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pdf(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前 言 一、任务的由来 灰岩矿位于王益区王益乡石坡村,矿山始建于 80 年代末,在 2008 年底将原来的五个采矿证进行了整合,石坡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区是正在开采的矿山,该矿点距市约 19km,交通较为便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 44 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规范矿山企业采掘生产,加强地矿行政管理,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和正常建设。委托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二、方案编制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目的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影响评估
2、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进行分区,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保护和治理恢复的措施,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达到有效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为矿山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督,为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据此目的提出以下主要任务:1、阐明矿山及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2、基本查明矿山因采矿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引发因素、危害及危险性大小)、对地形地貌及人文景观的破坏和影响、对含水层的破坏(范围、规模、程度及生活用水)和影响、对
3、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对重要交通设施的破坏和影响以及已采取的措施和治理效果;3、对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4、根据矿产资源开发方案或开发计划、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5、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措施和监测方法;6、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包括工程部署、防治工程经费估算、保证措施和效益分析。三、方案编制的依据 本次工作主要以国家、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和技术规程以及矿山工程技术文件等为依据,主要包括:(一)政策、法规及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
4、和国矿产资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地质灾害防治条例;(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7)土地复垦规定;(8)陕西省环境保护条例;(9)陕西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10)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二)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3)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国规字第103号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
5、8-2006(2006年6月5日发布、2006年9月1日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12)中
6、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三)技术文件与资料(1)陕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报告();(2)陕西省市王益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西安西科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09 年 3 月;(3陕西省区域地质志(1:50 万),陕西省地质矿产局,1989 年;(4)陕西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1:50 万),陕西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2000 年;(5)陕西省滑坡、崩塌、泥石流分布图及说明书(比例尺 1:50 万),陕西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队,2000 年。四、方案的适用年限 根据陕西省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资料,石坡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范围,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内矿体呈层状产出
7、,厚度大而且稳定,。经生产开采取样分析,矿石品位较均匀,有益成分高,有害成分低,岩石力学强度大,经估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保有资源量为万吨,能满足已有的年生产15 万吨建筑石料生产线 15 年的矿石需求,但根据矿山现在的额开采规模,可生产 3-4 年。因此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时限为 4 年,即 2012 年 1月016 年 1 月,方案编制基准年为 2012 年,方案实施过程中 4 年后应进行修订。五、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法(一)技术路线 本次工作的技术路线是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建设项目区主要的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地面调查,经综合分析研究
