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6183243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ppt(8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9种甲类传染病是指:(2)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2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是指:(1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

2、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条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v第三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

3、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v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v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行政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接到通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告知本单位的有关人员。v第三十七条 依照本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

4、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v第三十八条 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v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印发规范的通知印发规范的通知v卫办疾控发200692号文件:为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质量,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印发规范的意义与目的印发规范的意义与目的v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v规范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v传染

5、病防治法的细化v提高传染病信息上报数据的质量v督导检查有规范可依组织机构职责组织机构职责v卫生行政部门v1、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v2、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v3、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v4、卫生部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可增加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v(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

6、指导工作,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v(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v(3)负责本辖区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v(4)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v(5)负责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v(6)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考核和评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

7、告传染病信息的审核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医疗机构医疗机构v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v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v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采供血机构采供血机构v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员进行登记,发现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本规范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v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v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报告病种报告病种法定

8、传染病(39种)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法定传染病法定传染病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例分类病例分类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旧: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分型分型炭疽分为

9、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执行。报告程序与方式报告程序与方式v实行属地化管理(谁接诊,谁报告)v首诊医生负责制v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v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

10、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或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应立即填写或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并交(邮寄)予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管理人员并交(邮寄)予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在核实确认后,应在当天将其输入报告系统。在核实确认后,应在当天将其输入报告系统。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工作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工作日)上网审核辖区内责任报告单位报出的卡片,上网审核辖区内责任报告单位报出的卡片,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向责任报告单位查

11、询与核对,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向责任报告单位查询与核对,确认后的卡片参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统计确认后的卡片参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统计汇总。汇总。报告时限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甲型H1N1流感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 2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 2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 2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

12、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24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时限报告时限v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 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v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审核审核v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订正订正v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

13、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v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资料保存资料保存v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 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收卡单位保存,原报告单位必须进行登记备案。考核与评估v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对本辖区内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v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考核方案,并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指导与考核。v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定期进行自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v姓

14、 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敏感、特殊病种的病人姓名在录入前需进行核对,保证姓名的准确性。v性别:既能用鼠标点击右边的小按钮选择,也能直接用键盘录入数字。注意准确性。患儿家长姓名:十四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出生日期:应填写公历。年龄单位:系统默认为岁,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大于等于1个月,不满1周岁的,年龄单位 选“月”;不满1个月的,只填写日龄,年龄单位选“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生日不详填年龄:系统自动根据当前日期计算生日

15、不详填年龄:系统自动根据当前日期计算患者出生日期。患者出生日期。v新生儿新生儿(填写填写日龄日龄)v不填写出生日期;不填写出生日期;v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年龄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年龄=28=28天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v工作单位(工作指南补充: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v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v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如献血员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该采供血机构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v职 业:若病人的职

16、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选择主要职业;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v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其他”项中,如警察、飞行员、军人等。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其他”项中。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行业,选择相应的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v为配合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按一下方式选择:1、出生场所在医院时选择“其他”;2。出生在医院以外的场所选择“散居儿童”。(工作指南补充)v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

17、间;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员献血日期。v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HIV第二次初筛阳性结果检出日期。诊断日期v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填写确诊的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v订正病名: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疾病名称。v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v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v报 告 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v填卡日期:医生填写

18、本卡日期。(将卡片录入国家系统时,由系统自动生成“报告卡生成时间”。)v备 注: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实验室检测结果等。v注: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报告卡填写关于报告类别的补充v死亡日期死亡日期因法定传染病死亡时填写,患传染病但因意因法定传染病死亡时填写,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死亡日期;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死亡日期;当一个病人同时患有几种传染病时,只在其当一个病人同时患有几种传染病时,只在其第一死因(根本死因)的传报卡上填写死亡第一死因(根本死因)的传报卡上填写死亡日期,并在备注栏中说明。日期,并在备注栏中说明。对对狂犬病

