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报告.rt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报告.rt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1水利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报告一、学院学科基本概况(一)学院学科的基本情况与发展沿革水利学院现有农田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土木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农业水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三个硕士点和农业水土工程一个博士点,其中农业水土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是沈阳农业大学建校初期就有的五大学科之一,1986 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成为博士点学科,2005 年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007 年成为学校重点学科,2008 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灌溉排水原理与技术、水
2、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设施农业与环境、水热盐循环与生态环境、数字水利。水利水电工程学科于 2001 年申办,自 2002 年开始招生,是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最重要的二级学科。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科中还涵盖了水利工程其他二级学科如水文水资源、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等学科的部分内容。本学科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工结构工程、工程材料及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4 个研究方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始建于 1990 年,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设有土壤侵蚀规律、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监测与控制、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评价 4 个研究方向。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2(二)现有工作基础和
3、水平水利学院现有教职工 65 人,专任教师 48 人,其中教授 11 人,副教授 15 人,博士生导师 7 人,硕士生导师 25 人;其中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5 人,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 人,省千百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4 人,千人层次 5 人。具有博士学位 24 人,具有硕士学位 1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 5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为 90%,师资队伍稳定,年龄层次、职称结构合理,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好,具有较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学院通过派出中青年教师到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水科院等名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进修学习(30
4、余人次),培养了一大批学术骨干,他们掌握了本学科国际和国内的前沿学术思想,为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近几年,学院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攻关、教育部、水利部、辽宁省、松辽委等级别的重大研究项目 20 余项,以及其它课题 50 余项,科研项目和经费逐年递增,科技创造力,学科影响力,团队创新力得到有力提升。有 20 余项成果通过鉴定,其中国际领先水平 2 项,国内领先水平 7 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 14 项,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12 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9 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80 篇,其中被 S
5、CI 和 EI 收录 36 篇。出版教材和专著 38 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9 项。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32001 年建成了建筑面积为 4200 平方米的水利馆,设置了灌溉排水、水力学、工程测量、土工、建材等 10 余个实验室。2004 年建成了占地 17 亩、建筑面积 900 平方米的水利综合试验基地,附属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多功能日光温室、冻融试验等 4 个室外试验区。学院现有校外科研基地 6 个:盘锦湿地研究基地、阜新二道岭小流域治理研究基地、铁岭泉河土壤侵蚀研究基地、大伙房水库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基地、东港市水稻灌区节水灌溉研究基地、沈阳市洋什水库数字水利研究基地。
6、学院设有辽宁省教育厅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并与抚顺水利水电科研所共建 3S 技术研究室,与沈阳建筑大学共建结构实验室。还设有水土工程研究所、水资源研究所、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测量队等研究和生产机构。拥有比较完善的试验条件和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目前实验室实际建筑面积已超过 5000 平方米,实验室现有在册仪器设备 1437 台(套),基础设施件居全国同类实验室前列。(三)学院拟建设重点学科领域的发展状况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是辽宁省唯一的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学科实力在东北(含内蒙古)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上游水平。本学科多年来坚持以立足东北和辐射北方地区为导向,强调专业特色和优势,在水稻
7、节水灌溉、日光温室节水灌溉与设施综合配套技术、土壤冻融以及水土资源优化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为辽沈地方和东北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4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已形成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涵盖河流整治、水力学、水工建筑物和水工材料等的多个水利相关领域的特点。本学科部分研究方向,目前在全国农业院校中处于中上游位置,学科水平整体上东北地区先进,在水工消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河道流场等研究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现具备从事土壤侵蚀规律及评价体系、流域综
8、合治理技术、荒漠化防治规律等方面试验研究的场所、现代研究仪器设备和设施。在土壤侵蚀机理、水土保持工程、矿山复垦、水土保持监测、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研究优势。一些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拟建设重点学科?(结合国内其它高校同类学科的发展情况来进行思考)(四)学院拟建设重点学科领域与国内同类学科的优劣势分析农业水土工程学科(1)优势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是工学门类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根据 2007 年最新统计,我校农业工程学科是全国 10 所具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之一。我校农业工程学科下设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