8、,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图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程序框图(二)工作方法 本次对金桥建材有限公司砂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遵照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09)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作。1、充分搜集、利用区内已有地质资料,通过现场踏勘,初步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估的范围、级别和调查区范围。2、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3、对上述成果综合整理、系统分析研究后,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4、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措施和部署方案。本次评估工作野
9、外调查配备了 GPS 定位仪、数码相机及测量工具等设备,取得了丰富的野外第一手资料,室内报告编制阶段的数据整理、资料统计、计算、图件编制和复制等工作采用计算机技术,以提高成果的精度和确保质量。(三)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从 2012 年 1 月至 2012 年接受委托 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评估范围确定、评估级别划分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及部署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本的编制 2 月完成,先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共五人,其中高级工程师 3 人,助理工程师 3 人。根据本次
10、工作的任务,首先搜集了与本次评估工作相关的陕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报告。在此基础上,对评估区进行了 1:2000地质环境调查,调查区域为矿区及采矿活动影响区,完成调查面积约,最终编写文字报告 1 份,电子版 1 份,附图 3 张。完成主要工作量见表 0-1。工作内容 分项名称 单位 数量 资料收集 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报告 份 3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份 1 矿区资料 份 2 1:2000 地质 环 境 调查 矿区面积 km2 调查面积 km2 崩塌 处 3 不稳定边坡 处 1 照片 张 50 访问人数 人 6 室内工作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份 1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份 1 矿山地
11、质环境预测评估图 份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份 1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一)矿山地理位置 石坡永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区位于位于陕西省市王益区王益乡的石坡村境内,矿区面积为,矿山始建于 80 年代末,在 2008 年底将原来的五个采矿证进行了整合,石坡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区是正在开采的矿山,该矿点距市约 19km,交通较为便利(图 11)。图 11位置图 矿区范围:按照市国土资源局王益分局划定的矿区范围批复,金桥建材有限公司砂岩矿矿区范围由 6 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由 930 米至 962 米标高。矿区面积约平方公里。矿区范围坐标见表 1-
12、1。表 11 划定矿区范围坐标表 编号 北京 54 坐标 西安 80 坐标 X Y X Y 1 3878666 2 3878666 3 3878774 4 3878712 5 3878510 6 3878538 (二)社会经济概况 市王益区位于市中部。总面积平方千米,总人口万人。是市经济、金融、文化、商贸中心。现辖黄堡、王家河、王益三个乡镇和红旗、桃园、七一、青年路四个街道办事处。王益区地理位置优越,区内公路成网,交通便捷,扼关中、陕北交通之咽喉,西铜和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区辖范围内有铜川矿务局、陕西煤炭建设公司、陕西省东风机械厂等省、市属大中型企业 20 多家 王益区自然资源丰富,煤炭、石
13、灰石、耐火粘土等颇具优势的 10 多种矿藏,储量大,品位高,易开发,蕴藏巨大的开发潜力。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降水适中,雨热同季,有利于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盛产小麦、玉米、油菜、苹果、核桃、花椒、柿子、桃、杏等农副产品。(三)土地利用现状 桐城市王益区金桥建材有限公司隶属陕西省市王益区所辖山区丘陵地带,矿区范围内村庄分布,矿区所占土地均为天然草地,植被良好。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一)矿山开采历史 矿山始建于 80 年代末。当时为民采,年开采量约 13 万吨。主要用于建筑用渣石,在 2008 年底将原来的五个采矿证进行了整合,石坡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区是 年份 2007 年以前 2005-2007
14、年 2008-2011 年 开采量(万吨/年)13 30 80 回采率(%)/97 74 损失率(%)/26 矿山综合回采率 79%左右,没有非正常损失储量,截止到 2012 年,保有可采储量万吨。(二)矿山生产现状 矿山为高台段开采,自然斜坡溜矿,机械装车、载重汽车从采场运至加工车间,矿山现有开采工作面 2 个,目前开采的矿石当天全部运走,无积存。(三)相邻矿山分布及开采现状 矿区包含在铜川声威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灰岩矿矿区内。该矿始建于 1963 年,由原来的六个小型采矿场整合而成,批准开采灰岩矿,采用露天开采,生产规模为 130 万吨/年,矿区面积为。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一)矿山建设规
15、模及工程布局 1、建设规模 灰岩矿矿区面积约2。设计开采矿种为灰岩矿,为露天采矿。采出后外运至料石场生产不同等级料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223-200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报批稿)附录 D、表中石灰岩矿分类标准,确定该矿生产建设规模为“小型”。2、工程布局(1)采区、办公区、生活区 根据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及现场调查,灰岩矿采区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离村庄较远,离公路较近,周围为荒地,扩展较为方便,能够满足年产 80 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的要求。办公及生活区安置在矿区东南侧。(2)堆土场 矿区采场内剥离物主要为上覆黄土和顶部风化层,基本无尾矿。剥离物利