19、狂犬病填报死亡日期,保证死亡数和发病填报死亡日期,保证死亡数和发病数一致。数一致。报告卡填写关于报告类别的补充v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v当已报卡的HIV携带者发展为艾滋病病人时,须重新填写一张传报卡,若病人首次诊断时已为艾滋病病人则无须补填HIV携带者的传报卡。报告卡填写关于报告类别的补充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肺炎“疾病名称疾病名称”“其它传染病其它传染病”“不不明原因肺炎明原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第八条:第八条:各级疾控机构各级疾控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

20、病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第十条第十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息报告任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为责任疫情报告人。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

2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依照有关法规对责制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依照有关法规对责任疫情报告人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任疫情报告人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报告范围报告范围传染病传染病食物中毒食物中毒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其他中毒其他中毒环境因素事件环境因素事件意外辐射照射事件意外辐射照射事件报告范围报告范围传染病菌、毒种丢失传染病菌、毒种丢失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感染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公共卫生事件部分突发公卫事件

22、报告标准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鼠疫:发现鼠疫:发现1 1 例及以上鼠疫病例。例及以上鼠疫病例。霍乱:发现霍乱:发现1 1 例及以上霍乱病例例及以上霍乱病例。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发现 1 1 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发现 1 1 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流感病例。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炭疽:炭疽:发生发生1 1 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1 1

23、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 3 例及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1 1 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甲肝甲肝/戊肝:戊肝:1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5 例及以上甲例及以上甲肝肝/戊肝病例。戊肝病例。伤寒(副伤寒):伤寒(副伤寒):1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周内,同一学校、幼儿

24、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5 例及以上伤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寒(副伤寒)病例,出现出现2 2 例及以上死亡。例及以上死亡。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 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 10 例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出现出现2 2 例及以上死亡。例及以上死亡。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麻疹:麻疹:1 1 周内,同一学

25、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 10 例及以上麻疹例及以上麻疹病例。病例。风疹:风疹:1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 10 例及以上风疹病例。例及以上风疹病例。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 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 3 例及以上流例及以上流脑病例,脑病例,2 2

26、例及以上死亡。例及以上死亡。猩红热:猩红热:1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发生10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登革热:登革热:1 1 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 5 例及以上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登革热病例;首次发现病例。首次发现病例。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1 1 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 5 例(高发地区例(高发地区10 10 例)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

27、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死亡死亡1 1 例及以上。例及以上。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1 1 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位发生5 5 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死亡死亡1 1 例及以上。例及以上。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1 1 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 5 例及以上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 1 例及以上。例及以上。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流感:流感:1 1 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

28、他集体单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位发生30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5 5 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或发生1 1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1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生10 10 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水痘:水痘:1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发生10 10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例及以上水

29、痘病例。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外):1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 20 例及以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死亡死亡1 1 例及以上。例及以上。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部分突发公卫事件报告标准输血性乙肝、丙肝、输血性乙肝、丙肝、HIV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 3 例及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或HIV HIV 感染。感染。不明原

30、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方式、时限获得突发公卫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v组织建设v制度建设v保障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的人力、物力与财力v疫情报告v资料管理v培训组织建设 v各医疗保健机构应设立预防保健科(组)或专业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做好疫情报告及管理工作。v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成立疫情报告领导小

31、组,由院领导、预防保健科负责人、有关科室(或部门)负责人及具体疫情工作人员组成;个体诊所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疫情报告工作由开业者本人或有关负责人负责;并应以正式文件予以确认。v疫情报告领导小组负责疫情报告的组织和管理。制订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疫情报告率和报告及时率工作目标,对疫情报告工作经常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进行改进。v预防保健组织要有严格的工作规范,指定专职疫情管理人员2名及以上。负责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收发登记管理;对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疫情报告工作检查;及时向辖区疾控机构报告疫情。制度建设v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制度,规范疫情登记与报告程序,责任

