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七章.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5959218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第七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劳动经济学第七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第七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第七章.ppt(8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章 工资生成理论与工资水平工资差异 第一节 工资生成理论第二节 工资水平第三节 工资差别1n经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关于资本主义工资的理论研究;二是关于社会主义的工资理论研究(按劳分配学说提出,但没有精辟的见解)2n一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n马克思等经典著作对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调节资本主义工资的规律,以及相对工资工资形式,资本拥有者与雇员之间的工资分配关系等做了系统的分析,简介如下:n1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态。n2 资本主义工资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按劳动时间或劳动产品数量支付的,劳动力这一商品有独特的特性,是一种创造价值的力量,是一种产生价值的

2、源泉,增增值。n3 资本主义的工资以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为尺度,受价值规律和劳动力供求关系调节。3二 社会主义工资理论n(一)初期社会主义工资理论 n主要是苏联的工资理论,在按劳分配的实践中,推出了社会主义工资生成理论,观点如下:n1 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按劳分配理论以及设想是其形成与发展的源泉。4n2 明确阐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长期保留商品货币关系和工资范畴。同时提出社会主义工资与资本主义工资有本质的不同。社会主义工资在社会总产品中除了必要扣除以后,对劳动者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个人消费品的一种劳动报酬形式;而资本主义工资则是劳动力价值或者价格的转化形态。5n3 与高度集中,统一管

3、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国家是分配的主体,企业等基层单位基本上没有工资的分配自主权,一切由中央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集权管理,实行全国统一的工资制度及分配标准,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同工同酬”原则。6n4 强调实行按劳动质量与数量计付工资的原则,复杂劳动的工资可高于简单劳动的工资;繁重劳动的工资可高于轻便劳动的工资。为此,制定并执行“技术等级工资制”,“岗位工资制”,“职务工资制”并发展西方国家的计件工资制;主张以计时,计件工资为主,奖金,津贴为补充形式。7(二)社会主义工资理论的发展n 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社会主义理论学者认为有差距,工资不可能完全按照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与设想运行,进行了一些

4、探索。50年代中期到现今,尤其在1978 年开始,对社会主义工资理论和管理技术有所创新和发展,归纳如下:8n1 对社会主义工资理论与实践所依据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现实的新认识。n初级阶段生产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相应地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和多层次的所有制结构,应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而不是国家(政府)的附属物。9n2 社会主义工资具有两重属性。n即一方面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消费品,另一方面是生产(工作)中的活劳动成本投入,工资水平要与经济效益和个人劳动贡献相结合。10n3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工资分配的基本原则。n 按劳分配与价值规律相结合,等量劳动相交换

5、要与等价交换相结合;工资分配的依据不是个别劳动量而是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量,也不是按实际提供的劳动量分配而是按已经实现的有效劳动量进行分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并实践了按要素分配的原则。11n4 国家不再是分配的主体。n 国家是以一定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微观经济的工资进行宏观的调控。12n5 建立工资谈判机制。n 工资水平以及工资增长以及工资构成等由劳动力市场主体即供求双方谈判决定。13三 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n(一)早期的工资理论n1 配第的工资理论n 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那时工资由国家法律所规定,工资有最高限制,违反则受罚。配第根据自己的价值论,从理论上论证这种工资制度,认为工资

6、和商品一样,有一个自然水平,这个水平就是最低生活资料价值。他的工资理论实际上是将工人的每日工作劳动时间划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这一理论后来成为古典经济学的基础。(自己未意识到)14n2 法国重农学派工资理论n (1)魁奈的纯产品理论n 指出农业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扣除用来补偿消耗掉的农具,种子等生产资料和工人与农业资本所有者吃用的消费资料之后的剩余产品,即将“纯产品”看做农业产品价值超过生产这些农产品而必须消耗的生产费用的余额,将劳动者的工资仅仅限于维持他们最低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将产品明确划分为“扣除”和“剩余”两部分。从最低限度工资论出发,将“纯产品”看做农业劳动创造的剩余产品。1

