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附件:河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畜牧业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按照省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河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一、规划背景(一)“十一五”时期畜牧业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0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38.4万吨、388.6万吨、307.9万吨,分别位居
2、全国第三位、第一位、第四位。全省肉牛存栏1010.2万头、出栏551.9万头,均居全国第一位;生猪存栏4547万头、出栏5390.5万头,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三位;家禽存栏62104万只、出栏85101.7万只,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羊存栏1895.4万只、出栏2114.7万只,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五位。2、畜牧业生产方式快速转变。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发展迅速,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猪场达1257个,其中出栏万头以上的460个;出栏10万只以上的肉鸡场446个,存栏5万只以上的蛋鸡场227个,存栏500头以上的奶牛场239个,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规模饲养比重分别达到65%、96%、
3、70%和80%。3、产业化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以畜牧龙头企业和各类合作社为主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涌现,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711家,其中肉制品加工企业217家,乳制品加工企业30家,加工能力分别达807万吨、370万吨。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7家,涌现出双汇集团、众品公司、华英集团、大用集团、永达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生猪和肉禽加工业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4、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201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1805.9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畜牧业产值20825.7亿元的8.67%。全省有54个县(市、区)畜牧
4、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其中有15个县(市、区)超过50%。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1016.82元,对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贡献率达28.35%。我省畜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畜牧业生产方式粗放。集约化养殖水平低,散养还占一定比重。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国内重要城市及国外的市场准入标准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二是产业体系不完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较少,名牌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短,营销网络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产销衔接不紧密,外向度低。三是支持服务系统不够配套。良种繁育、疫病防控、饲草饲料、市场信息、现代物流等社会化服务体
5、系还不健全,新产品研发能力弱、冷链物流体系不发达等问题尤其突出,畜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强。(二)“十二五”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1、从政策环境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明确提出增加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的战略任务,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和我省对“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畜牧业投资规模持续增加。2、从产业基础看。我省畜禽生产总量大,肉、蛋、奶产量居全国前列,畜产品加工原
6、料基础雄厚;肉制品加工发展较快,拥有双汇集团、众品公司、华英集团、大用集团、永达集团等全国知名品牌,具备加快发展的较好基础;奶业发展初具规模,花花牛公司、巨尔公司、科迪集团、三色鸽公司等本土品牌已具有一定实力,蒙牛、伊利、三元等国内知名品牌纷纷进驻,为奶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从区位优势看。我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物流成本低,易于形成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集散地。我省地处暖温带,气候温和,适宜畜禽繁殖生长。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的畜牧业生产逐步向中西部转移,我省已成为畜禽饲养加工产业的重要承接地。4、从资源条件看。我省是农业大省,精饲料和粗饲
