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李清照蝶恋花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李清照蝶恋花赏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宋词李清照蝶恋花赏析篇1:宋词李清照蝶恋花赏析 宋代: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篇2:宋词李清照蝶恋花赏析 译文 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最终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解释
2、蝶恋花:词牌名。 昌乐馆:昌乐县驿馆,故址在今山东昌乐西北十里。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满:同“漫”。 阳关:这里指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人乐,曰阳关曲,亦称阳关。苏轼论阳关三迭唱法云:“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四叠阳关盖按苏轼之言推之,或者第一句也叠,故称四叠。究竟如何叠法,说法不一。宋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 萧萧:一作“潇潇”。孤馆:孤独孤独的旅馆。宋周邦彦绕佛阁:“楼观迥出,高映孤馆。”
3、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云:“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宋孔平仲大风发长芦诗:“纷然方寸乱,魂干久不集。” 把:四印斋本自注:“别作有。” 东莱:即莱州,时为明城为官之地,今山东莱州市,曾名掖县。蓬莱:传奇中的海上仙山名。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芾(f)具书言,海中有三神仙山,名为蓬莱、方丈、瀛洲。” 篇3:宋词蝶恋花赏析 宋词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心情。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赏析】 这首词描写闺中思妇伤春怀远的愁情怨绪。上片借杏花以写伤春悲情。“欲减”
4、而实未减,显出节候的无常与心情的无奈。“不卷”者,讲珠帘垂挂而不卷,那人却躲在闺房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强调残余杏花能开几时的惜花心情,“花几许”恰是暮春物象变化的典型特征,隐喻了深闺思妇如花青春犹如杏花之凋零!“啼痕”意象兼融人花,淋雨的花瓣儿如花啼泪痕,深闺思妇惜残红坠地而自伤落泪,人与花同命相怜,只恨清明季节凄凉细雨过于无情,寒气袭人,苦雨摧花,令思妇怕见落花而躲在闺中“深深处”。下片借飞燕以抒怀远愁绪。“宿酒”、“尽日”三句,写思妇闭锁深闺的重要缘由,“恼破春心情”,春情缭乱恼煞人,即眷恋夫君的.情怀难以按捺,于是借酒浇愁忘忧,宿酒过量而醒迟。酒醒后,尽日唯一缕沉香相伴,其孤寂可知
5、。“飞燕”句将恼怨发向飞燕,它将夫君归家的喜讯传错,让自己空兴奋一阵,实苦恼一番,实在尴尬!真是怨奇而情深。最终以“小屏风”之景结思夫君之情:“西江路”,即广西苍梧一带之西江,恰是词人宁远军承宣使任所地域。词人以悬想、虚设深闺思妇神往西江路怀念自己的方式,抒写了词人对闺中爱侣的深切相思。语言婉约清丽,情致严峻缠绵,意境蕴藉含蓄,结尾余韵不尽,神味久远,深得好评。 篇4:李清照 蝶恋花 赏析 【讲解】 李清照,是北宋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省)人,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爱好文艺,结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从事金石书画的保藏和争论工作。她擅长诗文,词的成就很高。她的词格调清爽,语言朴实
6、,长于白描,自成一格。前期主要写女子的生活和感情。一一二七年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后,她逃难到南方,经受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这在她后期的词中有所反映。 这首词是李清照路过昌乐(在今山东省)时,晚上在客馆里怀念姊妹而作。 词是在眼泪和歌声中开放的。看,她哭得多么难受。丝绸的薄衫被泪水浸湿,脸上的脂粉也和在泪水中沾满衣衫。她已经把著名的送别曲阳关三叠唱过许多次了。阳关三叠即唐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y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所以称为“三叠”,是由于依据曲谱的规定,“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在演唱时应反复三遍,以表现依依借别之情。苏轼论三叠歌法里说:“若通一
7、首言之,又是四叠。”指每句都重唱一遍,到重唱第四句称“四叠”。这里称“四叠阳关”,即着重在重唱第四句,就更加突出了这支送别曲的惜别深情。她为什么这样难过地一再唱起送别曲呢?原来,就象绵延不断的山岭竟然断裂了那样,她和姊妹分别了。萧萧的细雨声,更增加了她独处客馆(孤馆)的孤独。这支她的姊妹在分别时唱过的歌曲,她每重新唱一遍,看来都能使她重新回味分别时的情义,这或许可以稍稍劝慰她那布满思念的情怀吧! 就这样,在上片中,作者通过“脂粉满”的描绘,“千千遍”的夸张,“山又断”的比方,“闻微雨”的气氛烘托,把我们引进了她雨中伤别的境界。 词的下片,从正面对她的心理作了更细腻的刻画。“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
8、临行,酒盏深和浅”。“方寸”,指心。“酒盏zhn”,酒怀。她由于怀念分别的姊妹而心烦意乱,以至连饮酒话别时,杯中斟了多少酒也记不清了。为什么单单提到酒盏呢?这是和上片“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相呼应的。她的姊妹曾唱着“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歌词,为她斟酒送别。一般说来,同亲人分手的种种情景,常常是难以遗忘的。特别是思念心切时,更会去搜寻记忆。李清照在为伤别而努力回忆时,却记不起饮别时的“酒盏深和浅”,可见她的思绪之乱了。 回忆产生于思念,却不能解除思念。她只好自我宽慰。“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音书”,即书信。“凭”,这里是托付的意思。当时,李清照从青州(在今山东益都县)到东莱(在今山东
9、省掖县)去,她的丈夫正在东莱做地方长官。 而蓬莱呢,却是神话中的海中仙岛,是可望而不行及的。她在无可奈何之中,劝慰她的姊妹,她到东莱去,离姊妹所住的地方,究竟不算太远,还是可以通过写信来致意的。在这里,她用了大雁传书的传奇,并且将东莱与蓬莱奇异地加以联想,表示了要和姊妹通信的愿望。原载:唐宋词选讲(陆永品) 【赏析】 “泪湿罗衣脂粉满”,词作开首词人即直陈送别的难分难舍场面。词人抓住姊妹送别的两个典型细节来作文章:“泪”和“脂粉”,词人泪流满面,自然要要袖子去擦拭,结果衣服上满是泪水,满是脂粉,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自己无限的伤感。次写“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热泪纵横,犹无法表达姊妹离别时的千
10、般别恨,万种离情,似唯有发之于声,方能道尽惜别之痛,难分难舍之情。“四叠阳关”,苏轼论三叠歌法中的说法可参为注解:“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若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得乐天对酒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由此观之,“四叠阳关”的说法无误。“千千遍”则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尴尬。值得留意的是,词人写姊妹的别离场面,竟用如
11、此豪宕的笔触,一来表现了词人的笔力纵横,颇具恣放特色,在其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中有“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似同出一机杼;二亦呈现了词人感情的深挚。“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词人的笔触在结拍处一折,纷乱的思绪又转回现实。临别之际,姊妹们说此行路途遥遥,山长水远,而今自己已行至“山断”之处,不仅离姊妹们更加遥远了,而且又逢上了萧萧夜雨,淅淅沥沥烦人心境,自己又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词作上片从先回想,后抒写现实,从远及近,词脉清晰。 下片,词人的思绪又回到离别时的场景,但笔触则集中抒写自己当时的心境。“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直陈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心
