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优秀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优秀5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优秀5篇)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篇一 1目的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的深化。 本制度用于规范和指导本公司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通过识别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生产活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存在的风险,强化源头管理,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避免人身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以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目的、安全生产分级
2、管控责任部门、职责、工作内容等相关事宜。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成员。 3责任部门和职责 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人员组成以公司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成立文件为准。 相关责任部门及职责如下: 3.1总经理职责 (1)全面组织、监督、指导、考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开展及各项措施的落实; (2)传达学习和贯彻关于两个体系有关政府文件、精神和要求; (3)组织编制符合要求、满足公司实际运行状况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实施方案; (4)组织全面展开工作,明确各单位进度和质量要求,适时指导和调度,并组织制定考核办法; (5)
3、保证两个体系建设及运行期间资源、经费投入的有效实施; (6)组织评审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审定发布; (7)定期参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工作专题会,固化成果、健全档案,持续降低事故风险。 3.2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组织拟定满足公司实际运行状况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等体系文件、编制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计划,风险评价准则,隐患排查治理计划等制度文件; (2)组织开展公司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对全体员工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育培训,记录、评估培训情况并对受训人员进行考核,汇总考核结果并按奖惩办法提交奖惩结果给财务人员; (3)组织各部门按计划开展风险点排查、危
4、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等工作,确定重大风险,汇总各部门风险分析结果并组织风险分级管控评审会议; (4)组织风险告知培训,组织各部门对存在风险和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工作场所区域设置风险警示标志、风险告知卡。 (5)建立常态机制、加强动态管理,每年至少一次对风险点清单进行调整,遇有法规变动、重大人事调整、工艺变更、更改扩项目、原料、设备、产品变动等及时进行风险评估,确保风险点处于有效管控中。 3.3各部门负责人职责 (1)按计划推进落实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体系文件的相关要求; (2)组织本部门员工配合公司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组织实施考核并按奖惩办法提交奖惩结果给安全管理人员; (3)组织开展本部门
5、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等工作,汇总风险分析结果提交给安全管理人员; (4)组织本部门员工配合公司开展风险告知培训,落实存在风险和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工作场所区域按规定设置风险警示标志、风险告知卡; (5)总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交办的其他工作。 3.4财务科职责 (1)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安全经费使用计划,协助各部门做好经费的提留和使用,保证专款专用并监督其合理使用; (2)建立相应安全经费的使用台账,做好建设经费使用台账记录; (3)辅助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建立符合公司运行情况的责任考核制度; (4)落实各部门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建设责任考核,依照考核办法对相应人员进行奖惩,做好奖惩记录。 3
6、.5员工职责 (1)熟悉掌握本岗位工艺安全信息,参与公司双重预防体系安全培训; (2)参与本岗位危险因素辨识,提交辨识结果; (3)知悉本岗位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风险和安全控制措施; (4)执行公司关于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其他相关工作。 4术语和定义 (1)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2)可接受风险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重大风险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
7、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4)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5)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6)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7)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8)风险分级 通过采用
8、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9)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10)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11)风险信息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12)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 5风险评价的范围 风险评价中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本公司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1)规划、设计、建
9、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6工作程序和内容 6.1风险判定准则结合公司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严从高原则。 6.2风险点确定 6.2.1风险点划分原则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
10、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生产装置、储存罐区、装卸站台、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操作及作业活动: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车,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考虑。 6.2.2风险点排查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6.3危险源辨识
11、 6.3.1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 6.3.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进行辨识,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宜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进行辨识,复杂的化工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简称HAZOP)等方法进行辨识。 7 评价方法 本公司采用JHA+LS分析作业活动风险等级,SCL+LS分析设备设施风险等级,依据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制定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JHA分析法即工作危害分析(Job Hazard Analys
12、is)是一种安全风险分析方法,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控制和改进措施,以达到控制风险、减少和杜绝事故的目标。 SCL分析法即安全检查表法(Safety Check List)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检查项目可以包括场地、周边环境、设施、设备、操作、管理等各方面。 LS分析法即风险矩阵法(Likelihood Severity)该法是依据公司生产过程对某项工作或作业过程中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度三种判断风险要素演变状况的具体分析做出定量、定性的评价,包括事件发生的
