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3 1举例论证、比照论证2举例论证3道理论证、比喻论证4道理论
14、证提示:该题的句子还可进展标点符号的复习【合作学习】.总结1论述的问题是人生最苦和最累的是什么;中心论点是“负责人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课文标题是论题,因为它只提出了课文讨论的对象,没有标明对讨论问题的看法。2三个方面:第一方面1、2 自然段的观点是“背负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方面 3 自然段的观点是“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方面4、5 自然段的观点是“人应该勇于背负责任,而不是逃避责任。如果学生只归纳出两个方面,只要理由充分,也应该肯定,就是一二自然段论述“背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三四五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如果能分析出每一个自然段
15、的论述角度更好,这更有利于读懂课文,领悟议论文写作的构造安排技巧。3比方:1人生假设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倒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比照论证,把成人之后的情况和三两岁时比照,有力地告诉我们,人长大就会有责任压力,这个压力是没法逃避的。2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道理论证,引述孔子名言,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说服力,有力地证明了通过尽责任获得快乐是我们能做到的观点。言之有理那么可。4 1设问和排比。设问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排比和设问结合,不仅使语言流畅,而
16、且事例内容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强化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能更有力地调动读者的思考,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2排比。该句从对人、对事、对人生等方面论述一个人随时随地都有着责任,这些责任也来自家庭、社会、国家和个人。文章用排比,形成了语言的有力气势,有力地说明了责任无处不在,我们没法躲没法逃只有尽责任的道理。(3)反问。一方面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一方面通过反问加强了句子的语气,有力地说明了责任没法逃和躲的道理。告诉我们,人应该敢于承当责任。4三组句子都是介于排比和对偶之间的整句,把两个并列的内容对举,增强了语言的流畅性和气势,强化了每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同时,这种句式,使语言
17、洗练,概括性强,增强了语言的容量,使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第一个句子,强调了责任没有尽的痛苦;第二句从责任快乐的长久性角度,论述了尽责任和快乐的关系;第三句,从责任大小与快乐大小的角度,鼓励我们要勇于承当责任,尽责任。【稳固延伸】一1.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总结2.1“卸却责任指 _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2“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3.责任未了是人生最苦的事,责任完了是人生最乐的事。或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4.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必
18、须结合文章的主旨与内容作答5.答案有三个要点: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尽责任,就会快乐,否那么,就会陷入痛苦。二1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歌德的话(每空 1 分,共 2分)2比照论证(1 分)突出强调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一切之源。3不可以。(1 分)因为这二句话分别同“习惯、时尚、舆论的顺序相照应。(2 分)(或答:可以。只要将上句中的“习惯、时尚、舆论三个词也调换一下,使之与调换后的句子对应即可。)4(3 分)例如:树立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树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自觉承当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爱他人,爱事业,追求适合自己的事业 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能联系实际,抓住“爱心、“责任、“追求等关键词语,有理而不悖于原文观点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