9、工程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4 个二级学科,学科综合实力较强,在国内排名处于前列。(2)劣势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5研究方向有待进一步调整,目前本学科的研究方向需要进一步整合,今后必须借助一级学科的优势对农业工程领域的重大及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学科硬件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专业实验室缺乏,学科的硬件设施陈旧,大型和先进仪器不足,为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更新设备并购置先进的科研仪器,建设新的专业实验室和现有改善实验室基础条件。师资队伍缺乏高层次拔尖人才,学缘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本学科毕业于本校的教师比例偏高,学缘结构不尽合理,急需引进或培养高层次拔
10、尖人才。水利水电工程学科(1)优势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具有水资源研究所、工程检测中心。在泄水建筑物与消能工程、水资源优化规划与管理、地基基础和水工材料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研究优势。而且研究队伍梯队结构、知识层次合理,学科覆盖面较广,学术水平较高。研究人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扎实,了解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本学科教师将教学、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紧密结合,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的培养。(2)劣势学术方面和国内其他院校相比,在有些领域方面研究,存在着较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6大差距。水工结构学科的基础研究成果很少,电站水力学和水力机械中的
11、计算技术也有待加强。计算水力学与水信息学是差距较大的领域之一,数值模拟亟待加强。在渗流水力学和冰水力学方面,差距较大。水文科技还存在一定差距:水旱灾的监测和预报技术相对落后,能力较低;大尺度水文问题研究较少,更少涉及全球尺度的水文问题、环境变迁中的水文问题等;区域性水文研究和关于不同水系的研究很不平衡,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机理的研究则刚刚起步;水文学的基础研究(包括理论和实验研究)薄弱,跨学科交叉较少(如水文气象预报和应用研究方面),新技术(特别是地球观测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和推广应用较慢。泥沙研究方面差距主要表现在全球宏观泥沙研究、大尺度区域泥沙问题、流域综合管理与控制、环境生态泥沙、3S 技
12、术在河流泥沙的应用和泥沙信息学等研究方面。在岩石力学理论、岩体工程分析方法、数值分析方法、监测手段、设计理论、新材料、新工艺、信息反馈并指导施工等众多方面,都有差距。比如:自己研制的土工测试设备及技术,精度低、创新少;基础理论及分析方法方面,跟踪性研究居多,缺少大的突破;在岩土工程施工方面,超前预报技术水平低,总体自有装备水平低、效率低、环境差、施工方法单一;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有待提高,相应问题的研究明显滞后。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与指标体系研究是流域综合管理的迫切需要。在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方面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较少从流域尺度上定量描述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健康河流、生命河流等理念也
13、基本上处于定性的水平,生态需水、生态耗水和生态用水等概念缺乏成熟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生态水力学和生态水工学等新兴的研究方向基础非常薄弱,因此至今没有建立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一些河流生态栖息地研究基本上都局限在水生生物的生理特征研究和生境评价上,很少涉及动力学部分,属于静态方法。研究团队方面,各研究方向的人员梯队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教师人数不足,全学科人员本科教学占用比例过高。课题方面,高层次研究课题较少,课题总数少,经费总量少,高水平成果少。基础设施反面,实验室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配套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学科?(
14、通过与省内、国内相同学科比较,分析本单位所属学科的优势与差距)二、本学院学科建设定位与需求分析农业水土工程学科以大农业(包括水利)为主要服务对象,是介于水利工程、农业生物、资源与环境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是研究水土(主要是水、盐、泥沙、污染物等)运动规律与调控管理技术的应用学科,本学科为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服务,是关系到我国合理利用农业水土资源、创造良好的农业水土环境的重要学科。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科学研究趋势是建立系统的农业与生态节水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体系,促进水科学与生态科学的创新和发展以及节水农业发展与节水型生态植被建设过程中的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我国在农业产量方面,自
15、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已从依靠扩大耕地与提高单产变成单纯依靠提高单产为主要途径,而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对提高单产起决定性的作用。我国供水现状已危机四伏,未来要大幅度增加供水能力,更显得力不从心。当前,社会需求农业发展供水危机之间的矛盾突出,特别是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城镇供水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工业、生活和农业用水之间争水的矛盾日渐尖锐。解决农业水资源供求之间的矛盾,是我国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8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解决上述矛盾,就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特别是农业水利科技工作者的奉献和投入。因此,担
16、负着农业水利工程高级人才培养的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升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创新能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农业水土工程学科人才。为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以及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水危机和生态安全等重大战略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水利水电工程学科以水及其相关的天然或人工介质为对象,研究相应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包括水科学和水利工程两大领域,并涉及岩土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与生态工程以及其他领域。面临 2l 世纪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新挑战,水利水电工程在保留必要传统学科领域的基础上,适应社会经济和自然科学自身发展规律,结合国际科技发展新动向,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外延,对关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
