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分作文这样描绘中国面孔-高考高分作文揭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高分作文这样描绘中国面孔-高考高分作文揭秘.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08高分作文这样描绘中国面孔(1) 2020年的天津卷很好地体现了作文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特征,同时也延续了去年“家国情怀”的命题思路。材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分析:首先是提出“中国面孔”是怎样的,后面跟随而来的几个事例我们可以分类理解。全球热播纪录片中的杜甫和用中医药造福人类的屠呦呦,他们的故事都是近年的热点新闻素材,而这两个例子也是站在家国、社会的大层面来阐述的;接下来是医务工作者、快递小哥,这两类是人物群像,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它是站在微观的、个体的角度来阐述的。由此可见,“中国面孔”不仅可以用“大人物”作注解,还可以是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小人物”。正是这两类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为我
2、们诠释了“时代精神”“中国精神”以及“家国情怀”。值得注意的是,材料的末尾还为我们标注了具体时间。考生在写作时要扣住“2020年春天”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同时放眼过去与现代、中国与世界,将“中国面孔”在当代的“模样”描绘出来,凸显其现实意义及精神价值。透过中国,喧嚣的街头掩不去涓涓流淌的温柔情愫。近日各地设立的免费冰箱为环保工人、快递员提供清凉水源。媒体暗访发现,很多开设的冰箱中,多出了附近居民无声放入的冷饮与水果。无言的关怀最是动人,一方小城的柔情让我们感受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拥有细碎的感动值得珍藏。透过中国,磅礴的雨夜盖不住隐隐闪烁的朦胧光芒。网上曾经被转发无数的外卖单,上面简短地写
3、着“路上小心”“雨天路滑,不必着急”。只是一句话便让我们触碰到屏幕那头对于素昧平生之人的点滴真情,那是一份无法忽视的理解,在微凉的夜里直击心灵。透过中国,激烈的竞争压不倒奋力前进的拼搏精神,从国产大飞机首飞到可燃冰稳定开采,从复兴号高铁开拓中国速度到航母下水展现中国创造,中国力量让世界感动。在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中国势必以最为积极的姿态迎接一切未知。走过沧桑岁月,中国的脚步愈发坚定,无论是人文情怀还是国际面孔,中国都呈现以更加优雅从容的一面。经济高速发展带动的社会稳步前进,使中国携着自信,昂首向前;千年积淀的民族文化,以其独特的气韵与魅力走出国门,将祖先的瑰丽遗产传播四海;中国更是以负责
4、任的态度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以发展与贡献赢得广泛认同。但与成就同行的还有令人担忧的、形形色色的“中国式”。纵观“中国式”的不足,于各方戏谑与调侃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素质教育的漏洞与行为规范的疏忽,以及体制观念的不成熟。不乏有如此损失国家形象的不文明行为出现在我们身边;抛去规则意识不强的少数群体不讲,“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送孩子”的杂乱与无序愈演愈烈,实则与旁观者的无言甚至效仿联系极为密切。于是,微小的便利在约束的漏洞之外被无限放大,以至于成为众人无奈的通病。这样看来,倘若拥有一份强大有力的引领,自旁观者而起的改变会轻易波及其他群体。中国需要的便是改变并推动。仍有复杂难解的问题出现,可我
5、们同时也目睹着他们的改观逐渐明晰,或许这便是中国存在的意义。在这样一个崭新而又充满期待的时期,中国应当以沉淀多年的文化精华感染并熏陶社会的内在氛围,以发展包容的眼光去看待本土之外的种种积极之处,在自身进步的基础上寻求更为长久的发展契机。我们期待中国携理想坚持高飞,乘云开见月之势,与每个人心底深藏的中国身影渐渐重合。中国面孔01张富清:深藏功名,坚守初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张富
6、清老人今年95岁,是一位老党员。他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他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熟识张富清的人知道他是一个顽强的老人,在88岁高龄截肢后靠假肢又坚强站了起来。交往多一些的人也只晓得他从来凤县建设银行支行副行长位置上离休,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出生于1924年的老人曾立下赫赫战
