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CM 1345-20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肺康复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_CACM 1345-20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肺康复指南.docx(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T/CACM13452020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诊断.24.1疾病诊断标准.24.2疾病分期.24.3疾病证候分类.25中医肺康复技术.25.1总则.25.2具体技术措施.3附录A(资料性)推荐意见汇总.8附录B(资料性)本指南制定方法.10附录C(规范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分级.12附录D(资料性)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13附录E(资料性)八段锦.31附录F(资料性)六字诀.36附录G(资料性)五禽戏.40附录I(资料性)呼吸导引术.55参考文献.59I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病死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
2、计,全球目前慢阻肺的患病率约为11.7%,预计到2030年平均每年约有450万人死于该病。我国慢阻肺患三大致死病因。T/CACM13452020引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患12者约有1亿人,占全世界慢阻肺患者人数的25%,慢阻肺已成为我国继缺血性心脏病、心血管疾病的第3-4在慢阻肺的防治过程中,肺康复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运动耐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其中,中医肺康复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然而,中医肺康复措施较多,临床应用较为混乱,部分措施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从而影响其实施
3、效果。为规范慢阻肺中医肺康复的临床实践,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中的指南制定流程和步骤,结合中医肺康复的特点,平衡干预措施的利弊后制定了本文件。本文件采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Gradingof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GRADE)方法对中医肺康复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体进行了质量评价,等级为AD(A高级;B中级;C低级;D极低级)。在证据分级过程中,考虑5个降级因素偏倚风险、不精确性、不一致性、不直接性以及发表偏倚,和3个升级因素效应量大、剂量反应关系以及可能的混杂因素(负偏倚)。基于专家意见和后续
4、的讨论达成共识,形成结果总结表,以呈现证据等级分级,最后通过证据总结表呈现证据,并参照GRADE系统对推荐级别的分级,产生最后的推荐意见。推荐意见的强度反映了对一项干预措施是否利大于弊的确定程度,其中强推荐是指对于临床医生,多数医生会选择使用该推荐意见;对于患者,绝大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意见。弱推荐是指对于临床医生,部分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性推荐;对于患者,部分患者会采纳推荐意见(见附录A)。本文件是基于现有研究证据产生的,制定方法见附录B。受当前领域研究水平的限制,原始研究质量及新完成的研究未能纳入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订。III泡异常有关,
5、并受宿主因素的影响如肺发育异常。T/CACM1345202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肺康复指南1范围本文件给出了慢阻肺的诊断标准和中医肺康复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各级中医院、综合医院或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康复中心等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师、呼吸内科和康复科的医护人员对慢阻肺患者进行中医肺康复治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709.1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艾灸GB/T21709.6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
6、分:穴位注射GB/T21709.7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7部分:皮肤针GB/T21709.9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T/CACM11192018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六字诀养生功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CACM1319201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CD11:CA22)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一种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疾病,与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53.2肺康复pulmonaryrehabilitation综合多学科内容,为慢性呼吸系
7、统疾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综合干预方案,旨在改善其呼吸功能,。减轻疾病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耐力和促进疾病趋于稳定3.36-7中医肺康复pulmonaryrehabilitationbyChinesemedicine1(2020)与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任何有呼吸困难、慢性根据T/CACM13192019疾病分期分为:T/CACM13452020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核心,结合现代康复技术理念,针对肺系疾病采用中医传统康复技术,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综合康复措施。4诊断4.1疾病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组织(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