7、料资源丰富,地方畜禽良种较多,遗传资源丰富,拥有南阳牛、固始鸡、槐山羊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和新培育的夏南牛、豫南黑猪等国家级新品种,以及从国外引进的长白猪、大约克猪、西门塔尔肉牛、荷斯坦奶牛、樱桃谷鸭、海兰蛋鸡、艾维茵肉鸡等优良畜禽品种,制种供种能力较强。5、从发展潜力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随着我省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畜产品消费需求必将进入新的高峰期,给畜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消费空间。同时,畜牧业科技生产、饲草饲料综合开发利用等潜力尚未充分挖掘,畜牧业发展空间巨大。总体上看,我省畜牧业已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8、,“十二五”时期是畜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的重要机遇期。通过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动主要畜产品优势区域开发,完善畜牧业服务支撑体系,一定可以推动我省畜牧业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二、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一)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装备畜牧业,坚持集聚发展、集约经营、产业融合、高效安全的发展方向,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集群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畜牧产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大力构建现
9、代畜牧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推动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跨越。(二)战略任务1、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一是大力调整畜禽结构。坚持“提猪、扩牛、壮禽”的方针,重点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扩大奶牛、肉牛等优势产品的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禽类生产。二是大力调整畜牧业空间结构。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围绕重点龙头企业和畜牧大县,加快发展相对集中的畜产品生产优势区域和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三是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畜牧业初加工、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加快粗放、低效畜产品向安全、高效畜产品转变,提高优质、特色畜产品的比重。2、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一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
10、转变。针对不同的畜禽品种,确定不同的发展模式。重点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养殖,积极鼓励支持林地散养等生态养殖。二是加快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加快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带动养殖业加快发展,实现养殖与加工的有效衔接。三是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畜牧科技推广应用,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畜牧科技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三)主要目标1、产业规模。到2015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40万吨、460万吨、620万吨以上,年均分别增长5.6%、3.4%、15%;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21。全省生猪存栏4800万头、出栏65
11、00万头;奶牛存栏160万头;肉牛存栏1420万头、出栏730万头;蛋禽存栏4.2亿只,肉禽出栏12亿只;肉羊存栏2700万只、出栏2850万只。2、产业结构。到2015年,猪肉、牛肉、禽肉、羊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61.07%、15.48%、17.26%、4.17%;生猪、肉牛、奶牛、蛋鸡、肉鸡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75%、45%、87%、78%、98%。3、科技进步。到2015年,生猪、肉牛、奶牛、蛋鸡良种普及率分别达到90%、85%、95%、90%以上,肉鸡实现良种化,生猪出栏率提升到140%,肉牛胴体重170公斤,产奶牛单产6500公斤。4、质量安全。到2015年,规模以上畜牧生产加
12、工企业全部建立畜产品可追溯制度,建成畜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管体系,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规定要求。三、产业布局依托我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品种优势,围绕粮食核心区建设,结合各地畜牧业发展现状,综合考虑粮食、土地、水等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积极建设生猪、奶牛、肉牛、家禽、肉羊五大产业优势区域,带动全省畜牧业快速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一)现代生猪产业优势区域区域布局:包括京广铁路沿线、南阳盆地和豫东平原的济源市和新郑市、荥阳市、通许县、尉氏县、杞县、汤阴县、安阳县、林州市、叶县、汝州市、禹州市、许昌县、鄢陵县、长葛市、襄城县、漯河市郾城区、漯河市召陵
13、区、舞阳县、临颍县、辉县市、卫辉市、延津县、长垣县、封丘县、浚县、正阳县、西平县、确山县、汝南县、上蔡县、遂平县、新蔡县、邓州市、唐河县、内乡县、镇平县、新野县、固始县、太康县、商水县、淮阳县、鹿邑县、沈丘县、西华县、项城市、永城市、虞城县、柘城县、商丘市睢阳区、民权县等51个县(市、区)生猪传统产区,及豫西、豫南的新安县、偃师市、嵩县、伊川县、汝阳县、南召县、社旗县、桐柏县、方城县、鲁山县、渑池县、泌阳县、罗山县、潢川县、息县、淮滨县、光山县、新县等18个县(市、区)潜力开发区。发展路径:围绕降低生猪生产成本、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进一步优化生猪产业布局,提高生猪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产品加工度,显
14、著增强生猪产业对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在京广铁路沿线等生猪传统产区,通过加快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大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进一步巩固提升优势地位;在防疫条件好、土地潜力大、人口密度低的豫西、豫南浅山丘陵区,高起点建设集约化规模养猪场,形成生猪产业隆起带。以双汇集团、众品公司、雨润集团、龙大集团、志元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完善加工业布局,加快龙头企业规模扩张;加强龙头企业与生猪调出大县、规模养殖场区、经济合作组织等的产销衔接,探索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稳定龙头企业优质货源基地,提高养殖环节效益;通过政府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加快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积极应对国际技术壁
