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教职成2010178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现将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浙江省教育厅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目 录一、“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成就(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三)发展机遇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工作目标三、工作任务(一)推动学校布局调整,优化职教资源配置(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三)健全制度机制,提高师资水平(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五)
2、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办学效益(六)构建中职学生人才成长“立交桥”,提升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七)关注学生人格培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八)统筹培养培训,增强服务能力四、保障措施(一)强化职业教育领导和协调机制(二)完善职业教育经费多元投入机制(三)完善职业教育评价、督导和质量监控机制(四)健全职业教育良好外部环境营造机制(五)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
3、更好发展职业教育要求,积极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制订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我省以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进口畅、出口旺、技能强、用得上”,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改革创新挖掘内涵,加强管理保证质量,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吸引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1中职教育规模持续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实行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连续九年实现中职教育与
4、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保持大体相当,中职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各类技能型人才,比较好地缓解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紧张状况。2中职教育基础能力明显提升。自2006年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以来,省、市、县总计投入职业教育资金已超过97亿元。各地普遍提高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大量公共财政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中职教育基础能力的快速提升。据统计,2009年全省中职学校生均建筑面积15.6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24.8%;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3318元,比2005年增加64.3%;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1.5%,比2005年提高9.7个百分点;“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达到57.2%,比20
5、05年提高26.9个百分点。3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覆盖面迅速扩大。2006年以来,全省新增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9所;新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6个、省级实训基地131个、省级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22个、市级实训基地175个;新增省级示范专业164个、市级示范专业253个;重点支持建设欠发达地区骨干职业学校的骨干专业90个。专业结构和学校布局得到优化。目前,全省已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105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15所、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178所、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33所;中央财政支持的中职教育实训基地48个、省级实训基地145个、省级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22个;省级示范专业311个。在省
6、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就读的学生已达52.47万人,占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总数的71.7%。4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推进校企合作,组建一批紧密型的职教集团,成立各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广。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进一步接轨。推进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改革,推行学分制、分层教学制和毕业生“双证制”。加强创新德育工作,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四年来,全省中职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历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成绩均位列全国前茅;中职毕业生获取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为76.7 %,比2005年提
7、高了18.7个百分点。5服务型的大职教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全省各级中职学校和乡镇成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拓宽社会服务功能,多形式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素质等培训,2009年全省各级中职学校和乡镇成校年度培训规模已达191万人。(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十一五”期间,是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初步实现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与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我省职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社会认可度还不够高。一些地方对职业教育在促进劳动就业、服务产业升级
8、、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社会上“重普轻职”“重学轻术”的观念仍普遍存在,一线技术工人待遇偏低,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基础能力依然较为薄弱。虽然近几年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持续改善,但是由于基础较差、历史欠账多,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依然较为薄弱,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场地设备,都还不能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企业技术更新的需要。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与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随着中职学校设施设备投入的增加,加强设施设备维护、更新、管理和使用的任务也将显得更加艰巨。三是中职教育专业结构和学校布局仍不够合理。部分中职学校还没有
9、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技术积累严重不足;少数学校盲目设置专业,部分学校专业水平较低,专业与产业、就业匹配度还不够高;部分地区中职学校数量过多,规模偏小,存在着突出的同质化,办学效益比较低。四是师资队伍建设瓶颈凸显。全省中职学校师资数量紧缺,生师比为20.5:1;师资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45.5%;“双师型”教师比例和整体素质与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专业建设领军人物缺乏。五是校企合作领域比较狭窄。校企合作大多限于实习,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结合度不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缺失,激励政策实施不到位,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亟待加强建设。六是统筹发展高中段教
10、育难度加大。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单独的人才培养体系,还缺乏本科、研究生等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环节。中职学生升学渠道的不通畅,阻碍了中职教育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三)发展机遇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提出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四项重大任务。全国职业教育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全面提高质量的转折期。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先行地区之一的浙江,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能力和水平,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我省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后
11、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强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推动区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要求和形成了需求性动力。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规模培养数以万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我省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基本能力,这为“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中等