8、疗及预防全球策略58咳嗽或咳痰,和/或有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患者均应考虑慢阻肺。诊断慢阻肺需进行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一秒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呼气量的比值,FEV1/FVC)70%即明确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除外其他疾病(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结核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后可确诊为慢阻肺。诊断要点如下:a)呼吸困难:气短、气喘、呼吸费力,早期仅在劳力后出现,逐渐加重,后期日常活动及平静休息时均气短;b)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c)慢性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9、;d)反复下呼吸道感染;e)危险因素史:宿主因素(如遗传因素、先天性/发育异常)、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生物燃料烟雾等。4.2疾病分期8a)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症状超过日常变异范围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药物治疗方案,在疾病过程中,患者常有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脓性或黏液脓性痰,可伴有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b)稳定期:患者的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6周内没有出现急性加重。4.3疾病证候分类根据T/CACM13192019中的证候诊断标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以实证为主常兼见虚证,稳定期以虚证为主常兼见血瘀、痰浊。常见的实证包括风寒袭肺、外
10、寒内饮、痰热壅肺、痰浊阻肺、痰蒙神窍等证候,常见的虚证包括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等证。血瘀既是慢阻肺的主要病机环节,也常兼见于其他证候中。5中医肺康复技术5.1总则2续,强调呼吸与运动融于一体。由于太极拳的临床应用认可度较高,对于患者体质具有普遍的改善T/CACM13452020由于中医肺康复技术种类多样,建议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慢阻肺严重程度分级见附录C)及体质差异选用1种2种康复措施制定综合干预方案。由呼吸科医师、呼吸治疗师、护士,以及康复科医师和营养师组成康复指导小组,对患者进行培训和随访。是否选用运动功法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状态,包括临床评价、心肺功能、运动功能、平衡
11、功能、心理睡眠和营养状态等量表,并结合患者的感受。运用中医肺康复技术干预1年后建议对慢阻肺患者进行随访,重点观察病死率、住院率、急性加重频次,以及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等、BODE指数(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气流受限程度airflowobstruction,呼吸困难dyspnea,运动能力exercisecapacity,BODE)、6min步行距离、Borg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odifiedBritish
12、medicalresearchcouncil,mMRC)、圣乔治呼吸问卷(St.Georgesrespiratoryquestionnaire,SGRQ)、慢阻肺评估测试(COPDassessmenttest,CAT)、蔡氏生活质量量表、30s起立试验、30s前臂屈曲试验、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根据随访疗效进一步调整康复方案。5.2技术措施5.2.1太极拳(TaiChi)推荐意见: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推荐使用太极拳联合常规治疗或太极拳联合呼吸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耐力,减少住院次数,改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1B)。推荐意见说明:传统太极拳包括陈式、孙式、杨式等多种流派,现以24式简化太极
13、拳最为常用(见附录D),由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其动作柔和、连9作用,且自主性强,便于患者居家锻炼,不受时间、地点及其他外在因素的约束,同时太极拳联合常规治疗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症状及生存质量有部分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支持,故本条推荐意见的强度为强推荐。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太极拳锻炼,运动量根据个体的身体状态而定。在太极拳运动开始前需进行5min的放松运动,均以动作配合呼吸及意识活动,全程动作、呼吸均匀而缓慢。每次锻炼根据身体状态选择恰当的时间,每周锻炼3次5次,建议坚持长期锻炼。太极拳联合呼吸训练即每日先进行呼吸训练,休息完毕后再进行太极拳训练。呼
14、吸训练是将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法。第一节,双手握拳并举起,举起时深吸气,放下时缓慢呼气,10次20次;第二节,双手放于身体两侧,交替沿体侧上移(吸气),下滑(呼气)10次20次;第三节,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外斜前方击拳(吸气),还原(呼气)10次20次;第四节,双手自然放松,做下蹲动作同时吸气,站立时缓慢呼气10次20次。完毕后休息10min再进行太极拳运动。由于全套太极拳的动作较为复杂、幅度较大且对下肢力量要求较高,建议实施时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基础病进行合理的康复方案设计,不建议年龄偏大、肺功能较差、运动能力低下或有严重下肢关节疾病的患者进
