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外国电影史-第十章-法国新浪潮电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外国电影史-第十章-法国新浪潮电影.ppt(8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外国电影史第九章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电影“新浪潮新浪潮”电影电影“新浪潮电影”是继法国先锋派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掀起的第三次电影运动。19581962年之间,法国大约有200多新人拍出了他们的第一部作品。从而被称为“新浪潮”,其意是后浪推前浪。尽管在1961年之后,新浪潮作为一个运动迅速衰退。但是,它不仅创造了法国电影史、也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不仅改变了法国电影的面貌,也改变了世界电影的面貌1962年电影手册杂志,在特刊上正式使用了“新浪潮”这一名词,从而使使“新浪潮新浪潮”作为一次电影运动被载入史册作为一次电影运动被载入史册。第一节第一节 “新浪潮新浪潮”电影产生的历史背
2、景电影产生的历史背景 1,世界普遍出现的青年人的精神危机世界普遍出现的青年人的精神危机 “新浪潮”电影的出现与战后西方现代社会危机和青年人的反抗心理密切相关。欧洲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接连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造成了青年一代幻想的破灭。当时西方文学界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如英国的“愤怒的青年”、法国的“世纪的痛苦”等。而电影界也出现了法国“新浪潮”、德国“青年电影”、英国“自由电影”(或“愤怒派电影”)、意大利以安东尼奥尼、费里尼为代表的“新电影”等。这些都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背景。这些流派都是在50年代后半期出现的。2,1958年也是法兰西历史的转折点。总统易人,政府更换
3、。这充分表现了当时法国人民变革现实的决心和精神。戴高乐执政后,国家开始进入了一个时期,新时期需要新电影。于是,一批青年电影创作人员和影评家们,强烈要求改变法国电影现状,并勇于投身到电影创作实践中去,于是在1959年,掀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新浪潮电影运动。3,对对“优质电影优质电影”的反叛的反叛所谓“优质电影”就是按好莱坞的创作模式拍摄的电影。战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法国电影一直未能在内容形式和生产体制方面出新。内容上表现的主要是侦探和爱情两类题材,形式上采用的一般的戏剧化结构。这些影片质量与题材内容相对平庸,但商业效果好。这就是他们称之的“优质电影”。于是,一些青年电影工作者,尤其是电影手册的影评
4、人对这些电影不满,便闯入编导制片领域,以新的电影观念和革新的电影语言首先表现了这一时期青年人的精神苦闷和彷徨。从而形成了“新浪潮”。第二节第二节 “新浪潮新浪潮”电影的理论主张电影的理论主张 一、一、“新浪潮新浪潮”电影的人员构成。电影的人员构成。“新浪潮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大多是法电影的主要导演大多是法国著名电影杂志国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电影手册的青年评论的青年评论家家。戈达尔、特吕弗、夏布罗尔、里维特戈达尔、特吕弗、夏布罗尔、里维特等。等。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受过正规的电影教育,但是他们从小酷爱电影,他们是在电影手册电影手册的主的主编安德列编安德列巴赞巴赞的影响下走上了电影之路,并在巴
5、黎的电影博物馆的放映厅里学会了电影创作,成了新浪潮的中坚力量。“新浪潮”作为一个运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纲领或统一的宣言,他们推崇的是创作个性,追求的是不同的个人风格。但从总的方面看,却具有较一致的美学观念具有较一致的美学观念,其核心就是安德列核心就是安德列巴赞的电影理论巴赞的电影理论。安德烈安德烈 巴赞(巴赞(19181958)是法国著名是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影评人,法国的电影理论家,影评人,法国“新浪潮新浪潮”导演导演的的“精神之父精神之父”。他的长镜头理论长镜头理论不仅成为“新浪潮”导演的理论基石,而且被认为是继蒙太奇理论之后的又一大理论。其理论著作电影是什么电影是什么也成为电影理论史上