15、垒,扩大生猪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域内生猪存栏4000万头,占全省总量的83;生猪出栏5300万头,占全省总量的82。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产业化率达到65%。(二)现代奶业优势区域区域布局:包括沿黄地区和豫东、豫西南“一带两片”的济源市和中牟县、巩义市、荥阳市、新郑市、郑州市惠济区、开封县、兰考县、杞县、偃师市、孟津县、开封市禹王台区、洛阳市洛龙区、伊川县、郏县、汝州市、宝丰县、叶县、安阳县、内黄县、淇县、新乡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孟州市、温县、武陟县、博爱县、濮阳县、清丰县、范县、禹州市、许昌县、襄城县、长葛市、漯河市源汇区、舞阳县、陕县、灵宝市、渑池
16、县、邓州市、南阳市卧龙区、南阳市宛城区、方城县、社旗县、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市梁园区、夏邑县、虞城县、永城市、民权县、宁陵县、柘城县、鹿邑县、郸城县、太康县、沈丘县等59个县(市、区)。发展路径:重点发展专业化奶牛场和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扩大养殖规模;加快良种奶牛推广改良步伐,在规模养殖场区全面推行TMR(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质量,增加奶牛干物质的采食量,降低奶牛疾病发生率;以郑州花花牛公司、焦作蒙牛公司、平顶山伊利公司、商丘科迪集团、洛阳巨尔公司、新乡三元公司、南阳三色鸽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开展企业重组、兼并或联合,加快企业规模扩张,提高产品科技
17、含量,培育名牌产品,提升产业层次,实现我省奶业跨越式发展。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域内奶牛存栏130万头,占全省总量的81%。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三)现代肉牛产业优势区域区域布局:包括豫西南、豫东平原的邓州市、方城县、内乡县、社旗县、唐河县、南阳市宛城区、新野县、叶县、汝州市、郏县、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泌阳县、平舆县、确山县、上蔡县、新蔡县、扶沟县、淮阳县、鹿邑县、商水县、西华县、商丘市睢阳区、夏邑县、永城市、虞城县、柘城县、民权县、尉氏县、开封县、通许县、兰考县、杞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滑县、安阳县、南乐县等40个肉牛育肥基地,及豫西、豫南浅山丘陵区和黄河滩区的灵宝
18、市、陕县、渑池县、卢氏县、嵩县、新安县、汝阳县、西峡县、镇平县、南召县、桐柏县、信阳市平桥区、罗山县、新县、光山县、商城县、鲁山县、宝丰县、中牟县、孟津县、孟州市、温县、武陟县、濮阳县、长垣县、原阳县、延津县、睢县、宁陵县、商丘市梁园区等30个基础母牛重点养殖基地。发展路径:结合我省肉牛养殖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在肉牛育肥基地和基础母牛重点养殖基地,加快肉牛品种改良和基地建设,提高养殖效益。以南阳科尔沁、中原皓月、南乐福润、焦作绿旗、驻马店溢佳香、三门峡尚正、卫辉世魁肉业等肉牛加工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肉牛屠宰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动我省肉牛业由优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变。发展目标:到2015年
19、,优势区域内肉牛存栏1100万头,占全省总量的78%;肉牛出栏580万头,占全省总量的80%。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产业化率达到50%。(四)现代家禽产业优势区域区域布局:包括豫北、豫东的淇县、浚县、汤阴县、内黄县、滑县、修武县、武陟县、沁阳市、开封县、杞县、禹州市、南乐县、清丰县、舞钢市、临颍县、原阳县、获嘉县、柘城县、淮阳县、西华县、商水县、郸城县、太康县、项城市、登封市、偃师市、孟津县、伊川县、新安县、宜阳县等30个县(市、区)肉鸡基地,及豫南、豫北的潢川县、信阳市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商城县、淮滨县、息县、新蔡县、洛宁县、尉氏县、扶沟县、新郑市、封丘县、濮阳县、台前县等15个县(市
20、、区)水禽基地,豫北、豫南的济源市和固始县、遂平县、西平县、上蔡县、正阳县、安阳县、荥阳市、卢氏县、睢县、林州市、卫辉市、辉县市、汝州市、南阳市宛城区、南阳市卧龙区、许昌县、永城市、唐河县、博爱县等20个县(市、区)蛋鸡基地。发展路径:以大用集团、永达集团、华英集团、洛阳六和慧泉公司、洛阳东汉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在豫北豫东肉鸡、豫南水禽等传统产区,积极推广“五加模式”(龙头企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经合组织+养殖场户),大力发展肉禽集约化生产,加快龙头企业无规定疫病区建设,扩大禽肉产品对外贸易;在固始鸡、卢氏绿壳蛋鸡等地方优良品种主产区,大力发展以散养为主的生态养殖;以遂平徐福记公司等企业为
21、依托,加强蛋品加工的开发与研究,拓展蛋品的食用和医用等功能,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域内蛋禽存栏3.4亿只,占全省总量的81%;肉禽出栏9.6亿只,占全省总量的80%。蛋鸡、肉鸡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80%、99%。(五)现代肉羊产业优势区域区域布局:包括豫东槐山羊、豫西南伏牛白山羊、豫北小尾寒羊和太行黑山羊集中产区的济源市和中牟县、兰考县、通许县、宜阳县、栾川县、嵩县、叶县、鲁山县、宝丰县、内黄县、滑县、封丘县、浚县、修武县、濮阳县、台前县、范县、禹州市、舞阳县、灵宝市、陕县、唐河县、内乡县、南召县、西峡县、镇平县、桐柏县、民权县、宁陵县、夏邑县、柘城县、睢县
22、、项城市、淮阳县、太康县、郸城县、沈丘县、西华县、鹿邑县、遂平县、平舆县、确山县、泌阳县、汝南县、固始县、淮滨县等47个县(市、区)。发展路径:在周口、商丘、濮阳等地方品种主产区,加强对槐山羊、小尾寒羊等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保持合理的种群规模和养殖数量;积极推广杂交改良等先进适用技术,以舍饲半舍饲为主,适度发展规模养殖;整合现有肉羊加工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快肉羊加工企业的发展,创建中原优质肉羊品牌。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域内肉羊存栏2200万只,占全省总量的81%;肉羊出栏2350万只,占全省总量的82%。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产业化率达到55%。专栏一规模养殖重点建设项