7、功,深藏功名六十余载。在他的职业生涯中,95岁的张富清老人除向组织如实填报个人情况外,从未对身边人说起过战功。他,就是张富清!在漫长的岁月里,张富清的家里曾遭遇无数困难。在平常人看来,他只要亮出军功章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各种待遇,家人也可以得到相应的照顾,但张富清一直深藏功与名。他说:“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显摆自己?比起牺牲的战友,他们连向党提要求的机会都没有我现在吃的、穿的、住的都很好,很满足了。”淡泊名利,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无私奉献。致敬老兵!致敬英雄!【素材解读】生而平凡却人格熠熠,生命无华却贡献赫赫。从老英雄张富清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信仰与忠诚,什么是使命与担当。心中有信仰,行
8、动有力量。他深藏功名、默默奉献;他淡泊名利,不改初心;他勇于担当、高风亮节;他舍生忘死、不惧牺牲;他大公无私,公而忘我;他忠诚人民,赤诚报国;他人格高尚,品质崇高。张富清老英雄的感人事迹,生动阐释了英雄的本色,一个英雄老兵的初心。多维运用角度一:深藏功名,英雄本色深藏功名,英雄本色。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品质崇高。他心中只有国家、只有人民;他平凡而伟大,坚守信念;他让我们看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和境界。张富清的一生,铮铮铁骨令人敬仰。英雄無言,但他的光辉经历却掷地有声,让我们明白人要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一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
9、的。我们致敬英雄、学习英雄,就是要学习他们的英雄本色,学习他们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他们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角度二:无私奉献,坚守初心无私奉献,坚守初心。赤诚奉献,不分任何岗位;坚守初心,不论何时何地。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坚守初心书写了精彩人生,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军人,他用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退役转业后,他俯下身子、甘守清贫,始终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光与热。这位老英雄不畏艰难、居功不傲、不计得失、一生奉献。老英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和担当,值得我们学习、传承。角
10、度三:爱国奋斗,不负时代爱国奋斗,不负时代。英雄是时代的标杆,英雄精神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张富清老英雄不求显赫、不为功名,一心为国、报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今天的我们,我们更要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爱国精神。更要以老英雄为榜样,肩负时代使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之中。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70年砥砺奋进,70年苦难辉煌。壮阔的中国道路上,一代代人爱国奋斗、不负时代。【适用话题】奉献 爱国 奋斗 功名 致敬英雄 学习英雄 榜样力量02叶连平:方寸讲台,为爱“留守”92岁高龄的叶连平,家住安徽马
11、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村,一头白发、勾驼着背,至今还坚持上课、批改作业。2000年,叶连平义务办起“留守儿童之家”,19年来天天到岗,分文不取。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让人肃然起敬。叶老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省优秀共产党员”和“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从小酷爱学习的叶连平,抗战胜利后,随父亲来到南京,进入美国大使馆工作,在那里他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解放后,他与几位同事开办识字夜校,从此爱上课堂。【素材解读】乡村烛光,传灯回响。叶老年过九旬,仍活跃在课堂上。他热爱教育工作,退休后义务办学,免费为留守儿童上课。从教40