6、的经典著作。遗憾的是,巴赞在“新浪潮”尚未完全出现时便英年早逝,去世时才40岁。巴赞短暂一生创办了14个电影俱乐部、一所学校和三份杂志。对培养电影人才作出了贡献,但是去逝时却穷得连一块墓地都买不起,还是别人资助办的葬礼。不过葬礼上的来客足以说明他在艺术界的影响力。安德烈巴赞二、二、巴赞的电影理论巴赞的电影理论1、电影的本体电影的本体纪录本性纪录本性 巴赞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中,提出了“摄影的美学特征在于它能揭示真实摄影的美学特征在于它能揭示真实”的美学原理。这个理论主要是他将电影与其它艺术比较之后得出的。他将电影与文学、戏剧、绘画等进行比较,从中看出他们的差异和电影自身与生俱有的
7、捕捉自然与生活的能力。如,与戏剧相比较,电影冲破了观众与舞台的距离感,从而更接近生活;与绘画相比,活动摄影(影像)具有一种本质上的客观性和生动性;与小说、文学相比较,视像较之文学形象有更为真切的直观感受等等。从而得出: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原始的第一特征是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原始的第一特征是纪实的特征纪实的特征。它和任何艺术相比都更接近生活,更贴近现实,于是又说道:“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并认为,电影应该是表现“生活在银幕生活在银幕上的流动上的流动”。代表作精疲力尽正好体现了巴赞的电影美学。影片跟随主人公米歇尔的活动,将许多看似无关的松散的事件串联起来,而且在具体叙事时又常常穿插无关的
8、细节,破坏叙事的完整性,更多表现生活的随意性和偶然性。2、场面调度理论场面调度理论(长镜头)(长镜头)场面调度就是一个镜头内人、物、场面调度就是一个镜头内人、物、景等的变化。主要表现方式:长镜头、景等的变化。主要表现方式:长镜头、移动摄影和景深镜头。移动摄影和景深镜头。我们都知道,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蒙太奇理论,实际上就是根据导演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意识地切有意识地切换镜头换镜头。而巴赞提出的“场面调度场面调度”理论则是主张运用“长镜头”和“景深镜头”,对完整的事件和空间不进行切割,而是“尊重感性的真实的空间和时间”。这正好与爱森斯坦的理论相对立。巴赞认为,“叙事的真实性是与感性的真实性针锋相对的
9、,而感性的真实性是首先来自空间的真实”。蒙太奇的处理手法是在“讲述事件”,这必然要对空间和时间进行大量的分割处理,从而破坏了感性的真实。相反,景深镜头永远是“纪录事件”,它“尊重感性的真实空间和时间”,要求”在一视同仁的空间同一性之中保存物体“。3、场面调度理论与蒙太奇理论的对比、场面调度理论与蒙太奇理论的对比1)、蒙太奇为了讲故事的目的对时空进行分割处理,场面调度追求的是非人为的解释,时空相对统一;2)、蒙太奇的叙事性决定了导演在电影艺术中的自我表现,而场面调度的纪录性决定了导演的自我消除;3)、蒙太奇理论强调画面之外的人工技巧,而场面调度强调画面固有的原始力量,可以说是内部的人工技巧,也就
10、是场面调度;4)、蒙太奇在表现事物上具有鲜明性和强制性,场面调度则含有瞬间性与随意性;5)、蒙太奇引导观众进行选择,场面调度提示观众进行选择。三、三、作者电影观念作者电影观念为什么在这儿提出作者电影,是因为作者电影的观念,是作者电影的观念,是“新浪潮新浪潮”的导演的导演提出的提出的。实际上,法国著名作家、记者和电影导演阿斯特吕克在40年代末就提出了著名的“自自来水笔式的电影来水笔式的电影”(或(或“摄影机自来水摄影机自来水笔笔”)理论)理论。主张摄影机要像作家的笔一样,去自由自在地描写事物,必须具有作者自己的个性,即要确认电影作者的地位。摄影机自来水笔摄影机自来水笔 电影词典的解释是:电影词典
11、的解释是:法国电影家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于1948年倡导的“运用摄影机写作”的电影创作理论。他在法国银幕第144期撰文“新先锋派的诞生:摄影机自来水笔”,主张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正如作家用笔写作一样,电影导演可以用摄影机“写作”,充分表达个人意念。这一观念反映了战后西欧电影追求个人表达自由的强烈愿望,也为“作者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作者论的先声。1、“作者电影作者电影”的理论是巴赞的学生的理论是巴赞的学生弗朗索瓦弗朗索瓦特吕弗提出的。特吕弗提出的。特吕弗在年代中期针对被他斥之为刻板僵化、充满陈腔滥调、以陈旧的剧作法制作的法国“优质电影”,率先提出了一种新的
12、创作方法和批评方法。其核心是强调电影是一种个人的艺强调电影是一种个人的艺术。术。2、“作者电影作者电影”的解释是:导演是一部影片的解释是:导演是一部影片的作者。并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保持其风格的一的作者。并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保持其风格的一贯性。贯性。在主题方面,要着眼于作者对世界、人生、在主题方面,要着眼于作者对世界、人生、社会等诸方面的见解和感受,并将其个性体现在社会等诸方面的见解和感受,并将其个性体现在他的所有作品之中他的所有作品之中。3,“电影作者”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具备最起码的电影技能;),具备最起码的电影技能;2),影片明显表现出导演的个性,),影片明显表现出导演的个性,并在一系
