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022022100004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0220221000047).pdf(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课题:第单一元 1、种子发芽的实验(一)(教材2 页4 页)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1 课时主备教师:赵廷荣【知识点】春良2、学习种子发芽实验的实验方法。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3、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自学提纲】1、说说绿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什么?改变其中一个条件会有什么结果。【技能训练题】一、填一填。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2、种子发芽的必须的条件有:、。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二、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
2、。2、环境条件满足种子的需要时,种子才发芽。3、对比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
3、区别的。)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二次备课1、知道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2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
4、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三、阅读书 4 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 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
5、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反思】课题:第单一元 2、种子发芽的实验(二)(教材5 页6 页)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课时主备教师:赵廷荣【知识点】1、绿豆种子发芽所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3、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自学提纲】1、观察各小组的实验结果,根据数据进行分析。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的出什么结论。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结论,说说实验结果和预测一致吗?【技能训练题】二 次 备课3 一、填一填。1、我们做种子发芽的实验,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
6、湿润,叫 ;让另一组的不到水,保持干燥,叫。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现象说明。3、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当生长需要。二、选一选。1、我们可以借助()来观察种子发芽的变化。A、放大镜 B、镊子 C、烧杯2、在“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的条件是有无水。A、水 B、空气 C、光3、在做实验时,我们选择的两组绿豆种子的大小和数量应()。A、不同 B、随机 C、相同4 花生种子种到地理能长出幼苗,是因为有()A、充足的水分 B、充足的空气 C、适宜的温度 D、以上三者都是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好记录。()2、一个小组的实验,就可以
7、的出结论。()3、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4、绿豆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2、分析实验信息:(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三、交流实验信息: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
8、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四、种植绿豆芽: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二次备课4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 20-25,最高为 35。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三是充足的氧气。【教学反思】课题:第单一元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材7
9、 页8 页)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1 课时主备教师:赵廷荣【知识点】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2、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3、意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4、设计对比实验。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 7 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自学提纲】1、仔细观察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做好记录。2、仔细观察绿豆芽生长需要水的实验,做好记录。3、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绿豆芽的生长需要
10、什么。4、读课本,说说芭蕉、松树、仙人掌这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技能训练题】一、填一填。1、植物的生长需要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2、生物的生长需要,。二、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也可以不需要阳光。()2、要控制好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3、仙人掌的刺就是它的叶。()4、芭蕉、松树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二次备课5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二、实
11、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重点指导:(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 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2、讨论:这
12、 5 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 面):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教学反思】课题:第单一元 4、蚯蚓的选择(教材9 页11 页)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2 课时主备教师:赵廷荣【知识点】1、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2、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3、体会自然事
13、物是相互联系的。4、设计对比实验。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自学提纲】1、通过实践,数说在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蚯蚓。二次备课6 2、学习课文 8-9 页,完成实验 1,记录数据,通过数据得出结论。3、学习课文 9-11 页,完成实验 2,记录数据,通过数据得出结论。4、对实验 1、实验 2 进行分析,总结出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5、观察 11 页的插图,说一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技能训练题】一、填一填。1、各种动物、植物都喜欢生活在的环境里。2、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里。3、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时,它们会,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4、动物的,和上都有它们适应的环境的本领
14、。二、探究题。设计一个实验: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阴暗的环境。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2、学生自由发表。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3)把 5 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4)5 分钟以后打开盒
15、盖,做好观察和记录。(5)再做 2 次。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二次备课7(2)把 10 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3)5 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4)再做 2 次。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收回材料,
16、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3、学生看书 11 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教学反思】课题:第单一元 5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材12页13 页)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1 课时主备教师:赵廷荣【知识点】1、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2、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3、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
17、学态度。4、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自学提纲】1、学习课文 12 页,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在图中的圆圈中填入动物德尔名称。2、学习课文 13 页,说一说它们的食物关系。3、学习什么叫“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4、通过学习课文,写出三条以上食物链。【技能训练题】一、填空。1、自然界的动植物之间是相互,相互的。2、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4、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8、。二、名词解释。1、生产者:2、消费者:3 食物链:4:食物网:二次备课8【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二、谁吃谁: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