12、多年,培养了千余名学生,用数十年坚守诠释了行为世范的内涵。叶老被称为乡村烛光,40载乡土守望薪火相传,甘当蜡烛,燃烧自己,成为照亮孩子们走出乡村的希望之光。至今在叶连平老人“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墙上还有一行大字: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而他却说:“我没有那么亮,我充其量是只萤火虫。”他是师德楷模,他是我们的榜样。多维运用角度一:三尺讲台,播洒真爱三尺讲台,播洒真爱。教育家夏丏尊曾将教育里的爱比作池塘里的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92岁退休教师叶连平坚持义务为留守儿童补课,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因为有爱,所以播洒。叶老是真正热爱着三尺讲台的。正是这种源自师者心底的爱,赋予了教育事业独特的魅
13、力,为无数心灵照亮了前行之路。“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最大的心愿就是多活几年,给孩子们多上几堂课”!朴实而又豪迈悲壮的话语,令人动容更让人敬佩。他虽历尽坎坷,却矢志不渝;他心地坦然,只为奉献。叶老在挚爱的三尺讲台,尽情播洒真爱,让人生绽放出绚丽的色彩,让我们向叶老致敬。角度二:追逐时间,坚守责任追逐时间,坚守责任。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92岁高龄的叶老扎根在最贫瘠最需要教育的基层,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痴迷”三尺讲台,在每天1个小时的课堂教学中,渴了,抿嘴唇忍住。累了,扶桌角堅持。从不中途间断休息,这节“课”整整上了30年。叶老的这一生就是与时间赛跑的一生,叶老的这一生就是坚守教
14、育责任的一生。叶老说:“我希望我最后的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床上。我现在的口号就是那十六个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不已。”因为爱得执着,所以默默坚守;因为固守初心,所以不忘责任。角度三:敬业奉献,师德标杆敬业奉献,师德标杆。叶老孜孜不倦视教育为生命,退休30多年来,倾尽一生心力、财力,自办“留守儿童之家”,为那些留守儿童免费提供学习辅导的场所,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叶老又很“抠门”,一件劳动服泛白陈旧,他始终舍不得换下,一穿就是20年;到30公里远县城办事,骑着自行车带点面包干粮,他却舍不得花钱乘车和买吃。他却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在孩子身
15、上,自掏腰包,购买教学用具、组织孩子们外出研学、为特困生提供吃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用敬业与奉献诠释了人民教师崇高的师德师风。【适用话题】教育 坚守责任 敬业奉献 师德模范 善举大爱03兰会云:“80后硬核”网红老师近日,山西朔州一位“80后”老师兰会云,以“班主任带全班学生通宵玩游戏”“班主任带毕业生骑行1800公里”等话题走红网络,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师生相处方式引起社会热议,被网友称为“别人家的班主任”。兰会云老师2012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现为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地理老师兼班主任。朴素的兰老师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网红。关于他的报道,有“网红歌
16、曲作班歌”“班主任带全班学生通宵打游戏”“班主任带学生骑行1800公里”,这些看似大胆、另类的行为,让他显得和其他老师不一样。高考结束后,兰会云老师包下全市最好的网吧,带全班同学通宵打游戏。接着他又带着11名高中毕业生从家乡山西骑到上海,17天穿行5个省份,骑行距离1800多公里。一路上,孩子们经历了艰难爬坡、频频爆胎,还学会了修车甚至换胎,一起精打细算旅途费用,向商家砍价。6月28日,孩子们抵达了目的地上海,这也是兰会云老师给学生们上的最后一课,他说,希望学生们沉淀高中三年的时光,不管成绩怎样,都有更好的未来值得去奋斗。“这两件事其实都是履行对学生的承诺。”兰会云老师没想到在他看来十分寻常的
17、师生交往,却将他一次次送上热搜。关于包场打游戏,他说:“3年前我和学生们有个约定:如果他们高中时期少去网吧,等高考结束后,就选一个比较好的网吧,带他们一起去打游戏。这在心理学上叫延迟满足。”毕业骑行,是1年前兰老师在课堂上的许诺。他希望通过骑行,学生们不仅可以面对面接触社会、扩展视野,也能锻炼吃苦耐劳的品格。【素材解读】教育即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教育。17天的骑行路,学生们受益匪浅。寓教于体验,学生乐在其中。枯燥的高中生活中,有这样一位变着花样丰富学生生活的班主任,学生们感到十分幸运。兰老师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他们的青春。其实,教育不光要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敢于面对挑战,勇于面对生活
