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建筑设计规范大全》GBT50908-2023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建筑设计规范大全》GBT50908-2023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8.pdf(1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UDC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P GB/T 50908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office building2013-09-06 发布 2014-05-012013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Eval uation standard f or green of f ice buil ding GB/T 50908-2013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
2、行日期:2 0 1 4年5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1 3 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Eval uation standard f or green of f ice buil ding GB/T 50908-2013*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 出 版、发 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 地 新 华 书 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 京 红 光 制 版 公 司 制 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印刷厂印刷*开本:85 0X 116 8毫 米 1/3 2 印张:5 M字数:14 2千字 2014 年 4月第一版 2014 年 4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27.00元 统 一 书 号:151
3、12 23861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 有 印 装 质 量 问 题,可 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 社 网 址:http:/ 网 上 书 店:http:/www.china-buil ding,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公 告第14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 批 准 绿 色 办 公 建 筑 评 价 标 准 为 国 家 标 准,编号为 GB/T 50908-2013,自 2014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9月6日本标
4、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 于 印 发 2009年工程 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 标2009 88号)的要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会同有关单位编 制完成的。本规范编制过程中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实践经 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 面的意见,经审查定稿。本 标 准 共 分 为9章2个 附 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 则;2术 语;3基本规定;4节地与室外环境;5节能与 能源利用;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7节 材与材 料资源 利用;8室内环境质量;9运营管理。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具体
5、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 见或建议,请寄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0835)。本 标 准 主 编 单 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 公司清华大学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 标 准 主 要 起 草 人:杨 榕宋凌郞四维朱颖心韩继红曾捷杨建荣林波荣张 播刘勇赵 锂王昌兴李晓锋曾宇李景广何晓燕王占友马欣伯李宏军许 荷冯莹莹张颖吕石磊廖 琳本 标
6、准 主 要 审 查 人:刘燕辉袁镔鹿 勤王凤来郝 军郑克白詹庆旋谭 华程大章次总 则V.1 雜.2 基 本 规 定.43.1评价指标与权重系数设置.43.2评价方法.4节地与室外 环境.74.1 舰.74.2 土地利用.74.3室外环境.74.4 交通.84.5场地生态.8节能与能源利用.105.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105.2自然通风与天然采光利用.105.3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105.4照 明 系 统.115.5其他用能系统.115.6可再生能源利用.125.7用能设备计量、监测与控制.1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36.1水 系 统.136.2节 水 措 施.136.3非传统水源利用.
7、1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57.1材料资源利用.1567.2建 筑 设 计 优 化.157.3施 工 过 程 控 制.168室内环境质量.178.1光 环 境.178.2声 环 境.178.3热 环 境.188.4室 内 空 气 质 量.188.5其 他 要 求.199运营管理.209.1管 理 制 度.209.2资 源 管 理 与 运 行 维 护.209.3环境管理.21附 录A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指标权重设置表.23附 录B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表.30本标准用词说明.79引 用标 准名 录.80附:条 文 说 明.83ContentsGeneral P rovisions.Terms.Bas