23、目1、生猪规模养殖。建设年出栏3000头以上养殖场区1800个,年出栏万头以上养殖场区600个,出栏5万头以上的集约化养殖场40个。2、奶牛规模养殖。建设400个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区,100个存栏1000头以上的高产奶牛园区。3、肉牛规模养殖。扶持发展存栏能繁母牛5头以上的养殖户30万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肉牛育肥户1.6万个,出栏500头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区600个,出栏1000头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区180个,出栏3000头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区40个。4、家禽规模养殖。扶持年出栏300万只以上的肉禽养殖场区50个,年出栏100万只以上的肉禽养殖场区150个;存栏100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区2
24、5个,存栏50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区50个。5、肉羊规模养殖。扶持存栏母羊30只以上的养殖户5万个。四、支撑体系(一)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坚持引种与育种相结合,保种与利用相结合,加快“育、繁、推、改”步伐,促进外来品种本地化、地方品种国际化、杂交改良商品化;加大品种资源保护力度,建设优良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库,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生产配套、保障有力的良种繁育体系。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完善原种群、扩繁群、生产群和人工授精网络“三群一网”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开展联合育种、种猪性能测定,建立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体系,实施群体遗传改良;新增50万头供种能力,总供种能力达到170万头。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奶牛良
25、种的繁育和推广,重点加快省奶牛繁育中心等高代次原种场建设。适当引进国外优良种牛遗传物质,提高高产核心群奶牛质量;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育技术,提高奶牛的良种化水平。实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和种公牛遗传评估,建立和实行荷斯坦牛良种登记、标识管理制度。加强奶牛改良工作的指导,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不断提高奶牛单产水平,改善原料奶质量。肉牛良种繁育体系。以省纯种肉牛繁育中心为依托,扩大夏洛来、西门塔尔等外来优良肉牛品种的引进和纯种繁育规模,建立全国最大的纯种肉牛繁育制种基地。扩建地方优良品种保种场,加快南阳牛、郏县红牛、信阳水牛的选育提高和开发利用。重点建设我国第一个肉牛专用新品种夏南牛纯种繁育
26、场,扩大群体规模。继续建设郑州、洛阳、许昌、南阳、泌阳等五个种公牛站,扩大冻精生产规模,配套建设市、县两级冻精冷链储运网络,完善乡级人工授精网点。建设肉牛后裔测定中心,科学选育优良品种,提高肉牛生产水平。新增制供精能力600万剂,总供精能力达到1100万剂。家禽良种繁育体系。重点建设相互配套的原种禽场、祖代禽场、父母代禽场制种供种体系,新增蛋种禽供种能力200万套、肉种禽供种能力540万只。新建或扩建固始鸡、卢氏绿壳蛋鸡、固始白鹅等地方良种原种场,提高选育制种能力。肉羊良种繁育体系。重点完善良种扩繁场,年新增供种能力2万只。新建槐山羊、小尾寒羊、伏牛白山羊、太行黑山羊等地方品种繁育场,提高选育
27、制种能力。专栏二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重点建设项目1、生猪良种。扩建6个存栏基础母猪600头以上的原种猪场、60个存栏基础母猪600头以上的一级繁育场、60个存栏基础母猪2500头以上的二级扩繁场,新增供种能力50万头;扩建省级种公猪站,存栏采精公猪200头;新建100个存栏采精公猪100头的区域性中心站;扩建豫南黑猪原种场;扩建省种猪性能测定及遗传评估中心。2、奶牛良种。扩建省奶牛种公牛站,引进性别控制精液生产设备,新增冻精160万剂;改扩建存栏1000头以上的高产奶牛育种场5个;扩建省动物胚胎移植中心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新建奶牛生物育种工程实验室。3、肉牛良种。扩建省纯种肉牛繁育中心,新
28、建夏南牛纯种繁育场,完善许昌、洛阳、南阳等5个种公牛站,年新增供种能力600万剂,生产能力达到1100万剂;建设南阳牛、郏县红牛、信阳水牛遗传资源场和资源保护区。4、家禽良种。新建存栏3万套以上的蛋鸡祖代场1个,存栏10万套以上的父母代蛋鸡场15个;存栏10万套以上的肉鸡祖代场6个,存栏60万套以上的父母代肉鸡场6个;存栏3万套以上的祖代肉鸭场1个,存栏10万套以上的父母代肉鸭场16个;扩建固始鸡、卢氏鸡等资源保种场。5、肉羊良种。扩建省良种羊育种中心,存栏基础母羊300只以上的种羊场30个;建设伏牛白山羊、槐山羊、河南奶山羊、小尾寒羊、大尾寒羊、太行黑山羊等资源保种场。6、畜禽良种推广站点。
29、建设完善18个市级人工授精中心站,158个县级改良中心站,1500个乡级标准化畜牧服务改良站点。(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以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为目标,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建立完善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持体系为依托,以构建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强化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重大动物疫情的预警预报、预防控制、应急反应、可追溯管理、依法监管水平,建立起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相互配套、运转高效的动物防疫体系,实现动物防疫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加快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的组织体系、支撑体系、政策体系
30、、预警体系、应急体系、追溯体系、执法体系、信息体系、责任体系等“九大体系”,重点加强基层防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主要建设区域性防检疫中心站;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疫病监测网络、动物卫生监督所和检疫网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物资储备库;改造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动物防疫条件;围绕优势区域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种畜禽场的疫病净化,加快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专栏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重点建设项目1、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建设省本级、18个省辖市、158个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备动物疫病现场快速诊断设施设备;装