18、的积极乐观精神。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多维运用角度一: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通过骑行,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知识,还锻炼身心意志,这样的骑行经历其价值不是各种考试可以衡量的。在骑行中,学生们还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团队”,什么叫“合作”。这种教育方式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能够培养最接近理想的人格。帮助受教育者获得把握外部世界的能力,与外部世界建立最良好的关系。兰老师不是仅凭知识和学历教书的老师,他是用他的人生经历和思考,用整个身心投入教育的那种老师。兰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所有老师借鉴和学习。角度二:教育是一种生命体验教育是一种生命
19、体验。卢梭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兰会云老师通过班级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学生达成“君子协议”。学生们做到了,班级从高一时期的差班、乱班,到高三毕业时纪律严明成绩突出的团队;兰会云也做到了,他一言九鼎言出必行,在高考结束后立即兑现承诺,自掏腰包包下网吧,带着学生去骑行,让学生们体验了别样的成人仪式。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要让生命怒放。角度三:“硬核”老师体现了责任与担当“硬核”老师体现了责任与担当。这位堪称“硬核”的班主任带学生骑行,以社会为课堂,用途中经历为学生上了高中生活的最后一课,体现了老师的责任和担当。1800公里骑行,这需要多大的
20、勇气和决心,但兰老师做到了。他做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兑现当年的一句承诺。既然承诺了就一定要兑现,这是一个做人的根本。什么叫一诺千金?什么叫为人师表?这就是一诺千金!这就是为人师表!这是兰老师身上体现的责任与担当。【适用话题】教育 责任与担当 生命体验 意志力 承诺04周玲:92岁“荷花奶奶”的“硬核”人生 “她是西湖边拍荷花出名的网红奶奶,今年92岁了!但你知道吗,她还是个学习力爆棚的女神哎。”这位网红老太太名叫周玲,尽管她的身上早已留下岁月的印记,但并不能阻挡她成为中国年龄最大、最美的“网红”。“荷花奶奶”在人群中总是很醒目,因为服饰穿搭很精致大花朵的蓝色长裙,白色蕾丝的披肩,裤脚边和手套边也呼
21、应了白色蕾丝。还有头顶的遮阳草帽上,也嵌上了一块黑色蕾丝,垂下来。大家都称她为“荷花奶奶”。周围的人们经常看着她拖着一只橙色行李箱风雨无阻地来老年大学上课,总是那么健健康康、漂漂亮亮的样子,好像时光在她那里停住了。无论是诗情画意的写作,二胡,舞蹈,还是年轻人专属的博客,微信,摄影,走T台,“荷花奶奶”都玩得不亦乐乎。“我在这里学过摄影、音乐、旅游,还有一门PS技术。现在又学古诗词,课本我都翻烂了,已经能写诗啦。”“荷花奶奶”其实曾经当了25年的音乐老师,退休后,她又当了30年的学生。在学习这件事上,可以说相当硬核了。“荷花奶奶”非常爱美,随身带自拍杆抓拍风景,P图、发朋友圈,不难看出她是一位对
22、美有着相当追求的老人。不断地学习新东西,增进了她的精神享受,涂抹了她生活的色彩,让她的人生获得了更大满足。“荷花奶奶”实现了自我价值,活出了精彩人生。一位耄耋老人,拥有不输年轻人的风采,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传奇!【素材解读】92岁的“荷花奶奶”在西湖边拍摄荷花走红,成为了年龄最大的网红。她是摩登老太,看到她健康的状态,时髦的造型,让人感觉时光停止了。一个女人的优雅与美丽从来都是和年龄没有关系的,哪怕经过岁月的打磨,也依旧可以非常生动的诠释什么叫美丽。“荷花奶奶”这样的老人,他们充满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诠释着不一样的“硬核”生活。多维运用角度一:精致生活,活出自我精致生活,活出自我。对于很多人来说,9
23、2岁已属于高寿了,受到身体条件的限制,很多人已经疾病缠身,即便到了这个年龄段,也失去了活力,暮气十足垂垂老矣,往往要依靠家人的照顾。然而,92岁的“荷花奶奶”并没有被年龄束缚住,仍然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一直在追求对美的向往。活出了不一样的“自我”,还成为新时代的“网红”,令人为之赞叹。角度二:不断学习,永不满足不断学习,永不满足。最令人佩服的是“荷花奶奶”的学习劲头,在老年大学学过摄影、音乐、旅游、PS技术。如今又学古诗词,橙色行李箱装满翻烂的课本和笔记,其认真钻研、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令很多年轻人也自愧不如。“荷花奶奶”的行李箱也成了她爱学习的标志。“荷花奶奶”学习特别认真,不懂就问。比
24、如抠图这种精细的活,难度大,她不怕困难,一遍遍操作练习,努力掌握要领。“荷花奶奶”这样的老人,他们充满着积极人生,不断学习,永不满足。角度三:自信乐观,硬核人生自信乐观,硬核人生。“荷花奶奶”的微信名叫“摩登老太”,从这个名字我们就能看出她的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早年生活的困苦,并未熄灭她对生活的热爱,她始终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荷花奶奶”只要出门,都会认真化一个淡妆,昂扬地迎接新的每一天。每个阶段的人都有自己的美,年轻人有自然美,老年人也有属于自己的美。“荷花奶奶”用“硬核”人生,打破了大众对老年人的陈旧印象,展示出一个充满活力、爱美、会生活的优雅老人形象。【适用话