8、ic Requirements.3.1 Eval uation Index and Weight Ratio Settings.3.2 Eval uation Method.Land Conservation and O utdoor Environment.4.1 Site Sel ection.*.4.2 Land Util ization.4.3 O utdoor Environment.4.4 Transportation.4.5 Site Ecol ogical Environment.Energy Conservation and Util ization.5.1 Buil din
9、g Structure Thermal P erf ormance O ptimization.5.2 Natural Ventil ation and Natural Lighting Util ization.5.3 Heating,Ventil 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5.4 Lighting System.5.5 O ther Energy Systems.5.6 Renewabl e Energy Util ization.5.7 Energy Equipment Measurement,Monitoring and Control.Wa
10、ter Conserva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Util ization 6.1 Water System.6.2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6.3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Util ization.Material Conservation and Material ResourcesUtil ization7.1 Material Resources Util ization.157.2 Architectural Design O ptimization.157.3 Construction P ro
11、cess Control .168 Indoor Environment Qual ity.178.1 Lighting Environment.178.2 Acoustic Environment.178.3 Thermal Environment.188.4 Indoor Air Qual ity.188.5 O ther Requirements.199 O peration Management.209.1 O 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209.2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O peration Maintenance.209.3 E
12、nvironmental Management.21Appendix A Tabl e of the Weight Settings of GreenO f f ice Buil ding Eval uation Index.23Appendix B Tabl e of the Score Settings of the 3rdLevel Eval uation Index.30Expl 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79List of Quoted Standards.80Addition:Expl anation of P rovisions.83
13、91.0.1为规范和引导办公建筑开展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政府办公建筑、商用办公建筑、科研办公建筑、综合办公建筑以及功能相近的其 他办公建筑的设计阶段和运行阶段的绿色评价。1.0.3绿色办公建筑的评价应以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为对象。评 价应符合下列原则:1评价单栋办公建筑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 办公建筑所处周边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2评价建筑群内的一栋或几栋办公建筑时,凡涉及室外环 境的指标,以参评建筑所属用地周边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3评价综合办公建筑时,评价对象至少为一栋建筑,凡涉 及多功能区的指标,表述为各功能区指标的面积加权值。1.
14、0.4评价绿色办公建筑时,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办 公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进 行评价。1.0.5评价绿色办公建筑时,应统筹处理办公建筑全寿命期内 节能、节地、节水、节 材、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之间的关 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0.6评价绿色办公建筑时,应鼓励采用被动技术、适宜技术 和综合效益显著的技术。1.0.7绿色办公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 语2.0.1 绿色办公建筑 green of f ice buil ding在办公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 地、节水、节材)、
15、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办公人员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0.2 综合办公建筑 comprehensive of f ice buil ding办公建筑面积比例70%以上,且与商场、住宅、酒店等功 能混合的综合建筑。2.0.3 建筑环境质量 buil ding environmental qual ity建筑项目所界定范围内,影响使用者的环境品质,包括室内 环境、室外环境以及建筑系统本身对使用者生活和工作在身心健 康、舒适、工作效率、便利等方面的影响,简 称Q。2.0.4 建筑环境负荷 buil ding environmental l oad建筑项目对外部环境造
16、成的影响或冲击,包括能源、材料、水等各种资源的消耗,污染物排放、噪声、日照、风害、交通流 量增加等,简 称L。2.0.5 建筑环境负荷的减少 buil ding environmental l oad reduction建 筑 项 目 对 外 部 环 境 造 成 影 响 或 冲 击 的 减 少 程 度,简 称LR。2.0.6 围护结构节能率 energy-saving rate of buil ding envel ope perf ormance与参照建筑对比,设计建筑通过优化建筑围护结构(不包含 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和其他被动式节能设计)而使采暖和空气调 节负荷降低的比例。2.0.7空气调节