17、展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及防灾减灾、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给予了特别关注;同时,通过与农业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科学以及大气科学等学科领域交叉,不断培育着学科新的生长点。未来 1020 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作为人类生存生命线的水的短缺,已经成为新世纪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水是影响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社会资源,水利工程已摆在了基础建设的首位。水的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促进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9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国
18、家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总量居世界首位的清洁可再生水能资源的大力开发工程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建设,标志着我国水利建设呈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表明了水问题和水利建设是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保障国家安全迫切需要科技支撑的战略性问题,是水利科技发展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洪涝灾害严重、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迫切需要水利科技在人与自然和谐的指导思想下,解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配置、江河防洪和减灾保障、高效节水。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水利工程学科发展总体目标是: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9、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国家目标,继续努力开展水利基础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 强,力争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水安全保障、水灾害预报和调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超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与海岸工 程、深海资源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和瓶颈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提出一批相关领域发展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宏观战略研究成果,获得一批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研发一批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为我国水利工程学科成为世界该领域强势学科奠定基础,实现水利工程学科研究的跨越发展,促进我国水利建设总体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
20、,未经允许请否转载10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培养具备生物学、生态学、森林及草场培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管理、监督及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重点分析: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趋势、人才培养趋势、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本学科建设对学校科学发展意义与贡献。三、建设思路与目标(一)总体思路巩固已有省级重点学科,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做大做强;适度发展现有二级学科,争取博士点和省级重点学科;积极申报,力争新建硕士点,形成与我校定位和特色相匹配的、有一定影响的特
21、色学科。同时应保证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相适应。(二)建设目标突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学科资源,搭建学科平台,加强现有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新建校级重点学科 2个,力争新建省级重点学科 1 个,硕士学位点 1 个,并力争实现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精品意识,在已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力争新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1 个;确保科研经费不断增长,使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成果及奖项、每年被四大检索机构收录的论文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以农业水土工程和水资源研究所为依托,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增强科技
22、创新和成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11果转化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学科布局?三个学科-研究方向-本科专业四、建设内容(一)建设的主要学科及学科方向结合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学院重点建设省级重点学科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同时兼顾水利水电工程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2 个二级学科的发展。为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学院主要建设的研究方向为灌溉排水原理与技术、设施农业与环境、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工结构工程、土壤侵蚀规律、流域综合治理 6 个研究方向。(二)学术队伍与团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大引进教师力度,充实师资队伍,极创
23、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提高,力争到 2015 年在教师总数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 80%以上,评选省级教学名师 3 名和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建立一支符合时代要求,并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高技术创新或技术开发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整合教师资源和研究方向,建立以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为带头人的 5 个科研团队,分别为水资源、水土工程、灌溉排水、河流及水工、水土保持科研团队。使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业领域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富有活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12力,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