25、题】精致 自我 学习 自信 乐观 榜样力量 硬核人生05刘增盛:“勿需让座”的硬核大爷近日,辽宁大连一位老人别着“勿需让座”LED胸牌乘地铁的照片,刷爆朋友圈,被称为硬核大爷。满头银丝如雪,他斜挎着深绿色的布包,身姿笔挺地站在地铁车厢里,腰部挂着的LED小牌上,“勿需让座”四个字分外显眼据了解,老人名叫刘增盛,今年76岁。老人表示,此举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现在的年轻人不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实际上,老人挂着“勿需让座”的牌子已有两年时间,只是这次被网友拍了下来。老人曾在部队工作,年轻时当过3年兵,退休后在旅顺太阳沟胶片电影工作室做放映员,平时也负责这里的机械维修、保养等工作
26、。老人每天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往返于市区与旅顺之间。尽管老人身上挂着“勿需让座”的牌子,可还是经常有年轻人主动为他让座。大连地铁工作人员说,“硬核大爷”身上展现出来的精神令人敬佩。为了鼓励这种为人着想、自尊自强的精神,大连地铁将赠送其四周年纪念卡一套。【素材解读】“硬核大爷”刘增盛自知身体硬朗,在公交地铁上站立身体撑得住,拒绝年轻人让座,是一种自立自信的体现。老人们以不给他人添麻烦为荣,这反映出了老年人群体对其他年龄阶层群体的理解,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自立。“重人者,人重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刘增盛老人在自强自立、自尊自重的同时又懂得尊人、爱人,体恤他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不易,不给其他乘客
27、增加负担,令人尊敬感佩。多维运用角度一:“勿需让座”体现的是善意和理解大连“硬核大爷”刘增盛“勿需让座”的做法如一股清流浸润人心,这背后是善意和理解。刘老虽然年过七旬,但能够体会到年轻人的不易,愿意将休息的机会让给年轻人。他的做法给同龄人和年轻人做出了榜样,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加了相互的尊重,形成了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互动模式。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老年人有不需要让座的大度,年轻人有是否让座的自由,双方换位思考,背后是善意和理解。角度二:“勿需让座”体现了城市文明“勿需让座”体现了城市文明。大连“硬核大爷”刘增盛“勿需让座”的做法让让座不再是一种道德绑架。众所周知,在城市文明建设进程中,“给老人让座
28、”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许多人眼中,也成了“道德必然”。的确,让座是礼仪之邦应有的风范,也是衡量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尺。但生活中不应该让它成为一种道德绑架。我们要学习“勿需让座”老人的善解人意,我们主动让座,也要对给自己让座的人表达谢意。在这样的互相理解尊重的和諧氛围里,人们更容易养成文明礼让的习惯,形成人人践行文明礼让的社会风尚。角度三:“勿需让座”是一种美德和道德自觉年轻人给老人让座是一种美德,“勿需让座”也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与“主动给老人让座”一样,令人如沐春风。“勿需让座”四个字不仅分外显眼,也分外令人暖心,它体现的是一种“为他”的道德自觉。这种道德自觉,是基于内心朴素道德的自发,令
29、人觉悟觉醒。当这种道德自觉成为个人习惯,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时,所带来的正是人心与人心的拉近。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做好自己,多为他人着想,多传递正能量,都是值得点赞的。【适用话题】尊重 善意 城市文明 自信自强 正能量06“你在我眼里,更在我心里”凉山救火英雄3月30日,四川凉山突发森林大火,689人扑入火海抢险,3月31日下午,风向大变发生林火燃爆,烟雾中传来了战士们痛苦的嚎叫,多名消防官兵失联,4月2日,失联的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全部牺牲,消息传来,举国悲痛。爆燃火温度可以达到1000度以上,火焰达到30米以上,烈火穿透防护服、皮肤、肌肉,炙烤着骨头,不知道他们死前遭遇了多惨无人