17、和采暖通风系统节能率 energy-saving rate of 2HVAC systems与参照建筑对比,设计建筑通过优化空气调节和采暖通风系 统节能的比例。2.0.8 可再生能源替代率 util ization rate of renewabl e energy 设计建筑所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的比例。2.0.9 雨水回用率 rate of rainwater harvest指实际收集、回用的雨水量占可收集雨水量的比率。3基 本 规 定3.1评价指标与权重系数设置3.1.1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系数应分下列三级:1 一级指标是节地与室外环境、节 能 与 能 源 利 用、节水 与
18、水资源利用、节 材 与 材 料 资 源 利 用、室 内 环 境 质 量、运营 管理;2 二级指标是指第一级指标下设的指标;3三级指标为标准第4章 第9章条文。3.1.2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指标按属性分为建筑环境质量Q指标 和建筑环境负荷的减少LR指标。3.1.3三级指标分为控制项和可选项两类。控制项不设权重 系数。可 选 项 中 每 级 相 同属 性 指 标(Q指 标 或L R指标)的权 重系 数之 和为1;当存在两种得分途径时,每种得分途径的指 标权重系数之和为1。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 A的规定确定,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应按本标准附录B的规 定确定。3.1.4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指标应
19、在设计阶段与运行阶段分别设 置权重系数。3.2评 价 方 法3.2.1设计阶段与运行阶段的评价应分别按各自的权重系数进 行评分。绿色办公建筑应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控制项全部达 标后,Q指 标 和LR指标各获得基础分50分。可 选 项 的Q指标 和LR指标分别计算得分。当存在两种得分途径时,建设项目可 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其中一种得分途径评分。3.2.2评价时应逐级计算指标得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41三级指标得分可采用递进式或并列式两种5分制逐条评 分,各条文分值应按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确定。2 二级指标得分应按下式进行计算:E三级指标t 得 分X权重 二级指标得分=-X 5S三级指标i满 分X权重
20、=1(3.2.2-1)3 级指标得分应按下式进行计算:S 二级指标 得 分X权重 一级指标得分=-X 50E 二级指标 满 分X权重i=i(3.2.2-2)4 Q指 标和L指标的得分应按下式进行计算:Q指标 得分=Q指标基础分+2第一 级Q指 标i得 分X权重t=l(3.2.2-3)L指标 得分=100 (LR指标基础分+2第 一 级LR指 标i得 分X权重)=1(3.2.2-4)5各级计算过程中应保留小数点后两位;项 目 的 Q 指标和 L指标的得分应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2.3 绿色办公建筑等级应根据可选项Q 指标和 L 指标得分在 Q L图中所处的位置确定,得 分 在A、B、C三个区域内
21、的项 目为绿色办公建筑,由高到低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分别 对应、和(图 3.2.3)。图3.2.3绿 色 办 公 建 筑QL分级图3.2.4评价综合办公建筑时,建筑的其他功能部分应按相应评 价标准进行评价,并以各功能部分中的最低等级作为整个项目的 最终等级。4.1 选 址控制项4.1.1建筑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符合各类保护区的建设要求。4.1.2建筑场地应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无 危险源及重大污染源的影响。4.2 土 地 利 用可选项4.2.1在满足当地城乡规划和室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场地规 划宜确定合理的容积率。4.2.2建筑场地宜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4.2.3地下
22、空间宜合理开发利用。4.2.4场地规划与建筑设计宜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提倡建筑空 间与设施的共享,设置对外共享的公共开放空间。4.3室 外 环 境控制项4.3.1建筑场地内不应存在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3.2建筑物不应影响周边建筑及场地的日照要求。可选项4.3.3环 境 噪 声 宜 符 合现行 国家标 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4节地与室外环境3096的有关规定。4.3.4 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宜高于1.5C。4.3.5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米髙处风速不宜高于5m/s,冬季建筑物前后压差不宜大于5P a,夏季保证建筑物前后适宜压 差,避免出现旋涡和死角。4.3.6 室外公共活动区域和绿地冬季宜
23、有日照。4.3.7 建筑不宜对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天空造成光污染。4.4 交 通可选项4.4.1建筑场地与公共交通宜具有便捷的联系。4.4.2 建 筑 场 地 宜 合 理 设 置 自 行 车 停 放 设 施 及 专 门 的 人行道。4.4.3 机动车停车的数量和设施宜满足最基本的需要,宜采用 多种停车方式节约用地。4.5 场 地 生 态可选项4.5.1 建筑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宜结合现有地形进行设计,减 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4.5.2 建筑场地内的表层土宜进行分类收集,采取生态恢复措 施,并在施工后充分利用表层土。4.5.3 场地内的自然河流、水体及湿地宜合理保护。4.5.4 地表与屋面雨水径
24、流途径宜合理规划,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排入市政管道的雨水量。4.5.5 建筑场地的绿地率宜高于规划设计要求,并合理采用屋 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方式。4.5.6绿化设计中宜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且种植区域有足够的覆土深度和 良好的排水性。4.5.7设有水景的项目,宜结合雨水收集等节水措施合理设计生态水景。5.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控制项5.1.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现行公 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可选项5.1.2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宜髙于现行国家或地方节能标准 的规定。5.1.3外窗或透明幕墙宜采用外遮阳设计。5.1.4围护结构