13、可能性L和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以及与其对应的风险度R。风险度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 8重大风险确定原则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2)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3)根据GB 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 (4)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人及以上的; (5)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9控制措施 9.1控制措施内容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生产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削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9.1.1制定控制措
14、施应考虑: (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 (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 (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4)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 (5)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9.1.2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 (2)管理措施; (3)培训教育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 (5)应急处置措施。 控制措施的制定应优先考虑消除危害,再考虑抑制危害,修订或制定操作规程,最后采用减少暴露的措施控制风险。 9.2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3)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4)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9
15、.3重大危险源 本公司现阶段不存在重大危险源。 若将来公司因生产环境或法律法规改变而出现重大危险源,则应根据重大危险源要求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档案。确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并落实责任人。定期进行检测、评估、监控,并将报告存入档案。应将重大危险源的有关信息告知从业人员,应有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并适时改进和演练,演练应有计划和记录。 9.4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依据已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风险评价。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冲击和撞击; (2)火灾和爆炸; (3)中毒、
16、窒息和触电; (4)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 (5)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6)人机工程因素; (7)设备的腐蚀、缺陷; (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或)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 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不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 对于某些重大风险,可同时采取上述规定的措施。 在确定重大风险时,应考虑: (1)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3)企业的
17、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 通过风险评价结果,即风险度R值的大小,将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确定重大风险,按优先顺序控制治理,填写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并上报。 9.5风险分级管控 9.5.1风险分级 选择风险矩阵(LS)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9.5.2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
18、措施。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机构设置情况,本公司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分为公司级、车间(部门)级及岗位级三级进行管控。 9.5.3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10文件管理 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 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11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1)每一轮风险辨识和
19、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2)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3)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4)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5)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6)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12目标责任考核 (1)本公司每一个岗位都有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 (2)鼓励本单位广大员工人员对存在的未排查到位的风险点进行报告。安全生产科负责风险点报告的登记、汇总
20、工作。 (3)对接受的风险点报告,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核实后补充到风险点相关台账中。 (4)给予在风险管控工作作出贡献的个人和部门的奖励应具备以下条件: 属3级及以上风险点的; 在本单位组织风险点排查辨识中未发现的; 报告人留有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 (5)奖励方式为直接发给一定数额奖金或在对从业人员月度、年度考核中予以奖励。 (6)风险分级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应按规定的频次和要求进行风险管控,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并按要求上报,每项不符合,扣部门或相关人员50元。 13持续改进 13.1评审 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
21、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13.2更新 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1)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2)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3)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4)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5)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13.3沟通 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安全风险
22、管理制度 篇二 一、编制目的 为了使岗位职工知道岗位操作过程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风险、熟悉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明确相关应急预案及避灾原则和路线,减少违章行为的产生,大力提高我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质量,特制定*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制度。 二、编制依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xx11号); 2、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煤安监行管20xx5号)(试行); 3、四川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的通知(川安办20xx25号)。 三、主题内容 1、按照企业制定的教育培训制度切实认真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的教育培训工作。 2
23、、每一年的企业教育培训计划中,必须安排有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专门计划或课时和内容。 3、遇特殊情况,可临时增加专门针对相关人员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教育。 4、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等。 5、每年度至少组织参与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人员学习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 6、各分管部门做好课件、资料、考勤、考试等相关记录并存档备查。 四、实施日期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五、解释权属 本制度由xxx煤矿安全生产部门负责解释并监督施行。 六、其他说明 本制度属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条文若有与相关法规、规范、规程等相抵触的