16、用汽车运至矿区东侧沟谷处顺坡堆放。(二)矿山批准的开采层位 矿山批准的开采层位为 930 标高以上的灰岩矿。(三)矿山资源储量及开采年限 根据 陕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报告 资料,截至 2012年,保有资源量为万吨,据此,采区资源储量可满足该矿开采 3-4 年。(四)矿山开采方式 根据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设计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五)矿山阶段或采区布置 根据 陕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报告,目前矿山已经将 962m 标高以上的矿石开采完,下一步拟开采 930-962m 标高之间的矿石。(六)矿山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及处置情况 矿山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矿区剥离出的上覆黄土和风化层,基本无尾矿,废弃物采用汽
17、车运输就近堆放在矿区两侧侧沟谷处。堆土场地四周无工程措施。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一、自然地理(一)气候与气象 本区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本区四季分明、(二)水文 王益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铜川残塬长梁亚区,矿区山体主梁呈近东西向展布,地形北部高,西北低。海拔 1277-1198m,相对高差。矿区范围内无地表水系发育,自然沟谷发育,以大同沟沟谷为主,向两侧发育小支沟,雨水随自然沟谷流入大同沟再汇入漆水河,平常河水干枯,汛期流量较大。二、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铜川残塬长梁亚区。地表植被发育,荒草丛生,植被覆盖率 60%。现状调查,矿区内没有重要地质遗迹及人
18、文景观等分布。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对南侧坡体原有地貌有所破坏,矿区地貌总体上处于自然状态,原有地形地貌景观未发生改变。照片 2-2 矿区地貌 三、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一)地层岩性 矿区地层出露简单,主要为古生界中奥陶统马家沟组(02m)和新生界第四系黄土组成。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中奥陶统马家沟组(02m)分布在矿区内、外围,共分为 8 个岩性层:第一岩性层(O2ma):分布于采矿区外南侧及矿场底部,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灰岩。第二岩性层(O2m a-1):分布于采矿区南北部,岩性为灰-灰黄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第三岩性层(O2mb):分布于采矿区南北部,岩性为浅灰色-灰白色厚层状灰岩。第四岩性层(O
19、2mc):分布于采矿区南部,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第五岩性层(O2md):分布于采矿区中上部,岩性为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第六岩性层(O2me):分布于采矿区中上部,岩性为褐灰色条带状白云质灰岩。第七岩性层(O2mf):分布于采矿区中上部,岩性为灰色-浅灰色厚层状灰岩。第八岩性层(O2mg):分布于采矿区上部,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状灰岩。2、第四系(Q4)(1)、中更新统马兰组(Q2l)风积黄土,浅黄色,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底部发育古土壤层,厚度 10m 左右。矿区大面积出露。(二)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陕甘宁坳缘褶皱束,铜川韩城断褶断的西南部边缘。该区褶皱和断裂构造不发育。褶皱:
20、该区褶皱不发育,仅在评估区北侧发现一背斜构造,岩层总体倾向北西,产状 34028,局部岩层倾角近似水平。断层:评估区断裂构造简单,未发现大的张性破碎带。(三)岩浆岩 矿区内无岩浆岩出露。(四)地震 根据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和 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评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四、水文地质条件 依据地下水的含水介质及赋存特征,矿区地下水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其特征如下:1、基岩裂隙水:含水层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富水性根据岩石裂隙的发育程度极不均一,山上富水性差。2、黄土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黄土出露地带
21、和沟谷中,该类型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黄土孔隙、古土壤空隙中。五、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矿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组合特征、结构类型和物理力学性质等,参考区域资料,将矿区内岩土体类型划分为岩体和土体。1、中-厚层状灰岩 由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组成,中厚层状,呈浅灰灰白色,亲水性差,透水性、含水性好,强度较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好。2、单一结构黄土 由第四系黄土组成。以浅黄色粉土为主,结构疏松,具大孔隙,可塑硬塑,含植物根系、钙质结核及钙质条纹。中等压缩性,承载力特征值一般在 160180kPa。六、矿体地质特征 砂岩矿矿床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矿体分布稳定。采矿证范围内分布的矿层为中厚层状,开采深度为 9
22、30962m。矿体为中厚灰岩,矿体成浅灰色深灰色,矿体出露长度 250m,平均厚度 36m,矿层产状近似于水平产状,略向北西方向倾斜,倾向为 355-360,倾角为 5-28,矿层出露标高为 930962m,矿区多有出露,砂岩矿品位变化小,质量较稳定。顶部局部风化,风化面呈土黄色,顶部覆盖有黄土。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矿区包含在铜川声威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灰岩矿矿区内。该矿始建于 1963 年,由原来的六个小型采矿场整合而成,批准开采灰岩矿,采用露天开采,生产规模为 130 万吨/年,矿区面积为。在开山取石过程中对矿山周边环境存在污染情况,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粉尘污染、噪声污染、植被破