25、非透明部分宜采用因地制宜的保温隔热改善措施。5.2自然通风与天然采光利用可选项5.2.1建筑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5.2.2建筑宜采用合理的开窗设计及其他措施,强化自然通风,降低采暖空调负荷。5.2.3室内和地下主要功能空间宜采用合理的天然采光措施,降低照明能耗。5.3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控制项5.3.1空气调节与采暧系统的冷热源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105节能与能源利用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及相关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可选项5.3.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宜合理选择系统形式,提高 设备及系统效率,优化控制策略,降低系统能耗。5.3.3 空气调节与采暖系统的冷
26、热源机组能效比宜高于现行国 家 标 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及相关标准的有关 规定。5.3.4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输配系统效率宜高于现行 国 家 标 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有关规定。5.3.5 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宜采 取有效措施节约采暖、通k 和空气调节系统能耗。5.4 照 明 系 统控制项5.4.1 各房间或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有关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可选项5.4.2 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宜合理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 和低损耗的灯用附件,降低建筑照明能耗。5.4.3 照明系
27、统宜合理设计控制方式,降低建筑照明能耗。5.5 其他用能系统可选项5.5.1 电梯系统宜合理选用高效节能电梯和合理的控制方法,以降低建筑电梯运行能耗。5.5.2 给排水输配系统宜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并合理设计给排11水系统,降低给排水系统输配能耗。5.5.3生活热水系统宜采用高效能源利用系统,降低生活热水 能耗。5.5.4输配电和变配电系统宜合理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和合理的 控制方法,降低建筑输配电和变配电系统损耗。5.6可再生能源利用可选项5.6.1可再生能源宜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5.7用能设备计量、监测与控制可选项5.7.1能耗计量与用能设备监控系统宜进行合理设置。126.1水系
28、统控制项6.1.1方案规划阶段应制定水资源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 各种水资源。6.1.2给水、排水系统的设置应合理、完善。热水供应系统形 式应根据用水特点合理确定。6.2 节 水 措 施可选项6.2.1管网漏损宜采取有效措施避免。6.2.2给水系统不宜出现超压出流现象。6.2.3水表宜分区域、分用途设置。6.2.4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级宜达到节水评价值。6.2.5用水设备宜采用节水设备或节水措施。绿化灌溉宜采用 高效节水灌溉方式。6.2.6冷却水系统宜采用循环冷却塔、闭式冷却塔等节水型冷 却塔设备或其他冷却水节水措施。6.3非传统水源利用控制项6.3.1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
29、施,不应对 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36.3.2 景观用水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可选项6.3.3 项目周边有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不宜低于40%;项目周边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时,非传统水 源利用率不宜低于15%。6.3.4 项目周边有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时,再生水利用率不宜 低 于30%;项目周边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时,再生水利用率 不 宜 低 于10%。、6.3.5 雨水回用率不宜低于40%。14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1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7.1.1禁用国家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 料及制品。可选项7.1.2场址范围内
30、的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宜合理利用。7.1.3建筑构、配件宜工厂化生产。7.1.4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建筑宜使用可再利 用建筑材料、可再循环建筑材料和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 料,其质量之和应不低于建筑材料总质量的10%。7.1.5装饰装修材料宜经济适用。7.1.6基于当地资源条件和发展水平,建筑宜合理使用新型绿 色环保材料及产品。7.2建筑设计优化可选项7.2.1建筑造型要素宜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7.2.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宜控制主要结构材料的用量。7.2.3建筑方案宜规则。7.2.4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建筑结构方案宜进行优化设计。7.2.5主体结构宜合理使用高强混凝土。7.