31、备15000个免疫效果和疫情监测网点。2、动物卫生监督。建设省本级、18个省辖市、158个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扩建45个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在200个大中型屠宰厂、1000个小型屠宰厂和畜禽交易市场建设1200个检疫工作室,新建种猪、种禽、牛羊3个跨省际间调运种畜禽隔离场、2个种畜禽隔离留样场,建设18个区域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疫病产品无害化处理场。3、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建设省本级、18个省辖市、158个县(市、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物资储备库。4、乡镇防疫检疫。装备1500个乡镇防疫检疫站或区域性乡镇防疫检疫站。5、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建设2个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
32、区、5个肉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三)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为主、国际接轨的基本原则,积极构建法规完善、风险可控、监管有效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手段,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建立健全畜牧业标准体系,重点制定产地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投入品的使用、生产技术规程、管理规范和检验检测方法、包装标准、贮藏和运输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为畜牧业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撑;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重点建设省、市、县(市、区)监管机构和企业(包括养殖、加工、畜产品批发市场)四级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和质量追溯网络,提
33、高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完善检验监测手段、提升检验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质量安全检测,增强企业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自检自控能力,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点面结合、功能互补、运行高效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扩大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的规模,积极开展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检验监测,健全畜产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专栏四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建设项目1、监管执法装备。配备省、市、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装备。2、质量安全标准。研究制修订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
34、标准500项。3、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监管、养殖、屠宰、市场等一体化的质量安全追溯网络,加强信息技术设施装备和数据库建设。4、质量监测、安全评价及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完善省及18个省辖市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检验监测条件;建设158个县(市、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监测检验室。(四)饲料饲草供应体系依托资源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化饲料饲草资源配置,采取重组、联合、兼并、改造等措施,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生态饲料产品,引导饲料企业改造升级,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饲料饲草企业集团。加快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饲料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
35、大中型企业自建或与研发机构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参与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建立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战略技术联盟。加强小麦型配合饲料、非常规饲料资源、新型饲料酶制剂、霉菌毒素脱毒剂、热敏性饲料添加剂等重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力争使重点饲料领域和关键饲料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依托五大优势区域,构建现代饲料产业体系。到2015年全省饲料产量达到2000万吨。重点把郑汴饲料主产区打造成全国高科技饲料生产基地和物流集散中心,饲料产量达800万吨,占全省的40%。加快培育大型饲料加工企业集团,到2015年年产100万吨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5个;加大秸秆资源的开发力
36、度,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技术,到2015年利用秸秆3000万吨;大力发展人工种草,重点在黄河滩区种草30万亩、浅山丘陵区种草60万亩;建立饲草饲料技术研发工程中心,加强秸秆加工技术、秸秆生物利用技术、种草养畜技术等研究开发,提高非常规饲料的利用价值。专栏五饲料饲草开发利用重点建设项目1、秸草饲料加工。建设30个秸草饲料加工厂。2、奶牛配合饲料配送中心建设。购置TMR等成套机械,新建青贮池6万立方米。3、优质牧草基地。黄河滩区种草30万亩、浅山丘陵区种草60万亩。4、饲料加工。培育年产100万吨以上饲料生产企业5个,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生产企业10个。5、饲草饲料技术研发工程中心。建设