32、报告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对其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采用统一的门诊日记、住院登记、检验记录、X线检查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登记簿,登记项目齐全。建立本单位的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制度,确保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正常运行。v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医院内诊断的传染病病例由首诊医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并由医院专职疫情报告管理人员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由辖区疾病控制机构代为录入卡片。制度建设v防保科收到临床医生报告重点传染病和暴发疫情报告后,及时电话报告辖区疾控机构,达到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报告级别需报告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积极追

33、踪病人病情发展,做好病人转院须做好登记。v医疗机构定期进行院内传染病疫情漏报与质量调查,保证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保证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发现漏报传染病报告卡片应及时补报,发现报告不符合标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发生改变时应及时核实订正。v医疗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必须持“深圳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管理人员培训合格证”才允许从事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资料管理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都应建立健全门诊日志、病房住院登记、化验室化验结果登记和传染病病例登记,各类登记册应保存3年备查。应用计算机管理以下各种资料的,可免登记,但要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并保证能调用和查询有关信息。门诊日志至少包括姓名、

34、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或复诊个基本项目。14 岁以下儿童须注明家长姓名。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对病人做出诊断后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资料管理病房住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个基本项目。14岁以下儿童须注明家长姓名。传染病登记册,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户口地址、现住址、病名、发病日期、初诊日期、报告人、报告日期、报出(或寄卡)日期、订正情况十三个基本项目。14岁以下儿童须注明家长姓名。资料管理放射科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

35、告日期。化验室登记要用专用登记册,项目包括化验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送检日期、病人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培训v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的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及相关知识的业务培训,对新上岗的责任疫情报告人和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上岗前培训。v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诊断标准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的法规文件,学习网络直报系统的更新情况和注意事项。考核检查v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与居民漏报调查v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检查(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指导考

36、核规范)v质量控制报告v人员培训组织管理v是否建立疫情管理组织,组织负责人是否是单位的分管院长,是否有相关职能科室参与,是否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人员变动后是否及时调整并公示,是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以上内容查阅有关文件以及会议记录;v是否建立本单位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制度是否完善,应包括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等;执行首诊负责制,制度是否在单位范围内宣贯,以上内容查阅相关文件,自查记录,随机抽查本单位临床医生对制度的知晓率;疫情报告工作开展情况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本设置登记使用情况:抽查某一时段疫情报告相关科室门诊日志,由挂号处提供相同时段的挂号数或药房提供相同时段的处方签,计算登记量与挂号量或

37、处方签数量的符合率。检查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本填写有无漏登和缺项。疫情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化验、检查登记传染病报告质量:报告率、诊断至医院报告的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医生填写报告卡片与网上录入报告卡片内容的一致性疫情报告系统管理 疫情报告相关规定知晓情况每题知晓率应达80%。评价 门诊日志登记数与挂号数符合率(%):符合率应达75%。传染病报告率(%):传染病报告率应达到100%以上。诊断至医院报告的及时率(%):及时率达到100%。卡片填写的完整率:卡片完整率应达100%。卡片填写准确率(%):卡片填写准确率应达100%。医生填写报告卡片与网上录入报告卡片内容的一致率100%。疫情报告相关规定

38、知晓率(%):每题知晓率应达80%。质量控制报告v为了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各区疾控中心和慢病院关于疫情网络直报的管理,将每周、每月、季度、半年、年对全市疫情网络直报情况进行通报,评价多项工作指标并质量综合评价,并同时按区进行排序,生成我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质量控制报告。对医疗机构报告质量评价指标 v未及时报告卡数:当月未按照规定时限上报的报告卡数量。根据本次会议最新指示,要求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乙丙类不超过24小时。v注:基于现有诊断日期没有诊断时间的卡片,系统将诊断时间默认为当日0时0分。v未及时报告率:当月未及时报告的卡片占该地区全

