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体系试题(危化品)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重预防体系试题(危化品)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双重预防体系试题(危化品)含答案一、单选题(60 题)1. 风险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2. 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 5 级,其中 1 级最危险。3. 风险级别中红色级别最高。4.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将( C )确定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的管控主体。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B.公司、部门、车间、班组C.公司、专业、车间、岗位5.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或它们的组合。6. 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
2、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7. 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A.严重性B.适应性C.必要性D.有限性8. 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9.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10. 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11. 企业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12. 企业应建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13. 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14. 风险分级管
3、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和效果验证与更新。15. 风险分级是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划分评价结果等级。16.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 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17. 企业应在各岗位悬挂安全风险告知牌板,标明风险点名称及等级、危险源名称及等级、事故类别或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应急电话等内容。并分别用红橙黄蓝对风险等级进行标识。18. 企业应对一级风险点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栏。19. 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尽可能地采取较高
4、级的风险控制方法,并多级控制。20.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教育制度应明确岗位员工熟知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控措施的学习义务。21.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部署实施阶段包括宣传发动、法律法规学习、培训、落实分工四个步骤。22. 危险源分级,遵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每一个危险源进行分级。23.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落实分工阶段,企业要根据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的职责,按照本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排查风险点、辨识危险源、制定管控措施、编制风险管控清单的任务。24.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各层级人员体系建设职责、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运行制度、
5、相关概念、风险排查辨识方法等。25.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专业组负责本专业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26. 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包括隐患排查、隐患分级、隐患治理、治理验收等 4 个步骤。27. 综合性隐患排查应由公司级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车间结合岗位责任制排查, 至少每月组织一次。28.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制度包括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持续改进管理制度。29.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组职责:一是负责本工作组范围内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编制;二是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具体
6、工作,确保能够将所属范围的风险点全覆盖辨识,及时向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三是制订分管范围内各岗位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告知排查标准,并组织员工培训、贯彻落实。30. 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使企业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得到提升。31. 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32. 企业应自主完成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33. 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34. 风险分级采用 LEC 法,中度风险色为黄色。35. 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制度,由主要负责人
7、、分管负责人牵头组织领导机构, 保障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36. 为确保隐患治理效果的有效性验证,应由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37. 按通则要求,经判定或评估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应当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38. 危险源辨识内容应涵盖风险点内所有的设施设备、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39. 根据风险点特性及危险源风险确定检查周期(隐患排查的实施时间间隔),包括总经理每季度至少带队检查 1 次次。40. 公司 3 级风险相对应的管控层级为车间级。41. 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42. 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
8、施包括联锁。43.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置措施。44. 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可以不考虑的因素为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底蕴。45.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和法律法规对安全管理的要求作为隐患排查内容。46. 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47. 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48.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49. 按风险矩阵法(简称LS)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 值)判定为10 分,则该风险属于 3 级。50. 风险矩阵法(简称 LS)安
9、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 值)判定为 8 分,则该风险为轻度危险。51. 化工企业应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自查、自改、自报、考核的管理机制,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52. 日常隐患排查为班组级。53. 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属于风险管控措施中的应急控制措施。54.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制度应规范相关信息档案的管理, 确定考核频次和考核组织形式,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55.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明确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标准、管控层级确定、管控措施编制、安全风险告知等内容。56. 密闭采样系统属于工程技术措施。57. 医疗救助措施不属于风险控制措
10、施。58.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包涵风险信息最全面。59.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不属于基础管理类隐患。60. 隐患排查的要求全面覆盖、全员参与。二、多选题(30 题)1.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行为或它们的组合。2.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环境缺陷。3. 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四类。4.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BC)。A. 危险源识别B.风险评价C.风险管控D.风险培训5. 风险评估主要内容包括(BCD)。
11、A.会出现什么事故B.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C.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D.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6.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要把握“危害较大”和“整改难度较大”两个要点。企业的现场有(AC)情形之一的,可按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A. 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B.物料管道跑、冒、滴、漏C.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电机、灯具、开关等)不防爆D.在生产区域饮水7.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类生产现场隐患,包括:(ABC)。 A.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B.未遵守劳动纪律8.隐患排查方式主要有(ABCDE)。C.
