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市禅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doc(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佛山市禅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征求意见稿)中共佛山市禅城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2010年10月28日目 录一、规划总则.4(一)规划的目的(二)规划的范围(三)规划的年限(四)规划的依据(五)规划的内涵二、发展基础.6(一)产业的总体水平(二)产业的发展基础(三)存在的薄弱环节三、总体目标10(一)基本的目标(二)发展定位四、阶段要求12(一)近期(发展期)(二)中期(壮大期)(三)后期(提升期)五、发展战略13六、核心产业集群14(一)文化制造产业集群(二)文化时尚产业集群(三)文化科技产业集群(四)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七、产业空间布局19(一)季华路总部大道文化
2、品牌和时尚流行的轴心核(二)佛山清明上河图彰显岭南文化的历史文化步行街区(三)华南智慧新城以科技文化研发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四)石湾千年陶都以石湾陶瓷为载体的陶文化产业集聚区(五)南庄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培育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新兴产业园区(六)岭南生态水乡以南庄水网为载体的低碳生活功能区八、重点任务23(一)加快文化与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发展新兴产业形态(二)以创意为核心,形成设计研发和时尚文化中心(三)建设四大文化功能区,体现岭南文化的活力(四)培育龙头企业和示范项目,打造珠三角文化品牌中心(五)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文化产业服务体系(六)塑造“佛山初地”文化地标,打造佛山城市形象之窗九
3、、保障措施30(一)建立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二)建立不拘一格的人才机制(三)建立封闭、独立运作的资金管理制度(四)建立督办督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附件 佛山市禅城区文化产业“一轴五区”空间分布图.33一、规划总则(一)规划的目的禅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禅城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贯彻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佛山市委、市政府关于“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战略和“智慧佛山,文化先行”的思路,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功能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规划是禅城区贯彻规划
4、先行,统筹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从全局角度统筹优化文化产业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制订的产业发展规划。它立足禅城,服务佛山,辐射珠三角,明确了禅城区文化产业的总体定位和基本目标,科学地设立了禅城区的重点文化产业和重大项目,提出了禅城区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战略,是一个长期有效,短期有利,推进文化产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是禅城区传承历史文脉,开发文化遗产,树立城区品牌的文化产业路线图和模型图。它突出禅城区作为岭南文化发源之地与佛山初地文化积淀的特色,立足生态、文脉、民俗、商贸、集群、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创新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机制,把文化资源开发成为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凸显禅城区文化产业的特色和
5、亮点,成为禅城区20112020年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二)规划的范围规划范围为佛山市禅城区域,下辖祖庙、石湾、张槎、南庄四个镇(街)。规划总面积为154.89平方公里。(三)规划的年限规划的基准年为2011年,分三个阶段:近期(发展期):20112013年中期(壮大期):20142017年远期(提升期):20182020年 (四)规划的依据规划以国家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与规划为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国家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2010年);国家文化部关于加强文化产业
6、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2010年)等; 规划将以区域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与发展规划为依据,并且与它们相衔接,主要包括:珠江三角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省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佛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四化融合 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禅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等。(五)规划的内涵本规划所指的文化产业,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包括以文化内容开发为主的核心层、以文化服务为主的外围层、以文化产品制造与销售为主的相关层,而以文化创意、影视制