19、虫小鸟)4、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让学生划出书中12 面相关句子)5、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发现大多数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的。6、学生再根据生活经验说几条食物链。三、水田的食物网:1、竹林村的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许多生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书13 面图,生物有: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2、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3、学生交流补充,不断
20、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有多少条。特别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多少种食物。4、概括: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5、说一说: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6、拓展:观察身边的生态群落,画一个食物网。【教学反思】课题:第单一元 6 做一个生态瓶(教材14 页16 页)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2 课时主备教师:赵廷荣【知识点】二次备课9 1、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荣2、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3、认识到相互听
21、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4、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自学提纲】1、观察 14 页插图,说说池塘里这些生物的关系。2、学习课文 15、16 页,制作一个生态瓶,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进行记录。【技能训练题】一、填空。1、像池塘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相互,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2、制作生态瓶时,应先放,再放,因为植物是生产者,它可以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二、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一个湖泊太小,不能看成一个生态系统。()2、动物需要食物和氧气,应该放一
22、些植物到生态瓶里去。()3、池塘里的淤泥没有任何作用。()【教学过程】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1、看书 14 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
23、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二、设计生态瓶: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二次备课10(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三、制作生态瓶:1、说明制作步
24、骤:(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4)再放入小动物。(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 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教学反思】课题:第单一元 7 改变生态瓶(教材17页18 页)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1 课时主备教师:赵廷荣【知识点】1、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2、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
25、录。3、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4、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自学提纲】1、你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2、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3、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4、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技能训练题】一、填空。1、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2、如果生态瓶里的一些条件改变了,生物都会受到。二次备课11 3、生态瓶中,水草增多,生产的就增多,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小鱼
26、增多,耗氧量,小鱼浮到水面次数会。二、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一片森林、一个湖泊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群落。()2、整个大草原是一个生态群落,一块草地面积太小,不能算生物群落。()三、看课文插图,说说池塘里的生物、非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教学过程】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 17 面记录
27、单)1、实验方法:选择 2 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 18 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 2 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
28、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 2 倍或者是 4 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四、总结拓展: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教学反思】二次备课12 课题:第单一元 8 维护生态平衡(教材19 页20 页)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1 课时主备教师:赵廷荣【知识点】1、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2、自然界里某一
29、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3、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自学提纲】1、理解什么事生态群落。2、写出草、兔、老鹰之间的食物链。3、设想一下,如果草、兔、老鹰任何一种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4、学习课文,说说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技能训练题】一、填空。1、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2、如果生态瓶里的一些条件改变了,生物都会受到。3、生态瓶中,水草增多,生产的就增多,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小鱼增多,耗氧量,小鱼浮到水面次数会。二、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
30、一片森林、一个湖泊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群落。()2、整个大草原是一个生态群落,一块草地面积太小,不能算生物群落。()三、看课文插图,说说池塘里的生物、非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2、说明: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3、提问: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二、草原的生态平衡: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学生画出)2、设想一下:(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
31、么现象?(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二次备课13(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发表意见。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在书19 面表示出来。(可启发;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1、阅读书 20 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3)最终结果是什么?3、小结: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4、拓展: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许多的做法,并讨论
32、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教学反思】课题:第单二元 1 光和影(教材 24 页25 页)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1 课时主备教师:赵廷荣【知识点】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5、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自学提
33、纲】二次备课14 1、理解什么是光源,举例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源。2、月亮是不是光源,为什么?3、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有什么特点。4、理解什么是投影。【技能训练题】一、填空。1、像点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2、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的、改变而改变。4、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有关,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有关。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二、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早上,太阳在东边,旗杆的影子在()。A、东B、西C、南2、一天当中,影子最短时出现()。A、早晨B、正午C、傍晚3、光源距离物体越近时,物体的影子()。A、越长B、
34、越短C、不变4、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A、萤火虫B、点灯C、月亮【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3、关于“光源”的教学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
35、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4、影子的特点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二次备课1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5、回顾和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六、板书设计 2.1光和影影子产生的
