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境庐诗草》自序分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境庐诗草》自序分解.ppt(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潜心诗歌创作,不避流俗,主张“我手写我口”,提出了“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的观点,具有诗歌革新意识,可谓领风气之先。学习本文,要了解黄遵宪在诗歌方面的追求和创作主张。新课助读自主梳理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是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外交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晚清“诗界革命”的领袖。其著作有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等。新课助读自主梳理人境庐诗草分十一卷,收作者从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二十八年间(18651902)写的648首诗歌。“人境庐”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名句。自
2、序是作者为自己的诗集写的序言,文中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做了详尽的说明。其观点大体为最广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打破一切拘禁,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他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表明他重视以诗反映不断变化和日益扩大的生活内容;而“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并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表明其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作者清楚地意识到古典诗歌传统不足以表现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知识,要求诗歌与时为变,在题材、风格、语汇方面打破一切禁忌,这对于推进诗歌的变革有重要意义;而他的创作有力地扩充了中国诗歌的内容,表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接受世界的姿态。新
3、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 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解多义 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辨用法 4.明句式后以奔走四方省略句今之世异于古介词结构后置句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定语后置句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点评:作者首先交代了自己的经历,表明了自己对诗歌的“笃好深嗜”,介绍了成书之由。随后,在承认诗歌创作难有新意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中心观点:“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认为时代变迁,作者所经历的事、所遇见的人与古代有很大的不同,诗歌创作也不必与古人相同而应有全新的内
4、容,从而表现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力求革新的主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点评:这一部分,作者具体介绍了自己心中理想的“诗境”,从不同角度表明了创作有新内容的诗歌应该注意的表达要求。其理想“诗境”包括四点:一是复兴“古人比兴之体”,二是“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三是“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四是“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实主要是从语言表达方面提出了创新。作者认为“比兴”是传统诗歌的表现手法,但“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却表现出重视“神理”而不拘于形式的创新精神;而“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的
5、主张,则强调用散文自由变化的句式来融入诗歌创作,字句不避长短,可自由伸缩,有利于更好地反映新的内容。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其取材也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点评:对于诗歌的材料,黄遵宪认为应该以出自经史古籍且贴近现实的词汇来入诗,应该不避流俗,以现代社会的官书、会典、方言、俗语来入诗,应该记叙“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这就在选材的丰富性、生动性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是同时代旧派诗人所不及的。对于诗歌的风格,黄遵宪则认为应该借鉴曹植、鲍照以下至晚近小家,但又应“不名一格”“不专一体”,摆脱旧的束缚而创造出“为我之诗”,有自己独有的风格。总体而言,黄遵宪在诗歌理论上强调创新,强调开辟
6、古人未有的境界,是有积极意义的。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从自序中你可以看出黄遵宪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主张?提示:在自序中,黄遵宪提出:一是复兴“古人比兴之体”,二是“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三是“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四是“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在取材上,主张广泛吸收古代经史子集的精华;在述事上,主张写“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不排斥“流俗语”;在体式上,提倡不拘一格,不专一体。总之,是不失“为我之诗”。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诗界革命”是怎样的一种文学运动?黄遵宪在其中具有怎样的作用?提示:“诗界革命”作为一个进步的文学思潮,其兴起约在1896年至18
7、97年间,它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的诗歌改革运动。维新派诗人们不满意宋诗派、同光体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主张在诗歌创作的内容和方法上实行改革,要求“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表现新思想、新事物,容纳新词汇,从而使诗歌为维新运动服务。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黄遵宪于同治七年(1868),在其杂感诗中,批判沉溺于故纸、以剽盗为创作的俗儒,表示要“我手写我口”。于光绪十七年(1891),在自序中主张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提出了推陈出新的一整套纲领。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维新派的“诗界革命”虽然没有完全突破旧诗形式的束缚,实现诗体的真正解放,但它在创作方向及内容等重要方面对中国旧的诗歌传统进行了改革,对
8、当时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梁启超“尝推黄公度、夏穗卿、蒋观云为近世诗界三杰”。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本文是黄遵宪为自己的诗集人境庐诗草所作的序言,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和创作主张做出了详尽的说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层次清楚,观点鲜明。在文中,作者首先交代了自己的经历,表明了自己对诗歌的“笃好深嗜”,介绍了成书之由。随后,在承认诗歌创作难有新意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中心观点:“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认为时代变迁,作者所经历的事、所遇见的人与古代有很大的不同,诗歌创作也不必与古人相同而应有全新的内容,从而表现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力求革新的主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从黄遵宪的创作实践来看,能“我手写我口”,不避流俗,成为后来胡适等人倡导的白话文学的先导。他能熔铸新思想于旧风格,取材新鲜,形式生动,是新旧过渡时代的成功诗人。他站在中国古典诗人行列之中,但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诗界革命的旗手,他的革命思想上承林则徐,下启梁启超。他用诗歌记录下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眼中的世界。在民族存亡的黑暗中,他举起了中国近代化思想启蒙的火炬。中国人称他为“19世纪最后一位伟大的诗人”,外国人则称他是“中国的但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