7、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 二、发展基础(一)产业的总体水平跨入21世纪以来,禅城区的文化产业稳步增长,2009年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总收入达到302亿元,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6,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和产业园区,包括佛山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禅城园、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孵化器、广东(佛山)省级民营科技园、广东省(佛山)软件产业园、佛山创意产业园、1506创意城等现代产业基地等,初步形成与精品城市和现代化中心城区相适应的文化产业发展条件。(二)产业的发展基础1、优越的区位条件禅城区为佛山市的中心城区,是佛山市政府机构、
8、主要文化传媒机构、企业总部和业务中心、主要会展节庆活动的聚集区,也是广佛地铁的主要节点和交通枢纽。2009年,禅城区城镇化水平达到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649元和11367元,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城市公共设施较为完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因而具有共享交通网络、金融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方面天然优势,向周边地区乃至华南地区发挥城市辐射功能的优越条件。2增长的经济实力禅城经济稳步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企业总部、动漫创意等都市型产业集聚发展。2009年,禅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3.56亿元,五年
9、中平均增长18.4,人均GDP 达到94640元。中心城区拥有文脉传承、人口密集、经济聚集、土地高值的特色,结合大规模城市改造更新,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406亿元,增幅超过18,占GDP比重达44。3丰富的旅游资源禅城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例如:使石湾蜚声海内外的“500年不灭的陶火”、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的祖庙(包括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沉淀着佛山古城记忆的东华里古建筑群、作为佛山历史开端的河宕贝丘遗址、作为佛山城市肇迹的塔坡古庙、岭南四大名园之首的梁园、承载着全球粤剧发展内涵的粤剧博物馆、具有典型岭南水乡特色的南庄水网等等。这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亮点,均可打造成为兼
10、有CBD繁华和岭南水乡特色的优美景区。禅城旅游资源的持续开发,已经形成了以人文旅游为龙头,商务、会议、观光、休闲、度假、美食、购物旅游齐头并进,康体、娱乐、宗教旅游有益补充的发展格局。4传承的历史遗产禅城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成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密集地保存着8个历史文化街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7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占佛山五区的3/4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7项,其中国家级9项,占佛山五区的70。这些带有地域性、差异性和民族性的悠久遗产,承载着陶瓷、建筑、武术、粤剧、龙狮、秋色、剪纸、木雕、木板年画、美食,以及一批民
11、间工艺、民俗节庆的灿烂历史文化,是开发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优质资源,也是发掘城市核心价值、建立城市品牌的宝贵财富。5商贸和研发旺地禅城是佛山市最重要的商贸中心、主要时尚消费中心和文化节庆会展服务中心。目前,在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创意产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优质项目,岭南天地、季华中心商务区、佛山(国际)家居博览城、城北物流园区、海盛东方城、佛山国际水暖卫浴城等重点项目正在加速推进。陶瓷产业向信息、研发、会展、总部经济等产业链高端提升。全区拥有各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12家,国家级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院的项目研发和产业化正在不断扩展深化。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
12、交易会等辐射海内外的会展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广东(佛山)软件园、佛山创意产业园和石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活力,高品位商业商务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初现雏形。文化与商贸的结合,将会打开禅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前景。6领导的高度重视禅城区各级领导对文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以超强的创新意识、超前的思想理念、超人的工作气魄,迎接文化产业面临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工作支持,把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引领产业向高端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先后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禅城区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
13、)等指导性文件,在发展思路、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政策许可、人才引进、文化设施等方面,营造出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三)存在的薄弱环节1缺少文化产业总体布局禅城区未能形成宏观的文化产业规划,因而对各类资源的开发和项目的培育,缺乏大文化、大产业、大服务的综合思路。2文化产业的投入相对不足禅城区缺乏从产业战略层面上的强有力推动,包括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缺乏政府主导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等。3缺少培育文化产业的创新机制禅城区在资金扶持、人才培育、优惠政策等方面未能形成创新的举措和实施的细则,总体环境缺乏吸引力。4缺乏大型项目和骨干企业的带动禅城区由于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的相对不足,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尚