24、培养、团队建设)(三)科学研究要统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紧跟国家的发展需要,抓住发展机遇,在学术研究上实现“三个转变”。逐步完成从教学为主型向教学科研并重型转变;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从传统的定性分析为主向现代型的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转变;在研究队伍上从“单打独斗”向“团队作战”转变。在“十二五”期间,使科学研究在质上和量上均有所提高。(1)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博士启动基金等资助项目 25 项以上;(2)省部级以上科技奖 10 项以上,出版专著、编制教材等 40部;(3)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及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400 篇以上,三大检索论文 50 篇左右;(4)参
25、加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80 人次以上;(5)科研经费到款额平均每年 300 万元以上,导师人均在研经费 20 万元。(科研立项、科研鉴定、科研获奖、论文、著作等)(四)人才培养在未来的五年内,扩大学院各学科研究生培养数量和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立足东北和辐射北方地区培养不同层次的高级科技人才,在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13现有学科建设规模基础上适当扩大博士、硕士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每年培养硕士生 60 人,博士生 5-10 人,博士后 2-3 人。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加强教学改革、管理和建设工作,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教学和论文研究各阶
26、段培养。切实重视培养过程的严谨性和科学化,对导师指导和研究生各阶段工作进行严格量化考核,及时修订教学计划与大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内获得校优秀硕士论文 15篇以上,省级优秀论文 3 篇,并力争国家级优秀论文零的突破。(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博士点强调博士生培养)(五)教学研究在“十二五”期间,力争每年实现省级以上教研立项 3 项,每年获得省级以上教研成果奖 2 项,同时系统改革现有教材体系,建立并完善面向 21 世纪的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改革教学内容,积极改善教学手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建立科学、规范、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培养提高和吸收引
27、进,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培养和造就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和教学骨干,建立一支素质良好、业务精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教研立项教研成果奖课程内容改革与建设教材建设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14(六)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基地等平台建设以建设农业水土工程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为总体目标,切实加强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通过学科建设经费以及自筹资金,进一步改善科研与办公条件,为科研活动提供便利。力争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 1个,同时争取实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加强水土工程研究所和水资源研究所建设,以各研究室为中心,开展科研工作。创建试验场
28、、实验室、研究所三个学科发展平台。为教师、研究生提供实践研究基础和科研场所;整合科研力量,集中力量争取课题,不断创新研究成果的必要条件,使之成为学科发展的有力支撑。新建灌溉排水、河流及水工、水土保持 3 个研究所,建立研究生工作站两处,新建校外科研基地 5 个,筹建 1 个研究或工程技术中心。(七)学术交流积极主办和承办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扩大学术影响。通过承办大型会议,展示学科实力,扩大学术影响。积极推动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每年选派多名教师和研究生参加高级论坛和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在“十二五”期间,举办国际会议 3 次,国内会议 5 次,区域会议 2 次。与国内著名大学、
29、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和生产单位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推动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学科每年邀请 12 位国内著名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知名专家以及政府部门领导和生产一线管理人员来校做学术报告,聘请校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学科兼职教授,指导博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15士研究生。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活跃学科的学术气氛,扩大师生的视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升研究实力,提高科研成果水平。拓宽与发展密切型的国际交流合作科研项目,通过国际合作研究,扩大学院各学科在国外的学术影响,更使广大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主办或承办国家级学术会议、国际学术会议聘请专家讲学合作研究五、预期建设成果(1)科学研究
30、:在“十二五”期间,使科学研究在质上和量上均有所提高。申请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25 项以上,科研经费年递增率在 20%左右;获得国家专利 6 项以上,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10 项以上,科研经费到款额平均每年 300 万元以上,导师人均在研经费 20 万元;每年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 100 篇以上,三大检索论文的数量每年平均递增 10%;出版专著和教材 40 部,开展 1-2 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人才培养:在“十二五”期间,使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立足辽宁、面向东北和辐射北方地区,培养不同层次的高级科技人才。在现有规模基础上稳定本科生招生规模,适当扩大博士、硕士和专业
31、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每年增加 5%左右。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内获得校优秀硕士论文 15 篇以上,省级优秀论文 3 篇,并力争国家级优秀论文零的突破。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16(3)学术团队:在“十二五”期间,使学术团队实力明显增强,学术队伍规模适当扩大,职称、年龄、学历、知识领域结构明显改善。大力发展区域优势和特色项目,造就一批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团结高效的学术团队。力争到 2015 年在教师总数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 80%以上,评选省级教学名师 3 名和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4)实验室:在五年内,使实验室硬件条件明显改善。实验室面积