7、5n(2)杜尔阁 重农学派的高峰!特别表现在工资理论上,明确指出所谓劳动者是指靠双手和辛勤劳动的除了能把自己的劳动出卖给别人之外一无所有的普通工人。n 说明工资水平是怎样决定的,从自由竞争原则进行分析,认为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资本家有一大群工人可供其选择,必然会优先选用要价最低的人,这就在工人之间竞争,降低了工资水平。16n3 斯密的工资理论n(1)工资 n 斯密的工资理论涉及到工资水平的决定,工资的变动趋势以及工资差别原因等。认为工人,资本所有者,土地所有者这三个阶级构成了文明社会的三大要素和基本阶级,与这耽搁阶级相适应的有三种收入,即劳动的收入-工资;资本的收入-利润;土地的收入-地

8、租。在这三个阶级三种收入的理论中,从分析劳动工资开始的。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创造的价值,在扣除劳动者工资后,才能提供利润和地租。工资的解释如下两种。17n一种解释:在没有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制的原始社会状态下,全部劳动产品归劳动者所有,没有人分享。这时,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就是他的自然工资。资本和土地私有制产生后,工资就只能是劳动产品的一部分了。18n另一种解释:工资是劳动的价格,认为劳动价格有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之分。自然价格应该等于工人为维持自己以及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即工资至少需足够维持劳动者的生活,稍微超过足够维持生活的程度。市场价格是通过工人和资本所有者双方竞争而订立的契

9、约来规定的。因此,-劳动的市场价格也称为劳动的货币价格或货币工资,它围绕着劳动的自然价格而变动。这种变动取决于对劳动的需求。19n(2)工资增长的决定因素n 认为取决于对劳动的需求,而对于劳动的需求又取决于财富生产的状况。20n(3)工资差别的形成n 认为工资水平在同一地区应该完全是相等或趋于相等。工资水平在这种流动中得到了均衡。但事实上工资有差别。原因是:职业本身的性质不同;政策不让事物完全自由发展。21n4 大卫.李嘉图的工资理论n 研究分配问题首先要研究工资,因为他首先意识到工资是影响利润的首要因素,对利润和地租的研究应该以对工资的分析为前提。以下是他对工资的决定,工资变动规律等问题的观

10、点。22n(1)工资的决定n 劳动是一种商品,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自然价格是让劳动者大体上能生活下去并等量的延续其后裔必须的价格,取决于劳动者维持其自身与其家庭所必须的食物,必需品和享用品的价格。劳动的市场价格是根据供求比例的自然作用实际支付的价格。(斯密所说的自然价格是指劳动力的价值;李嘉图所说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支付给工人的工资)23n(2)工资变动规律n 从劳动的供求两个方面分析对工资变动的影响并企图从中找出工资变动的规律。认为工资的高低同工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成反比。(运用了马尔萨斯人口增长论结合起来)马尔萨斯人口论与李嘉图学说结合起来而成的劳动理论,其核心是设法降低一国家过高的

11、人口增长率,以求实现其长远福利。24n(3)相对工资 n 从劳动价值出发论证了工资和利润的相互关系。说明劳动创造的价值在工人和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前者得到工资,后者得到利润。工资的升高或降低,只会引起利润的减少或增加,而不影响商品的价值。n 25小结n从配第到李嘉图,虽然都对工资水平有不同的论述,对揭示工资的本质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基本上均认为工资水平决定于维持工人自身以及家属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总价值或价格。以后人们把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理论称为“维持生存工资理论”。这是一种初级的工资理论,被其他工资理论所替代,但有有益的启示:为确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提供了理论框架。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

12、系揭示工资升降现象的原理对我们也有启示:应该明确的是,“维持生存”和“劳动力供求关系”虽然会影响工资水平,但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生产和劳动生产率以及经济效益。26n5 约翰.穆勒的工资基金理论n 19世纪上半叶,认为雇佣劳动者的就业总基金没有增加,或者,如果竟相就业的人数不减少,工资总基金额就是不可能增加的。同理,如果用于支付劳动力的资金不减少,或者领取工资的劳动力人数不增加,工资是不会下降的。27n 因此,工资决定于劳动力人数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或其他资金之间的比例。简而言之,可以说工资决定于资本。工资基金理论强调,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本总额是一个固定的量。其中用于支付工资的部分(即工