30、道的疼痛,看到英雄们的照片,泪水泛滥如洪。07激发向前一步的众力孙祝安【人物】江苏南京邮政投递业务检查管理员孙祝安【故事】2月20日,南京邮政六合区分公司雄州投递部收到一封信件,寄往“六合县马镇区沟石村”,收件人为“王慰华烈士”(实为王殿 华),并备注“该烈士(20岁)于1947年12月牺牲于菏泽战役,望邮递员同志再辛苦一下,帮烈士找到家”。投递业务检查管理员孙祝安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名老党员,看到信后发现姓名、地址皆有误,遂发出“英雄埋骨他乡,今天请烈士回家!”的求助帖,迅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一场自发的寻人“接力赛”席卷南京全城。经过多方努力,孙祝安把信件交到了烈士家人手上,哽咽着说:“
31、作为一名邮政人,一封信、一颗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现在烈士找到家了,我把这封信交给你们!”点评有人愿意投递“书写错误”的信件吗?有人愿意投入希望渺茫的事情吗?孙祝安用实际行动回答“愿意”。面对一封“地址有误”“査无此人”的陌生来信,他感念于烈士精神,发帖求助后,激发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完成了使命。“人民邮政为人民”,不是一句空话。“为人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也不难,很多时候只需要向前多跨一步,只需要用心多做一些。之所以能找到烈士的亲人,是靠着孙祝安内心的一种信念,更靠着许多普通人共同“向前一步”。烈士陵园寻找亲属,部队史馆提供史料,邮政人员接力查找,公安民警实地走访,新闻媒体发布消息,社
32、会公众响应转发,知情人员提供线索,档案部门比对核查在短时间内,如此多的爱心力量汇聚起来,为烈士铺就了一条回家路。正是每个人愿意“向前一步”,目标才能顺利实现。主动“向前一步”,更是为了回应烈士的召唤、传承精神的力量。在和平年代,大部分人不用面对腥风血雨的考验,奉献的精神、担当的气质,体现在日常的行动里、每一次选择中。武警战士郭展,在车站巡逻时发现一名失明老人,上前询问情况,用老人携带的木棍一步一步引导他出站;列车长赵振起,抱着下肢瘫痪的大娘下车出站,他说“我们多伸一把手,他们(旅客)就少一些焦虑”;湖北襄阳公交16路司机张桥,发现车上有扒手图谋不轨,几声大喝令嫌疑人乖乖交出手机,帮乘客挽回了损
33、失事不在大,或许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声招呼、一次引导,暖流就能浸润人心,精神就能散发光彩,让晚归者有人陪伴、让独行者不觉孤单。“向前一步”,不是一个人的迈进,而是你我他共同的方向。无论在工作中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还是在生活中不吝奉献、众人拾柴,只要愿意伸出自己的手,每个人都是那个最值得依靠的人。08十年一诺暖如歌公益摄影师【人物】坚持十年为老人拍照的摄影师【故事】“看镜头。微笑。非常好!”在摄影师充满温情的镜头下,一位白发老人神采奕奕的笑容出现在了照片上。这是“一张照片、一份温情”公益拍照活动中的一个镜头。这项由广州日报摄影部、广东岭南影派本土纪实摄影联盟、广州市侨颐社会服务中心等
34、发起的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第十个年头。每年元宵节,摄影师们都要为长者拍一张照片,至今已为超过两万位长者拍摄了5万多张照片,留下了无数难忘而动人的瞬间。点评镜头里有什么?春天的鲜花,飞扬的青春,难忘的记忆,还有老人们的笑容对于镜头中的老人们来说,这样的照片不会褪色,而摄影师们也在快门的闪动中为岁月留影。给老人拍照,看似小事,却贵在坚持。从第一次开始,到如今整整十年,用眼发现、用心感受,这是一种有情怀的承诺。在老人们看来,这不仅是关爱,更是生命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86岁的郭婆婆从2005年开始就没落下拍照活动,每年都要整理照片,去年中风后她对孩子说,“你们什么都可以清,就是照片不能清”。这
35、些照片在老人心中的分量何其重啊!可以说,一个镜头、一张照片、十年光阴,一头连着老人们的精神世界、生命历程,一头连着摄影师的坚守信诺、全社会的接力关爱。照片上的笑脸背后,是发现老年人的美,也是记录生活的美,更是彼此心心相印的见证。有老人一开始不习惯面对镜头,要靠摄影师来摆姿势,到了第三年,老人家能反过来指导摄影师找角度了;每次摄影活动前,老人们都精心准备,有的凌晨5点就起床梳洗打扮;很多摄影师与老人们成了“忘年交”,常登门拜访、一起包汤圆镜头一定格,生活更加有温度、生命多了仪式感。十年,沉淀生命历程,呈现生活之美。照片里,有一家老小,有金婚夫妇,有“白发闺蜜”,说说笑笑、牵手相拥,无不在用微笑对
36、待生活,散发着坚定与从容。让人不觉想起此前网络上流行的“十年挑战”,对比自己前后的变化,映照成长的轨迹。在时间轴上,我们更成熟了,家人更和睦了,国家更繁荣了,岁月的河水缓缓流淌,载着你我,也载着我们的美好生活一路前行。09站台相聚梦在远方郝康、雷杰【人物】相约在零点37分的铁路职工恋人【故事】郝康是一名铁路司机,在陕西榆林站跑货运;雷杰是列车乘务员,往返于西安和乌海西之间。同是陕西绥德人,从老乡发展为情侣,经过榆林的列车帮他们定了情。2019年春节期间,按照列车时刻表,雷杰值乘的列车会在零点37分驶入郝康工作的榆林站,但列车因积雪晚点10分钟,原本停靠的8分钟变成了5分钟。跑过一节节车厢,两人