13、列影片中一贯地揭示出其风格特并在一系列影片中一贯地揭示出其风格特征;征;3),影片必须具有某种内在的含义。),影片必须具有某种内在的含义。导演在其整个作品中必须表现其某种个性。导演在其整个作品中必须表现其某种个性。4,作者电影表现的内容:导演们的经历作者电影表现的内容:导演们的经历。用特吕弗的话说,也就是1957年他发表在电影手册上的近乎“新浪潮”宣言的文章作家的政策中所写的:“在我看来,明天的电影较之小说更具有个在我看来,明天的电影较之小说更具有个性,像忏悔,像日记,是属于个人的和自传性性,像忏悔,像日记,是属于个人的和自传性质的。年轻的导演们将用第一人称表达自己,质的。年轻的导演们将用第一
14、人称表达自己,叙述他们的经历。比如说,可以是他们的初恋,叙述他们的经历。比如说,可以是他们的初恋,也可以是刚经历的感情,或者他们政治觉悟的也可以是刚经历的感情,或者他们政治觉悟的转变,他们的婚姻、病痛、假日等。转变,他们的婚姻、病痛、假日等。”实际上,戈达尔、特吕弗等人的创作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及其精神气质十分相像。这也是“新浪潮”电影的一大特点。精疲力尽中的米歇尔虽然是个匪徒,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导演戈达尔自身的体现。米歇尔在生活中茫然失措、随心所欲、反抗秩序、愤世嫉俗的言行正是戈达尔他们一代人所经历和体验的。第二节第二节 “新浪潮新浪潮”电影创作上的特征电影创作上的特征总的来说,具有很强的纪实性
15、,不少影具有很强的纪实性,不少影片具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片具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特点:1、制片方式上强调导演的主导地位。制片方式上强调导演的主导地位。作者电影往往集编剧、导演、对白、音乐,甚至制片于一身,形成了统一的,不同与好莱坞的制片方式。2、内容上内容上,大胆接触法国电影从未接接触法国电影从未接触过的问题,主张彻底摒弃旧的道德标准,触过的问题,主张彻底摒弃旧的道德标准,如在银幕上表现两性关系表现两性关系。3、叙事上,采用无逻辑的事件组合代、叙事上,采用无逻辑的事件组合代替和打乱情节结构替和打乱情节结构。4、制作上,缩短拍摄时间,缩小摄制制作上,缩短拍摄时间,缩小摄制组,大量利用实景,蔑
16、视技巧规程,搞即组,大量利用实景,蔑视技巧规程,搞即兴创作(兴创作(这主要是资金问题)。5、摄影上、摄影上,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性,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性,摄影师们侧重于画面新鲜感,以一种全新的自然主义的摄影风格出现。6、音响音响上,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境,境,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7、剪辑上,长短镜头都用,以增、剪辑上,长短镜头都用,以增加真实感和节奏感(加真实感和节奏感(一般来说,长镜头增加真实感,快速剪辑增加节奏感)。法国“新浪潮”电影在“作者电影”观念的指导下,对传统的电影模式、电影语言和电影技法采取了大胆超越的大胆超越的态度,一切为我所用,并不断创新一切为我所用,并不断创新,追
17、求追求形式的探索与影片意义的表现相配合、形式的探索与影片意义的表现相配合、相一致。相一致。在这方面,“新浪潮”与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有很大区别。先锋派过于追求影片的“纯形式感”,而忽视内容。第四节第四节 “新浪潮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电影的主要导演演 及其作品及其作品 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及代表作: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及代表作:让让吕克吕克戈达尔:戈达尔:筋疲力尽筋疲力尽(1960)弗朗索瓦弗朗索瓦特吕弗:特吕弗:四百下四百下(1959)克劳德克劳德夏布罗尔:夏布罗尔:表兄弟表兄弟(1959)让让吕克吕克戈达尔(戈达尔(1930)戈达尔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现代电影语言的革
18、新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戈达尔的创作思想是混乱而多变的,也曾引起不少争议。正因为他的创作多变,人们给他的头衔也颇多,如:“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者”,“政治电影导演”,“现代电影创作者”,“右的无政府主义导演”,“左的无政府主义导演”,“极左无政府主义导演”,“反好莱坞的电影创作者”,“混乱主义的电影创作者”等。不过,2007年的欧洲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将颁给他(已经公布)。让吕克戈达尔 生平:生平:戈达尔1930年生于巴黎,幼年移居瑞土,长大后回到巴黎。他大学时攻读人种学。但他自小就对电影产生浓厚的兴趣,1950年,他进人法国电影手册杂志编辑部,开始从事专职影评。1954年至1958年,他尝试拍了五