14、不强,特别是缺乏文化产业大型项目和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也缺乏有竞争力的核心项目和文化产品。三、总体目标(一)基本的目标禅城区要通过保护传承和有效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带动禅城的产业更新改造和城市功能、城市精神的提升,在20112020年期间,使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基本达到与创建“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示范区战略要求相适应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到2015年,禅城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112,到2020年禅城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1315,拉动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1,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禅城区的新支柱产业。要培育形成5
15、个市级以上的产业集聚区,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骨干项目,10个全国文化产业名牌,把禅城区建设成为以岭南文化为特色、以陶瓷创意为优势,以科技金融为动力,以休闲时尚为辐射,以生态养生为亮点,形象鲜明、规模集聚、效益优良、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先进城区。(二)发展定位禅城区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的部署和佛山市“智慧佛山, 文化先行”工作会议的指示精神,紧紧抓住广佛同城化与珠三角一体化的机遇,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和文化发展的潮流,依托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强大的民间经济基础和高端的高新技术力量,以文化为魂、
16、以产业为根,通过建设“佛山清明上河图、石湾千年陶都、华南智慧新城、南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四大文化产业功能区,构建广佛都市圈文化消费乐园、全国陶瓷文化产业基地、珠三角创意研发中心和国内休闲旅游目的地,打造一个“近悦远来、博大精深”的智慧禅城,凸显禅城作为佛山文化中心、岭南文化脊梁和中国古镇代表在全国的独特地位,实现城市转型、产业升级和环境再造,让禅城的城市增值、财富增长、群众增益。四、阶段要求禅城区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要分三个阶段,通过具体的要求和指标,实现稳步的增长。(一)近期(发展期)时间:2011年2012年,目标:确立规划,建立机制,打造格局要依照禅城区的各种资源条件,深入开展多方面
17、的调查研究,精心包装策划,科学制定各个层次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起相应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机制;确立产业的重点项目,基本完成四大功能区的建设;重点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基本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二)中期(壮大期)时间:2013年2015年,目标:培育主体,加快集聚,壮大规模要着力培育文化产业主体,加快企业集聚,大力发展文化的主导产品和衍生产品,构造产业链优势,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形成有效联动的产业集群,建成文化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的多类型文化产业集聚区,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112,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三)
18、后期(提升期)时间:2016年2020年,目标:提升质量,优化品牌,壮大实力深化研发创意与文化资源融合,立足于自主创新,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型文化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形成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业态;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体系,拥有带来溢价和增值的丰富无形资产;建成辐射佛山乃至珠三角的文化产业中心。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15,成为禅城区的支柱产业。五、发展战略立足“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高起点谋划、可行性操作”,对现有的文化资源、产业资源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实施举全区之力打造四大文化产业功能区的“支点战略”,形成文化、产业、环境
19、融合共生、互促共荣的新格局,实现城市转型、产业升级和环境再造。实施“支点战略”,要充分挖掘和传承文化遗产。对文化底蕴最为深厚、文化传承最具代表性的丰厚历史文化遗产,必须运用创新思维,加强研究,科学保护,充分利用,通过城市风貌更新,强化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塑造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地域特征和现代品位的岭南文化城市景观,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彰显岭南文化神韵。实施“支点战略”,要强化文化与产业的融合。既要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有形、无形要素,硬件、软件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批能级高、规模大、服务优、附加值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又要将当代最前沿的科技创新运用到文化产业中去,孕育