23、坏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矿区东南侧正在切坡整平临时用地,修建办公及生活区,建筑物为砖木结构简易平房。房屋建设用地切坡整平时对地形地貌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是范围较小,总体破坏程度较小。见照片 2-3。照片 2-3 办公及生活区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范围和级别(一)评估范围 依照国土资源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的有关要求,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矿山地质灾害种类和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矿山活动范围,确定评估范围。矿区面积为,矿区包含在铜川声威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灰岩矿矿区内,故此次评估范围以矿界为准,向南外扩至堆土场,向
24、东南外扩至办公及生活区,评估面积为 km2。(二)评估级别的确定 1、评估区重要程度 矿区位于市王益区,属于陕北黄土高原南段,为丘陵山区地带,矿区范围内,无耕地,也无村庄分布,公司现有 1 个办公及生活区:居住人口为公司职工,人口约 20 人。根据国土资源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中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评估区重要程度为一般区。2、矿山的建设规模 矿山为灰岩矿,现有生产规模为 80 万 t/a,其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矿区面积为。根据国土资源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矿山生产建设规
25、模为中型。3、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灰岩矿采区位于王益区王益乡的高坪村,基本处于自燃荒坡状态,无影响生产的地质灾害因素。根据国土资源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中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4、评估级别 评估区重要程度为一般区,矿山建设规模为小型,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成度为中等。根据国土资源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表,确定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三级评估。二、现状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主要是针对矿业活动引发或加剧地质灾
26、害、对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几方面进行评估。经过调查,该矿山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为:(一)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经调查,评估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有崩塌 3 处。1、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评估区内分布有崩塌 3 处(B1、B2、B3),位于露天矿采场采区处。B1:位于矿区采场南侧边坡处。坡体高约 8m,坡度约 70,上覆黄土厚 50m,坡体由奥陶系灰岩岩组成,产状为 2050。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发育三组节理,8090、2055、8510,三组节理均为剪节理,节理面平直。表层风化强烈,裂隙发育,把岩体分隔成多个孤立块体,控制着崩塌体规模。见照片3-1。由于斜坡陡立,砂岩
27、风化破碎,裂隙发育,以及人为放炮采矿,致使岩体更加破碎,使坡度变陡,导致岩体失稳加之崩塌体下方为矿区运送矿石的主要通道,开采时车辆行人来往频繁,容易受采矿活动影响,产生崩塌。在强降雨、震动等情况下,上部陡岩常有掉快现象产生,稳定性较差,对简易道路及人和车辆威胁较大,但规模小,现状评估危险性小。照片 3-1 B1 崩塌(镜向 256)B2:位于矿区采场北侧边坡处。坡体高约 30m,坡度约 40,上覆黄土厚 25m,坡体由奥陶系褐灰色白云质灰岩组成,强风化白云质灰岩约 10m、中等风化 7m、微风化 10m。岩层产状为 18018。岩层节理裂隙发育,2-5 条每米,发育三组节理,28012、275
28、85、26235,三组节理均为剪节理,节理面平直,延伸较远。表层风化强烈,裂隙发育。崩塌体高0m,宽 15m,厚 10m,体积150m3,属中型岩质崩塌,崩向 175。见照片 3-2。由于斜坡陡立,砂岩风化破碎,裂隙发育,以及人为放炮采矿,致使岩体更加破碎,使坡度变陡,导致岩体失稳,重力作用下,产生崩塌。在强降雨、震动等情况下,上部陡岩常有掉快现象产生,稳定性较差,但规模比较大,并且上部已出现 3-4 条裂缝(见照片 3-3),在后续采矿过程中易发生崩塌,现状评估危险性中等。照片 3-2 B2 崩塌(镜向 8)照片 3-3 裂缝(镜像 275)B3:位于矿区采场采区西侧边坡处。坡体高约 15m
29、,坡度约 70,上覆黄土厚50m,坡体由奥陶系灰岩岩组成,产状为 34513。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发育三组节理,7085、2075、32088,三组节理均为剪节理,节理面平直。表层风化强烈,裂隙发育,把岩体分隔成多个孤立块体,控制着崩塌体规模。见照片 3-4。由于斜坡位于采区西侧,砂岩风化破碎,裂隙发育,以及人为放炮采矿,致使岩体更加破碎,使坡度变陡,导致岩体失稳加之崩塌体下方为矿区运送矿石的主要通道,开采时车辆行人来往频繁,容易受采矿活动影响,产生崩塌。在强降雨、震动等情况下,上部陡岩常有掉快现象产生,稳定性较差,对简易道路及人和车辆威胁较大,但规模小,现状评估危险性小。照片 3-1 B1 崩
30、塌(镜向 95)、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评估区内有不稳定边坡 1 处定名为 P1。P1:该边坡位于露天采场运输道路西侧沟谷的斜坡处,为矿渣弃土堆积形成。坡高约 28m,宽 50m,厚 3-8m,坡度为 60。属小型土质边坡。该边坡坡体松散,成份为黄土、矿渣碎块,破面土体裸露,无植被覆盖。见照片 3-4。边坡破面土质疏松,坡面无植被,便于降水下渗,上覆松散碎石土体受降水入渗饱和,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变形,致使坡体失稳滑动。通过调查访问以及坡体性状分析,该边坡稳定性差,但由于该边坡规模较小,现状条件下无危险性对象,现状评估危险性小。照片 3-4 P1 不稳定边坡(镜向 95)(二)对含