31、2.6主体结构宜合理使用高强度钢。5I7.2.7建筑设计时宜采取适当措施减轻建筑自重。7.2.8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宜灵活分隔。7.2.9建筑土建与装修宜一体化设计。7.3施工过程控制可选项7.3.1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应占建筑材料 总质量的60%以上。7.3.2现浇混凝土应使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宜使用预拌 砂浆。7.3.3建筑土建与装修宜一体化施工。7.3.4施工组织设计中宜制定节材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得到落 实。7.3.5对旧建筑拆除、场地清理和建筑施工时产生的固体废弃 物宜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7.3.6 施 工 过 程 中 主 要 材 料 的 损 耗 率 应 比
32、 定 额 损 耗 率 降低 30%。7.3.7现场施工中宜提高围挡、模板等设施的重复使用率。168室内环境质量8.1 光 环境控制项8.1.1主要功能空间室内照度、照度均匀度、眩光控制、光的 颜色质量等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有关规定。可选项8.1.2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宜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采 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有关规定。8.1.3 建筑宜鼓励采用反光、遮光、导光等新装置、新材料作 为辅助设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天然采光质量,控制眩光。8.1.4 设计中宜充分考虑照明可控性及灯具防眩光措施。8.2 声环境控制项8.2.1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
33、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 范GB 50118室内允许噪声级的低限要求。8.2.2隔墙、楼板、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民 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低限要求。可选项8.2.3 除开放式办公室之外,室内其他主要功能空间的噪声级 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室内17允许噪声级的高限要求。8.2.4 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宜合理安排,减少相邻空间的 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8.2.5 建筑中宜合理设计设备减噪、隔振措施。8.3 热环境控制项8.3.1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应符 合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公 共建筑
34、 节能 设计标 准GB 50189的有关 规定。可选项8.3.2 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宜无结露、发霉现象;减少围 护结构带来室内环境的不舒适性。8.3.3 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宜具有诱导气流、促进自然通风的 措施,可实现有效的自然通风。8.3.4 建筑中宜合理设计各种被动措施、主动措施,加强室内 热环境的可控性,改善热舒适。8.4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项8.4.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室内装 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 18580、室 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室 内装饰
35、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3、室内装饰 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4、室内装饰装修材 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5、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18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6、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 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释放限量GB 18587、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 18588的有关规定,放射性 核素 的限量 应符合 现行国 家标 准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6566的有关规定。8.4.2 建筑中游离甲醛、苯、氨、氡 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 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25的有关
36、规定,建筑在运行阶段的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的有关规定。8.4.3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公 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有关规定。8.4.4 新风采气口位置应合理设计,保证新风质量及避免二次 污染的发生。可选项8.4.5 在建筑中宜采取禁烟措施,或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室内用 户以及送回风系统直接暴露在吸烟环境中。8.4.6 在装饰装修设计中,宜采用合理的预评估方法,对室内 空气质量进行源头控制或采取其他保障措施。8.4.7 报告厅、会议室、公共区域等人员变化大的区域宜有针 对空气品质的实时监测或人工监测措施。8.4.