12、未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 D.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A.综合检查B.专业检查C.节假日检查D.四季检查E.日常检查9. 隐患排查类型主要包括(ABD)。 A.综合性隐患排查B.专业性隐患排查C.风险点排查D.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10. 企业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ABCDE)。 A.场所B.环境C.人员D.设备设施E.活动11. 风险点排查应按(ABCD)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A.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B.场所、部位C.装置、设施D.作业活动12. 安全检查表编制依据包括(ABCDE)。 A.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定B.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事故情况
13、C.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D.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E.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13.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ABCDE)。 A.工程技术措施B.管理措施C.培训教育措施D.个体防护措施E.应急处置措施14. 隐患排查依据主要有(ABC)。A.有关法律、法规要求B.技术标准C.事故教训经验总结 D.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15.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ABCD)。A.岗位纠正B.班组治理16.企业通过“两体系”建设应完成以下(ABCD)成果。C.车间、部门治理D.公司治理A.编制两体系实施指南B.制定“两体系”创建工作实施方案C.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汇总
14、表D.危险源辨识清单17. 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可包括以下方面(ABCD)。 A.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B.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C.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D.应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18.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安全风险等级判定,风险值为 162 分,则该危险源(ABC)。A. 属于高度危险B. 应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C.需立即或近期整改D.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19.以下情形(ABCD)可判定为重大风险。A. 违反法
15、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B.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C.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D.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20.企业应根据以下(ABCD)情况,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A.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B. 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C. 企业生产工艺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增减、使用原辅材料变化等D. 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21.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要把握(BC)两个要点。 A.概率高 B.危害较大 C.整改难度较大 D.整改周期长22. 风险分级管控的效果评估应关注以下方面(ABCDE)。A.原有管
16、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B.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C.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D.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E.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23.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判定准则包括(ABD)。 A.可能性B.后果C.接触限值D.暴露时间24. 根据化工企业生产特点,属于以下(ABCD)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A.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B.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
17、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C.重点监管的危险生产工艺D.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25. 化工企业的现场有下列(ABCDE)情形之一的,可按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A.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B.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C.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设施未正常使用D.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26. 各相关层级的部门和单位对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隐患排查,提出治理建议, 一般应包含(ABD)。A.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B.确定隐患治理期限C.确定风险等级D.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27. 化工企业制定风险评价准则时应结合化工生
18、产特点,并充分考虑以下要求(ABCD)。A.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B.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C.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D.相关方的诉求等28.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步骤包括(ABCDE)。A.将作业活动清单中的每项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B.辨识每一步骤的危险源及潜在事件C.分析造成的后果D.识别现有控制措施,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E.根据风险判定准则评估风险,判定等级29. 企业应根据以下(ABCD)风险评价的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评价。A.LSB.LEC C.MES D.RR30. 按风险矩阵法(LS)安全风险等级判定,R 值为 11 分,则该危险源(AB)
19、。 A.为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B.需立即停车处理C.二年内治理D.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三、判断题(90 题)1.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2. 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风险是危险源的载体,没有风险就没有危险源。()3. 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不同。()4. 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5. 风险度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6. 风险不可以避免,但是风险有大小。()7. 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
20、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8. 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9. 一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或者频率很高,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个事件的风险很大。()10. 一件事件可能的后果造成多人伤亡,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个事件的风险就很大。()11. 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12.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的过程。()13.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
21、管控的风险,下级不必管控,但必须落实具体措施。()14. 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15.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 D 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16.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17. 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18.风险矩阵分析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19.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