20、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实现科技和文化价值的叠加效应、产业价值的倍增;还要发挥文化产业的辐射、渗透、拉动作用,发展旅游、体育、商贸、房地产等产业,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城市功能转型提供强大的动力。实施“支点战略”,要把建设四个文化产业功能区作为全区的“非常之事”,上下同心同德,集全区之财力、物力、人力,行“非常之举”,用“非常之人”,统一部署,科学规划,倾心打造,快速推进,以充分展现禅城所具备的风采。通过实施“支点战略”,集中优势力量构造文化产业聚集区,实现文化神态、文化形态和文化业态的完美融合,打造世界顶级的智慧禅城。六、核心产业集群禅城区要立足雄厚的现代制造业和强大的经济基础,依托特色的岭南文脉和
21、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强化产业主体,借力科技进步,凝聚优势资源,提升行业融合度,构建上下游产业链,走集聚发展之路,逐步培育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做精做专做强文化制造、文化时尚、文化科技和文化旅游四大核心文化产业,形成市场空间大、核心产品强劲、创意模式成熟、综合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基地。其重点是建成四大核心文化产业集群、并且以此带动九大重点文化行业、二十家龙头骨干企业(一)文化制造产业集群依托禅城区制造业优势和集群优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向制造业的渗透,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提高品牌含金量和整体效益。建设若干个文化制造示范企业,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同时,大力利用高新技术推进印刷、包装等传
22、统文化制造业的技术改造,推动文化制造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利用创意设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传统文化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支持和鼓励大型文化制造企业采用兼并、收购、联合、重组等方式,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打造辐射珠三角的文化制造产业基地。出版印刷复制制造业。大力发展高端出版物印刷、高档包装及商标印刷、数字印刷和光盘复制业,形成上下游联动的文化产业链,扶持利乐华新等一批优秀的印刷复制制造企业。民间工艺制造业。依托禅城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加大力度,传承创新陶艺、秋色、剪纸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提高民间工艺产品的市场化程度,提升品质,壮大规模。借助1506创意城、佛山民间工艺创意基地发展平
23、台,做大做强一批民间工艺骨干企业。力争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石湾美陶厂等龙头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或项目目录。设备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出版印刷、影视传媒、游戏动漫等高端设备装备制造业,以及以陶艺为代表的民间工艺产品的制造业和相关设备装备制造业。扶持佛山普立华等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企业的集聚发展。(二)文化时尚产业集群以传承文脉、延续遗产、嫁接时尚为基础,依托丰富的城市旅游资源,发展时尚消费、会展节庆、创意房地产等为内涵的文化时尚服务业。传媒服务业。加快大明星电影联盟等电影院线的建设,鼓励佛山传媒集团等企业开展各类影视和音像作品的创作、出版、销售。重点发展文艺创作、文艺表演
24、、视听艺术,繁荣演艺市场和文艺交流,支持、鼓励国内有实力的影视机构、动漫网游设计企业打造叶家庄粤商历史、简氏兄弟故事等以禅城历史文化资源为题材,在国内外能产生一定影响的优秀影视作品。创意设计业。鼓励发展高等级研发机构、专业化的创意设计公司,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工艺设计、软件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将创意设计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建筑、服装等领域,大大提升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培育壮大一批国内著名的创意设计企业,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创意设计机构,力争把创意设计业培育成为禅城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文化会展业。通过“展、会、节”联动,建立起较为健全的会展产业体系。重点打造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及
25、卫浴博览交易会、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佛山房地产业博览会和永不落幕的家居博览城等行业会展及影响力较大的会展品牌,培育和吸引大量的会展专业公司,搭建全方位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环保建材、创意工艺、家居用品、童服等专业会展服务业和陶瓷节、年俗欢乐节等节庆服务业,争取一批获得国际展览认证的品牌展览长期落户禅城,把禅城区打造为辐射佛山市和珠三角的节庆会展服务中心。(三)文化科技产业集群围绕科技研发的产业发展核心,依托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以企业总部和研发交易机构集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为活力的文化科技服务业。数字内容产业。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便民惠民的现代传播体
26、,加快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融合,大力发展交互式网路电视、收集电视、有线互联网、食品点播、网络教育等“三网融合”业务,普及数字视频广播、数字音频广播、数字点播、信息服务、互联网接入等数据传输业务。推动世纪互联云计算南中国基地、物流网、城域网、“龙芯”应用产业化基地等新兴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扶持南庄环球数码媒体科技研究有限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建立南庄数码动漫基地。(四)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开发生态养生休闲市场,大力发展集休闲娱乐、体育赛事、健身养生、旅游度假、场馆经营等于一体的文化休闲产业。休闲旅游业。以“佛山清明上河图”旅游休闲区、罗南生态园