12、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这是和上片“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相呼应的。她的姊妹曾唱着“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歌词,为她斟酒送别。一般说来,同亲人分手的种种情景,常常是难以遗忘的。特别是思念心切时,更会去搜寻记忆。词人以记不起饮别时的“酒盏深和浅”这一典型细节,真实而又形象地呈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同时也是“方寸乱”的最佳解释。歇拍二句:“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词人的思绪照旧漂移在那令人难忘的别离场合,但词作的笔力却陡地一振,奏出与前面决然不同的布满亮色的音符。词人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像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厮守在一起。词作至
13、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蓬莱”,传奇中的仙山。李商隐无题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此词不仅有李清照词作特有的抒写心理细腻、敏感的特点,更有笔力健拔、恣放的特色。以此特色来写离别之情,对一个女词人来说,尤显难能宝贵。 篇5:蝶恋花李清照赏析 蝶恋花李清照赏析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赏析: 词作当写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时赵明诚为莱州守,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宿昌乐县驿馆时寄给其家乡姊妹
14、的。它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相互联系的深厚感情。 “泪湿罗衣脂粉满”,词作开首词人即直陈送别的难分难舍场面。词人抓住姊妹送别的两个典型细节来作文章:“泪”和“脂粉”,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自己无限的伤感。次写“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热泪纵横,犹无法表达姊妹离别时的千般别恨,万种离情,似唯有发之于声,方能道尽惜别之痛,难分难舍之情。“四叠阳关”,苏轼论三叠歌法中的说法可参为注解:“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若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
15、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得乐天对酒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由此观之,“四叠阳关”的说法无误。“千千遍”则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尴尬。值得留意的是,词人写姊妹的别离场面,竟用如此豪宕的笔触,一来表现了词人的笔力纵横,颇具恣放特色,在其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中有“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似同出一机杼;二亦呈现了词人感情的深挚。“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词人的笔触在结拍处一折,纷乱的思绪又转回现实。临别之际,姊妹们说此行路途遥遥,山长水远,而今自己已行至“山断
16、”之处,不仅离姊妹们更加遥远了,而且又逢上了萧萧夜雨,淅淅沥沥烦人心境,自己又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词作上片从先回想,后抒写现实,从远及近,词脉清晰。 下片,词人的思绪又回到离别时的场景,但笔触则集中抒写自己当时的心境。“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直陈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词人以这一典型细节,真实而又形象地呈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同时也是“方寸乱”的最佳解释。歇拍二句:“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词人的思绪照旧漂移在那令人难忘的别离场合,但词作的笔力却陡地一振,奏出与前面决然不同的布满亮色的音符。词人告
17、慰姊妹们,东莱并不象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厮守在一起。词作至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蓬莱”,传奇中的仙山。李商隐无题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本词不仅有李清照词作特有的抒写心理细腻、敏感的特点,更有笔力健拔、恣放的特色。以此特色来写离别之情,对一个女词人来说,尤显难能宝贵。 篇6:李清照蝶恋花赏析 李清照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任凭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赏析
18、 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是一首寄寓南渡之恨的力作。 上片首句“永夜恹恹欢意少”开门见山。南渡以后,清照隽永含蓄的风格,一变而为沉郁苍凉。上巳虽是传统的水边修禊节日,但词人此时心情不愉,欢意甚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写长夜辗转反侧,梦见汴京,看到汴京的宫阙城池,然而实不行到,故说“空”,抒写对汴京被占的哀思和沉痛。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写今年的自然春色和往年一样好,而今年的政局远远不如从前了。“为报”二字,点明这春天的消息是从他人处听来的,并非词人游春所见。实际上是说,今年建康城毫无春意,虽是朝花夜月如故,而有等于无。“宜相照”的“宜”字,作“原来应当”解。“相照”前著一“宜”
19、字,其意似说它们没有相照,更精确一点,是词人对此漫不经心,反映出她的忧闷。 “任凭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承上启下,点明题旨,透露了女仆人公并无心过好这个上巳节日,酸梅酿成的酒,和自己辛酸的怀抱是相称的。这两句,貌似率直,其实极悦耳,极沉痛。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这里把“花”拟人化。“花莫笑”,就是不要笑我老大不小还插花,这一层词意,与末句“可怜春似人将老”紧接,意思是说最需要怜念的是春天也像人一样快要年轻了。“春”暗喻“国家社稷”,“春将老”暗喻“国将沦亡”。 蝶恋花是一首六十字的词,这首词题是“上巳召亲族”,带含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厚的感难过情,写得委婉曲折,层层
20、深化而笔意浑成,具有长调铺叙的气概。写出作者的国破家亡之恨,寄寓词人对国家社稷的赤子之情。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翻译 漫漫长夜让人提不起一点精神,心情也郁郁不欢,只能在梦里梦见京城,还能认出那些生疏的京都街道。为了报答眼下的好春色,花儿与月影也是相相互映照。 简便的宴席,虽然菜很一般,酒却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一切都让人称心如意。喝醉了将花插在头上,花儿不要笑我,可怜春天也像人的年轻一样快要过去了。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创作背景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的创作时间背景在史学界无定论,大多数学者认为当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以下是学者黄墨谷与陈祖美认为的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是她南渡之后于建炎三年上
21、巳节作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依据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叙述,当时赵明诚任建康太守,建炎三年己酉春三月被罢免然后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当涂),五月至池阳(贵池),然又接到旨意任湖州知州,于是驻家在池阳。六月,赵明诚独自乘马赴建康见皇上,冒着大暑不幸得了疟疾,然后七月于建康病入膏肓,八月病逝。在赵明诚病死前,李清照急驰建康探视,但赵明诚已不行救药了。李清照葬毕了赵明诚,金兵已迫近建康,李清照于是携带图书逃出,终生未再至建康,亦不行能在他处召亲族。故认为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上巳无疑。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