22、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20.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21. 一级风险点属于重大隐患,应立即停产整顿。()22. 一般隐患,因其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可暂时不予整改排除。()23.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部门、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 24.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
23、除的隐患。()25. 重大隐患一定是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不一定是重大隐患。()26. 对于排查出的问题应执行“五到位”,即: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27. 企业开展风险管控工作的目的是,实现零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28. 企业应当根据隐患级别,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隐患排查治理应当以确保隐患得到完全消除为工作目标。()29. 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30. 公司级隐患排查由公司安全主要负责人负责,安全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实施。()31. 企业应在通则、细则的基础上,另外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系,是双体系贯彻于生产经
24、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32.隐患排查主要是指中介机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33. 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34. 持续有效地做好风险管控工作,排查风险点是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然后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是风险管控的核心。()35. 可接受风险是指根
25、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36. 企业应依据所排查出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37.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38.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及液位、温度、压力等测量仪表和控制设施及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39.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40. 工程技术措施包括紧急切断装置、密闭采样系统、制定标准
26、作业程序、监控、联锁、报警等。()41. 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42. 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监控、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43.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重大事故隐患必须立即整改,一般事故隐患可延缓整改。()44. 隐患整改建议措施应采取“管理优先、工程其次、防护为辅”原则。()45. 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46.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需
27、及时更新风险信息。()47.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48. 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49. 企业应将风险管控相关信息录入ft东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信息平台,并保障正常运行。()50.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51. 按照 LS 法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风险度 R 值为 15 分,应判定为高度危险。()52. 化工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53. 设备设施清单
28、可以不包括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54. DCS 系统异常属于基础管理类隐患。()55. 企业应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等评价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56.化工企业应依据风险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化工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 5 级:1、2、3、4、5 或,1 级或 A 级为最高风险。()57. 对评估出的 1 级风险,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58. 对评估出的 3 级风险,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
29、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59.5 级风险(蓝色风险):绝对安全。()60. 安全检查表适用于对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安全间距、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61.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成员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2. 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掌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掌握风险管控信息,保留培训记录。()63. 生产过程中,公司的管理层在组织生产时会发出一些指令,偶尔有些指令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进入容器时指示不需要办理作业票证,那么这种指令就是危险源的一种,或者也称为危害因
30、素。()64. 工作中的巡检、投料、开关阀门等作业活动以及生活中的开车、游泳、开会、旅游等行为都是危险源。()65. 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或三氯化磷的运输过程等是风险点。()66. 在罐区、车间等场所进行的检维修作业,不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只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即可。()67. 预防措施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68. 判定为 E 级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69. 合成氨企业的原料气化、气体净化、转化、合成等生产装置及储存液化气、液氨、等压力
31、容器均为风险点。()70. 化工企业的、可燃液体储罐动火、进入液氨储罐检查、合成氨装置开停车等为作业活动类风险点,但自动化操作(DCS)不作为独立风险点。()71. 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 2 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生产、储存装置,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 1 小时。() 72.设备设施清单应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73. 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有风险分析小组填写,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74.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
32、 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包括“建议改进措施”。()75.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此种情况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可评定为 3 级。()76.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行政许可问题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77. 消防及应急设施问题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78. 洗眼器、通风风机、劳动防护用品等配置、使用不符合要求属于基础管理类隐患。()79. 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的属于重大事故隐患。()80.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
33、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属于重大事故隐患。()81. 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设施未正常使用属于重大隐患。()82. 酸碱腐蚀是 GB6441 认定的事故后果。()83. 按照 GB6441 的规定,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型包括坍塌、掩埋、压盖等。()84. 短时间内少量接触氯气可采用褐色滤毒罐进行防护。()85.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86. 对于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 (HAZOP)方法进行辨识。()87. 对于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工艺,应采用作危害分析法(简称 JHA)进行危险源辨识。()88. 受限空间最易导致的事故类型为中毒和窒息。()89. 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危险源辨识。()90. 个体防护措施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