19、部短片。1959年拍摄的第一部长故事片精疲力尽一举成名。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之后,戈达尔与当时法国学生运动领导人让一比埃高兰组织了“维尔托夫小组”。后又倾向革命,拍了一些政治电影,如真理、东方等。代表作:筋疲力尽1960狂人比埃洛中国姑娘 其代表作:其代表作:精疲力尽精疲力尽精疲力尽是他的第一长片,也是成名作。该片可以说是对存在主义哲学的一种形存在主义哲学的一种形象化的图解象化的图解。情节内容:男主人公米歇尔是一个具有无政府主义思想,热衷于过冒险生活的青年,他我行我素,随心所欲,偷车、偷钱甚至不惜打昏人来抢劫,他还枪杀警察,与女人厮混。在他得知警察要来抓他能够跑脱的时候,偏偏不跑,认为自
20、己活够了,已经筋疲力尽了,想上监狱了。对警方的追捕不进行任何反抗,结果被活活打死。筋疲力尽筋疲力尽 在在疯狂的比埃洛疯狂的比埃洛中,主人公费迪南厌倦了虚伪的家庭生活,与保姆玛丽亚娜厮混并盲目地踏上了逃亡之路。一路上,费迪南受到玛丽亚娜的指使,糊里糊涂干了许多违法犯罪的事,经历了一段混乱的生活之后自杀而亡。影片一问世,引起法国影评界的极大震动和争论。否定意见认为:这是一部由“毫无次序的引述所组成的一盘大杂烩”;肯定意见则认为,影片有条理地处理了杂乱无章的世界,有序地表现了混乱的事物。戈达尔在影片中,通过主人公混乱的生活,表现了西方现代社会中精神世界的分崩离析和痛苦绝望。戈达尔影片中的这些人物形象
21、人物形象,由于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没有信仰,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犯罪偷盗对他们来说再平常不过。他们对社会流露出一种冷漠和麻木的情绪。可以看出,影片作者并不试图塑造正反人物形象,而是力求反映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社会中某一类青年人的生活行为,表现他们的真实面貌。这些人物形象的出现,还有四百下的主人公,首先在于它们的认识价值,而不在于教育意义。创作特点:创作特点:1、在叙事上在叙事上,随意性较强随意性较强,既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又是由内容所致。2、在表现形式和电影语言的探索和实表现形式和电影语言的探索和实验方面,采用跳接等新的剪辑手法验方面,采用跳接等新的剪辑手法。很少用传统的剪辑原则。3、风格
22、上,追求报道式的摄影风格风格上,追求报道式的摄影风格。这种拍摄方法与新闻片和电视报道的手法相近,既灵活,又突出了纪实色彩,更确切地说,突出了戈达尔所追求的“直接直接”的真实。60年代中后期的作品中,电影成为他图解和宣传政治观念的工具,他这时的影片又被称为“电影化的论文电影化的论文”或“政论化的电影政论化的电影”。从而凸现出电影与政治的关系。弗朗索瓦弗朗索瓦特吕弗特吕弗(19321984)特吕弗是特吕弗是“新浪潮新浪潮”电影的主将之一,电影的主将之一,“作者电影作者电影”的提倡者和突出代表。的提倡者和突出代表。生平:生平:1932年生于巴黎,成长道路曲折而艰难。他原是个四处干零活的“街头流浪儿”
23、,16岁时竟被家长送进不良少年教养所。安德烈巴赞将他保出。后当兵开小差,又是巴赞将其解救。所以特吕弗对巴赞有着父亲之情,特别尊重。特吕弗虽然老犯事,但对电影非常迷恋。12岁时就梦想当导演,15岁时张罗组织电影俱乐部,未成功。后来是巴赞将他引进了电影界。特吕弗一直将巴赞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把自己的第一部长片四百下献给了他开拍第二天就不幸离世的恩师。他在电影观念方面受到了巴赞的深刻影响。特吕弗四百下特吕弗特吕弗的的“作者电影作者电影”概念概念1957年特吕弗在他发表的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被视为新浪潮运动的纲领与宣言,该文中,他把电影分成“作者电影作者电影”和“优质优质电影电影”两种。指出:作者电影是
24、指不受任何外来影响制约的艺作者电影是指不受任何外来影响制约的艺术家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的电影。术家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的电影。特吕弗等人提出的“作者电影”理论顺应了当时电影表现的变革要求,给一大批跃跃欲试电影创作却苦于没有人投资的青年以极大的鼓舞,为“新浪潮”电影的出现起到了鸣锣开道的作用。代表代表作品:作品:四百下四百下(1959)最后一班地铁最后一班地铁(1983)第一部长故事片四百下使他一举成名。该片是特吕弗五部互相衔接的自传体影片的第一部,其中很多情节是导演自己的亲身经历。影片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安托万的男孩。他的继父是一个汽车俱乐部的秘书,整天只想向上爬。母亲在一家公司任打字员,