22、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闲适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高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篇7:蝶恋花李清照赏析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任凭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篇8:柳永蝶恋花宋词赏析 柳永蝶恋花宋词赏析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23、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 987?- 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查找寄予。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进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乐章集。 【解释】 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
24、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危楼:高楼。 黯黯:迷漫不明。 拟把:预备。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强:牵强。强乐:强颜欢快。 衣带渐宽:指人慢慢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品评】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示意抒情仆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仆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
25、,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淌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烟光” 句便呈现仆人公望断天际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仆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仆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
26、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 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高校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其次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或许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篇9:宋词声声慢李清照赏析 宋词声声慢李清照赏析 声声慢寻查找觅 作者:李清照 寻查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受,却是旧
27、时相识。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解释 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宁静之意。 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黄花:菊花。 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怎生:怎样,如何。 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文 我独自一人处在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中失去了,永久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
28、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抗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拂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我的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难受。 地上到处都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成天守着窗子边,孤孤独单的,怎么简洁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爽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
29、念和自己孤独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就应经不寻常了,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悦耳凄楚,有如听到一个难受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哀痛,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心情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布满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之时,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
30、。假如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苦痛,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非常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季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莫非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莫非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漫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
31、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观看的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奇妙,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照旧,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头变慢起来。 好不简洁等到了黄昏之时,却又下了雨
32、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相互扶持,相互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洁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留意这一
33、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仆人公一成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查找觅”开头,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的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予自己的空虚孤独。下文“冷冷清清”,是“寻查找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掩盖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当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
34、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早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查找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难受,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
35、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查找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积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哀痛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
36、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查找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支配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预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愿黑下来而使人尤犯难受。“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终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