37、8地下停车场宜有针对一氧化碳浓度监控措施。8.5 其 他 要 求可选项8.5.1建筑人口和主要活动空间宜设有无障碍设施。8.5.2 主要功能房间外窗宜合理设计,具有良好的外景视野。8.5.3 公共场所宜设有专门的休憩空间和绿化空间。199运 营 管 理9.1管 理 制 度控制项9.1.1物业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合理,人员及专业应配备齐全,岗位职责明确。9.1.2物业管理部门应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等资源节 约与绿化、垃圾管理制度。可选项9.1.3物 业 管 理 单 位 宜 通 过ISO 9001质 量 管 理 体 系 及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9.1.4物业管理部门宜实施资源管理激
38、励机制,管理业绩宜与 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9.1.5物业管理部门宜引导并规范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为模 式,定期进行培训与宣传。9.1.6物业管理部门宜定期进行办公建筑环境满意度评价,并 有持续改进措施。9.2资源管理与运行维护控制项9.2.1建筑能耗和水耗应实行分类、分项计量与分用户计量收 费,有完整的记录、分析与管理。20可选项9.2.2 物业管理宜采用信息化手段,并建立有完善的建筑工程、设施、设备、部品等的档案及记录。9.2.3 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配置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的有关规定,并满足建筑使 用功能的需求。9.2.4 建筑通风、空调、照
39、明等设备监控系统高效运行,满足设计要求。9.2.5 设备维护保养措施齐全,日常运行、检测、维护及应急 措施合理有效,运行记录保存完整。9.2.6 设备、管线的设置宜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9.2.7 空调通风系统宜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空调通风系统清洗 规范GB 19210的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照明灯具宜 定期清洁并对室内照度进行检测。9.2.8 建设用地内停车场闲置时间内宜对外开放,并设置自行 车服务设施。9.3 环 境 管 理控制项9.3.1 建筑运营管理过程中噪声检测达标,无不达标废气、废 水排放;危险废弃物按规定处置率应达到100%。9.3.2 建筑中应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垃圾容器
40、设置合理,垃圾处理间应设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并定期清洗。可选项9.3.3垃圾分类收集率宜达到90%以上。9.3.4 设有餐厅或厨房的办公建筑,宜对餐厨垃圾进行单独收 集,并及时清运。219.3.5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宜大于90%,且植物生长状态 良好。9.3.6病虫害防治宜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规范化学药品的使 用,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22一级指标节地与 室外环境类别权重LR0.10类别权重LRLR0.35LR0.25:级指标 _4.1.4.2.12.24.2.4.2.44.4.-4.4.34.4.3权重 设 计 运 行LRLR0.300.30LR150.15LR0.252
41、5LR3030LR4 00.4 0LR0.300.30LR0.3030附录 A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指标权重设置表A.0.1“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应按 表A.0.1确定。表i 0.1 “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23续 表A.一级指标类别权重二级指标类别权重三级指标类别权重设计运行-。零 If 4.5.1L R0.250.25节地与 室外环境4.5,2.LR0.150.15L R0.104.5,續-.LR0.4 04.5.3LR0.150.154.5.4LR0.250.254.5.7LR0.200.20注:1控制项不设权重及得分,用“一”表示;2当场地内不存在需
42、要保护的水体时,第4.5.3条不参评;3当场地内无设计水景时,第4.5.7条不参评。A.0.2“节能与能源利用”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应按 表A.0.2确定。表A*0.2“节能与能源利用”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权 重 二 级 指 标 类 别权重三级指标权重设 计 运 行5.1.1L RLR0.6 56 5LR205.1.LR2020LR0.15155.2,1LR200.20节能与 能源利用LRLR0.155.2.2L R4 04 0LR0.25LR4 04 0LRLR1.001.00LR4 04 05.3.4LRLR0.3030303024续 表A.0.2注:1控制项不设权重及得分,用
43、“一,表示;2第5.3.2条 与 第5.3.3、5.3.4、5.3.5条不重复参评。A.0.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应 按 表A.0.3确定。表A.0.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一级指标类别权重一级指标类别权重.兰级指标类别权重-设计运行LR6.1.1LRV:、6 .1.2LR6.2.1L R0.100.10/J O QLR0.150.15节水与水Q ILR0.20-资源利用LR0.70LR0.150.156 2L R0.200.20%A 成 广 .、.6.2.5 6.2.6 .LRLR0.20 0.200.20 0.2025续 表A.0.3一级指
44、标类别权重二级指标类别权重三级指标类别权重设计运行6.3.1Q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6.3.2LRQ I L R0.206.3Q I L R0.306.3.3LR1.001.006.3.4LR0.6 00.6 0fW:含V 参:-6.3.5LR0.4 00.4 0注:1控制项不设权重及其得分,用“一”表 示;2第6.3.3条 与 第6.3.4、6.3.5条不重复参评。A.0.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应 按 表A.0.4确定。表A.0.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一级指标类别权重二级类别权重三级类别权重指标设计运行指标设计运行7.1.1LR7.1.