37、菌种培养实验室、酶制剂研发实验室、饲料配方实验室、动物实验基地等。(五)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鼓励大型规模养殖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鼓励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点开发符合消费结构变化、市场潜力大的新产品,推进全省畜产品加工业向高附加值、外向型精深加工转变。肉类加工要围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主导产品,巩固提升猪肉、禽肉加工优势,大力发展牛肉、羊肉加工,不断提高牛羊肉在人们膳食结构中的比重;扩大低温熟肉制品生产规模,发展酱卤、熏烤、腊制等中式肉制品和添加肉类方便制品
38、;按照产品多样化、精细化、方便化、安全化的发展方向,积极研究开发功能产品、特优产品等新型肉类产品。蛋品加工要在巩固卤味蛋、松花蛋等传统风味蛋品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液态蛋、蛋白粉、蛋黄粉、全蛋粉、蛋白片、核黄素、卵鳞脂、溶菌酶等蛋品的精深加工。奶类加工要继续加强液态奶产品的开发,不断增加花色品种;大力发展婴幼儿配方奶粉加工生产,尽快填补我省空白;加快奶酪、黄油为主的奶制品精深加工,抢占国内市场。专栏六畜产品加工重点建设项目1、肉类加工。建设13个生猪、12个肉禽、5个肉牛、18个肉羊加工项目。2、奶类加工。建设3个年加工能力50100万吨的乳制品生产项目。3、蛋品加工。建设5个年加工10万吨鲜蛋的
39、蛋品精深加工项目。(六)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畜产品冷链物流。制定和推广一批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中原城市群规划布局一批生鲜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配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积极发展覆盖生产、储存、运输及销售整个环节的冷链,建立全程“无断链”的肉类冷链物流体系,重点发展猪肉冷链物流,减少生猪活体的跨区域运输。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加快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围绕
40、五大优势区域和饲料、兽药、机械等主要批发市场,依托双汇集团、众品公司、大用集团、华英集团等龙头企业,统筹规划建设一批以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为特征的物流园区;结合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发展目标,集中布局建设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中原国际畜产品物流园区。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体系。围绕五大优势区域、大中城市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区域性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物流资源,全面提升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建立畜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奠定坚实基础。专栏七现代物流服务重点建设项目1、冷库建设。新建100座冷库,新增库容50万吨。2、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依托肉类屠宰加工企业、大型
41、连锁超市、物流企业,建设50个具有中转和分拨功能的大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3、冷链运输车辆配备。新增冷藏运输车2000辆。4、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建设。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运作的要求,选择5个肉类、乳制品生产及物流企业,率先建设全程温控和可追溯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管理和市场交易信息平台,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冷链物流信息追溯系统。5、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建设20个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大型物流园区,在郑州建设中原国际畜产品物流园区。(七)科技支撑体系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畜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围绕优势区
42、域建设,建立与国家配套的产业技术体系,重点建设现代畜牧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机构和生产企业,围绕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开发利用,在良种培育、疫病防控、饲料营养、畜牧机械、质量安全、畜产品加工储运、健康养殖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引进消化吸收胚胎移植、性别控制技术、转基因生物工程技术等一批现代畜牧产业的先进技术。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创新技术推广机制,提高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专栏八科技支撑体系重点建设项目1、畜牧业科技自主创新研究与开发。重点开展标准化安全生产与管理、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食品安全生
43、产与监控、新型冷链物流等技术的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和吸收。2、企业研发中心。依托双汇集团、众品公司、大用集团、永达集团、华英集团、河南广安等龙头企业,建立16个畜产品加工、饲料开发企业技术中心。3、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依托省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富邦药业公司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生产企业,建立河南省基因工程药物研究中心、河南省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生物能源工程研究中心等。4、省级工程实验室。依托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济荷牧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生产企业,建立奶牛生物育种工程实验室、动物免疫学实验室、动物性食品安全实验室等。5、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双汇集团、
