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76192503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59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pdf(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沂南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时间2012 年 7 月 20 日单 位沂南依汶朱家里庄中心小学主备人王慧课题第二单元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课 型古诗参入集体备课人员林鹏飞郑莉高艳君教材简析题西林壁是苏轼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游山西村,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

2、、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边读边想像2、借助注释,自读自悟3、吟读指导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难

3、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课前准备搜集庐山美景图片,复习学过的课文画杨桃,熟读两首诗,借助注释大体了解诗意。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一预习探究导入: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自主交流搜集到的庐山资料,谈谈对庐山的最初印象。了解读诗的方法。预习两首古诗,读通句子,将诗句赌通顺,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让学生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庐山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了解诗句的哲理做个铺垫。了解古诗的学习方法,引导孩

4、子自主学习。师吟诵:(题西 林 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 庐 山 去 领略 一 下 那 神奇 的 自 然 风光。请全班打开课 本第22页二合作交流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引导吟读。2、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3、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实际情况播放庐山风景。(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2、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诗韵。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2,个别读.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4,完成课

5、后练习1三品读体验品读题西林壁: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点拨: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4、播放庐山的风景,配乐朗读。(师引发情感:在我们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

6、风景,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5、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教师点拨: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6、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1、读诗句,从诗句中理解诗人看庐山的角度(横、侧、远、近、高、底)以及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2、举例感悟

7、生活中遇到的角度问题。3、配乐朗读。4、学生汇报对古诗写法的感悟。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走进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抓住描写诗人看庐山的角度的词语,使学生感悟到诗中蕴含的哲理。在配乐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景情交融的诗境。对诗的写法的感悟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的习惯,加深学生对诗的哲理的品悟。探讨怎样看清庐山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三品读体验品读游山西村:1、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

8、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2、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古诗的?3、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1)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2)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3)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4、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5、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教师点拨:“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6、感悟写法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9、。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整首诗无一字写“游”,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身影。这种影随人移,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每两句都构成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而诗人的风格也如诗人描绘的对象一样朴实纯真。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5、谈学习收获。1、回顾学习方法2、自由读诗3、小组合作理解诗意。4、体会诗句意思(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对农家款待客人的丰厚和热情,历久不忘。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5、举例谈谈生活中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的情况。的真面目,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有所运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

10、生积累学习方法,学以致用。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让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收获、见解,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争辩,这样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潮,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 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四巩固延伸1、督促两首古诗的背诵,检查默写题西林壁。2、布置课后积累苏轼和陆游的其他诗句。3、布置习作:将诗改写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背诵两首古诗,并练习默写题西林壁。搜集苏轼和陆游的其他诗句。有兴趣的同学尝

11、试诗文改写。背诵并积累古诗。改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诗意哲理的理解和运用。板书设计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北宋苏轼南宋陆游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教学反思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呢?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我还用采访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一个学生扮演苏轼,其他

12、的人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也可以互相采访,内容是大家学习了这首诗后有什么感想和收获。沂南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时间2012 年 7 月 20 日单 位沂南依汶朱家里庄中心小学主备人王慧课题第二单元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 型古诗参入集体备课人员林鹏飞郑莉高艳君教材简析题西林壁是苏轼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游山西村,诗人陆游以一个“

13、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题西林壁2、积累诗句。3、将诗句改成短文过程与方法:1、想象诗中的情境和道理。2、联系生活实际3、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将在诗中领悟到的哲理运用到生活中去处理遇到的问题。教学重点背诵并积累古诗教学难点恰当改写古诗,并写出

14、真情实感课前准备复习巩固所学两首古诗,搜集并背诵苏轼和陆游的其他诗句。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一复习巩固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两首古诗的意思,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自由谈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体会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利用已有知 识 经 验 进 行 新 的 学习。二合作练习1、检查背诵。2、听写题西林壁1、同桌相互背诵两首古诗2、默写题西林壁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意识。三、诵读积累1、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古诗2、选择感兴趣的进行背诵3、诵读展示1、交流搜集到的古诗,并根据作者进行分类:陆游的诗苏轼的诗2、小组内根据分类选择感兴趣的古诗进行诵读。3、个别展示诵读积累古诗,激发学