25、但是整天天在外和另一个男人鬼混,根本不管孩子。安托万在家得不到温暖,到学校又遭到老师的冷遇,因此逃学、撒谎、偷东西。他想到海边去看看大海,没有钱,于是去偷了他父亲办公室的打字机去卖,结果被人抓住,送进了少年教养所。继四百下之后,特吕弗又以安托万为主人公,相继编导了二十岁时的爱情二十岁时的爱情(1962)偷吻偷吻(1968)夫妻生活夫妻生活(1970)飞逝的爱情飞逝的爱情(1978)。这五部影片是作者的自传体影片,其中的主人公安托万是由同一个演员扮演,演员随着剧中人的年龄一起增长,因而在银幕上造成了一种“罕见的真实感”。因为是写自己悲惨的童年,所以在演员的挑选上,特吕弗有意选了一有意选了一个与自
26、己形象、性格、气质颇为相似的演个与自己形象、性格、气质颇为相似的演员员让一皮埃尔莱奥扮演安托万这一角色,而且让一皮埃尔而且让一皮埃尔莱奥也多少有意识地模仿莱奥也多少有意识地模仿特吕弗,并逐渐变得与他的导演形体相像、特吕弗,并逐渐变得与他的导演形体相像、举止一致,这就使影片的自传性质和个人举止一致,这就使影片的自传性质和个人色彩更加引人注目了。色彩更加引人注目了。影片特点:影片特点:1、在叙述方式上打破了戏剧化的叙事的模式,将看似琐碎的生活事件加以串联,努力还原生活的本真面貌。2、打破片种的界限,综合运用各种风格,创立了一种新的影片风格。3、大量采用连续的、尽可能长的镜头来处理场景活动。四百下的
27、结尾是电影史上最著名的长镜头片断。80年代的最后一班地铁叙述了1942年德军占领时期,法国巴黎戏剧界的生活场景。影片采用了“戏中戏戏中戏”的手法。描写一个演员的真实生活和舞台演出的情节。其中采用了不少记录镜头作为历史变迁的见证,将纪实成分与虚构成分有机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尤其是在影片中运用了布莱希特的离间效果。最后一班地铁1984年10月21日,特吕弗正值创作旺盛时期却英年早逝,逝世时年仅52岁。电影手册称“特吕弗的去世,特吕弗的去世,使电影失去了一个伟人,一个无法替使电影失去了一个伟人,一个无法替代的伟人代的伟人”。华盛顿快报赞誉:特吕弗改变了特吕弗改变了整个电影,改变了一代观众整个电
28、影,改变了一代观众。法国政府特别批准以近乎最高的国葬以近乎最高的国葬仪式为这位电影艺术家举行了葬礼仪式为这位电影艺术家举行了葬礼。克劳德克劳德夏布罗尔(夏布罗尔(1930)表兄弟表兄弟1960漂亮的赛尔吉漂亮的赛尔吉1959谎言的颜色谎言的颜色1999 克劳德克劳德夏布罗尔夏布罗尔 1930年生于巴黎。曾担任电影手册电影手册的编辑和影评撰稿人,是当时“作者论”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专著有阿阿尔弗莱德尔弗莱德希区柯克希区柯克(1957,与罗梅尔罗梅尔合写)。1958年开始创作实践,利用妻子的一笔财产拍了第一部长片漂亮的塞尔吉(获1958年法国让让.维维果奖果奖、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大奖),次年又拍出
29、了表兄表兄弟弟(获1959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它们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两部较早和有代表性作品。其中,导演以自然朴实的表现手法,大胆地揭露了当时法国社会的某些不良现象。夏布罗尔主张真诚的主题和富于现实感的画面形像。漂亮的赛尔吉v表兄弟表兄弟1960克劳德夏布罗尔是“新浪潮”导演中最具商业化的一位。处女作漂亮的赛尔吉写一青年瓦扬回到家乡帮朋友重新找回自己,他却因病累倒。表兄弟表兄弟是是“新浪潮新浪潮”初期的重要作品初期的重要作品。影片写一个外省青年来到巴黎求学,与表哥同住。他本分听话,为人老实,与生活不羁、只追求享乐与刺激的表哥截然不同。但是,后来他却迷上了表哥的一个情人,他必须面对爱情
30、和伦理的考验。表哥知道事情后本想干掉他,不料,却在玩闹中命丧于他的枪下。影片呈现出当时法国青年混乱的精神状态和糜烂的生活方式,充满现实主义的风格。片中有谎言,有谋杀,有对中产阶级生活的爱与恨,而表兄弟形象突出了当时社会上空虚迷惘的道德观念,极有批判性。影片运用了运动镜头和特写镜头,初步建立了导演自己的风格。可以说,夏布洛尔从此开始了他对资产阶级犯罪行为和道德心理进行剖析和批判的电影风格。夏布罗尔以后的作品还有老虎只喜欢新鲜肉(1964)等。但更多是追求娱乐,迎合了观众口味,招致了批评。夏布罗尔受希区柯克影响,还擅长拍摄讽喻幽默的心理惊沭片,他的影片表现了中产阶级家庭内部蓄积并最终爆发出来的暴力
31、悲剧。“新浪潮”导演还有路易马勒,克洛德勒卢什等。法国法国“左岸派左岸派”电影电影“左岸派左岸派”(又称:作家电影作家电影)是法国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电影流派。左岸派导演对电影艺术的探索要早于“新浪潮”。但他们的出现几乎与“新浪潮”是同一时间,因此也有人认为他们是“新浪潮”的一部分。实际上,“左岸派”的导演们认为,他们与“新浪潮”有着共同的爱憎,但是在美学思想和人生观上他们是不同的。广岛之恋是左岸派的代表作之一。“左岸派左岸派”的来历的来历形成于50年代末,其成员大都居住在巴其成员大都居住在巴黎的塞纳河左岸,所以被称作为左岸派。黎的塞纳河左岸,所以被称作为左岸派。左岸派导演的构成,基本上来自两