37、终于相见了,雷杰给郝康买了护手霜,郝康给雷杰送上了戒指。这次匆匆相遇,只有1分52秒。郝康说,“本来想对她说嫁给我,今年把她娶了,这都没来得及说”。点评郝康与雷杰相约在零点37分的爱情故事,在春节期间,经由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后,迅速刷屏,在舆论场传递着爱意、激荡着人心。不少人说新闻联播让人看哭了,有网友留言说,“愿你们彼此带着对方的爱,继续向前”。一段不长的火车站台,见证了无数出发与到达、相逢和别离。对远行者来说,站台是通往前方的起点;对相守者来说,站台是离别后重聚的温馨港湾。对同为铁路职工的郝康与雷杰来说,更能懂得站台停留意味着什么,每一分每一秒都如钻石般珍贵。每逢春节假期,都会有很多这样
38、的站台故事动人心扉。高铁列车餐吧长邹小娟和新乡东站工作人员李翔,每次交会最长只能相聚2分钟;一位铁路女职工与年幼儿子相聚,不过3分钟;父母为了能与作为列车员的女儿在车上团聚,在6年间买了288张车票他们的站台短聚,是工作需要使然,是坚守岗位使然,更是为了让多数人能和家人团聚。就像今年春晚小品站台所表达的那样,夫妻俩团聚不到3分钟,而后在站台离别,再出发。艺术表达源自真实生活,很多人泪湿眼眸,小小的站台满是无尽的爱。春节万家团聚,一如站台相逢,短聚后又各奔东西,追梦奔跑。在珍贵而有限的时间里,亲情、爱情、友情却会更显饱满。看吧,那些依旧坚守在铁路一线的职工们,还是回家少、出发多;那些依旧在岗执勤
39、的消防队员,只要听到报警铃声,就会义无反顾向前冲;那些依旧在基层扶贫的干部们,也只能与家人团聚片刻后,回到一线扛起职责;那些把郝康与雷杰的故事讲述给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们,依旧带着真情实感书写着普通人的不凡故事。我们不曾听到抱怨,却总能看到奔忙的身影,从站台挥别家人,有的甚至都来不及道别一声,就这样踏上追梦圆梦的列车,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千千万万人。每个人都有无数次的启程与出发,既有美好的抵达,又有幸福的相遇。今天,我们都是追梦人,都在努力奔跑,向着未来冲刺;今天的“流动中国”之所以充满繁荣发展的活力,正因为每个人不停歇的脚步。纵使有时要离别遥望,有时要忍住相思,有时要耐住寂寞,有时要克服困难,但在
40、奋斗路上,只要不忘初心、奋力奔跑,便必有回响,终能梦圆。10“聋哑教师夫妻程洋和陶艳萍”在江西省于都县特殊教育学校里,有一对聋哑教师夫妻程洋、陶艳萍,他们用无声的温暖传递着对聋哑学生们特别的爱。多年来,从批改作业到日常交流,从律动舞蹈到插花学习在无声的世界里,程洋和陶艳萍用自己的方式给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培养的许多孩子在篮球、绘画、舞蹈等许多领域屡获佳绩。许多学生表示,程洋和陶艳萍比父母更能帮助自己、理解自己。11术到极致近于道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将技艺融入工作、以匠心成就经典,推动着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
41、。这是一群怎样的匠人?他们有着哪些优良品质?我们如何学习工匠精神?从即日起,本栏目推出“匠人匠心”系列,以极致、传承、责任、专注、坚守、创新六个关键词扫描工匠精神,与大家一起探讨、践行。点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很多大国工匠来说,极致就是和机器拼精度,和时间拼速度,和标准拼态度,让“细”更细一些。怎么拼出极致?钳工顾秋亮徒手就能感知0.2丝的误差,这相当于一根发丝的1/50;铣工李峰在高倍显微镜下追求1微米的精度,这相当于发丝直径的1/70。正是精益求精,顾秋亮把玻璃与金属窗座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2丝以内,“蛟龙号”观察窗才得以承受1400吨的压力;李峰每缩小惯性导航系统1微米的变形,就能
42、减少“长征七号”火箭数公里的轨道误差。大国重器、辉煌成就的背后,源自每个细节的精准到位。把手艺的精准、精确和精细视为生命,极致就不会太遥远。追求极致是一条心无旁骛的道路,也是一场孤独且单调的长途旅行,唯有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才能耐住寂寞、守住心智、把好方向。哪有巅峰技术能在一朝一夕间练就?唯有日复一日地锻打、持续不断地钻研,才能成就绝活。高级技师孟剑锋对瑕疵零容忍,历经上百万次錾刻敲击,纯银丝巾果盘和美等国礼才惊艳问世;火箭“心脏”焊接师高凤林,只因“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30 年如一日进行发动机喷管焊接指纹虽被磨平,布满茧子的双手却积淀了匠人们的工艺淬炼、心智磨炼和人生历练,让技艺
43、达到极致的巅峰。“术到极致,几近乎道”。一流的心性方能锻造一流的技艺,一流的技艺方可成就一流的伟业,这就需要用追求极致来消解浮躁。现实中不乏这样的观念:“手艺好也不赚钱”“差不多就行了”“怎么还没有长进”盲目地求变现、求速度、求关注,让工匠技艺变得马虎,极致品质黯然失色。其实,工匠精神的种子需要精心、细心、耐心地滋养呵护,对极致的每一份坚持都不会白费,终究会结出不甘平庸、不负光阴的果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年轻一代要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来诠释匠人的极致精神。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需要一群人来赓续;这不是一件产品的存废,而是无数精品的绽放。精益求精、笃实专一、心无旁骛、久久为功,在追求极致中实现人
