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精选5篇)_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精选5篇)_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精选5篇)_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精选5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第1篇: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深化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呈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动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探讨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
2、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殊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仔细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动项目建设,注意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
3、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缘由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宝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动。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
4、经济结构已得到肯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宝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宝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
5、政策的普遍实施,广阔农夫务农主动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夫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支配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动。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激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淌,使一些集镇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殊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夫增收为核心,以村庄
6、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动参加者和干脆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敏捷。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干脆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支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支配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起先主动探究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
7、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庐山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乡镇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了支柱财源,同时,根据“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原则,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夫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阅历,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夫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夫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
8、人,劳动者酬劳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夫在经济收入上创建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夫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夫特殊是青壮年农夫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修水县农村劳动力33万人,有近20万外出打工,XX年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2.1亿元,为我市劳动力务工总量和劳务收入最大县。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夫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缘由分析 在确定乡镇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还应当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
9、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
10、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须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峻,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念和志气。 2、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实行“放水养鱼”的实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XX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XX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
11、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料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微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确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溢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较多的经济实力弱、增长幅度慢的乡镇,相对抵消了发展快、收入高、总量大的乡镇的经济贡献率。从农
12、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看,全市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仅10家,超10亿元产值的还没有,很难在一个地方大范围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 3、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靠农业、收入结构单 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起先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很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
13、。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峻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实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4、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峻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夫、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很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峻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
14、前景如何,假如不供应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5、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胜利典型宣扬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敬重不够,致使创业胜利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指责。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意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意全民创业的需求。全市99个建制镇,人口2万以下的有43个,2-5万的47个,有的乡镇中心人口仅几千人,没有一个镇被列为全省规模乡镇。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
15、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实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实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阅历,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要坚持分类指导,支持一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先发展起来,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增加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
16、贡献率。各县(市、区)要留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留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长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2、从推动小城镇
17、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广辟投融资渠道,实行多方投资、谁投资谁收益等形式,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并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资本与资源的有效对接,使小城镇成为各地农村生产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项目的承载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地。对具有发展工业条件的乡镇,要通过发展打造经济强镇;对没有工业发
18、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主动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主动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扬力度,努力营造敬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主动激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长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激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加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
19、部和农夫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3、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加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实行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阅历,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当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供应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
20、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供应贷款担保,严格限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状况,健全账目。 对由乡镇政府担保的历年贷款形成的债务以及世行贷款,要坚持“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由借款单位或受益人认帐,分期偿还;对因平衡预算或部分支出列暂付款等缘由形成的挂帐,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解决。党委和组织部门对选拔运用乡镇干部应树立“发展、增收是政绩,消赤、减债也是政绩”的正确观念,建立乡镇减债考核方法,将减债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调动、升迁挂钩。 4、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
21、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夫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夫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主动探究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加农夫自我爱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险实力;市、县两级要支配肯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宝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激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复原、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溢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
22、,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对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5、从建立激励机制上供应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
23、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肯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赐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果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赐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嘉奖,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运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赐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赐予表彰和嘉奖。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动、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2篇:发展乡镇经济调研报告 发展乡镇经济调研报告 近年来,大力发展以“乡镇增财力、农业增效益、农夫增收入”为重点的乡镇经济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这是因为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24、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乡镇经济最能激发基层的活力和创建力,对推动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确定性的意义。 一、发展乡镇经济的重要意义 1.乡镇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引擎与支撑。发展乡镇经济要站在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相识和理解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乡镇经济的发展是乡镇范围内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农夫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致富农夫、旺盛农村就要依靠乡镇经济的带动,做大做强乡镇经济,才能够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提升农村产业化水平,推动城镇化进程。 2.乡镇经济的发展将
25、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小城镇建设将是我国目前二元体制结构变更的交汇点与平衡点,变更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格局,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是乡镇经济的发展的趋势。而乡镇经济的发展肯定程度上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农夫收入,旺盛农村经济生活,扩大经济辐射面,从而 有力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3.乡镇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县域经济的运行。乡镇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丰富的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具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潜力巨大,通过生产要素的不断聚集、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将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会使周边乡镇快速成为其