39、部报告卡的比率。v未及时报告构成比:当月未及时报告数上一级当月未及时报告数v县区零缺报:某县区当月没有报告卡报告。报卡不及时的常见原因报卡不及时的常见原因v未未及及时时报报告告卡卡片片集集中中于于需需要要实实验验室室诊诊断断时时间间较较长长的的病病种种,如如病病毒毒性性肝肝炎炎、麻麻疹疹、淋淋病病与与肺肺结结核;核;v疫疫情情管管理理人人员员未未及及时时将将卡卡片片订订正正为为最最新新的的确确诊诊时间;时间;v部部分分医医疗疗机机构构缺缺少少实实验验室室与与临临床床医医生生之之间间的的有有效效反反馈馈机机制制,导导致致临临床床医医生生得得到到实实验验室室结结果果过过程出现延迟,甚至出现漏报。程

40、出现延迟,甚至出现漏报。报卡不及时的常见原因报卡不及时的常见原因v慢性传染病出现未及时报告的卡片数较多,v部分临床医生与疫情管理人员对于传染病报告卡的“发病日期”与“诊断日期”选项定义理解有误,填写为患者最早就诊的发病日期与诊断日期,导致卡片从诊断时间到卡片生成时间大大延长,超过几个月甚至几年。v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定义发病日期:填写病人的本次发病日期;诊断日期:临床医生对病人本次就诊疾病的诊断日期。报卡不及时的常见原因报卡不及时的常见原因v多数的未及时报告和未及时审核卡片出现于每周周一;v说明部分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在周末和节假日并未及时报告卡片和审核卡片,每逢周一大量的补录与补审假日堆积的

41、卡片。v部分医疗机构未制定疫情报告管理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甚至只有一名疫情管理人员,对加班进行疫情报告、监测和分析的工作人员也未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安排补休并给予加班津贴,很大程度影响医疗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积极性。报卡不及时的常见原因报卡不及时的常见原因部分临床、疫情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对于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重视不够,未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时限上报传染病报告卡。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的目标v及时、准确地发现新出现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及疑似病例,全面掌握疫情动态,为系统地获得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评估和调整病毒性肝炎防制策略提供可靠的基础。v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类五型。报告

42、时限为24小时。基本原则v乙肝诊断应以临床医生的诊断为依据,而非由预防门诊体检中某些检验标准异常而做出诊断,诊断必须符合国家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基本原则v乙肝的报告应为一定时间内本市新发的病例数,诊断时应具备病例流行病学史、近期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与现症感染一致、多项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学、生化指标均符合诊断标准)。基本原则v乙肝的报告主要针对急性(亚急性)乙肝与慢性乙肝急性发作,其他病人的反复就诊不作为新发病人上报疫情。v乙肝的报告应根据流行病学史、近期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与现症感染一致、多项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学、生化指标均符合诊断标准)综合考虑。基本原则v乙肝诊断应以临床医生的诊断为依据

43、,而非由预防门诊体检中某些检验标准异常而做出诊断,诊断必须符合国家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v乙型病毒性肝炎分型疫情报告:急性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v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报告。乙肝死亡病例的报告与订正v若乙肝病例合并其他原因死亡,以第一死因为病例的主要死因,若乙型肝炎不为病例主要死因,无需订正传报卡死亡日期。v若慢性乙肝病例合并其它类型病毒性肝炎死亡,以同一病例最后发病的肝炎(如丙肝)报告卡来订正死亡日期。感染性腹泻广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狭义:霍乱、痢疾、肠阿米巴病、伤寒外的感染性腹泻。诊断要点已排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腹泻、呕吐、腹痛及其它全身症状。实验室粪便常规。病原学: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致病微生物,如致泻性大肠杆菌(EPEC)、沙门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和血清特异性抗体。有条件的医院应加强儿童腹泻病原学检测,RV等常见的儿童腹泻尽量给予病原学诊断,可以送CDC开展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