44、生价值,用极致匠心铸造国之重器,以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我们准备好了吗?12挣脱困顿,生命破茧【人物】做电商带乡亲致富的李娟【故事】安徽砀山县的李娟,10年前患上脊髓空洞症,体重仅25公斤,全身只有脖子以上部位能够有限活动。可她没有向命运低头,手不能动,就用嘴咬住触控笔,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写,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微商小店。过去一年,李娟通过电商销售水果超过40万斤,成了带动乡亲共同脱贫致富的“电商CEO”。李娟的故事感动无数人,她也成为第二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点评“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前进的勇气”。李娟在花一般的年纪却因重病不得不常年卧床,但她没有选择望着屋顶自怨自艾,而是用实际行
45、动释放着生命的力量,追求属于自己的精彩。越是逆境,越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对于这一点,李娟深有体会。和客户沟通,平常人几秒钟回复一句话,她需要几分钟甚至更久,“感觉咬着触控笔的牙齿和嘴巴都要木了,满头虚汗”。她也曾经绝望,但是心中那一团不愿熄灭的火焰让她坚持了下来,克服重重困难,找到了即便身处斗室也能实现自我的方法。李娟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了存在的价值感”,更多人也能在这样的不屈、不懈、不畏中,体会到人生的真谛。有人说,生活中没有天生的强者,只有不息的奔跑者。生活就是一场马拉松,没有谁一开始就“预定”了冠军席。只有那些瞄准目标、敢于挑战、坚持不懈、超越自我的人,才能脱颖而出,站上最后的领奖台。前不
46、久,年近70岁的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而失去双腿的他为了这个梦想,努力了43年,“你只有克服困难,才能有新的作为,所以我一直都没有放弃过”。生命只有一次,怎么过好这一生,很大程度上系于自我的选择。哪怕身有残疾、哪怕境遇困顿,但只要鼓起勇气、不断向前,生命就会予你馈赠,绽放出绚烂的花朵、采摘到甘美的果实。生活的意义要靠自己的双手来赋予,生命的精彩要在成长路上写就。化蛹成蝶、破茧而出,总要经历拼力挣扎的过程。如果有人帮助剪断茧丝,蝴蝶虽出了茧,却只能拖着萎缩的翅膀爬行,再也没有飞翔的能力。这破茧为蝶的生命力,正藏在一点点挣脱束缚的坚持之中,是拼搏让人有力,是奋斗让人坚强。安逸使人舒适,却让人
47、生失彩;咬定梦想不放松、保持进击不松懈,我们才能冲破束缚自己的命运之茧,真正在繁花中翩然舞动。13最是善意暖人心【人物】杭州地铁文明劝导员朱阿姨【故事】这几天,一张刷屏的“地铁光脚照”得到很多网友点赞。在杭州一地铁站,一名女子不小心把鞋掉进了站台缝隙,因为着急赶火车而不知所措。见状,地铁文明劝导员朱阿姨主动脱下自己的鞋借给她,“我的鞋码可能要大一些,你就当拖鞋穿吧,赶火车要紧”。当天,朱阿姨赤脚执勤直到早高峰结束。事后,这位女士还给朱阿姨写了一封感谢信,“朱阿姨非常热心,虽然她要赤脚回家,但毫无抱怨,是一名优秀的志愿者同志。在此,我真心感谢朱阿姨见义勇为的行为,谢谢!”点评一提到“见义勇为”,
48、大家会自然联想到奋不顾身拯救溺水者、路见不平勇斗歹徒者、临危不惧救助受灾群众者诚然,生死攸关之际挺身而出折射英雄本色,但朱阿姨在情急之下“借鞋”相助,工作人员生怕老人在扶梯上摔倒而主动挡在身后,司机脱衣为生病乘客保暖而自己赤膊开车,这些暖心的小事,也未尝不是受助者眼中的“见义勇为”。“义者,宜也”“行而宜之之谓义”,古代经典对“义”字的解读为我们打开了理解“义”的一扇窗。为国家不惧艰险的大义凛然,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薄云天,勾勒了正义的宏大叙事;然而,良言一句、帮扶一把,在细微处做到恰当适宜、合乎情理,也能铺陈出情义的真挚表达。大到生死抉择,小到互帮互助,流淌出的道德情感都一样纯粹。让别人穿鞋赶车,自己却光脚回家,这样的“勇为”看似无关紧要,但不计较投入与回报、不考虑经济和荣誉,一句“赶火车要紧”“来不及多想”,正是最可贵的善意。从拦惊马的欧阳海到救火少年赖宁,从甘当“城市纠察”的的哥张新平到故事的主人公朱阿姨一直以来,见义勇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正气,也给人们带来了温度。不少地方纷纷发布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及相关实施办法,正是从制度层面保证不让热心人“流血流汗又流泪”。助人者不计回报,受助者需懂感恩,哪怕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也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凉”。人们常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所易者,举手之劳给人添美;所难者,竭心尽力难中解困。在他人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