15、行太极拳锻炼。5.2.2八段锦(Baduanjin)3T/CACM13452020推荐意见: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推荐使用八段锦联合常规治疗,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1C)。推荐意见说明:八段锦是一种古代气功功法,由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盘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8个动(见附录E)。这8个动作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可整体调节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经络。八作构成10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并配合呼吸肌锻炼如扩胸运动,可增加呼吸肌力量。段锦侧重使用腹式呼吸,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16、;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11运动量根据个体的身体状态而定。建议运动开始前进行5min的放松运动,均以动作配合呼吸及意识活动,全程动作与呼吸均匀而缓慢。每次锻炼根据身体状态选择恰当的时间,每周锻炼3次5次,建议坚持长期锻炼。实施时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基础病进行合理的康复方案设计。对于肺功能较差或肢体活动明显受限的患者,无法久站进行八段锦锻炼,可尝试床上八段锦,根据个人身体状况于每日晨起及夜间睡觉前坐在床上进行锻炼。5.2.3六字诀(MedicalExerciseBasedontheSix-characteredFormula)推荐意见: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六字诀联合常规治疗,
17、有助于提高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改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2C)。推荐意见说明:六字诀是一种吐气发声结合全身运动的有氧运动,包括“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六字分别与五脏六腑相对应,经过呼吸导引,调理脏腑经络,祛病延年(见附录F)。尤其是“呬字诀”的发音呼吸法,可使肺气殷实,卫气充盈,抵御邪气12,13。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运行理论而形成的导引健身术(见附录G)。五禽戏可通过手势的变换,加强气血经脉运行,调节脏管理中心监制的健身气功六字诀为蓝本,具体包括嘘字诀、呵字诀、呼字诀、呬字诀、吹字诀、嘻字诀。运动量根据个体的身体状态而定。运动开始前需进行5min的放松运动,均以动作配合呼吸及意识
18、活动,并尽量进行深呼气与深吸气。每次锻炼根据身体状态选择恰当的时间,每周3次5次,建议坚持长期锻炼。由于六字诀有进行强力呼与吸的动作,因此建议肺功能较差或慢阻肺合并肺大泡的患者慎用此功法。5.2.4五禽戏(Five-animalBoxing)推荐意见: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五禽戏联合常规治疗,有助于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2C)。推荐意见说明:五禽戏是模仿虎、鹿、熊、猿、鸟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点,并结合人体气血经络14腑功能。依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依次锻炼,五节结束后再重复一次鸟戏,至引气归元收功的顺序进行锻炼,或根据个体的身体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部分禽戏进行锻炼。每次锻炼根据
19、身体状态选择恰当的时间,每周锻炼3次5次,建议坚持长期锻炼。4T/CACM13452020由于五禽戏功法锻炼具有较大的活动强度,因此肺功能较差、年龄偏大、有严重下肢关节疾病的患者需谨慎,建议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基础病进行合理的康复方案设计,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和频率。5.2.5易筋经(YiJinjing)推荐意见: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易筋经联合常规治疗,有助于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2C)。推荐意见说明:健身气功易筋经是“伸筋拔骨,以形引气”的传统健身方法,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结合中医养生、武术等重新编制,具有养生、健身功效的健身运动,有调整脏腑功能、补益阳气、改善呼吸功能、
20、提高身体素质、抗衰老、改善心理状态的功效。主要内容包含韦驮献杵、摘星换斗等十(见附录H)。二式15-17运动量根据个体的身体状态而定。一般运动开始前需进行5min的放松运动,均以动作配合呼吸及意识活动,由于动作难度较大,对动作的标准程度不宜作太高要求。可以整套或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其中某些动作进行锻炼。建议结束后进行至少5min的收功整理。每次锻炼根据身体状态选择恰当的时间,每周锻炼3次5次,建议坚持长期锻炼。易筋经的功法锻炼具有一定活动强度与难度,因此肺功能较差、年龄偏大、运动能力较低下或有严重下肢关节疾病的患者需谨慎,建议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基础病进行合理的康复方案设计。5.2.6呼
21、吸导引术(RespiratoryDaoyinExercise)推荐意见: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呼吸导引术联合常规治疗,有助于提高运动耐力(2C)。推荐意见说明:呼吸导引术是通过肢体运动和呼吸吐纳,调息(呼吸)、调心(意念)和调形(身体姿势)相结合的一种中医肺康复技术,包括松静站立、两田呼吸、调理肺肾、转身侧指、摩运肾堂、养气收功6节功法18,19(见附录I)。运动量根据个体的身体状态而定。运动开始前需进行5min的放松运动,全程均以动作配合呼吸及意识活动,注意呼吸频率的调节。建议尽可能完成全套动作,也可以考虑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其中部分适宜的动作进锻炼。每周锻炼3次5次,建议坚持长期锻炼。
22、由于进行呼吸导引术的功法锻炼具有一定活动强度,因此肺功能较差、年龄偏大、有严重下肢关节疾病的患者进行此项活动时需谨慎,若半卧床患者但肺功能情况尚可,可指导坐于床上进行呼吸导引术的锻炼。5.2.7穴位贴敷(AcupointApplication)推荐意见: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治疗以提高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频次(2C)。推荐意见说明:穴位贴敷包括传统穴位贴敷及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将药物粉末用鲜姜汁或蜂蜜等液体调制后,使成糊状及软膏状,敷贴于人体局部或穴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等药物制成贴膏,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
