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水圈的组成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水圈的组成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节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水圈的组成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一二一、水圈的组成1.水圈的概念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水圈的特点(1)面积广,约占地球表面的71%。(2)质量小,水圈的质量只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3)多态分布,呈固态、液态、气态三态。(4)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一二思考讨论淡水主要由哪几种形式组成?提示:冰川、地下淡水、永冻土底冰、湖泊淡水、土壤水、沼泽水、河水、生物水等。一二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一二一二3.地理意义(1)
2、实现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2)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调节圈层间的热量传输,进行能量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4)使地表物质发生迁移。思考讨论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不断再生和更新的,是否可以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提示:不可以。海陆间水循环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但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仍然是有限的。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水循水循环环的的环节环节及及类类型型问题导问题导引引诗人李白有这样的感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体现出水循环的哪个环节?提示:地表径流。(2)黄河之水主要参
3、与了哪种水循环?提示:海陆间循环。探究一探究二名名师师精精讲讲一、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利用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水资源的循环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3.围湖造田,破坏森林、草原等植被,会使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造成洪涝灾害。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典例剖析【例题1】(2015安徽合肥高一检测)
4、下图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图中表示水循环的()A.蒸发B.降水C.径流D.水汽输送(2)下列措施可有效缓解乙地区洪涝灾害的是()A.甲地区兴修水库B.乙地区植树造林C.丙地区加固海堤 D.乙地区围湖造田探究一探究二解析:1.读图析图:第(1)题,代表不同地区的水汽进行交换,为水汽输送。第(2)题,乙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在乙地区的上游地区修建水库可以缓解乙地区的洪涝灾害。2.思路展示:(1)明确图中显示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2)弄清图中数码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表示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这是正确答题的关键。(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甲、乙、丙三地所
5、属的河流上、中、下游河段位置。(4)从水循环的角度考虑,根据各河段的实际情况,同时兼顾全流域的整体性,综合分析各河段的不同治理措施。3.技巧归纳: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海陆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径流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此外,对地下径流、降水、蒸发环节也有影响。答案:(1)D(2)A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二河流的河流的补给类补给类型型问题导问题导引引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一般可分为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类型。下图示意我国两区域示意图。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甲区域中两湖泊对河流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提示:湖:河流源头;湖:调节河流水量。(2
6、)甲、乙两区域中,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提示:甲区域所示河流注入海洋,为外流河,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乙区域所示河流发源于高山,流经沙漠,且为时令河,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探究一探究二名名师师精精讲讲一、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不同,同一河流不同时间的主要补给形式也不一定相同,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河流的补给形式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也不尽相同,具体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二、等潜水位线图的判读等潜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高低绘制而成的。一般绘制在地
7、形图上,绘制方法与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类似。1.判断某点潜水的埋藏深度:潜水的埋藏深度就是潜水面与地表的垂直距离,它等于该点地表的海拔减去该点潜水面的海拔。2.判断潜水流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向都是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流动;地下水从潜水水位高处向低处渗流。探究一探究二3.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当河水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时,河水补给潜水;当河水水位低于潜水水位时,潜水补给河水。如下图所示,a为潜水补给河水,b为河水补给潜水。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典例剖析【例题2】导学号11690030(2015河南郑州质量预测)下图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
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湖泊水B.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2)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冬季降雪量过大B.春夏季气温过低C.夏季降水异常偏多D.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解析:第(1)题,该河流汛期集中在春季,因此该年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应该为季节性积雪融水。第(2)题,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冬季降雪量过大,造成春季气温回升的时候积雪融水量大,形成洪峰。答案:(1)C(2)A1 2-3 4-5 61.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A.大气水B.冰川C.生物水D.河水解析:冰川约占世界淡水总量的68.7
9、2%,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答案:B1 2-3 4-5 6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23题。1 2-3 4-5 62.图中a、b、c、d、e分别表示()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3.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是很多地区缺水的原因之一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B.C.D.1 2-3 4-5 6解析:第2题,结合各字母连接的地理要素知,a、b、c、d、e分别表
10、示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第3题,四个说法中与设问不相符,本身错误,应排除。水循环在为人类供给水资源的同时,对地理环境还有重要影响。答案:2.C3.D1 2-3 4-5 6(2015河北保定月考)下图示意某一河流的某一测站在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测得的降水量和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完成第45题。1 2-3 4-5 64.测站附近出现泛滥洪峰的时间约是降雨停止后的()A.9小时 B.18小时C.27小时D.36小时5.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该地河流径流过程线的“洪峰”点呈现向左移动的情形,这最可能是由于()A.测站下游开始修筑堤防B.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C.测站上游植
11、被遭受破坏D.测站上游兴建大型水库1 2-3 4-5 6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该地降雨止于18日12时,而开始出现泛滥洪峰的时间为19日6时左右,故降雨停止后的18小时左右开始出现泛滥洪峰。第5题,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洪峰”点向左移动,这说明出现洪峰的时间提前了。这与测站上游径流汇集的速度加快有关,最可能是由测站上游的植被遭受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导致的。答案:4.B5.C1 2-3 4-5 66.(2015山西太原调研)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
12、因。(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1 2-3 4-5 6解析:第(1)题,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是气温。第(2)题,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量有关。第(3)题,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则应位于内陆地区。水文特征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第(4)题,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一方面与冰川退缩有关,另一方面与人类过度用水有关。1 2-3 4-5 6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冰川退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