26、中心城市的卫星小城,带动它的全面发展,进而整个经济的互动会愈独创显。 二、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是缺工业用地,有的大项目无法落户;二是缺优秀人才,各行各业缺领军人物,有的企业老板缺乏社会责任感;三是缺稳定且充溢活力的乡镇干部队伍,尤其是搞经济工作的人太少;四是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些地方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须要;五是机构改革中出现了管理“梗阻”,新的条块分割,使乡政府职能弱化,成了政治上的空架子,经济上的空壳子,无权无钱,使得调控、协调实力变弱,难以担负起组织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任。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二、三产业严峻滞后。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27、始终不足,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同杯水车薪。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很难对农业生产供应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抵挡自然灾难的实力也大幅下降。农业产品加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不高。乡镇的 工业建设起点不高、层次较低,技术水平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经济超常规发展主要是依靠增加投入和铺设新摊子,实行的是外延式扩张,缺乏对传统产业改造和辐射实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非常明显。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均收入少,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市场取向改革不到位以及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和开放的非均衡的发展也是导致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 3.对发展乡镇经济的
28、思想相识不清。有些乡镇的党政领导缺乏对乡镇经济的整体相识,认为发展经济是省市区(县)各级领导的事情,自己所处的乡镇区域小,招商引资困难,能够把目前的乡镇企业保持现状,不让其迁走或破产就是行了。乡镇企业绝大多数为私营企业,一般是本地人投资或借资兴建。私营企业主多是农夫,思进心不强,加之整体素养较低,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洞察实力使其不能做大做强。此外,农夫种地,农资价格偏高,收入也不多,虽然近几年政府给种粮补贴,但很难变更农业整体收入低的现状。大多数农夫宁愿取得较小的土地收益,也不情愿流转自己的土地,思想上是小农意识作祟,认为土地是自己的,纵使无力耕种也不愿让给他人经营。 4.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相识不
29、足。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建宽松的政治、社会和舆论环境。但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土地运用、项目审批、工商税费等方面由于相识不足,肯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而民营经济的 目标本身具有趋利性,个别的企业在成长初期,为了发展会偷税漏税,尤其是法制不健全时,不行避开地会出现一些短期化行为,甚至是作奸犯科行为。对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监管,势必会导致恶性循环,民营企业局限于“小打小闹”,很难发展壮大,不能真正发挥民营企业拉动乡镇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发展乡镇经济的策略 1.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破解乡镇特色经济发展资金难题。乡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是要加大投入。在乡级财政实力薄弱、资
30、本积累困难、政府投资困难的状况下,要把推动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放在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和项目建设上来,招商引资是最为有力的依托。要优化经济环境,把握招商引资的主动权。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可实行土地入股方式,来吸引企业的进入;二是完善招商引资措施,大力推介乡镇的地理位臵优势、交通发达优势、土地资源优势、投资环境优势,降低“门槛”,放弃眼前利益,谋求长远利益;三是坚持发展规模型企业和质量效益型企业并举,形成“大中小结合、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格局,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培育新的增长极。 2.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抓手,破解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难题。深化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主要做到“三抓”
31、。一抓基地建设,“突出特色、壮大规模、集中连片、整体开发”优化品种结构,壮大规模。二抓示范点建设,集中建设一批农业专业化生产示范基地,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三抓科技,接着加大农业好用技术推广力度,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主动推动农业机械化。 3.以农业结构调整主线,破解产业结构单一的难题。根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臵,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主动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主动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在
32、“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探究“多业并举”的发展模式,实现增值增效。种植业向优质化、集约化发展,养殖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二、三产业向观光型、效益型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要重点突出本乡镇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以增加农夫收入。 4.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着力点,破解农夫增收难的难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增加农夫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农村环境田园化重要载体。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外延增值。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首要的是抓龙头企业,建原料基地,之后是用发展工业理念提升传统农业。以公司为依托,以专业村、专业合作社、专业户为主体,以服务为纽带,合理布局并建设农产品生产基
33、地,让农夫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的结合,形成“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品牌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会促进农村分工分业,同时提升农产品增值空间。 5.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契机,破解农夫学问化难题。农夫要富有必需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外出务工农夫的收入,而且可以促进本地区的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收益。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夫转移就业的实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力度。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和信息网络,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切实保障农夫工的合法权益,引导乡镇、中心集镇旁边的农夫领先从土地上脱离出来,
34、使更多农夫在输转中实现劳务移民。 四、发展乡镇经济应重点把握的几个方面 1.农业集约化发展是必定趋势。由于小农经济存在缺乏大规模公共设施建设实力、无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高成本、低收入、阻碍技术进步等等弊端,它的必定结果是两极分化和土地兼并。而发呈现代农业是个动态的概念,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农业集约化水平要求也必定越来越高。调查显示,74%的村干部和农夫认为有必要健全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随着农村经济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各地农村已经自发地出现了一大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涵盖了农村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经营,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等。因此,发展乡镇经济就要不断探究集约化发展之路。 2.农产
35、品深加工是主要发展方向。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与市场连接的重要纽带,是农产品商品化不行缺少的中间环节,同时也 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记。要依据各地的资源优势,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确定起步水平,制定发展规划。生产过程和产品向标准化,加工生产和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大农业支撑的爱护力度,以此带动农业附加产值产出效益的实力。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原则。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突出,水资源、耕地、草地等主要农业资源不断削减,严峻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要转变农业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发展,就要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保证数量、注意质量追求社会效益室外发展
36、方式;由单一农业功能转变为多元化的农业功能;由牺牲环境、不行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绿色”节约型、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为重点,坚持从本地实际动身,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创新乡镇经济发展机制,增加发展活力,促进乡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3篇: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2022年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深化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呈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动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
37、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探讨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殊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仔细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渐渐显现
38、,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动项目建设,注意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缘由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
39、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宝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动。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肯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
40、荣获“全国最大珍宝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宝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阔农夫务农主动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夫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支配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动。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激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淌,使一些集镇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
41、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殊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夫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动参加者和干脆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敏捷。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干脆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支配粮食直补、良
42、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支配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起先主动探究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庐山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乡镇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了支柱财源,同时,根据“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原则,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夫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
43、习浙江创业阅历,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夫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夫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酬劳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夫在经济收入上创建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夫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夫特殊是青壮年农夫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修水县农村劳动力33万人,有近20万外出打工,xx年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2.1亿元,为我市劳动力务工总量和劳务收入最大县。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夫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
44、在的主要问题及缘由分析 在确定乡镇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还应当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
45、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须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峻,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念和志气。 2、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实行“放水养鱼”的实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xx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
46、6%;xx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料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微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确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溢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
47、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较多的经济实力弱、增长幅度慢的乡镇,相对抵消了发展快、收入高、总量大的乡镇的经济贡献率。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看,全市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仅10家,超10亿元产值的还没有,很难在一个地方大范围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 3、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靠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起先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
48、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很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 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峻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实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4、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峻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夫、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很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峻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假如不供应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5、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