15、生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教学反思游山西村是一首古诗,作者陆游,是宋代有名诗人。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村民纯朴的民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尤其是最后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读了古诗之后,谈一谈自己对题目的熟悉。学生很轻易理解:作者写了自己到山西村游玩的事。那么,作者游玩的兴奋还是不兴奋呢?我请学生自己读古诗,根据自己的朗读说一说自己的感觉。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是玩得很兴奋;另一种认为玩得不兴奋。沂南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时间2012 年 7 月 23 日单 位里庄中心小学主备人郑莉课题第二单元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课 型精

16、读课文参入集体备课人员林鹏飞高艳君李霞教材简析本文语言朴实,描写爬山虎的脚生动具体。课文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爬山虎美丽的叶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爪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是怎样爬墙的,触着墙和没触着墙时的不同情况。文章的这两部分之间其实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没有爬山虎的脚这么努力地一步一步往上爬,就没有这满墙的绿色波纹似的叶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2、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课文,激发学

17、生探究的愿望,以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事物的能力。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了解有观爬山虎的知识。3、爬山虎的实物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一预习探究二合作交流预习提纲:1、读准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粗字的读音。嫩绿均匀空隙茎上蛟龙触角2、读读课文后,填一填。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的作品。课文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同学们见过爬山虎吗?知道为什么把这种植物叫做爬山虎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主要讲爬山虎的什么?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提纲。初步交流有关爬山

18、虎的知识。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本文的重点。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爬山虎吗?爬山虎是动物还是植物呢?学习这篇课文后,你就明白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读通课文。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2、让学生默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思考并交流: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叶圣陶爷爷为什么先介绍爬山虎的生长地和叶子呢?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从字音、字义、词语的理解等几方面。3、学生交流。字词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学生只有扫除了字词的障碍,才能更好的、深入的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初步收获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的安排有准确的认识

19、。三品读体验1、通过交流,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爬山虎的脚,谁能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2、大家都是会学习的孩子,知道了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后,咱们在来细细地欣赏这美丽的爬山虎。下面就请你仔细阅读课文2至 5自然段,看看哪一自然段给你的印象最深。3、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请你自由读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板书:嫩红嫩绿一顺儿朝下不留一点儿空隙(1)从作者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它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2)刚才我们从书上看爬山虎叶子的样子,想不想看看真正的爬山虎?(3)出示爬山虎的叶子,引读课文。看,这就是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它是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这就是爬山虎的嫩叶

20、,它引人注意的是4、刚才我们读的时候,同学们都很投入。爬山虎的叶子那样美,它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你们能不能把这种美读出1、学生谈自己对课文整体上的把握。2、学生自由读课文2 至 5自然段后并谈感受。3、学生读第二段后,总结叶的特点。4、师生接读。5、学生同桌读,指名读,齐读。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讲读第 1 段。1.个别读课文,思考:第 1 自然段写什么?写作者在哪两处地方看到爬山虎。2.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都在墙上。3.你如果看到这两处景象你会怎么想?来?先读给同桌听。小结:作者多么善于观察呀,仅仅是爬山虎的叶子,他就发现那么多的特点,写得那样细致、生动

21、。那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5、谁来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请你把描写爬山虎脚的样子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多读几遍。(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谁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描写的?(2)观察爬山虎脚的实物,再结合作者的描写,来谈谈爬山虎的脚像什么?板书:像蜗牛的触角(3)叶圣陶爷爷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脚”的,你是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来的?(六七根、蜗牛的触角、嫩红)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啊!既观察到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还注意到了它的形状、颜色和数量。下面让我们仔细品味品味,一起来读读这一段。6、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呢?我们来看课文第四自然段。谁愿意来读。(1)、谁能告诉我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22、(2)、既然是向上爬,就应该有动作,请你认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最能体现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的词。板书:巴、拉、贴、爬(3)、老师给大家放一段动画,请你根据动画说说相关的动作的词。出现一个动作的词,你就说一个。(4)、看到这些脚,你会想起什么?板书:像蛟龙的爪子(5)、想不想亲自感受以下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我想请个同学学着爬山虎的样子爬一爬。(6)、刚才我们感受了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它向上爬的过程再现出来。6、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并画下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有关语句。7、学生班内交流。8、学生品读。9、学生读爬山虎爬的一段文字,画下表示动作的词。10、学生看动画。11、学生模拟爬山

