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76202282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这节课的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40 页的内容。比多少 是在学生学习了100 以内数的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的比较打下基础。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及生活中的广泛用铺路。二、教法学法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的数学,从操作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基于以上的知识,并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

2、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感知100 以内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3、德育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4、情感目标:激活学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主观需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上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三、教学过程分四层次:导入、新课、练习、总结。1、导入部分:猜班级人数:“我班级的人数比40 多、比 45 少”,谁能猜一猜我

3、班有多少人?通过猜数,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2、新课部分现在科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的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针对这样的认识以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本环节我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实践等方法探索新知,具体设计如下:课件出示鱼缸图(花金鱼 15 条、黑金鱼 10 条)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个词来描述二者之间的数量的多少关系。再出示“红金鱼48 条”的鱼缸图,学生再次依照前面的方法尝试着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三者间数量的多少关系

4、,在描述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概括力。3、练习部分基于一年级学生课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易疲劳的特点,我特将此环节设计为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同时也使学生能力主动参与,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4、总结部分总结课上所学内容,并将课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也要在生活寻找数学知识,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意思,锻炼动手操作,应用知识的能力。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15

5、 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 个数。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标签:一年级教案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

6、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教材的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 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电脑出示“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 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举例说明法在学生认识了15 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 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

7、,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3、发现法教学 15 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 1 的基础上再添上1 就得到了 2,在 2 的基础上再添上 1 就得到了 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三、说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8、。1、观察法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15 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四、说教学程序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1、图片引入,让

9、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 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 表示,找找看。2、同样的思路教学25 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在学生认识了15 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

10、决问题。(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 的前面是几?3 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3、最后学习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对15 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 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标签:一年级教案这样的设计

11、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15 各数。2、最后设计了一些用1 表示 1 个整体的题目,如:1 盘香蕉、1 串葡萄、1 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五、总结全课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

12、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习效果好。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认识图形 这部分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是在第一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这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三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

1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图形。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平面图形、白纸、彩笔、印泥等。二、说教法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特征,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教法:(一)创境、探究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

14、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学中,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二)观察、操作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亲身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三、说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以下三种学法:(一)运用学具发现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充分利用学具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通过“摸、看、描”来认识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体会面在体上,突破本课难

15、点。(二)初步运用猜测 验证的方法课的开始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测,教师没有作出肯定和否定,学生通过操作,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经历了整个验证过程,这样使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了解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三)小组合作交流法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班内的 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标签:一年级教案三、说教学流程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以及养成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

16、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三)反思明理(四)巩固加深,迁移拓展下面,我就具体讲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多媒体:a冬天来了,天上下起了漂亮的雪花。图形王国的小朋友们可高兴了,它们堆雪人、打雪仗,好玩的不得了。你们瞧!雪地里还来了一群小画家呢!孩子们,你们认识他们吗?来,我们一起和他们打个招呼吧!b 小画家们在雪地里跳呀,唱呀,一会儿就画出了各种美丽的图形,你们看c 孩子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谁来告诉大家。(在学生认的时候,教师就在黑板上贴上相

17、应的图形并且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图形分别是谁画的。)(2)学生猜测。对于学生的猜测,教师不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学生喜欢的童话情景出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猜一猜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索的情感。(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教师提出要求:孩子们,要知道你们猜的对不对很简单。我们只要把这些小画家们请到我们身边来,大家亲*一摸、找一找。(2)汇报交流。在学生充分活动之后,提问: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并及时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面图形。“认识图形”)这样

18、设计的目的: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3)引导发现。然后,根据学生的发现: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体画出的是圆。(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2)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出各种办法,并及时给予表扬。(3)然后,全班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这时教师要充分给学生“

19、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培养他们语言的条理性,思维的逻辑性。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3、游戏:我说你想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我说你想”的游戏。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说一说教师谈话引入: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出示课件)谁能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教师接着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吗?请你们离开座位去找一找、摸一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标签:一年级教案这样设计的目的: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三)反思明理课堂小结我让学生自己起来总结:“我学会了什么”、“我是怎样学的?”、“我还有哪些不足?”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