13、资基金或劳动基金)也是一个固定的量。而工资是资本的函数。他认为每年的产品收入中,必须先扣除用于补偿和追加生产资料的资本和利润,剩余部分才用于劳动者的工资。如果用于劳动者的部分多了,工资的增长影响了资本的增长,就必然影响生产的发展,从而使用于下一个生产周期的资本和工资减少。所以,工资的增长不能影响资本的增长。28(二)现代西方经济学工资理论n1 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n 克拉克提出,把边际生产力论分为劳动生产力递减和资本生产力递减两个方面,用劳动生产力递减解释工资的决定。工资取决于劳动边际生产力。n 如果工人的人数不断增加,开始产量会增加,但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则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人,就使每个人平均分摊

14、到的工具设备减少,从而使每一个单位劳动力的产品要比原来减少,因而追加的新工人的劳动生产力依次递减;最后增加的那一个单位的工人的劳动生产力最低。或者说,工资是由投入的最后一个劳动单位所产生的边际产量所决定的。雇主雇佣的最后那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等于付给该工人的工资。29n2 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n 马歇尔 工资水平的决定是生产要素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需求和供给决定了均衡的价格工资。30n3 集体谈判工资理论n 亚当.斯密也注意过谈判对工资的影响,二战后,工会势力的发展,使得在工资的决定取决于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交涉力量的抗衡结果。多步 邓洛普 张伯伦等为代表。31n4 人力资本理论n 虽然

15、不是工资理论,但对工资的决定有很大影响。32n5 其他有关工资生成理论n(1)购买力工资理论n 企业兴旺的条件是市场存在大量需求,以使得企业能以适当的价格出售产品,从而获得足够的利润。雇员以及家属也是企业产品的消费者,如果雇员工资和购买力高,需求就强烈,生产规模高水平就能持续;反之,如果工资和购买力低,生产规模将相应萎缩,失业就会出现。33问题n这一理论要实际应用中有问题,只有提高工资能带来生产的增长才是理想的状态;否则,增加购买力就会带来物价上涨,除非购买力的增加部分都用于储蓄。需求不足导致了失业。(如有一些企业不景气是因为职工资过低无力购买)如果他们有钱则愿意购买企业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购

16、买力理论可以发挥作用。但如果失业是由于资本,财富缺乏(如在工业生产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这种理论则不适应。34应用n 在那些本国经济主要依赖国际贸易的国家,采用这种理论要慎重。因为增加工资会强化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同时也太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如果不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补偿这种影响,增加工资就会降低这些国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在那些已经面临巨大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工资水平迅速提高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35n(2)分享经济理论n 主张“分享基金”作为工人工资的来源,与利润挂钩,工人与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达成协议,规定双方在利润中的分享比例。1984年马丁.魏茨曼提出的。n 企业倾向于多雇佣工人,从而稳定就业

17、减少失业。问题在于分享制虽然可以鼓励雇主增加工人,减少失业,但工资会下降。企业为了吸引工人,留住工人,工资就要等于或高于其他等级工人工资。因此这一制度是否会限制企业追加雇佣量或保留现有工人的能力值得研究。36n这一理论本身隐含雇主决定就业水平的观念,必然受到工会的抵制。37n(3)工资刚性与效率工资理论n 工资刚性是指劳动力市场上的货币工资水平向下浮动的可能性或工资向下变动的弹性非常低。由于工资刚性引起的失业,其原因并不在于信息的不完善,而恰恰是劳动力需求不足。38n效率工资理论,这是最新成果。假设条件是,员工的有效劳动供给量,或者说工作的努力程度,工作绩效与工资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即企业支付的