23、虎向上爬的动作。12、学生读此环节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受到课文的美,一美是作者细心观察美,同时培养孩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美是作者的表达叙述,即让学生学会作者是怎样吧观察到的事物具体、有序的写下来。学以致用,学习在陶冶情趣,增长才干的同时,是为了更好为我所用。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爬山虎的不到顶峰不停止的攀登精神。而能这样细致地写下来源于作者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来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啊!7、默读最后一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写什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作者生动、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和脚,更是从中感受到了爬山虎那种,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爬

24、、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作者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把观察到的事物恰当、准确、有序地描写下来。大家能不能写出像叶圣陶爷爷这样的好文章呢?老师拭目以待,加油哟!13、学生说最后一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四、巩固延伸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有序的写下来)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1、学生思考后,总结学习收获。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让学 生 掌 握 好 的 学 习 方法。总结全文。1.作者是怎样具体清楚地写出爬山

25、虎脚的特点的?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哪些启发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生长地点叶子嫩红嫩绿一顺儿朝下不留一点儿空隙脚:位置形状 颜色怎样爬:触变巴拉贴教学反思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的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首先,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通过投影片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就问:关于爬山虎的脚

26、,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沂南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时间2012 年 7 月 23 日单 位里庄中心小学主备人郑莉课题第一单元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课 型精读课文参入集体备课人员林鹏飞高艳君李霞教材简析本文语言朴实,描写爬山虎的脚生动具体。课文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爬山虎美丽的叶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爪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是怎样爬墙的,触着墙和没触着墙时的不同情况。文章的这两部分之间其实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没有爬山虎的脚这么努力地一步一步往上爬,就没有这满墙的绿色波纹似的叶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27、、检查学生对课文朗读和背诵的情况。2、训练学生利用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过度,掌握解题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乐意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巩固练习。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兴趣中,在快乐中掌握基础知识,训练技能,陶冶情操。课前准备1、阅读其它写事物的文章。2、课前完成小练笔:写一则观察小日记。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一、佳作欣赏1、小组轮流读各自的小练笔,并修改。2、每组评选一篇最佳短文,定成本子班内课下相互传阅。二、查漏补缺1、小组内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课文读的情况,并检查课文

28、的背诵。2、小组内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可采用小组长听写的方式。学生小组内活动。多劳多得。接受能力强,学习好的学生,不断拔高自己。接受能力弱的学困生,掌握他能接受的东西。3、小组内解决困惑的地方,不能自行解决后,再请教老师。4、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需加着重号标出。三、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基础训练上的题。不理解或不会的地方标上五角星。2、小组长讲解。3、学生交流订正答案并多训练自己不会的题。4、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其它资料题,学困生要在自己的实际情况上,做补偿性练习。总之,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的知识,得到不同的技能训练。跳一跳,谁都可以摘到适合自己口

29、味的苹果。课后反思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于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我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

30、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沂南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时间2012年 7 月 14日单 位里庄中心小学主备人高艳君课题第 二 单元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课 型精读课文参入集体备课人员林鹏飞王慧郑莉教材简析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从教材编排来看,本组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课文开门见山地引出说明对象。接着,从蟋蟀对住宅的选址写起,由外而内的写了住宅的特点。最后,具体描述了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表达上,通篇采用拟人的手

31、法,又运用比较、列举数字、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学习本篇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阅读、习作实践中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13 个生字,认识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如何选址、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3、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

32、究学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重点的字词,如“慎重、住址、随遇而安”来理解蟋蟀住宅的选址、特点以及如何建造的。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关目标:1、激发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调动他们朗读的积极情感,使他们乐学,愿学,主动地学。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运用所学知识。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4、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的住宅如何建造以及如何选址。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说明事物抓住特点形象生动的说明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小动物蟋蟀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

33、有关蟋蟀生活习性、特点文字资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一、预习探究1、搜集蟋蟀的资料。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3、读课文:(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4、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1、生答(蟋蟀)(蛐蛐)。2、生用手指书写蟋蟀。3、学生自由发言。4、学生思考并回答。导入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的交流资料中,既有对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又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昆虫朋友,瞧,它来了。出示几幅蟋蟀图。2、谁知道这小家伙有哪些