44、众品公司、大用集团、永达集团、华英集团、洛阳惠中公司、河南宏展公司、河南广安公司等龙头企业,及省农科院、省科技开发中心,建立肉类加工、家禽安全加工及检测、调理肉食品加工、肉牛养殖、兽用药品、生物预混料等10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五、政策措施(一)加大政策扶持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融资为辅的多元投入办法,筹集更多的发展建设资金。建立稳定的、与财力增长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重点加强疫病防控、质量安全、良种繁育等畜牧业支撑体系建设,逐步将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畜禽良种补贴等公益性经费支出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采取“以奖代补、以奖代投”等多种形式,支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45、场区建设。加大产业化扶持力度,采取财政直接补助、参股经营、贷款贴息等方式,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建立生态畜牧业发展激励机制,鼓励利用沼液、沼渣和施用有机肥。积极协调各级、各类金融部门设立畜牧业发展专项贷款,对畜牧业标准化基地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予以信贷支持,加大对规模养殖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兽药企业、物流企业和畜牧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生产性贷款的金融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公司,为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或向社会发行企业债券,募集发展资金;鼓励和吸引多种渠道和多种经济成分从事畜牧业生产加工,形成大型工商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
46、和个人投资者等各类市场主体构成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打造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平台,形成全社会各行业共同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格局。(二)实施项目带动以项目为带动,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升级。在规模养殖方面,重点发展3000头以上生猪、500头以上奶牛肉牛、100万只以上肉禽和50万只以上蛋鸡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在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战略性带动项目,重点提升肉制品、乳制品、蛋品的加工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引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在畜禽良种繁育方面,建设一批高质量的良种扩繁场和原种场,进一步提高良种推广能力,从源头上提高畜产品质量。在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搞好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
47、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乡镇防疫检疫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显著提升我省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加快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能力等方面的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在饲草饲料综合开发利用方面,重点推动饲料加工、优质牧草基地和饲草饲料技术研发工程中心建设,确保畜牧业投入品的高效安全。(三)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经合组织+养殖场户”等多种形式的畜牧产业化运行机制。创新科技研发推广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水平。创新金融担保机制
48、,探索保单抵押和畜禽圈舍、活体抵押等贷款方式,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为畜牧业合作组织、养殖场户提供贷款担保。建立完善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探索建立生猪期货交易中心,充分发挥国家储备体系和龙头企业“两个蓄水池”的作用,搞好余缺调剂,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加快构建畜牧业政策性保险体系,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探索解决畜牧业用地问题,大力发展不破坏耕作层的集约化养殖,引导畜禽养殖向浅山丘陵区、滩涂地、废弃地合理布局,适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划定畜牧养殖区域,为加快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四)加强环境保护坚持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处置原则,加大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本着“不欠新账、多还旧帐”的原则,对于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生产和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三同时”环保要求,保证新建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对于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加快标准化改造,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处理水平;引导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户向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集中,减少面源污染程度。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针对不同畜禽品种,采取不同的粪污处置方法。牛羊等草食牲畜粪便和蛋鸡、肉鸡等家禽粪便,通过堆肥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小规模养猪场根据周边土壤的环境容量直接进行消纳。引导大规模养猪场通过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厌氧处理、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