18、工资越高,员工们的工作效率就越高。如果能有效发挥作用的话,每一个企业支付的工资都将高于市场上的均衡工资水平,从而导致劳动力供给过剩,失业现象会越发严重。39n 从这一理论得到的启示:na 保持适度的失业率是必要的。(可刺激工作努力提高有效劳动)nb 市场上出现了真正的待业者(非自愿失业)nc 可为工资刚性提供另一种理论解释。n 工资水平与人们工作的努力程度成正比,如企业向员工支付较低的工资,劳动成本虽然低,但工作绩效或效率同时降低,因此,给付低工资并不是明智之举。40四 按要素分配的工资生成理论n1 生产要素:最早提出来三要素是法国的撒伊,奥地利的熊彼特在20世纪初提出“创新理论”中提出企业家

19、才能也是要素。n 自然赋予物,人力资源,人们创造出来的工具和手段。41n2 要点:n(1)投入什么要素,取得什么报酬;n(2)投入多少,取得多少报酬;n(3)实现各项要素的合理报酬主要通过各要素市场进行;n(4)各要素投入之间的报酬关系。(所占比例份额)42n3 按要素分配的方式:n(1)劳动分红制度(利润分红,利润分享);n(2)年薪制;n(3)股票类薪酬制(借贷购股,期权分配);n(4)劳动股权计划(股权分散化,职工持股现象的进一步发展)。43n4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理论n 国内学术界谈论n(1)版块论n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板块式的组合。公有制-按劳分配;非公有制-按要素

20、分配。n(2)过渡论n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是过渡性的,为了防止发生思想混乱而采取的变通策略,初级阶段。n(3)融合论n 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按劳分配为主体使按要素分配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结合起来,各取其长,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n 44 第二节 工资水平n本节讨论题:1.高水平工资与低水平工资的评价 2.工资水平的提高有哪些影响因素并如何影响?)45一 宏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n工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n工资水平=劳动者工资总额/劳动者平均人数n货币工资水平=货币工资总额/劳动者平均人数n实际工资水平=货币工资总额/同

21、期物价指数46n从上面公式可以看出,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有三个:工资总额,人数,物价水平。但要深入分析的话,还要结合其他因素,从全国范围看,影响因素有: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产率水平,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可供个人消费的消费品数量,就业规模和人口增长,城乡收入等。47n1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工资水平n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之一通常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高,即使在工资所占份额不变的情况下,工资总额也会增加,从而工资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根本保证。可见,这个指标的总水平和平均水平是决定工资水平的基础性因素。48n2 社会劳动生产率n 提高工资的途径:增加工资总额;减少劳动者人数n 人

22、口增长,只有靠工资总额增长,如果保持合理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不变,要使工资水平增长,必须使工资总额持续增长,并且超过劳动人数的增长速度,那只有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要么增加劳动者人数,要么提高劳动生产率49n 因此,要努力使社会生产率持续稳定增长,并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才有可能使全体社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提高。n 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实质上是劳动报酬与劳动成果的关系。即在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中,按什么比例在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50n 平均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相适应,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n a 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nb 工资增长要与消费资料的使用相适应;nc

23、工资增长要考虑非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实现的,比例合理,就能保证非物质生产部门得到应有的发展,并保证其劳动者的劳动得到合理的补偿,使他们的生活需要得到应有的满足。)51n3 国民收入分配比例与工资水平国民收入 消费基金 积累基金 社会消费基金 个人消费基金 城镇劳动者工资农民收入的比例关系 52n4 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与工资水平n劳动者工资总量与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的结构相适应,要求用于吃穿用等消费品之间及各自内部的结构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比例关系适当,不仅能较好的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也又有利于引导劳动者的消费朝着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n 工资总量应与消费品的价格

24、档次结构适应。可供分配的消费品不仅是决定宏观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决定宏观工资水平的最根本的因素。53n因此,研究宏观工资水平时,必须研究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的总量,结构以及价格,以确定宏观工资水平。54n5 就业规模与工资水平n 新增就业人口对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如果把新增工资基金过多用于提高原有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就会影响扩大就业,使失业问题更严重;反之,则原有劳动者工资水平难以提高,就会挫伤其积极性。所以在新增工资基金中,正确安排用于新增劳动者和原有劳动者的工资基金的比例,是研究和确定工资水平时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55n6 人口增长状况与工资水平n 前面这些因素直接影

