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设计人民版必修三讲义专题一课时三宋明理学.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6045785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新设计人民版必修三讲义专题一课时三宋明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新设计人民版必修三讲义专题一课时三宋明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新设计人民版必修三讲义专题一课时三宋明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新设计人民版必修三讲义专题一课时三宋明理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时三宋明理学自主学习基础认知力学妙拨稳固根基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开展。1 .学习宋明理学时,首先要明确宋明理学与儒家思 想的区别与联系,认清宋明理学的本质属性。2 .比拟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认识宋明理 学在儒家思想开展进程中的地位。知识点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儒学的困境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道教和 的广泛传播,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1 .儒学复兴运动过程唐代a.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思想。b.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北宋:士大夫们强调要巩固中央集权,必须以唐

2、为鉴,复兴儒学。(2)影响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 0北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知识点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主张(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2)邵雍试图通过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3)张载是理学中“”一派的杰出代表,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 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4)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认为天理的核心是“ ”;追求主体自由和精 神满足。1 .意义将儒家道德提升到“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A.天理高于人欲B.天理存于心

3、中C.格物可以明理D.格物殊途同归解析 据材料可知,这是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也就是通过接触万事万物才能体会出理 的存在,格物可以明理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答案C.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 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认了 “六经”的权威地位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方法论上主张“自省”,故A项正确;宋 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开展,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 究底”,故C项错误;此时的“四书五经”依然是经典,

4、并未否认,故D项错误。答案A.南宋淳熙二年,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鹅湖寺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史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 先创造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双方的分歧在于()A.世界根源之争B.求理途径之争C.理的内涵之争D.理气关系之争解析 朱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 是“理”,二者对于世界的本原认识是相同的,故A项错误;朱熹认为世界本原的“理”在 心外,陆九渊认为“理”在心中,穷理的途径不一样,故B项正确;理的内涵是一样的,故 C项错误;材料未表达理与气的关系,故

5、D项错误。答案B.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人心固有的善性。以下关于“致良知”的 评述准确的是()A.实现途径是“格物致知”B.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C.适应了商品经济开展D.是对“二程”理学的完全否认解析 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途径是内心的自我反省,故A项错误;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所 固有的善性,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加强道德修养,所以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故 B项正确;王阳明生活在明中期以后,他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通过整治人心来 挽救统治,故C项错误;心学是理学的新开展,故D项错误。答案B6.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以实现对外在“天理”的体认,王阳明那么认为

6、“天理” 就在人心中,通过“致良知”即可恢复固有的“天理”,尽管二者致思路径不同,但他们共同 的积极意义在于()A.通过发奋立志、道德自律,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B.建立伦理本体,自觉遵守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C.鼓励人们独立思考,提高整个民族的思辨水平D.教导官民存理去欲,消除等级,建立和谐社会解析尽管两者致思路径不同,但都主张获得“天理”,加强自身修养,有助于形成社会责 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故A项正确;建立伦理本体是朱熹的思想,需要外在的规范而不是靠自 觉遵守,故B项错误;王阳明的“致良知”有助于人们独立思考,但不是为了提高思辨水平, 故C项错误;存理去欲违背人的正当欲求,故D项错误。答

7、案A7.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朝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数量2人5人21人710人7 098 人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政府治国严谨B.世风每况愈下C.儒学地位衰落D.理学摧残人性解析贞节牌坊唐宋较少,可见唐宋对妇女的约束较小,而自元代以来,理学成为正统思想, 妇女受到的道德束缚越来越大,到了明清格外严重。牌坊是统治者和民间共同宣扬程朱理学 的见证,理学宣扬伦理禁欲,让封建礼教、贞节观念渗透到人的行为规范和心灵深处,导致 节烈妇女人数的膨胀。答案D.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该材料说明程朱 理学对宋代以后中

8、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B.成为封建统治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开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解析材料宋朝之后“仗义死节之士”超过前古,这是儒学价值信仰的表达,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到程朱理学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没有涉及到程朱理学对于人性的压抑, 没有涉及到程朱理学对于文化教育普及的促进作用,故B、C、D项错误。答案A.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 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 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物”就是天

9、理、人伦、圣言、 世故;朱熹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 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材料二 有一天王阳明和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 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解释?王阳明的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 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那么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在他的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 倘假设顺着这种恻隐之心的自然开展,他必定会奔波呼救。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