12、职业教育要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切实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眼于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着眼于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重点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坚持为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服务。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学生就业的需要,保持职业教育规模,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本、能力为重,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全面提升,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
13、多适应性强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坚持内涵为主建设。突出专业优化、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条件改善,努力提高中职教育的发展能力和办学水平。坚持培养培训并举。“两条腿走路”,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多形式地开展面向全社会的职业培训,扩大培训规模,促进城乡劳动者职业能力提升,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在加强学生实习和就业合作的同时,积极吸引和联合行业企业加强课程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水平。坚持改革创新。重点推进课程体系、招生考试制度、教师制度、办学体制、教育
14、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以改革全面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建立起适应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质量、规模、结构、效益比较协调,达到基本现代化标准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职教育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动情况,统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保持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专业结构和学校布局趋向合理。全省以设区市为单位,到2015年基本完成中职教育专业结构阶段性调整任务,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中职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全省中职学校数量调整至350所左右,校均规模达到20
15、00人以上,逐步形成设区市市本级以专门化学校为主体、县(市、区)综合性学校与专门化学校相结合的格局。中职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到2015年,初步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与高职课程相衔接、较为系统的中职教育课程结构和课程标准,基本满足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多元需求。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全省中职教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以上;生均校舍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生师比达到16:1左右,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55%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达到70%,其中国家、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双师型”教师技能等级达
16、到技师级水平。人才培养培训质量持续提升。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获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培养和培训能力达到11,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规模达到70万人次以上。中职学生人才成长“立交桥”初步建立。到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分别达到30%左右和10%左右,专业学位研究生年招生规模达到1万人。三、工作任务(一)推动学校布局调整,优化职教资源配置按照“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通过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兼并、重组等途径,合理配置职教资源,优化中职学校布局。做强80所左右以先进制造类专业为主体专业的中职学校,
17、100所左右以现代服务类专业为主体专业的中职学校,10余所以现代农业类专业为主体专业的中职学校。在此基础上,重点扶持100所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包括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坚持“政府导向、多元筹资、集中财力、择优扶持”原则,推动中职学校集约化建设。各设区市在区域范围有重点地办好若干所专门化中职学校。各县(市、区)集中力量建设骨干职业学校。大力支持民办职业教育规范发展,鼓励做强、做精、做专。(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提升传统专业”的思路,以设区市范围为单位,大力推进中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强化主体专业建设,大力扶持与
18、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相关的专业,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积极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力度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专业。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和支持各地从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实际出发,建设一批服务地方集群经济的专业群,一批围绕生产性服务业、社会服务业、高技术、海洋产业、装备制造业、特色制造业、基础产业、现代农业八大优势产业的培养培训基地,一批中职教育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三)健全制度机制,提高师资水平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校长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努力提高教师
19、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教学、课程开发和学生管理能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培养基地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自主选择性和培训机构的竞争性。优化校本培训,加强师德建设,推进教学研究,建立健全师资培训质量监控保障制度。努力扩大职教师资培养渠道。增加职教师资本科班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计划,开展本科师范院校与示范性高职院校联合培养职教专业师资的试点工作,探索开辟职教师资本科班招收高职优秀毕业生以及全日制普通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定向培养职教教师的渠道。加强中等职业教育领军人物培
20、养,着力培养名师、名校长。积极聘请社会“能工巧匠”和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专职或兼职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深入探索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集团化办学,建立一批以区域或专业为纽带、地方政府(或行业)主导、高职院校为龙头、中职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职教集团或联盟。建设一批设备对接企业生产、技术对接职业岗位、管理水平较高,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共享、开放、高效的实训基地。推进有条件的中职学校,联合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力量,依托专业建设技术转移和推广中心。切实加强校企合作育人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建设。积极扩大中
21、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实施范围,切实维护和保障企业和实习学生的利益。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遵循“以核心技能培养为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教学项目设计为专业课程改革重点”的思路,大力推进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建设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为主要特征、具有浙江特色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技能培训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开展中职学校师生技能比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技能水平。(五)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办学效益坚持依法办学,逐步建立并完善支撑学校科学管理
22、的组织机构和执行机制,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教职工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资产及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在实训基地实施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管理机制,推进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学校管理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决策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步建成服务决策、服务系统和服务社会的数字化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以信息化推动中职教育管理现代化。(六)构建中职学生人才成长“立交桥”,提升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完善中职学生人才成长“立交桥”,逐步拓展中职