27、区、石湾陶文化集聚区为主体,依托祖庙、东华里、梁园、塔坡、南风古灶、行通济、粤剧、武术、粤菜、龙狮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以及河网密布的岭南水乡景观,打造特色旅游精品路线,使禅城建成海内外游客体验岭南文化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以本土文化吸引力和现代文化创造力全面提升休闲旅游业的整体素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做大做强“禅之旅”旅游集团,发展一批优秀的文化休闲与旅游服务企业。武术文化业。大力创新传承武术文化,挖掘佛山武术历史文物资源,以武术纪念馆、大型主题武术公园、国际龙狮大赛为载体,开展各类体育旅游、体育娱乐、体育养生、体育房地产产业项目,推动武术文化与陶瓷、中成药、粤剧等文化遗产,以及与武术衍生产品的
28、影视制作和旅游服务行业的结合,重点激活精武会馆、黄飞鸿纪念馆、鸿胜武馆、祖庙叶问堂和陈盛故居等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影视、武校、会展等文化产业链,提升武术品牌的文化含量和市场影响力,打造武术文化产业集聚区。大力培育体育文化市场,重点建设南庄湖涌生态休闲区、罗南生态园、南庄体育休闲训练基地、中华美食园等一大批项目,形成新的时尚消费热点,打造武术文化产业集聚区。七、产业空间布局禅城区的文化产业将紧密结合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城市化的四化融合趋势,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突出重点,纲举目张,形成“一轴五区”,即以季华路总部时尚大道为核心轴,以五个文化产业功能区为板块的空间布局,构建传统岭南文化与现代
29、科技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产业空间布局。(一)季华路总部大道文化品牌和时尚流行的核心轴充分发挥季华路作为新老商业汇集和佛山市东西向交通主动脉的优势,以季华路建设“总部第一街”为契机,以“珍珠成串、长藤结瓜”的形态,逐步建成时尚流行、娱乐消费与研发总部集聚的文化时尚产业带,打造佛山市文化产业的CBD和RBD地区,并结合金融、物流、商贸、科技、房地产等企业总部和业务中心的集聚发展,依托星级电影院、星级宾馆、娱乐设施、白领休闲会所的建设和经营,成为体现文化品牌和时尚流行的核心轴。(二)佛山清明上河图彰显岭南文化的历史文化步行街区对千年古镇进行科学规划,在北到中山公园,南到塔坡古庙约2.2平方公里的
30、区域内,充分挖掘汾江河两岸5个历史文化街区43个历史文保单位的文化内涵,并借助粤剧、粤菜、武术、陶瓷、龙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指引和现代技术的运用,以及时尚与传统相辉映的现代服务业的汇聚,打造历史与现代交融、人文与环境并重、经济与文化齐飞的一个佛山“清明上河图”,打造一个中国古镇的代表、岭南文化的脊梁、佛山文化的中心。构造佛山“清明上河图”,重点以更高标准规划汾江河沿岸主要滨水景观带,建设具有岭南风情风貌的特色商业步行街,系统形成大型公园、广场和一批文化、休闲、体育、娱乐设施,根据佛山特有建筑风格和民俗习惯,通过城市水系、商业街、广场、会馆、传统民居,再现佛山繁华历史景象
31、,展现禅城现代时尚城市形态:汾江河上古船来往、粤剧悠扬,两岸LED等现代声光电交相辉映;中山公园里既有声名远扬的精武馆,又有高科技的3D影剧院;沿街既有岭南美食,又有异国风味,既有老字号,也有LV、GUCCI等高端时尚消费品,使之成为一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具有岭南特色的休闲娱乐片区。(三)华南智慧新城以科技文化研发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以国家级高新区为核心,在季华二路以南、禅西大道以西、东平路以北,总面积约2000亩的范围内计划建设起点高、文化内涵丰富的智慧新城,把智慧新城建成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典范。在高新区内建立和健全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开发和推进动漫、游戏、多媒体开发、数字化艺术、数
32、字化印刷、数字化报刊、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音乐等项目,包括数字化设计平台、科技研发平台、市场推介平台、动漫和多媒体服务平台等。重点推动新兴信息产业,大力发展流行文化产业。建立集交易、博览、研发、检测、会议等于一体的张槎国际针织博览城和其他会展服务设施,通过平台系列集聚众多的企业和研发机构,促使禅城成为科技型文化项目的创意基地、培训基地和辐射基地。通过弘扬现代科技文化,打造一个既有生活形态,又有生产形态的超大规模的城市综合体、高度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城,引领国际化潮流,实现“北有中关村,南有华南智慧新城”的目标。(四)石湾千年陶都以石湾陶瓷为载体的陶文化产业集聚区从季华路以南,佛山大道往西到东平河,
33、大致是季华路、佛山大道、雾岗路、魁奇路及西侧规划路围合的区域,规划面积约7500亩,建设石湾千年陶都功能区。以陶瓷文化为灵魂,以产业为支撑,规划建设佛山陶瓷龙头企业的总部基地,以及陶瓷历史博物馆、陶艺大师工作室、创意产业园和生态公园,在东平河沿岸建设配套居住区。重点盘活500年的南风古灶、5000年的河宕贝丘遗址、石湾公仔、陶艺作坊等陶瓷文化遗产,利用好陶瓷品牌荟萃、陶艺大师众多等优势,用现代化手法、国际化视野谋划,打造集陶瓷博览、精品鉴赏、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国际级陶都。(五)南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培育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新兴产业园区依托南庄生态文化,规划6500亩的面积
34、,重点建设三大新兴产业园区。包括以锂动力电池和全电动公交汽车项目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以国星光电的芯片、封装、背光模组项目为龙头的LED产业园,以生物能源生产和装备、燃具、锅炉制造一体化项目为龙头的新材料及生物能源产业园,加快南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六)岭南生态水乡以南庄水网为载体的低碳生活功能区以各种文化产业开发形式,打造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的热点。充分利用南庄河滩地和水系资源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运动、生态娱乐、旅游度假、美食茶艺等度假休闲体验项目,推动龙狮、太极、书法等文化艺术项目融入南庄的景观和园林,形成动态文化艺术与静态园林水乡农庄的有机结合,建设