31、水层的破坏和影响现状评估 矿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存在,西部约 3km 有一水库,河水污染严重,水质差,不能利用;矿山开采面较高,地表水对其无影响。矿区平时的生产、生活用水来自市的自来水网线,能满足矿区的开采要求,评估区内地下水分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分布于评估区,含水介质主要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富水性根据岩石裂隙的发育程度极不均一,山上富水性差,裸露区主要受补于露头分布区大气降水渗入,其次为各溪流流经基岩裂隙露头带时,部分水量沿裂隙渗入,地下水富水性受构造及埋藏条件限制,分水岭附件径流途径短,富水性弱。根据现场调查,采区基岩裂隙中无地下水渗出,矿山开采对该含水层影响小。松散
32、岩类孔隙水:分布于黄土出露地带和埋沟谷底部砂卵石间,该类型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黄土孔隙中。其补给水源除直接受大气降水渗入外,局部地区受补于基岩地下水露头泉水。矿区所在的丘陵区因地形较高,储水条件较差,多为透水层而不含水。矿山开采对该含水层无影响。综上所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附录 E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露天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影响较轻。(三)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现状评估 评估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地貌类型属于渭北黄土台塬区孤丘山脉的一部分,为低山丘陵沟壑地貌,区域山脉主体呈东西展布,地形中部高,南北底,矿区大部分及周边为黄土梁地貌,黄土覆盖层厚数米至数十米不等
33、。由于本区石灰岩的大规模开采,各处形成规模不等的采场。经调查,矿区内没有重要地质遗迹及人文景观分布。矿业活动开始后,使得采区范围原生地貌发生较大的改变。露天采坑、堆土场对地形地貌都有较大的影响。通过以上数据表明,采矿活动对矿区地形地貌改变较大。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附录 E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露天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严重。(四)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现状评估 矿区范围土地性质均为天然草地,采区面积。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附录 E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露天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破坏较轻。(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状况及效果 为了保
34、护矿区环境,保证采矿活动安全,矿方已采取了一些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为了防止在雨水的作用下边坡失稳,在采区内已经对部分边坡进行了台阶放坡并种植草种,从目前现状来看效果较好。见照片 3-5。照片 3-5 已治理不稳定边坡(六)现状评估小结 综合考虑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状况、矿山活动对含水层、地形地貌、土地资源等影响程度,将评估区划分为影响较严重区、影响较轻区。1、影响较严重区 分布于矿区采场及堆土场,面积,占评估区面积的%。该区发育有崩塌 2 处,不稳定边坡 1 处,现状条件下危险性小,采矿活动对含水层影响较轻,区内无重要的地质遗迹及人文景观分布,采矿活动改变了山体的原始地形地貌,对原
35、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较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属较严重区。2、影响较轻区 该区分布面积 km2,占评估区面积的%。采矿活动对矿区含水层、地形地貌、土地资源影响较轻,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属较轻区。三、预测评估(一)矿山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1、露天采场遭受崩塌、边坡失稳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露天采场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不稳定边坡失稳等。由于放炮采矿,切坡形成高 1030m 的人工边坡,岩体破碎,危岩体较发育,存在一定的临空面,稳定性较差,在强降雨或震动的引发下,仍存在失稳而产生掉块甚至崩塌的可能,一般规模小,对采矿人员及机械有一定的威胁,露天采场遭受崩塌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采区
36、内形成的 2 处文稳定边坡,均位于采区范围之外,坡体疏松,遇强降雨易引发坡体失稳,但坡脚下均为荒坡,无威胁对象,所以,露天采场遭受边坡失稳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2、露天采场开采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该矿采用露天开采,其中现采场及扩建采场均为山坡开采,开采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为运输道路施工和采矿形成的高陡边坡失稳而产生崩塌、滑塌等。根据采矿证批准的采矿高程,露天矿矿底最终标高为 930m,相对高差约 28m,属高边坡。边坡岩性为石英砂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表层风化较强烈,岩体较破碎。岩石开采使斜坡岩体失去支撑,临空面加大,坡体应力释放,侧向围岩压力减小,岩体松动,岩石节理
37、裂隙张开,在重力作用下,易沿着节理裂隙产生崩塌。开采过程中由于爆破震动及强降雨影响作用下,极易引起局部边坡失稳,发生岩石掉块、崩塌甚至滑坡等危害,威胁采矿工人人身安全,同时对开采机械和运输车辆安全也产生威胁,所以,露天采场采矿活动引发或加剧崩塌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采场内的 P1 边坡为废渣堆积场,随着采矿活动的持续,废渣堆积物的增加,引发或加剧该边坡失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采矿活动对 P2 边坡基本无影响,引发或加剧该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综上所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附录 E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露天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影响较严重。分布