23、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贴”20。对体弱消瘦和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敷贴时间不宜过久,并在敷贴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21。5T/CACM13452020穴位贴敷包括:a)传统穴位贴敷:可选取大椎、肺俞、定喘、肾俞、天突、膻中、肾俞、膏肓俞等穴位进行搭配,将贴敷的药物(常用的有白芥子、延胡索、干姜、细辛、肉桂等,鲜姜汁调和)制成软膏贴敷,2h左右取下,若贴敷后出现红疹、瘙痒、刺痛、红肿甚至破溃等症状或烧灼感明显时可提前取下。每7天10天贴敷1次,至少坚持2个月。b)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主穴可选取肺俞、大椎、风门、天突、膻中等穴。常用药物组成:白芥子、生甘遂、细辛、
24、延胡索、干姜、丁香等。贴敷时长同上。贴敷时间为夏季三伏天,分为三个阶段:初伏、中伏与末伏,三伏当天各贴一次。具体操作方法见GB/T21709.92008。5.2.8膏方(HerbalPaste)推荐意见: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膏方联合常规治疗,有助于减少急性加重频次,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2C)。推荐意见说明:膏方是在中药复方汤剂的基础上,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使用膏方应注意:流质或冻状剂型,针对不同证型处以不同处方熬制成膏服用22a)对于慢阻肺稳定期肺脾气虚型患者,推荐膏方药物为:党参200g、黄芪200g、五味子100g、白术100g、山药200g、炒扁豆
25、100g、茯苓200g、陈皮60g、清半夏100g、杏仁100g、防风100g、浙贝200g、紫菀100g、款冬花100g、桑白皮100g、炙甘草60g、紫苏子100g、当归200g、麦冬100g、肉苁蓉200g、神曲100g、炒麦芽100g。b)对于慢阻肺稳定期肺肾两虚型患者,推荐膏方药物为:黄芪200g、黄精200g、党参200g、熟地200g、菟丝子100g、陈皮60g、姜半夏60g、苏子100g、山药200g、炙麻黄100g、炙百部100g、仙灵脾100g、巴戟天100g、蛤蚧100g、炒白术100g、茯苓200g、干姜60g、胡桃肉200g、紫河车粉200g、五味子100g、核桃仁1
26、00g、山萸肉200g、沉香100g。c)兼有血瘀证者,酌加适量丹参、川芎、桃仁、莪术、红花等中药。d)膏方的制作、服用方法及疗程:将上药浸泡、煎煮、浓缩后,加阿胶、龟板胶或鳖甲胶熬至膏状酌加饴糖调味(糖尿病患者改用木糖醇)。每次取15mL25mL,每日2次,于早晚餐前温开水冲服,建议于冬春季节服用,2个月为1个疗程。5.2.9药膳食疗(MedicatedDietandDietTherapy)推荐意见: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药膳食疗联合常规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缓解因营养不良导致的呼吸肌疲劳(2D)。推荐意见说明:中医药膳食疗的原则是以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五蔬五畜的
27、理论为指导,辅以辨证,选择合适的食疗组方,充分发挥食物的性味功效,以达到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目的,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以及呼吸功能23药膳食疗应注意:a)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瘦肉等),并多食蔬菜、水果以保证获取足够的维生素。b)推荐膳食:肺脾气虚者可食用北芪淮山瘦肉汤、五指毛桃炖鸡汤,人参乌鸡汤等;肺肾气虚可食用冬虫夏草猪肺汤、高丽参蛤蚧炖鹧鸪汤等;肺肾气阴两虚可食用西洋参熟地炖排骨汤、黄6T/CACM13452020精玉竹炖老鸭汤等;气虚兼瘀血者可食用当归田七乌鸡汤;痰浊阻肺者可食用茯苓山药粥、薏米杏仁粥,还可以竹茹、百合、雪梨、猪肺等加水煎汁服,视体质不同选用适合的膳食。c)根
28、据证型的不同多食用具有相应效果的食物,肺气虚的患者多食用补肺气和化痰止咳的食物,如山药、陈皮、瘦肉、大枣等;肺脾气虚的患者多食用补肺健脾和化痰止咳的食物,如桂圆、大枣、猪肺、蜂蜜、山药、陈皮、浙贝、银耳等;肺肾气虚者多食用化痰、补肾益肺的食物,如猪肺、黑芝麻、核桃、木耳、大枣等;气阴两虚者多食用气阴双补的食物,如百合、枸杞、黑木耳、生地黄等24,25。5.2.10艾灸(Moxibustion)推荐意见: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无烟灸联合常规治疗,有助于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2C)。推荐意见说明: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扶助阳气的作用,且操作简单实用,能增强体质,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症状,提高
29、生存质量,适用于慢阻肺稳定期虚证类的患者。由于普通艾灸燃烧的烟雾对慢阻肺患者气道刺激较大,建议采用无烟灸。穴位可取肺俞、大椎、风门、肾俞、膏俞、脾俞、定喘、丰隆及足三里等,或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施灸,或以灸感定位法确定热敏腧穴。使用无烟灸条在距离施灸部位的皮肤外2cm3cm处进行熏烤,每穴灸5min10min防烫伤,以穴位潮红为度。每日1次,30天为1个疗程。气虚、阳虚者,宜使用温和灸,在留针期间或起针之后进行无烟灸条温和灸,每穴灸5min10min,以局部潮红为度。具体操作方法见GB/T21709.12008。5.2.11针刺(Acupuncture)推荐意见: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
30、针刺联合常规治疗,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改善肺功能,减少不良反应(2C)。推荐意见说明:针刺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可激发人体经气,调理脏腑,从而一定程度地舒张气管和减少气道分泌物。主穴可以大椎、风门、肺俞、定喘、膈俞、乳根、关元、天枢、气海、百会、偏历、列缺等为主。咳嗽甚者,配尺泽、太渊;痰多者,配足三里、中脘、丰隆、膻中;体虚易感冒者,配足三里;肾虚失纳虚喘者,配肾俞、太溪;心悸者,配心俞、内关等,针刺时留针15min30min,每2日至3日一次,2个月为1个疗程。具体操作方法见GB/T21709.72008。5.2.12穴位注射(AcupointInjection)推荐意见: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