25、响工资水平,而这些因素又都直接或间接地受人口增长状况的影响和制约。所以,人口增长状况对劳动者工资水平有潜在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有影响;人口增长对消费基金使用有重要影响。56n7 城乡收入差别与工资水平n 农村收入低会影响到对工业产品的购买力;而城市劳动者收入高会扩大对其他消费品的需求,以及对第三产业服务的需求;因此城乡收入不宜差别过大。57二 微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n(一)企业外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n 1 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n (1)市场对企业产品需求增加时,扩大规模,劳动力需求增加,工资水平高;n (2)市场对企业产品需求减少时,工资水平低;n (3)本行业或本行业其他

26、企业的工资水平上升时,会导致劳动者供给数量减少,提高工资;n (4)本行业或本行业其他企业的工资水平下降时,会导致企业降低工资 58n 2 政府对企业工资水平调控决策的影响n 政府调控的原则: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员工实际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最低工资制度,由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协商。n 3 物价对企业工资水平影响(补偿);59n 4 社会劳动生产率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企业确立自己工资水平时候,要重视研究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n 5 行业工资水平的变化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60n(二)企业内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n

27、 1 劳动差别:岗位劳动差别,个体劳动差别n 2 分配形式:计时,计件等形式要适应企业特点,员工福利及各种优惠待遇。n 3 企业效益:劳动生产率变化,人才,原材料,销售,新产品开发,企业不同时期工资的“以丰步欠”,劳动管理水平等。61三 工资水平控制n 从宏观角度对工资水平的控制,n(一)工资总水平控制与收入政策n 收入政策是政府通过非强制手段或强制性手段控制工资水平的政策,包括对物价的干预。通常政府会采取以下措施:n1 权威性劝说政策n2 工资-物价指导线或指路标政策n3 补偿或税收性收入政策n4 工资-物价管制或冻结政策62n(二)低端工资水平调控-最低工资制度n 1 最低工资相关概念:n

28、 (1)最低工资: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额。n (2)最低工资标准:也叫最低工资率,是由最低工资制度所规定的单位时间最低工资数额,或日工资标准的下限。63n(3)最低等级工资标准:行业,部门,企业等用人单位实行的工资等级制度中,最低一个等级的工资标准。最低等级工资标准可以等于或高于最低工资率,但不能低于它。n (4)最低工资收入:用人单位中工资收入最低的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实际取得的货币工资数额。由于工资分配以劳动贡献为准,因此最低工资收入可不受最低工资标准的约束。64n(5)最低工资制度:有关最低工资的确立和实施的一系列法律,法令,条例,规定

29、以及办法的总称。包括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标准,实施范围,水平调控及监督手段等内容。它是国家干预用人单位工资水平的一种法定形式。n (6)最低收入:即贫困线,一般指社会劳动者家庭的人均收入下限。低于此标准者,可以申领社会救济金。65n 2 最低工资制度的社会经济作用:n (1)对于低收入阶层或收入不稳定的劳动者,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n (2)通过对每个劳动者提供一份有保障的收入,体现社会公平原则,维持社会政治与经济秩序的稳定。n (3)减少社会贫困现象,消弱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维持社会的一定购买力,为正常生产发展创造必要的市场条件;n (4)制约平均工资的变化。66n 在我国,加班加点的工资

30、,特殊岗位津贴以及保险福利补贴,不应该计入最低工资。实行计件或提成工资等者,必须在合理折算基础上,确保单位最低工资的 支付。但由于本人原因造成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未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不适用以上规定。67n(三)高端工资水平控制n 1 社会集团的最高工资水平控制:n 最高工资不超过劳动的边际生产率;计划调节条件下,不超过积累的最低限额。n 2 对个人最高工资水平控制:n 在计划手段调节时候,通过等级工资制中的最高相指标来限制;n 工业发达国家,原则是放开分配,控制收入,宏观上没有限制,但通过工资税,遗产税,其他个税来调节。68n(四)平均工资水平控制-工资指导线制度n 1 工资指导线的含义:n 是在