38、面积为。(二)对含水层的破坏和影响预测评估 通过现状调查,综合矿区地下水资料的参考,对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破坏进行预测,预测如下:矿区内的基岩裂隙水受构造及埋藏条件限制,分水岭附件径流途径短,富水性弱。矿山开采对该含水层影响小。矿区所在的丘陵区因地形较高,储水条件较差,松散岩类多为透水层而不是含水层。矿山开采对该含水层无影响。综上所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附录 E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预测露天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影响较轻。(三)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预测评估 在以后的开采过程中,露天采坑的采区面积将进一步增加,废石亦增加。P1 边坡的坡面继续向下延伸堆放。采区地形地貌与原
39、生地形地貌差异增大,对原生地貌破坏较严重。综上所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附录 E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预测天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严重。分布面积为,占评估区面积的%。(四)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现状评估 矿区植被覆盖率达 60%。矿山开发建设不可避免地将破坏、扰动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根据相关资料预测,在矿山闭坑后,露天采坑面积为。堆土场占地面积约为。破坏植被面积较小,影响较轻。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附录 E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预测露天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破坏较轻。(五)预测评估小结 预测评估,将评估区分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区
40、和较轻区。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区():主要分布在矿层开采区及堆土场,面积为,占评估区面积的%。该区引发的地质灾害影响较严重,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严重,对地下含水层及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较轻。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区():主要分布在矿层开采区及堆土场以外区域,面积为,占评估面积的%。该区引发的地质灾害影响较轻,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对地下含水层及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较轻。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一、评估范围和级别 1、分区原则 通过对方案编制区地形地貌、环境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问题种类、特征、发育规模、稳定性,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及矿山开采受到
41、地质环境的制约等分析研究,并结合矿山总体规划布局,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2、分区方法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的差异,结合分区原则,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三个区。分区依据参照表4-1。表 4-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表 分区级别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 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 重点防治区 严重 严重 次重点防治区 较严重 较严重 一般防治区 较轻 较轻 注: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不一致的采取就上原则进行分区 二、分区评述 根据矿山开采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评估结果,结合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
42、对治理分区进行评述。矿业开发在现状条件下,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破坏影响程度为较轻。对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影响程度为较严重。现状条件下 B1、B2 崩塌、P 1、P2 不稳定边坡均无威胁对象,地质灾害危害性小,影响程度较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较轻。通过预测评估,矿业开发将引发地质灾害的影响较严重,其中采矿形成的高陡边坡失稳引发的地质灾害规模较大;对土地资源和含水层的破坏影响程度较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影响程度较严重。从影响程度上看,主要为较严重和较轻两个级别,综合评估,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划分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两个大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程度表见表 4-2。表 4
43、-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程度表 地质环境问题 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 矿山地质灾害 较轻 较严重 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 较轻 较轻 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和破坏 较严重 较严重 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较轻 较轻 1、次重点防治区 该区主要分布露天采区和堆土场,其总面积为,占评估区面积的%。现状条件下,矿区内有 2 处崩塌,2 处不稳定边坡,这些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堆土场占压土地面积不大,破坏植被区域较小,对土地资源破坏影响较轻。预测条件下,矿区露天采区裸露的基岩经过风化作用,稳定性边差,容易产生碎石滑落或崩落,对生产人员和生产车辆造成一定的危害。综上所述,次重点防治区为露天采区