10、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指明 其精华与糟粕。根据材料二,指出王阳明的主要儒学思想,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这些儒学思想的意 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可知,其本体论是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据材料一中“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可知, 其认识论是“格物致知”。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中“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 常”“存天理,灭人欲”“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 炊沙而欲成饭也“可知,其糟粕是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违背人性; 一味强调封建天理,轻视科学研究。其“精华”是强调控制人欲,遵循正确道德规

11、范。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 到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等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 根据其思想内容可知,其倡导人心向善,严格律己,因而对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12/13不被私欲所蒙蔽,实现人的价值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答案(1)观点:本体论上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认识论上是“格物致知”。糟粕:天理就是“三纲五常”,这是唯心主义;“存天理,灭人欲”违背人性,太绝对,对后 世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一味强调封建天理,轻视对于“草木”“器用”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思 想上的误导。精华:强调控制人欲,遵循正确道德规范

12、的要求。(2)思想: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人固有善性;强调知行合一。意义: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不被私欲所蒙蔽,实现人的价值,这些认识对于我们 今天及其以后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知识点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理气论认为理比 更根本,理先于气。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 泉。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 o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 o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要设法“正君心”。1 .地位及影响(1)地位: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影响: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

13、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 了重要作用。知识点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开展.陆九渊心学(1)主张:提出“”,意思是本心即天理;认为应扫除“物欲”“意见”等人心之 弊。(2)评价: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思想言论强烈冲击了当时的思想界,并深刻影响了后世 的思想体系。1 .王守仁心学【易错防范】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 摇,但并未失去。“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 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主张:认为人是天地的心,”调“知行合一”。评价:王守仁建立了心学的系统理论, C【图示巧记】宋明理学“三教合一” X开创

14、于北 : 宋“二程F 成熟于南 宋 新开展于宋 明陆王心学”是人的心。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一?个核心-天理自势0两种%途径格物致知“施两个内心反省,世界观客观唯心主义0L主观唯心主义【历史概念】“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 即推究事物的原理、法那么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是程朱理学把握理的主要途径。1. “致良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致良知” 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 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图示巧记】宋明理学

15、对塑造民族意识的影响;在正工节施祯垢分至以就:道德对社会和人生的电要性::强调人的社会:优电 片任感和万史:宜叫 :使命.激励世人口 :胸怀天下、奋::发进取 :柒尚进德(S)和谐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表达的务:实帆向和自强精神【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1. (2)佛教2.a.道统(2)先声知识点二1 .理 气学(4)仁 2.天理知识点三(1)气(2)社会责任感(3)三纲五常知识点四1. (1)心即理也2.(1)灵明致良知史论互证突破重难史论互证突破重难史论互证突破重难史料实证主题探究主题U宋代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史料探究.历史背景史料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开展。它局部是对传

16、统的重新开展,部 分是全新的创造。”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思考:史料中“全新的创造”指什么?提示: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开展为新的理论体系。1 .理学的创立史料 “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有 理”。“万物莫不有对” “自然之理,生生不息”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二程全书注:由可以看出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来源于“理”。思考:根据史料,概括“二程”的主要观点。提示:理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利准那么;万物都有相对的两而且相互转化,富有辩证法 思想。2 .朱熹的理学史料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 为性;

17、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文集 注:即“三纲五常”。思考:从史料看,“理”在人身上和社会上的表达?朱熹是如何看待“天理”和“人欲”的? 提示:表达:注重人性;强调封建伦理道德。看待: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3 .影响史料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到达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性、注重社会 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思考: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提示: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

18、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 命,凸现人性。史论形成程朱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04/13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 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带有明显的佛道学说的特点。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 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

19、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 “存 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史论拓展两宋时期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政治上: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重建伦理纲常以维护封建统治。 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开展。(3)思想文化上:北宋初期,新儒学思想兴起;科技文化有了很大进步。主题“理”与“心”的激变陆王心学史料探究.王阳明的思想史料“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 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病,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艮却 也。”王阳明注“良知”是心之本体,贯穿于万事万物的普遍原那么。思考:上述史料主要阐述了