37、说自己思绪纷茫简洁,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篇10:宋词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宋词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解释 溪亭:临水的亭台。 沈:同沉。 争:同怎。 译文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遗忘归路。 始终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
38、似乎是任凭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终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爽别致。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漂亮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制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
39、了深刻印象的特别快乐的游赏。果真,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仆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仆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
40、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篇11:李清照永遇乐宋词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宋词赏析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之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词作鉴赏: 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当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怜悯景作对比,抒发了肤浅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
41、情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写的是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绚烂;傍晚的云彩,围合着璧玉一样的圆月。两句对仗工整,辞采鲜丽,形象飞动。但紧接着一句“人何处”,却宕开去,是一声布满迷惘与苦痛的长叹。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置身表面上照旧吵闹繁华的临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觉,因而不由自主地发出“人何处”的叹息。这是一个饱经丧乱的人似曾相识的情景面前产生的一时的感情活动,看似突兀,实则含蕴丰富,耐人咀嚼。“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又转笔写初春之景:浓浓的烟霭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
42、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调,原来先春而开的梅花已经调谢了。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几许”是不定之词,具体运用时,意常侧重于少。“春意知几许”,实际上是说春意尚浅。词人不直说梅花已谢而说“吹梅笛怨”,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正由于这样,虽有“染柳烟浓”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承上描写作一收束。佳节良辰,应当畅快地游乐了,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瞬间莫非就没有风雨吗?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
43、贵家妇女乘着香车宝马邀她去参加元宵的诗酒盛会。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了。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由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这里专指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遥想当年汴京繁盛的时代,自己有的是闲暇游乐的时间,而最重视的是元宵佳节。“铺翠冠儿,金撚雪柳,簇带争济楚。”这天晚上,同闺中女伴们戴上嵌插着翠鸟羽毛的时兴帽子,和金线撚丝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齐齐整整,前去游乐。这几句集中写当年的着意穿戴装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点,充分体现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游赏兴致,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汴京的繁华吵闹。以上六句忆
44、昔,语调轻松欢快,多用当时俗语,仿佛少女心声。 但是,从前的繁华欢快早已成为不行追寻的幻梦,“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对外面的吵闹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夜间出去。“盛日”与“如今”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却又横生波澜,词人一方面耽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苦痛;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劝慰
45、。这种冲突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的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面对现实的繁华吵闹,她却只能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 这首词运用今昔对比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还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叉融合,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深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篇12:宋词一剪梅李清照赏析 词的上片主要描述词人的独居生活。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以点带面写法,给读者描绘一幅词人眼中的余香袅袅的秋景图。荷花已谢,虽仍留有残香,却不免 透 出秋的冷落与萧条。玉席也已
46、凉了,秋意渐来,秋凉渐浓。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悲秋,更何况是独守空闺的女词人呢?怎能不让她倍感孤独寂寥、怎能不思念远行的丈夫呢? 为排遣心中的愁绪而“轻解罗赏,独上兰舟”。一个“独”字而意境全出:曾经是夫唱妇随,曾经是携手并肩,曾经是举案齐眉,而现在却是茕茕孑立,形单影只;举目四望,相伴只一“兰舟”而已!本是为“消愁”而来,怎奈却是“愁更愁”,相思之情不禁更重更浓。 看到鸿雁,词人想象着或许是丈夫托鸿雁捎来家信,她把苏武雁足传书的典故奇异地融于眼前的情景之中,自然稳妥,余味无穷。我们可以设想:词人甚至会猜想丈夫在信中告知自己归期、行程,那种企盼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看到雁群飞
47、回故里,自然会强化企盼丈夫回来的心绪。我们似乎看到词人独自凭栏远眺,柔柔的月光洒满西楼,雁字回时,那种清冷,那种孤独,那种寂寥,怎可言传? 下片是词人抒发内心感受,直抒相思之苦。 词人用“花自飘落水自流”起兴,这既是写她在舟中所见,也是她的内心所感。花飘水流本是物之自态,却使词人触景生情:流水落花无从体会她的情怀,照旧我行我素地流走飘落,这更增加了词人的伤感与凄凉。句中“自”用得最妙,词人移情于物又借物抒情,正如屈原所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 了对韶光易逝的感慨。这样,词中的感情就使人觉得比单纯的思念更深化了一层,更富有示意性,给读者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增加了感染力。 “一种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