44、及堆土场。由于此治理较难,恢复较慢,所以将上述区域划分到次重点防治区。2、一般防治区 本区为评估区内次重点防治区以外的区域,面积为,占评估面积的%。这个区受到采矿活动的影响较小,只有少量植被将被占压,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所以环境质量较好,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一般。此区域地质环境基本没有被破坏,治理恢复较简单,只需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注意保护,因此划分为一般防治区。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任务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结合矿山服务年限和治理方案适用年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应遵循一下原则。1、依法保护的原则。依据矿产资源法、矿山环
45、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 44 号)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以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矿山企业行为。2、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3、贯彻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环境治理与保护并举、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原则。4、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治理恢复”的原则。5、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人居环境的安全,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6、遵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和矿山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
46、同时”原则。7、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工程措施力求安全可靠,简单易行,并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以节省工程投资。8、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要突出重点,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讲求实效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一)目标 通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因矿产开发引发环境地质问题,从而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范围:包括整个矿山开采区和预测受采矿活动影响产生地质环境问题或地质灾害的区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目标确定为:1、总
47、目标(1)地质灾害防治率达到 100%。(2)地形地貌景观恢复率达到 100%。(3)压占、破坏的土地得到整治,恢复土地资源的原有功能,恢复率达到 100%。2、本方案适用期目标(1)地质灾害防治率达到 5%。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采取工程措施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解,从而减小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2)地形地貌景观恢复率达到 20%。采取合适的工程措施,对采矿活动损毁的地形地貌景观进行修复,主要是恢复和改善采区及堆土场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保持与周围环境协调。对遭受破坏或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使之恢复到适宜植物生长的状态。(3)压占、破坏的土地得到整治,恢复土地资源的原有功能,恢复率达到 2
48、0%。对于矿山开采不可避免形成的废石堆放、垃圾与固废排放等,坚持“先拦后弃”的原则,尽可能的减少矿区土地的占用量,尽最大可能合理规划、综合利用,且恢复率目标按相关要求达标。(二)任务 1、总任务(1)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及时预警。(2)严格按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资源储量简测说明书中关于毕坑后的设计要求执行。高陡边坡得到有效治理,同时进行定期监测,避免因高陡边坡失稳发生崩塌或滑塌造成损失。治理不稳定斜坡总长为(3)恢复采区及堆土场区域土地功能,治理恢复面积 83891m2。2、本方案适用期任务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预测的结果,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49、恢复的原则和目标,本方案适用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的任务是:1、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及时预警。2、通过调查地质灾害现状,来制定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消除 B1、B2、P1、P2 的隐患。3、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估,针对采区及堆土场周边进行治理,恢复部分土地原有功能。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一)总体部署 根据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该矿山服务年限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既要统筹兼顾全面部署,又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集中有限资金,采取科学、经济、合理的方法,分轻、重、缓、急地逐步完成。最终达到地形、植被在视觉和环境上与周
50、围的区域生态融为一体。在时间布署上,矿山开采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应尽可能同步进行;在空间布局上,把采区及堆土场的治理作为综合治理的重点。总体工作部署为:1、近期(2011 年 9 月2016 年 8 月):治理对象为采区及办公生活区周边范围。(1)完成采区周边、堆土场顶部、矿区范围内五军公路两侧排水设施的施工,治理总长度为 1300m。(2)完成办公生活区周边地形地貌景观的恢复工作。恢复区域面积为。(3)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及时预警,安排专人在采区顶部山体上巡视,尤其是炮采后人工清理塌落矿石过程中对突发山体崩塌进行监测和预警。2、远期(2016 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