34、本领呢?(唱歌、打斗、挖洞)今天,我们不去欣赏它唱歌,也不去观看它打斗,我们要去参观它的住宅。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二、合作交流(一)导入新课1、(出示实物)认识这个小东西吗?叫什么?2、蟋蟀。对,这就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3、“蟋蟀”这两个字怎么写,拿出你们的手指一起跟老师书写一下。4、这个小东西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个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了。你对这位明星的了解有多少呢?(好斗、唱歌、建住宅)。5、(同学们的知识储备真丰富啊!)今天,们就跟着文作去参观蟋蟀住宅底什么样,有什么特点,好吗?同学们,“住宅”指什么呢?什么样的建筑被称作住宅呢?(板书:的住宅)(二)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1、读

35、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蔽”、“慎”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2、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3、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三)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的?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的?2、谈一谈你最喜欢课文中介绍的哪几个方面,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几个方面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得段落。1、生读课文。2、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情况。3、指名生朗读。4、生读课文回答:课文是 从蟋蟀住宅的选址、特点、修建经过这三方面来介绍的。5、生发言。让学生从整体入手,自学生字词,画出文中

36、不理解的地方,并进行小组交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检查预习,感知大意。1、出示词语认读:2、指导蔽和搜字的写法。3、相机出示较多生字词出现的句子或难读句子进行抽读。4、请同学们赶快去再读读书,看看法布尔围绕蟋蟀的住宅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一)交流对蟋蟀住宅特点的品悟1、轻声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写的是蟋蟀住址的特点呢?(教师随机出示五、六自然段)2、默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抓住了哪些特点来介绍蟋蟀的住宅的?边读便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1、生齐读五、六自然段。2、生默读,找出特点并概括。3、生板书。4、学生小组活动。本设

37、计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想开去,体会说明事物抓住特点形象生动的说明的写作方法,最后用多种形1、请同学们看(出示蟋蟀的住宅图)这就是它的住宅,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简三、品 读体验3、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特点。4、讨论蟋蟀住宅的特点:生:向阳、隐蔽、宽敞、有门、有平台、住所简朴、清洁、干燥5、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机用简笔画画出蟋蟀的简易住宅图,让学生小组之内结合图画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6、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来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呢?(师小结:说明事物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形象生动的说明)7、你想怎样读这两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8、词语训练:“弹

38、琴”换成“叫声”好吗?为什么?(体会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表达手法)9、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二)交流对蟋蟀住宅如何选址的品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蟋蟀住宅如何选择的相关自然段。(选择住址慎重、不肯随遇而安,学生回答后师出示第二自然段)2、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3、“常常”这个词语把蟋蟀为选择好的住址,肯吃苦耐劳的特点写出来了,“慎重”这个词语在字典里有着怎样的解释呢?4、你从这个词语中知道了什么?读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5、教师随机出示句子:“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我们从“随遇而安”这个词语中看出了什么呢?(1

39、)“随遇而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随便找个地方安顿下来)(2)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5、学齐读。6、生思考,小组内活动。1、学生读课文回答。2、指名生说。3、生齐读师出示的句子。4、生思考回答。式的朗读来深化对蟋蟀住宅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句子的意思,通过对“慎重”、“随遇而安”的理解体会蟋蟀选择住址的认真。单向同学介绍介绍。2、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样子)?3、自由读 5-6自然段,结合图分清蟋蟀的住宅由哪些部分组成:隧道门平台谁不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三)交流对蟋蟀住宅如何建造的品读1、默读思考:课文中师如何描写蟋蟀

40、住宅的建造的呢?边读边勾画出相关的句子。2、讨论交流:(1)“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一点一点”说明了什么?(体会蟋蟀的认真和辛劳)(2)读中体会:a、“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退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堆到后面,倾斜地铺开。”b、“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c、“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的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的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体会蟋蟀的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和作者的钦佩之

41、情。)4、总结全文:(1)学了本课,你有何收获?(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1、生读课文勾画句子。2、读句子体会。以 大 问 题 为 学 习 背景,通过读、画、悟、想,让学生体会蟋蟀的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四、巩固延伸1、本课中有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先读一读,在把他们抄下来。2、读句子,体会所给词语的意思,并用所给词语写句子。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3、“我是小记者”采访班级中的“蟋蟀工程师”,请他们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造住宅,它建造的住宅有何特点等。4、选取文中描写蟋蟀