35、“观、玩、训、研、展、食”等六大功能具备的体育养生集聚区,打造珠三角著名的休闲旅游基地。八、重点任务禅城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是依托本地的特色资源,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全面实施“支点战略”,完成六大重点任务,打造特色鲜明、市场宽广、优势明显的重点项目,带动全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加快文化与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发展新兴产业形态以文化产业为本体,以科技和资本为两翼,推动文化产业快速腾飞。敏锐把握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密切关注与跟踪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前沿,依托智慧新城,大力发展智慧文化,加快广电传媒、出版、演艺、旅游等文化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步伐,拓展更广阔的产业经济领域。重点
36、推进区联合图书馆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大力推广电子阅读,探索通过网络数字技术将社区、学校的图书资源互联互通的方式方法,实现资源共享。以“数字祖庙”工程建设为契机,运用虚拟显示技术建设数字历史文化名城,带动文化产业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服务质量高的“三高”文化产业项目。积极引导网络文化创作实践,力促一批具有岭南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本土网络文化和品牌的形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体系,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
37、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主动吸引利用风险投资,支持成长性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和收购重组;坚持政府引导,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全社会对文化产业进行支持,形成投资主体多样性的新格局,促进文化产业快速而又可持续发展。(二)以创意为核心,形成设计研发和时尚文化中心要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时尚文化等主导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的创意研发中心和广佛都市圈的时尚文化中心。在电气机械、信息设备、纺织等优势工业行业和光电子、精密制造、陶瓷机械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基础上,依托佛山创意产业园、1506创意城和佛山民间艺术创意基地以及专业院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优势,推动创意设计广泛应用于陶瓷、家居、服装等传统制造业
38、,建设“佛山陶瓷”、“石湾米酒”、“佛山中成药”等传统产业的艺术馆、博物馆,提升传统产业的文化内涵。提高陶瓷、家居、服装等优势制造业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以创意设计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利用强大的制造业优势,推动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深入挖掘陶艺、秋色等各类民间工艺品的传统文化元素和市场需求,注重把更多的文化元素注入以陶瓷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鼓励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将高超的技艺运用于建筑陶瓷、城市空间、家居等领域,进一步拓展民间工艺的发展空间,提高民间工艺的创新能力和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发展水平,加快民间工艺走出去的步伐,加强对外宣传展示,提高营销能力,提升国际知名度,鼓励发展拍卖行等艺术中介机
39、构,提升美术工艺品的价值。加快开发一批既有广泛的普适性又有鲜明岭南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凸显传统文化的品牌效应,扩大其文化示范作用和产业辐射力,提升工艺美术产业的附加值。以知识产权的开发、转让、拓展、衍生和开发为链条,做强做大一批业内领先的创意设计企业和创意设计品牌。大力开发季华路为轴线的“时尚文化”,引入“时尚秀”等创新业态,推动简村岭南创新产业园、岭南明珠体育产业集聚区、永新综合商业城、永新(南村)高级商务区、金融创意中心、总部经济区等文化产业载体建设,重点发展高雅文化消费、高端商务服务和时尚生活服务等设施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平台及公共活动空间建设,建设集购物、商务、办公、酒店、居住、
40、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时尚商业街区,形成金融、商贸和文化的高端结合,通过商业街区的改造和提升,使禅城区成为广佛都市圈的时尚文化中心。(三)建设四大文化产业功能区,体现岭南文化的活力以文化为魂、产业为根,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用特区的办法、创新的机制,集聚优势资源,全力推进“佛山清明上河图”、“千年陶都”、“智慧新城”、“生态水乡”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对它们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建设完善商务、购物、餐饮、休闲等高端配套设施,形成文化遗产传承开发和创意体验相结合的产业项目,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区。为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深入挖掘岭南优秀的民俗
41、文化,以岭南老民居、老建筑、老街区的改造为抓手,通过建设国际一流的慢行交通系统等城市基础设施,在老城区核心构建珠三角著名的历史文化步行街区、富有魅力的岭南文化风情园。以千年陶都、总部集聚为特色的陶瓷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形成文化创意、工业设计、软件信息、企业总部等产业聚集,打造成为集陶瓷历史文化、工艺、创意、总部、会展、商贸、媒体于一体的著名陶都。以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为重要支撑,传承和创新本土文化资源。根据文化产业的宏观布局,结合“三旧改造”,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对园区的扶持力度,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完善企业入园政策,加强管理,提高园区公共服务水平,降低入园企业的发展成本,吸引一批优质的文化产业快速集