20、王阳明的什么观点?提示: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1 . “穷理”的两条途径史料“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朱景“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王阳明注:格:推究;致:求得。思考:史料表达朱熹与王阳明穷理的途径分别是什么?如何理解其“殊途同归” ? 提示:途径:“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理解:实质都是用儒家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遏制 人的自然欲望,以维护专制统治。史论形成知能演练学业达标即学即练巩固新知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 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最早出现于()比

21、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宇宙 观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认识 论“格物致知”反省内心、“致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 同 点主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地位影响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A.西汉 B.东汉 C.南北朝 D.隋朝解析南北朝时期,儒学开始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开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 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尊道“三教合一”趋势由此开始。答案C(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

22、我让你们 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此事应发生在()A.西汉 B.北宋 C.元朝D.明朝解析 周敦颐和“二程”是北宋人,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答案B(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 致知”的宋代思想家是()A.韩愈 B.朱熹 C.王阳明 D.黄宗羲解析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格物致知”。答案B(2015北京学业水平测试)“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 心之所同然者耳。”这一主张来自于()A.道家学派B.佛教禅宗 C.朱熹理学 D.陆九渊心学解析 从题干材料“此心此理,我

23、固有之”“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可知反映的是心 学,应选D。答案D(2016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缺乏谓之 知”。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B.创造本心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解析 从“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缺乏谓之知”可推知是“知行合一”。答案D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方面的影响表现在()压抑人的自然欲求 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讲求自我节制、发奋图强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 B. C.D.解析宋明时期儒学开展为理学,理学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 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中很多思想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有借鉴意义,如注重人

24、的气节、品德, 讲求自我节制、发奋图强,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都是理学对人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故正确。答案D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 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宋)智圆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三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 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病,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

25、良知也。王守仁请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儒学开展的什么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朱熹怎样的主张?材料三反映了王守仁怎样的思想主张?(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朱熹、王守仁的思想为什么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解析 第(1)问要根据“儒有焉”“道有焉”“释有焉”等关键信息进行回答。第问由材料 中的“三纲” “五常” “理” “万物” “心” “良知”等信息概括其“主张”即可。第 问从他们的主张目的与统治者要求的关系分析。答案(1)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理学。(2) “三纲五常”即天理。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朱熹“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王守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的说教,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其 统治

26、秩序我材答疑名师指津释疑解惑规范解答学习思考.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解答石介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家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的道家之学 及道教,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别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之内,以贬低道家文化,进一步抬高 儒学的地位。1 .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解答 “孔颜之乐”是指孔子和颜回以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为乐,也就是“天理”的核心 “仁”。其实质是借孔子、颜回的权威,重塑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地位,以复兴儒学。2 .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为什么?解答 朱熹认为,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

27、是无道之君,所以才导致了政治的长期黑暗,提出 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而且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他的这些观点不能被当 时的统治者接受,所以被斥为“伪学”;但是,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们的 自然欲求,消磨人们的对抗意识和不满情绪,用“三纲五常”作为道德标准,维系专制统治, 从根本上说,他的思想更加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后来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3 .王守仁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话说明了他对于文化作用的认识。今天我 们应当怎样看待他(王守仁)的这种观点?解答 他肯定了文化对于人心影响深远的事实,肯定了精神力量的作用。尽管他在某种意义 上夸大了这种作用,但是他的忧

28、虑又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能否认和 轻视文化的作用。自我测评概括比拟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解答 朱熹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王守 仁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材料阅读与思考我们应当怎样理解王阳明所说的“良知”?解答 “良知”的说法出自孟子。王守仁借用“良知”一词,又指出“良知即是天理”,是 对孟子的发挥。他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 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

29、作用,激励人们 发奋立志。王守仁特别强调“知行合一”、“致良知”,是对朱熹“致知”命题的修正,更加明 白简易。课时作业.以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 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三 教共存一碑,表达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A.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C.表达佛教的主流地位A.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C.表达佛教的主流地位A.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C.表达佛教的主流地位A.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C.表达佛教的主流地位B.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D.表达三教合归佛的趋势解析 图片反映了 “三教合一”,而理学的形成正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 道中汲取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形成新的儒学,故B项正确。答案B.朱熹说:“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 那么阙(却)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那么阙(却)了一事道理。”由材料可以推知,朱熹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