42、住宅特点的句子抄写下来,并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1、生读、抄句子。2、学生思考交流写作。3、学生交流介绍。4、说意思写句子。由学习新的写作方法到学生自由的试写,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实践的乐趣。板书设计7、蟋蟀的住宅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慎重的选择蟋蟀的特点柔弱的工具伟大的工程住宅的内外初寒动工建造的过程不懈工作辛勤劳动长期整修教学反思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

43、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再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沂南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时间2012年 7 月 14日单 位里庄中心小学主备人高艳君课题第 二 单元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课 型精读课文参入集体备课人员林鹏飞王慧郑莉教材简析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精

44、读课文,从教材编排来看,本组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课文开门见山地引出说明对象。接着,从蟋蟀对住宅的选址写起,由外而内的写了住宅的特点。最后,具体描述了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表达上,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又运用比较、列举数字、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学习本篇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阅读、习作实践中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13 个生字,

45、认识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3、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同桌互助学习,边读书边思考。2、小组内查漏补缺,巩固练习。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修建住宅的经过,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运用所学知识。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巩固练习。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愉悦自信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基础知识,训

46、练语文技能,陶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2、课前布置学习查阅有关蟋蟀的资料,了解昆虫学家是怎样介绍蟋蟀的。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一、查漏补缺1、小组内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课文读的情况,并背诵课文第五、六自然段。2、小组内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可采用小组长听写、同桌互相抄写的方式。3、小组内解决困惑的地方,不能自行解决后,再请教老师。4、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需加着重号标出。二、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自主检测上的题。不理解或不会的地方标上五角星。2、小组之内交流所做的题,小

47、组长讲解。3、学生交流订正答案并多训练自己不会的题。4、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其它资料题,学困生要在自己的实际情况上,做补偿性练习。5、小组之内做基础训练上的练习题。学生小组内活动。查漏补缺、巩固练习、提高练习,三环节操作练习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从根本上照顾到了学生的巩三、提高练习秋虫音乐会凉爽的秋天,忙碌了很长时间了,终于可以休息啦!我们准备办每年一度的秋虫音乐会。音乐会的主办人大刀螳螂先生可急坏了,秋虫音乐会到底要搞些什么内容呢?他冥思苦想了很长时间,突然眼前一亮,高兴地喊道:“对了,秋天是金黄色的,我们可以请小黄虫来参加!”主办人请来了主持人小蜜蜂,黄背金龟子,舞蹈演员-

48、黄叶蝶两姐妹,黄色大甲虫六兄弟,会表演跆拳道的蛐蛐两兄弟,小提琴演奏家蟋蟀先生,终于到了秋分时节,所有的虫子们都来了。小蜜蜂和黄背金龟子走上台说:“晚会现在正式开始,先请蛐蛐两兄弟表演跆拳道。”蛐蛐哥哥将几根点燃的蜡烛放在桌上,蛐蛐弟弟走到蜡烛旁,对着火苗就是一拳,蜡烛都熄灭了。接着他又拿起一块木头,对准木头照样也是一拳。顿时,木头四分五裂,虫子们高声叫了起来。蛐蛐表演完后,黄叶飞蝶两姐妹跳了起来,她们那优美的舞蹈就像是那熊熊燃烧的火焰,虫子们连连拍手叫好。突然毛毛虫叫道:“秋天是属于大家的,大家都应该上台表演。”于是,台下的虫子们一拥而上,表演起了各自拿手的好节目。夜深了,田野里还回荡着全体

49、虫子共同演唱的“秋虫之歌”,节奏是那么欢快,那么整齐,歌声是那么嘹亮啊!练习题: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有关描写蟋蟀的童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模仿这篇佳作,写一写你们生活中的秋虫音乐会是什么样子的,做个真正的生活有心人。固和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的知识,得到不同的语文技能的训练。教学反思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开发商,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议。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觉得这样一来 学生可以 蟋蟀的住宅 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这样他们既可以增长课外知识,又可以锻炼读书能力。从而 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沂南小学语文四

50、年级上册集体网络备课时间2012 年 7 月 20 日单 位沂南县里庄中心小学主备人张凤艳课题第 二 单元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 型略读课文参入集体备课人员林鹏飞王慧郑莉教材简析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课文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实施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