32、个方面:左岸派导演的构成,基本上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从事电影已久的导演,如阿仑阿仑雷乃、雷乃、瓦尔达和科尔皮;瓦尔达和科尔皮;另一类是以文学创作为主,如格里叶、杜格里叶、杜拉拉等。他们50年代初已经开始了艺术探索。“新浪潮”于60年代中期衰落之后,左岸派一直延续下来。进人七八十年代后仍时有佳作出现。相对于新浪潮,他们在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的探索上更为极端,带有更大的实验性。“左岸派左岸派”的代表作有:的代表作有:阿仑阿仑雷乃的雷乃的广岛之恋广岛之恋1961;亨利亨利高尔比的高尔比的长别离长别离(1961);阿兰阿兰罗伯罗伯格里叶和阿仑格里叶和阿仑雷乃导演的雷乃导演的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去年在马里昂
33、巴德(1961);格里叶的格里叶的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1967)广岛之恋1959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左岸派左岸派”电影(又称电影(又称“作家电影作家电影”)的艺术特征的艺术特征“左岸派”作为一个现代主义电影流派,较之“新浪潮”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更为全面。在创作上表现为在创作上表现为:1、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影响,在作品中表现世表现世界的混乱、荒诞和非理性、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界的混乱、荒诞和非理性、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等关系上呈现出的巨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等关系上呈现出的巨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危机,侧重于展示现代资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危机,
34、侧重于展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里人的本主义世界里人的“异化异化”。人的恐惧、社会秩序的混乱、人的渺小孤独、人性的虚伪和残暴等。影片突出荒诞的世界和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精神扭曲、变态和异化。2、受弗洛依德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的影响,对人的内心活动和精神发展过对人的内心活动和精神发展过程更感兴趣。偏爱表现回忆、健忘、记程更感兴趣。偏爱表现回忆、健忘、记忆、想象等潜意或下意识活动。忆、想象等潜意或下意识活动。3、受博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布来希特的“离间效果”的影响。在电影中也运用间离技巧。最后一班地铁中就有这样的镜头。技巧方面技巧方面剪辑上剪辑上:取消传统电影中的化入化出等手法,取消过渡镜头,用跳接对时空、
35、用跳接对时空、事件进行人为的压缩。事件进行人为的压缩。有人说,“作家作家电影电影”最重要的美学革命表现在剪辑上。最重要的美学革命表现在剪辑上。格里叶称自己是格里叶称自己是“电影剪辑派电影剪辑派”。如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这类影片的价值百分之七十来自剪辑的效果。摄影上摄影上:采用十分灵活的摄影方法采用十分灵活的摄影方法,有时侧重镜头的“静止状态”,有时强调画面的流动感。虽然没有一个一致的风格形式,但从来不采用肩扛摄影从来不采用肩扛摄影机的方式机的方式。他们在摄影机移动的过程中,讲究画面构图和布光等效果讲究画面构图和布光等效果。同时,雷乃的推镜头别具特色雷乃的推镜头别具特色。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使用推镜头
36、,使主题更为贴近,似乎是要进入人的内心、回忆之中。二、二、“左岸派左岸派”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品阿仑阿仑雷乃雷乃代表作:广岛之恋广岛之恋(1959)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阿仑雷乃1922年6月3日生于法国的瓦纳城。17岁来到巴黎。开始学戏剧,后考入法国高等电影学院。毕业后先拍广告片和纪录片。1955年,雷乃导演了以纳粹集中营为题材的纪录片夜与雾。他首创了用黑白和彩色表现两个不同时代的方法。阿兰雷乃 广岛之恋广岛之恋是阿仑雷乃根据法国“新小说派”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的剧本拍摄。描写一位到广岛拍和平主义影片的法国女演员与一位日本建筑师罔田英次的一段短暂的婚