3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保证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经济指标的现状与变动,提出的关于年度工资水平增长标准的权威性建议。n 2 工资指导线的主要内容:n 基期年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经济状况,工资结算状况,利润成本等)n 本年度宏观经济形势预测;n 本年度工资增长建议;n 实现工资指导线的相关措施。69n(五)通货膨胀条件下实际工资水平的调控n 1 实际工资水平与物价n 实际工资水平的保证成为工资分配领域一个突出问题,受到政府和经济学界的关注。货币工资与物价关系密切。70n 2 保证实际工资水平的主要手段:n (1)工资指数化(通过立法,将工资增长指数与生活费价格指数直接挂钩,定期

32、按照规定的比例自动增加工资。工资指数化是一种制度化手段。n (2)工资非指数化(不是一种法定制度,而是一种原则性要求,具体操作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工资增长与物价上涨间接挂钩,由政府根据有关文件,人为地,不定期地决定工资增长。)可以明补和暗补。n (3)提高工资标准。71n(六)短期工资水平的非经济调控-工资谈判制度n谈判制度运行的基本条件:n 规范化的工资谈判制度条件,要依据法律而进行;要有系统完善,实力雄厚,有权威和代表性的工会组织,并且劳动者有自主,自愿加入工会的权利;另一方的企业经营者,也有必要依法建立自己的谈判组织,即雇主组织或联合会;还必须具备一个至关重要的主观条件,即谈判双之间的信

33、任程度。72第三节 工资差别n一 工资差别的类型:n1 含义:劳动要素供给者之间在要素服务收入数量方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时间概念在分析工资差别中是个相当重要的条件。n 短期供给存在不能改变的构成要素:劳动力的素质结构,劳动力市场信息获取情况,成本障碍(获取信息方面的成本)。长期供给则不存在。73n2 类型:n(1)按时间分:短期工资差别(过渡性的),长期工资差别(长期均衡工资差别)n(2)按劳动力供给者特征分:年龄工资差别,性别工资差别n(3)按劳动者所处群体地区分:行业或产业工资差别,地区工资差别等。74n二 工资差别形成以及运动规律n n1 工资差别的形成:n 从事各种工作的劳动技能,知识

34、要求不同,在生产操作中的顺序作用,从事不同难度的工作所需要学习时间,费用,知识顺序也不一样,大家知觉认为工资应该有差别。经验的积累,科技的发展进步,等级化,制度化,工业化进展,工资差别变化等等相继出现形成了。75n2 规律n 一个国家开始工业化时候,工资差别呈扩大趋势(这是因为需要大量技术业务水平高的劳动者,经过长期培训,差别加大);工业化发展起来后,工资差别呈缩小趋势(技术队伍庞大,教育培训机会多,差别逐渐缩小,)当文化科技高度发展,技术差距消除,劳动差别消失,工资差别也就不存在了。n(讨论题:工资差别会消失吗?)76n三 工资差别的成因n工资差别的原因很多,经济状况,劳动者个人因素,职业因

35、素等都有影响。n1 产业(企业)间工资差别n (1)从理论上讲,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劳动力中,熟练劳动力所占比例大小是影响产业之间工资差别的重要因素。如,建筑业中熟练技工,电工,木工等多,工资水平也高,而零售业中大多非熟练技工,因此工资水平低。n(2)产业所处的地理位置;77n(3)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影响工资水平;(资本密集型产业工资高,反之低,有能力支付较高的工资,有垄断的利润和收益)n(4)工会化的程度以及劳资双方力量对比;n(5)劳动力 供求状况。78n2 职业之间工资差别n(1)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n(2)风险性补偿工资差别n(3)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79n3 劳动者个人间工资差别n(1)竞争性工资差别n(2)垄断性工资差别80n4 地区工资差别n(1)地区间贸易n(2)资本流动n(3)劳动力流动81n本章小结:工资的生成理论包括社会主义工资理论与资本主义工资理论。决定工资水平的因素,宏观工资水平因素有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等,其中最根本的是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决定企业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从外部看是市场劳动力供求关系和政府干预,从内部看则是劳动力素质与企业效益差别。其次,工资差别原因,主要有补偿性,竞争性,垄断性三大类,工资水平的调控包括对总水平以及低端,高端水平的控制。82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