42、聚。构建园区完整产业链条,开发建设多个特色鲜明、具备独特文化形象、多类型互补、服务完善的文化产业园区。依托佛山市民间艺术创意基地,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和岭南文化开发基地;依托1506创意城,建设国家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依托佛山(国际)家居博览城,建设国际家居文化会展基地;依托广东(佛山)软件产业园,建设国家级软件园。力争到2020年,培育出35个综合效益在全国领先的优秀文化产业园区。鼓励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培育产业集群,扩大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四)培育龙头企业和示范项目,打造珠三角文化品牌中心要挖掘岭南文化资源,实施大文化、大旅游、大
43、服务的充分融合,利用文化产业的开发,创造全新的生活理念,刺激新的文化需求。把文化创新、文化创意与高科技技术成果结合起来,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和经营,做强做大祈福文化、崇商文化、水乡文化、创意文化,建设一批主导文化产业、发展一批龙头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文化竞争主体、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文化品牌,形成以著名品牌为龙头,以科技和创意为内涵,以产业链为延伸的文化产品体系,不断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五)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文化产业服务体系要建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及
44、文化创意园区、开发公司、行业协会等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组成的区文化产业促进工作机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模式,以建立禅城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为抓手,进行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产业布局、资源整合、项目导入、企业认定、基地推进、平台建设、技术引导、行业统计、人才培训等工作;建立禅城区文化产业数据库,以建立科学、实用的文化产业统计核算指标体系,分析和把握禅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类实时情况,为政府和文化产业企业的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推进禅城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充分与社会资源合作,建立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在平台运营环境、服务器及宽带设施、信息化应用功能等方面广泛
45、开展业务合作;鼓励各行业协会、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展会在信息咨询、人力资源、项目孵化、投资融资等与平台进行全面深层次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依托中国陶瓷总部基地、佛山(国际)家居博览城,建立陶瓷价格指数、家居价格指数等全国行业价格指数,掌握行业的价格话语权;建立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加大文化产权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网上交易平台,把平台做成永不落幕的网上文博会和交易会,共同推动禅城文化产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六)塑造“佛山初地”文化地标,打造佛山城市形象之窗要以岭南天地、塔坡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和改造为载体,在禅城区的主要街区和景区,高起点、全方位营造城市岭南文化景观,
46、彰显岭南文化神韵的高文化品位城市。要围绕“博大精深、近悦远来”的新禅城形象,根据建设现代化的“佛山清明上河图、石湾千年陶都、华南智慧新城、岭南生态水乡”四大城区发展定位,结合20112020年期间的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结合佛山市和禅城区向海内外进行城市推介的任务,以编写本土历史人物史料剧本、拍摄专题推介片,设计吉祥物和主题形象,在国际上的著名城市和姐妹城区进行“禅城文化推介周”,全面介绍禅城区的历史文脉、科技创新、生态低碳、创意时尚、陶瓷产业、节庆武术等,把禅城区打造成为佛山美好城市形象的主要窗口。九、保障措施(一) 建立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利用特区模式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区。抓住简政
47、强镇事权下放的改革契机,将国土、规划、城建等权限下放到镇街,充分发挥镇街的优势盘活土地资源,从文化功能、产业布局、三旧改造等方面调动市场因素,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建设。禅城将借鉴国家高新区的模式,赋予文化产业功能区强大的自主权,包括国土、规划在内的完整的权限。同时,通过科学组织实施,把功能区从文化的功能、产业的布局到旧城的改造,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统筹考虑,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激发民间活力。(二)建立不拘一格的人才机制充分发挥禅城区位优势,培育和挖掘文化人力资源,营造文化人才集聚的环境。把人才安排到文化产业功能区锻炼,坚持“有能力就有平台,有成绩就有职位”的原则,通过建立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激活人才的创新、创业激情。同时,由政府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设立禅城宣传文化人才扶持奖励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