45、2LR0.200.157.1LR0.4 00.357.1.3LR0.200.157.1.4LR0.5 00.5 07.1.5LR0.300.35节材与材7.1.6LR0.200.15LR0.207.2.1LR0.150.15料资源-Ttl tx f7.2.2LR0.6 00.6 0利用7,2.3L R0.150.157.2.4LR0.250.257.2LR0.6 00.4 07.2.5LR0.050.057.2.6LR0.050.05.7,2.7LR0.100.107,2.8LR0.100.107.2.9LR0.150.1526续 表A.0.4注:1控制项不设权重及得分,用“一”表示;2设 计
46、 阶 段 不 参 评 项用“X”表示;3第7.1.2、7.1.3、7.1.6条 三 者 不 重 复 参 评;第7.2.2条 与 第7.2.3、7.2.4、7.2.5、7.2.6、7.2.7条不重复参评;第7.3.6条 与 第7.3.7条不 重复参评。A.0.5“室内环境质量”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应按表 A.0.5确定。表10.5“室内环境质量”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27续表A.0.5一级指标类别切 蓄二级指标类别权重三级指标类别权重里设计运行8.3.1Q8.3Q0.208.3.2Q0.200.208.3.3Q0.4 00.4 08.3.4Q0.4 00.4 08.4.1QX8,4.2
47、QX室内环境 质量8 4.3QQ0.5 0Q0.308.4.4Q8 4 *8.4.5QX0.208.4.6Q0.700.5 0_ 隱8.4.7Q0.150.158.4.8Q0.150.158-5.1Q0.200.208.5Q0.108.5.2Q0.4 00.4 08.5.3Q0.4 00.4 0注:1控制项不设权重及得分,用“一”表 示;2设 计 阶 段 不 参 评 项 用“X”表 示;3第8.2.3条 与 第8.2.4、8.2.5条不重复参评。A.0.6“运 营 管 理”部 分 的 各 级 评 价 指 标 权 重 系 数 应 按 表 A.0.6确定。表A*0.6“运营管理”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
48、权重系数一级指标类别权重一级类别权重-三级指标.:.:.类别权重设计运行设计运行运营管理.Q0.201QX0.159.1.1Q I L RX9.1,2Q I L RX9.1.3QX0.5 59 1.6QX0.4 528续 表A.0.6权重设计LR运行25三级指标LR1.000.75二9.1.2-9.1.一-9.2.12.2-2.互9.2.J权重Q I L RQ ILRLRLRLRLRLRLRLRLR设计XXXXXXX1.00运行750.250.20 0.25 0.20 0.200.15注:1控制项不设权重及其得分,用“一”表示;2设计阶段不参评 项用“X”表 示;3在设计阶段,当 第9.3.4
49、条不参评时,二 级Q指 标9.2的权重系数调整 为 1.00;4在 运 行 阶 段,当 第9.3.4条 不 参 评 时,三 级Q指 标 第9.3.3,9.3.5,9.3.6条的权重系数分别调整为0.5 0,0.25,0.25。权重运行类别Q2.;XQ9.;XQ9.Q9.XQXQ5 6 3 32911cm集1111111111锑 E建筑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符合各类保护区的建设要求建筑场地应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与 周边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及重大污染源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或采 取了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24 m以下多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0.8,24 m6 0 m髙层建筑容积 率不低
50、于1.8;6 0m100m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 于2.5;100m以 上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3.0;且建筑物附属的广场不超过2hm 2条 文 内 容4.1.1建筑选址应符 合城乡规划,符合各类保 护区的建设要求4.1.2建筑场地应无 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 土壤的威胁,无危险源及 重大污染源的影响4.2.1在满足当地城 乡规划和室外环境质量的 前提下,场地规划宜确定 合理的容积率B W闺IH f雎班名钕葫!I尔镝邾眭佘脚埤荖栌,len蝌。取 1.0.g 0$0sf0sst 1.0.wsLOr HCOLO5 X(+)/10 当不参评时:5 X(+)/9枭11111111111111111ttH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