24、,参照相关法规、规范、规程等的要求执行。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篇三 (一)识别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针对危险源制定有效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二)负责对危险源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三)作业规程由负责人编制,在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在规程中要制定控制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四)当作业场所、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工作任务等发生变化时,各单位技术员必须组织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并制定通过审批的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否则不准施工。 二、危险源辩识管理职责 (一)各单位成立各自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生产活动、服务中的危险源辨识,
25、分级分类。 (二)负责风险管理方法的培训,对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思路、方法给予相应指导。 (三)负责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并负责监督指导。 (四)各业务部门负责对风险管理要素的审核。 (五)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及分级分类。 (六)对不同类型、级别的危险源,各单位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到相关的作业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职能部门、安监处进行跟踪监管,使其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七)根据各单位职责合理划分责任区,明确危险源管理责任。 (八)各业务部门必须熟悉本部门监管的所有危险源,并负责对危险源的监测,督促各单位对危险源进行完善和补充。 (九)每年年初要组织各
26、单位对危险源进行全面审核,负责危险源的增减和升降级管理。 (十)各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员工岗位风险辨识计划,充分利用班前会组织当班人员进行本岗位危险源辨识。 三、工作前风险评估制度 (一)工作前风险评估是根据进入作业状态前,根据当班的工作任务、作业环境、设备设施、所使用的工器具、个人技能、个人防护等,评定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二)根据评估出的风险,要相应制定改进或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三)保留日常风险评估记录,必要时及时追加到正式风险概述中。 (四)经评估有危害人员及设备运行的重大隐患,要立即向调度汇报,经相关业务部门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作业。 安全
27、风险管理制度 篇四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明确目标,找出哪些因素可能会对项目产生损失”这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整个识别过程包括确定目标、明确最重要参与者、收集 资料、风险形势估计、识别出潜在风险因素、编制风险识别报告。通过风险源识别,得出各种因素组成的集合,还可根据事件之间的支配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划分所有因素的层次,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 2)风险评估。 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由隧道施工风险估计和隧道施工风险评价两部分内容组成。隧道施工风险估计是对隧道施工各个阶段的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能出现的后果、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影响范围的大小进行估计,为分析整个工程项目
28、风险或某一类风险提供基础,并进一步为制定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评价!确定风险应对措施和实施风险监控提供依据;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是对隧道施工风险因素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估算出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3)风险应对。 它是在隧道施工风险发生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中预定的措施”风险应对措施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在风险发生前,针对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以消除或减轻风险,具体措施包括风险规避、缓解、分散等。另一类是在风险发生前,通过财务安排来减轻风险对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具体措施包括风险自留、
29、转移和保险等。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篇五 1、目的和适用范围 2.1项目实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科学合理的方式消除项目施工中的风险所导致的各种灾害及事故后果。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从而针对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标准化和科学化。 2.2 本制度适用于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施工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本项目工程范围内各个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及风险信息的更新。 2、职责 3.1 项目总经理直接负责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管理的目的
30、和范围。 3.2 生产副总协助风险管理和评价工作,成立风险管理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主持年终风险评审工作。 3.3 项目总工程师必须对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并组织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风险巡查,主持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 3.4 项目安质部是风险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项目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5 项目各级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配合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 3、风险管理和评价机构(详见附件: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图) 组长:经理 副组长:生产副总 项目总工 成员:工程部 安质部 办公室 财务部 经营部 物资设备部 4
31、、内容 4.1 风险分级制。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标准见表4.1.1 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4.1.2 表4.1.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4.2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1、单位工程要详细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作业活动表,其内容包括作业区域、设备、人员和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2、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见重大危险源清单)。及各项作业带来的利益化风险 3、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有效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
32、分级。 4、制定并保存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物理及化学危害因素和生产过程的危险、生产使用的设备及技术的安全信息资料。 5、进行工作场所危险评价,包括事故隐患的辨识,灾难性事故引发因素的辨识,估计事故影响范围,对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别 6、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级,并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 7、建立一套管理体制或控制措施落实工作场所危险评价结果,包括事故预防、减缓以及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8、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不可承受。 9、修订完善并向职工下发、培训、实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程序)包括每个操作阶段的程序、操作极限值、安全措施; 10、利用事故分析会,每周安全活动日认真分析导致或已导致生产现场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每一事件(包括吓一跳事件),并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确保事件的危险程度和控制措施被每个职工充分理解。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