37、外情。两人在做爱时女主人公不时回忆起她在战时于法国小城内韦尔跟一名德国占领军的爱情,两段段爱情的纠缠使她感到困惑。揭露了战争和原子灾难对人的尊严和命运的摧残。主题主题:一个人对过去生活的记忆对他后来生活的影响。手法:手法:1、打破了传统影片中时间与空间的明显界限,没有时空转换的提示,没有过渡性标志,如化入化出。2、首创了、首创了“闪切闪切”法法(闪切,即极短的闪回),成功地表现了人物意识瞬间的流动。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是雷乃和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人物阿仑罗伯一格里叶1961年合作编导的另一部轰动国际影坛的名片。影片没有传统的故事和连贯影片没有传统的故事和连贯的情节,人物身份也十分
38、暧昧。的情节,人物身份也十分暧昧。纯粹是一部意识流的影片。影片内容影片内容:在一幢给人以强烈神秘感的巴罗克式别墅和一个像几何图形的花园里,聚集着一大群客人。A是一位美丽的女郎,常与一个不知是她丈夫抑或是她情人的男子M在一起。一天,突然有个陌生男人X前来找A,提醒她说,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他们曾相识相爱,并相约今年在此时此地重逢。起初,A十分诧异,拒绝承认,但在对方的不断“启发”下,她竟被弄得真假难分,以至渐渐怀疑起自己的记忆力来。于是,她离弃了自己的丈夫或情人M,跟随陌生男人X私奔了。剧作上:剧作上:导演从人物的潜意识出发来表现人物的行为,以人物心理的、情绪的连续性来取代行为的、逻辑的连续性,将过
39、去、现在和未来,回忆、幻想和错觉交织在一起,是一个大胆尝试。实际上是一种意识流手法。影片打破了传统结构,即按时间顺序直线发展情节。其目的在于,探索和表现人类思想的复杂性。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比较难懂的影片。手法上:影片中现实与幻想、真现实与幻想、真实与非真实以及现在与过去之间的实与非真实以及现在与过去之间的传统界限统统消失,传统界限统统消失,影片中的一切都显得含混不清和充满了矛盾。此后,雷乃又相继导演了慕里耶(1963)、我的美国叔叔(1980)等影片。玛格丽特玛格丽特杜拉斯杜拉斯是一位以小说家身份兼任电影导演的艺术家。作品:作品:电影剧本电影剧本广岛之恋广岛之恋、长别离长别离。主要影片主要
40、影片有:音乐(1966)、她说要摧毁(1969)、黄太阳(1970)、印度之歌(1975)、卡车(1977)杜拉创作的电影剧本长别离,由亨利科尔皮于1961年搬上银幕。该片情节为女主人公黛莱丝苦苦思念着战后16年一直没有音讯的丈夫,她从一个由门口路过的流浪汉身上似乎看到了丈夫的身影,她希望这就是期待了多年的丈夫。流浪汉失去了记忆,黛莱丝故意当着他的面谈论自己的丈夫,后来,黛莱丝干脆直接与他接触,希望唤起他的记忆,可她的一切努力都没有奏效。当流浪汉木然离去,女主人公追出门外大声呼唤丈夫的姓名,仓皇奔跑的流浪汉闻声突然止步,举起了双手,就像一个战俘和一名死刑犯那样。稍顷,由于他等待的枪决并未发生,
41、就又拔脚狂奔而去。影片以深沉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希望。影片表现战争对人最大的影片表现战争对人最大的伤害是心灵的摧残。伤害是心灵的摧残。流浪汉是不是黛莱丝的丈夫在这里已经不重要,影片最令人震惊的是:一个失去记忆的流令人震惊的是:一个失去记忆的流浪汉,可以忘记一切,可战争的噩梦浪汉,可以忘记一切,可战争的噩梦已经化为他的潜意识而如影相随。战已经化为他的潜意识而如影相随。战争使人异化,使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争使人异化,使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通无法实现通无法实现。长离别长离别也是以长镜头为主也是以长镜头为主。印度之歌印度之歌是一部典型的用电影手法来表现的现代派文学作品。
42、影片平行叙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故事的女主人公安娜玛丽斯特莱黛是法国驻印度大使的夫人,后又与法国驻拉合尔的副领事关系暧昧,酿成丑闻,终于在纷繁的爱情纠葛中投海自尽;另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印度女乞丐,她和安娜一样,也是从老挝沿着同样的路线来到印度的,在恒河边上捕鱼为生,最后死在岛上。两个不同的女人的结局都是死亡,一个死于精神空虚,一个死于物质贫困。作者通过这双层结构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败,表达了对殖民地人民的同情。影片的形式相当奇特影片的形式相当奇特,大量运用长镜头和固定镜头,节奏十分缓慢,人物动作很少。画面上只出现一个白种女人,只表现一个处在亚洲殖民地环境中的优越的白人社会(法国使馆);而
43、那个女乞丐,则只以声音出现(歌唱、笑、说当地语言),那个苦难的亚洲殖民地社会,也只在画外音的叙述中提到。“左岸派”著名编导还有阿仑阿仑罗伯一格里罗伯一格里叶,他是法国叶,他是法国“新小说派新小说派”的创始人的创始人。罗伯一格里叶认为,20世纪则不同了,它是不稳定的,浮动的,令人捉摸不定的。格里叶对电影能加强文学表达方式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投身于电影事业,他是少数以小说家身份兼任电影导演的人物之一。他除了担任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编剧外,编导电影片有不朽的女人(1963)、横越欧洲的快车(1966)、说谎的人(1968)、伊甸园及其后(1970)等。“新浪潮新浪潮”与与“左岸派左岸派”的大致比较:
44、的大致比较:1从他们各自的成分看从他们各自的成分看:“新浪潮”的制作者大都是巴赞创办的电影手册杂志的评论员,他们是些影迷,由到电影俱乐部中看影片、在杂志上写评论文章中逐步走上影坛的。而“左岸派”的制作者们则是聚集在塞纳河左岸“门阶出版社”这一左翼作家团体的周围的一批文人。其中有作家杜拉、罗伯格里叶等;有戏剧家雷乃、亨利高尔比;有记者阿尔芒卡蒂;有摄影师阿涅斯瓦尔达等。而真正搞电影的只有克里斯马克一人。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文化水平。一般地讲,“左岸派”导演的文化修养要比“新浪潮”导演高。2、从时间上看:新浪潮”运动始于50年代末期,以1959年为诞生的日期。而“左岸派”电影导演的探索要比“
45、新浪潮”导演早。雷乃在1948年就开始拍摄影片了,瓦尔达也于1954年就开始拍摄影片了。3在年龄上着:在年龄上着:1958年年“新浪潮新浪潮”的几个的几个代表人物还都是年轻的小伙子代表人物还都是年轻的小伙子:特吕弗和路易,马勒是26岁,戈达尔和夏布洛尔是28岁。而而“左岸派左岸派”的导演们在的导演们在1958年大年大多数已经都是中年人了多数已经都是中年人了:雷乃和格里叶是36岁,高尔比和马克是37岁,杜拉是44岁。他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来人,有的当过游击队员,有的被捕过、流放过,死里逃生。仅这一条,便可以看出“左岸派”导演的经历与阅历比“新浪潮”导演要丰富、复杂,他们对生活有着更为深刻的感触
46、和理解4从影片主题和手法上看:从影片主题和手法上看:“新浪潮新浪潮”作者作者电影有着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电影有着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而“左岸派”的作家电影反映的却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全却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全人类性质的主题人类性质的主题。5从拍摄地点的选择上看;由于从拍摄地点的选择上看;由于“新浪潮新浪潮”电影从来不去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不具有电影从来不去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不具有社会性主题和政治性主题社会性主题和政治性主题。因此,所选择的外景地一般都局限在巴黎,故事活动范围总在这个大城市中进行;同样基于影片主题的不同,“左岸派左岸派”导演们拍摄的地点也极为导演们拍摄的地点也极为广泛,足迹遍及苏联、日本
47、、朝鲜及欧洲各广泛,足迹遍及苏联、日本、朝鲜及欧洲各地。他们是些跨越国界的人,他们的目标不地。他们是些跨越国界的人,他们的目标不是巴黎,而是全世界。是巴黎,而是全世界。6从美学追求上看:从美学追求上看:“新浪潮新浪潮”追求的是向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电影感兴趣的则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则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的内心。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头脑中创造的生活远远比生活本身要丰富。他们向内心生活靠拢,向着一种新的真实深入。7从制作周期上看从制作周期上看:“新浪潮”导演们以一种潦草的、半即兴方式拍摄电影,因此制作周期短,一年有时能够拍摄好几部
48、影片周期短,一年有时能够拍摄好几部影片;而“左岸派”导演却是以仔细琢磨的方仔细琢磨的方式拍摄电影,因此制作周期也比较长,常常式拍摄电影,因此制作周期也比较长,常常是好几年才拍摄完成一部影片是好几年才拍摄完成一部影片。“新浪潮新浪潮”之后的法国电影之后的法国电影70年代,“新浪潮”的余波仍在振荡,特吕弗、戈达尔等“新浪潮”主将延续着旺盛的创作力,仍在拍片。进人80年代,法国电影出现了模仿好莱坞高投资高收益的做法,不惜重金,拍了一些高成本的大制作,如玫瑰的名字(1986)等,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80年代之后的法国电影代表人物有:让雅克贝内克斯,作品有女歌星(198);吕克贝松,作品有第五元素(1997)等;里欧斯卡拉克斯的作品卑贱的血统(1986)等。90年代,法国新一代青年导演更为活跃,其中有西里尔科拉尔的自传体影片野兽之夜(1992),表现一个双性恋的青年导演发现自己患了艾滋病,影片除了是第一次正面表现艾滋病题材外,科拉尔也是法国最早公开宣布自己患有艾滋病的人之一,影片完成不久就去世了,电影与生活的双重真实赋予影片独特的魅力。新生代电影的另一部代表作是马蒂厄卡索维茨1995年编导的仇恨。影片表现三个失落的郊区青年人一天24小时的经历和命运,揭示了法国社会面临的失业、安全和外籍移民等重大问题。思考题:“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