36、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教学反思】课题:第单二元 2 阳光下的影子(教材26 页27 页)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1 课时主备教师:赵廷荣【知识点】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4、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
37、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自学提纲】1、学习课文 44 页,画出从清晨到黄昏树影的变化。2、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并完成好表格。3、整理我们的记录。说说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技能训练题】一、填空。1、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2、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来测定。二次备课16 二、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没有变化规律()二次备课三、探究题
38、。说说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 26 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
39、: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 时的说明4、日影观测仪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六、板书设计 2.2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观察时间太阳位置和方向影长影子变化柱状图:【教学反思】二次备课17 课题:第单二元 3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材28页29 页)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1 课时主备教师:赵廷荣【知识点】1、光是直线传播的,在课文2、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3、知道推测要有依据,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4、会用多种方法验
40、证光的传播路径【自学提纲】1、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在课文画出光的传播线路。2、学习课文第 2829 页,根据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完成实验,试着解释看到的现象。3、光是怎样传播的,传播的速度怎样。【技能训练题】一、填空。1、不用眼睛直对的光源。2、光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千米。3、太阳离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分钟。4、光是向射出的。二、探究题。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教学过程】1、引入1)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2、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
41、的1)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二次备课18 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 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最好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2)2 人一组自行操作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1)提示注意用眼2)书上资料的介绍六、板书设计 2.3光是怎样传播的我的推测:直线传播我的依据:验证光的传播路线【教学反思】课题:第单二元 4 光的反射(教材30页32 页)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1 课时主备教师:赵
42、廷荣【知识点】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4、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5、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自学提纲】1、理解什么叫光的反射(反光)。学习课文 30 页,在图中画出光的传播线路。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怎样利用光的反射的。3、潜望镜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根据制成原理学做一个潜望镜。【技能训练题】二次备课19 一、填空。1、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可是当我们用一面镜子挡住光的去路是,我们会发现光。2、光 碰 到 了 镜 面 改 变 了 传播 的方 向,呗反
43、射回 去,这 种 现 象 叫做,也叫。3、反光也是沿着传播的。二、选一选。1、汽车的反光镜是利用()做的。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面镜2、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是()。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面镜3、为了增加反光,使房间更亮,墙壁最好涂成()。A、白色 B、黄色 C、红色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光碰到何物体都会反光。()2、万花筒是利用反光原理制成的玩具。()3、反光不会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教学过程】1、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2、照亮目标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44、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3、运用光的反射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5、做一个潜望镜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6、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六、板书设计 2.4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汽车反光镜:凸镜医生带的额镜:凹镜光的路线图光的路线图潜望镜的制作二次备课20【教学反思】课题:第单二元 5 光与热(教材 33 页35 页)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
45、2 课时主备教师:赵廷荣【知识点】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4、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5、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6、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自学提纲】1、学习课文 33 页,通过对比实验,说说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由什么关系?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怎样形成强光和高温。3、学习课文 35 页,说说凹面镜和凸透镜的应用。【技能训练题】二、填空。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2、放大镜汇聚太
46、阳光,会产生。3、奥运会的圣火是用取得的。4、18 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用汇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明了氧气。三、选一选。1、太阳灶是利用()原理做成的。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2、汽车反光镜是一种()。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3、放大镜和望远镜是一种()。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三、探究题。为什么千万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教学过程】1、导入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二次备课21 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47、2、光的强弱与温度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2)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六、板书设计 2.5光与热假设: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验证: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记录我们的数据:【
48、教学反思】课题:第单二元 6 怎样的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教材 36 页38 页)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1 课时主备教师:赵廷荣【知识点】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4、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二次备课22 5、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自学提纲】1、了解太阳的温度。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系吗?根据实
49、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3、学习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的相关内容,分析相关信息。【技能训练题】一、填空。1、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外部温度有度,内部温度高达都。太 阳日 夜不 停 的 把和散 发 到宇 宙中。是 地球 最大 的和。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2、太阳光照射角度越垂直,物体吸热越。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夏天人们一般喜欢穿色的衣服。二、探究题。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教学过程】1、导入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50、?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2)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3)学生实验、记录3、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2)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3)学生实验记录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刻度值是多少,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2)分析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5、总结归纳二次备课23 回顾第 5、6 两课,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