23、-高职-本科-研究生相衔接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成长通道,满足中职学生提升学历层次、提高技能等级的意愿,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有计划地扩大高等教育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招生。改革现行的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对口招生选拔制度和五年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加高职院校通过自主招生途径招收优秀中职毕业生比例。探索扩大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进行五年制职业教育培养。逐步扩大专升本招生。大力增加专业硕士的招生和培养。扩大“双元制”成人高职教育试点范围,大规模推进中职毕业生在职接受自考、电大、网络教育等继续教育及高技能培训,延长中职学生接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七)关注学生人格培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
24、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载体,改进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为核心,深入开展以诚信、敬业、合作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发挥专业教学和实训实习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行德育导师制。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四位一体、共同参与的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网络。加强职业生涯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在保证中职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中国传统美德和现代工业文化相结合,职业素养与企业管理文化相结合,实现现代工业文明进校园、先进企业文化进课堂,努力营造健康向
25、上、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八)统筹培养培训,增强服务能力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围绕服务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中职教育优势,大力推进各类社会培训。尤其是多形式开展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士兵、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预备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深入实施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加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各类社区学校建设,完善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充分发挥其在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中的作用。四、保障措施(一)强化职业教育领导和协调机制完善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以及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多形式
26、建立教育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的对话协作机制和平台。建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和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定期或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政策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科学决策的水平。(二)完善职业教育经费多元投入机制促进提高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重。改革职业学校经费拨款方式,制定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基准定额以及分专业、分类型的浮动系数,明确拨款的导向性。促使将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逐步提高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争取扩大学生及专业资助范围,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学校,制订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7、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强化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教育和培训。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法对职工教育经费实行一定比例的统筹,由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鼓励企业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积极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规范发展。清理并纠正对民办职业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制定和完善支持政策,依法落实民办职业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三)完善职业教育评价、督导和质量监控机制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
28、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形成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独立评估机构对中职学校项目建设实施评估的机制。完善中职教育督导评估管理办法,建立中职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积极推行职业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引导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落实教学检查制度和教学评价制度,提高学校自我监控、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四)健全职业教育良好外部环境营造机制促进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推动落实“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和各类典型案例,让中职教育的招
29、生、资助和免费等政策以及基础能力建设进展情况与重要举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大力在全社会宣传和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五)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1现代化示范学校建设工程。以现代化建设为标准,五年内建设100所左右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包括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学校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2专业结构调整推进工程。在加强设区市统筹的基础上,五年内,扶持建设200个左右中职教育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和骨干专业,继续分类扶持建设好100个左右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服务的中职教育示范实训基地,
30、定向专项扶持50个左右欠发达地区中职教育专业。3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五年内,重点扶持建设50所左右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和50个左右中职学生创业基地;每年组织中职师生技能大赛、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文明风采竞赛、中职教育先进典型宣传等活动,大力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养。4课程改革工程。围绕“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五年内,完成建设50门以上中职教育骨干专业课程,推进中职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5. 服务产业发展工程。五年内,组建一批由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牵头、相关中职学校参加、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职教集团;支持建设50个左右依托中职学校、整合行业企业资源、服务地方产业
31、转型升级的产学研联合体;支持建设50个左右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和50个左右中职教育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扶持建设一批省级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6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五年内,组织开展各类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和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其中省内培训20000名左右、省外培训300名左右、中外合作培训200名左右,资助200名左右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资助2000名左右特聘兼职教师;依托长三角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培训1000名左右中职学校校长和专业负责人,遴选培养30名左右中职学校优秀校长、100名左右专业带头人和150名左右教学名师。7成人继续教育推进工程。五年内,重点扶持欠发达地区130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支持各地建设好100个城乡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和100个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到2015年全省基本形成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成人继续教育网络;资助50万名左右城乡居民参加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组织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参加6个月至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依托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加快建设全省终身学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开发一批成人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和精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