31、,考虑使用穴位注射联合常规治疗,有助于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2C)。推荐意见说明:穴位注射是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依据穴位作用和药物性能,在穴位内注入药物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常用中药有喘可治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分别适用于肾虚、肺脾气虚、兼夹血瘀的患者。常用穴位有定喘、肺俞、膈俞、脾俞、肾俞、膏肓、丰隆、三阴交、足三里等。每次选用1对2对穴位,每穴注射1mL2mL,每周2次。具体操作方法见GB/T21709.62008。此外,自血疗法对慢阻肺患者可能有一定疗效,还需更多的临床研究予以验证。7T/CACM13452020附录A(资料性)推荐意见汇总本文件共12条推荐意见,详见表A.
32、1和表A.2。表A.1慢阻肺中医肺康复指南推荐意见汇总序号干预措施推荐意见证据级别推荐强度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推荐使用太极拳联合常规治疗或太1太极拳极拳联合呼吸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耐力,减少住院次数,改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B强推荐助于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C助于提高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改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C助于提高运动耐力,提高生存质量C助于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C疗,有助于提高运动耐力C于减少急性加重频次,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C2八段锦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推荐使用八段锦联合常规治疗,有3六字诀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推荐使用六字诀联合常规治疗,有4五禽戏对于慢阻
33、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五禽戏联合常规治疗,有5易筋经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易筋经联合常规治疗,有6呼吸导引术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呼吸导引术联合常规治7膏方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膏方联合常规治疗,有助强推荐弱推荐弱推荐弱推荐弱推荐弱推荐可能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缓解因营养8药膳食疗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药膳食疗联合常规治疗,不良导致的呼吸肌疲劳D弱推荐提高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频次C助于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C于提高生存质量,改善肺功能,减少不良反应C有助于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C9穴位贴敷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推荐使用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治
34、疗以10艾灸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无烟灸联合常规治疗,有11针刺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针刺联合常规治疗,有利12穴位注射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考虑使用穴位注射联合常规治疗,弱推荐弱推荐弱推荐弱推荐表A.2慢阻肺中医肺康复措施的有效指标序号有效指标干预措施1提高运动耐力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易筋经,呼吸导引术,膏方,穴位贴敷,艾灸,穴位注射2减少急性加重频次六字诀,膏方,穴位贴敷3减少住院次数太极拳4改善生存质量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膏方,艾灸,针刺,穴位注射5改善肺功能太极拳,八段锦,六字诀,针刺8T/CACM134520206改善营养状态,提表A.2慢阻肺
35、中医肺康复措施的有效指标(续)序号有效指标干预措施高免疫功能药膳食疗9T/CACM13452020附录B(资料性)本指南制定方法B.1项目组成员及职责本文件由广东省中医院发起,并全程负责文件制定的所有相关工作,分别建立了指导委员会、证据小组与专家共识小组。同时,联合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兰州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中医药大
36、学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6家单位参与,参与成员均为从事中医内科(肺系病方向)、西医呼吸内科及肺康复方面的专家。GRADE中国中心/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为本文件提供方法学指导。B.2利益冲突声明起草组成员均不存在本文件相关的利益冲突。所有参与的专家均已签订利益冲突声明表,声明其本人没有和本文件主题相关的任何商业的、专业的或其他方面的利益,以及所有可能被本文
37、件成果影响的利益。B.3证据检索及证据质量评级根据纳入的临床问题及结局指标,遵循PICO(Population,Intervention,Control,Outcome)原则对具体临床问题进行证据检索。中文数据库选取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英文数据库选取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进行检索,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检索时间截止至2019年12月31日。对所涉及的RCT文献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进行质量评价,对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采用AMSTAR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针对形成的证据体,价工具26采用GRADE标准27进行证据质量评价(见表B.1)及推荐意见强度分级(见表B.2)。10T/CACM13452020表B.1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证据质量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