32、增加 12%左右,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数量增加 13%左右,仪器设备值增加 80%左右,投资仪器设备费达到 1000 万元以上,用于购置本学科图书经费达到 50 万元以上。(5)学科层次:在“十二五”期间,使学科层次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强学院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方向的建设,争取产生 3-5 名在本学科学术造诣高、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形成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争取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学院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力争有 1 个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1 个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五年的努力,学院的学科建设整体达到东北地区领先水平,个别方向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3、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高水平论文著作、专利、获奖研究生培养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六、主要保障措施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17(一)组织保障、政策与机制保障1.加强学院统一领导。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院级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学科建设规划和布局,制定学科建设的有关政策和所采取的措施;协调解决院内外学科 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科建设计划进行年度检查和定期组织评估,督促学术梯队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保证学科建设规划的实施,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和运行机制。2.严格评价制度,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明确责、权、利,调动全院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扬团队精神,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教师应自觉维护学校和学科的
34、利益,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创造性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下,维护自身权益。学校将在定期考核学科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的前提下,对在学科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学科骨干,在津贴、奖励和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一流的师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力争通过自己引进和培养的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整体水平。学院将根据各学科总体发展目标和研究方向的设置以及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实际需要,制定人才培养、进修、引进计划。加大培养、提高和稳定现有人才,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增强学科实力。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开拓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和
35、交往,实现优秀教师派出培训、进修、学习和交流的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18经常化和制度化;在工作条件、院内分配、配套设施、人员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地支持,立足自身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稳定、高效、富有开拓精神的学科建设梯队。4.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抓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等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宣传、动员、组织和论证、设计,提高命中率。寻找各种申报渠道,增加申报项目的机会。加强科研的交叉与渗透,促使各学科内部相互渗透,形成综合优势和研究特色。5.抓好重点项目培育。积极鼓励教师申报与重点建设学科相关的课题。为了发挥科研项目
36、的应用作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有可能形成省级课题的工作重点进行鼓励,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能更多地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6.以课题带动学科发展。通过课题推动学科交叉与发展壮大是世界名校的通行做法,课题-学科-课题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产生成果和人才,有利于提升学科水平,也有利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学院应积极组织重大课题的申报,积极争取校外资金的共建投入,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使学院学科建设不断上新台阶。7.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辟多种途径,安排重点建设学科的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力争多举办国际、国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提高重点建设学科的学术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19地位和知名
37、度。鼓励学科间的联系,提倡教师开展跨学科合作。鼓励各学科本着互利互惠、平等相待,共同发展的原则,主动建立起与国内外相关学科交流、合作的通道,与国内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学位授权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参与相关学科建设,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建立学科建设信息网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及信息沟通。8.加大投入,加强学科条件建设。多渠道筹集学科建设经费,实施经费配套。从学校筹集、系部投入和学科点自筹等多种渠道,积极筹措学科建设经费,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用于学科急需的实验条件的改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科新的生长点的培育,不断改善学科的软、硬件环境
38、,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二)经费保障为了实现学院学科的规划目标,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将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重点方向建设,带动学科整体实力的提升。在资金来源方面,积极争取中央及地方的财政支持、辽宁省教育厅及学校的大力资助,同时争取社会力量和校友捐助。另外,动员和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报课题,拓宽科研经费的资助渠道,在科研立项方面,多争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及省、部级关键技术项目等。“十二五”期间,争取学校投入达 1000 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实验室的维修、改造。加大各类课题的申报力度,争取达到年均科研经费 300 万元。加强和地方各级部本文档仅作参考资料使用,未经允许请否转载20门和相关单位的合作,共同进行产品开发、技术推广和生产课题等,年创收达到 200 万元,主要用于人才的培养提高、图书资料的购买、科研奖励、科研项目的申报资助和实验室的辅助建设。资金筹集方式和具体使用意向(三)资源优化配置学术团队、基地、平台的整合七、对学校的要求 (结合学院实际,为实现学院的学科建设目标,需要学校提供的相关政策支持等,所提要求尽量明确、合理)水利学院2010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