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陶瓷材料固相烧结理论研究进展.pd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5777460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进陶瓷材料固相烧结理论研究进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先进陶瓷材料固相烧结理论研究进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进陶瓷材料固相烧结理论研究进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陶瓷材料固相烧结理论研究进展.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6 材料导报 2 0 0 7年 9月第 2 1卷第 9期 先进 陶瓷材料 固相烧结理论研究进展 李 达,陈沙鸥,邵渭泉,景悦林,张永成,栾伟娜(1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岛 2 6 6 0 7 1;2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青岛 2 6 6 0 7 1)摘要 系统介绍了陶瓷材料 固相烧结理论的历史和研究进展,综述了用来描述烧结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烧结理 论和烧 结模型。目前烧 结理论 大 多局限 于烧结全程的 某一 阶段,且只研 究某一种扩散机 制起 主导作用,多数理 论烧结 模型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烧结参数,烧结单元模型的定量描述不够完善,缺乏描述烧结全程的烧结模型,且大多研究局 限于基础研

2、究,如物质的传输机制、致密化过程、气孔和晶粒生长机制。因此,建立 多种扩散机制耦合作 用的全期 烧结 模型,进一步研究烧结动力学,用计算机模拟烧结的真实条件,建立能定量描述的烧结模型,是未来烧结理论研究的方 向。关键词 陶瓷材料固相烧结烧结理论烧结模型 中图分类号:T Q1 7 4 文献标识码:A Re c e n t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o l i d S t a t e S i n t e r i n g Th e o r y o f Ad v a n c e d Ce r a mi c s LI Da 一,CHEN S h a o u ,S HAO W e

3、 i q u a n ,J I NG Yu e l i n ,Z HANG Yo n g c h e n g ,L UAN We i n a (1 C o l l e g e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Qi n g d a o Un i v e r s i t y,Qi n g d a o 2 6 6 0 7 1;2 Co l l e g e o f P h y s i c s S c i e n c e,Qi n g d a o Un i v e r s i t y,Qi n g d a o 2 6 6 0 7 1)Ab s t

4、r a c t Th e h i s t o r y a n d r e c e n t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o l i d s t a t e s i n t e r i n g t h e o r y o f a d v a n c e d c e r a mi c s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s y s t e mi c a l l y Th e s i n t e r i n g mo d e l s a n d t h eo r i e s o f i n i t i a l s t a g e,i n t e r me

5、d i a t e s t a g e a n d f i n a l s t a g e a r e d e s c r i b e d s u mma r i l y Mo s t o f t h e e a r l y s i n t e r i n g mo d e l s a n d t h eo r i e s p r e s e n t s o n l y o n e o f t h e t h r e e s t a g e s o f s i n t e r i n g,a n d s u p p o s e s o n l y o n e d i f f u s i o n

6、 me c h a n i s m d o mi n a t i n g t h e s i n t e r i n g p r o c e s s M o s t o f t h e m a r e l a c k o f q u a n t i t y 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 c a n n o t d e s c r i b e t h e wh o l e s i n t e r i n g p r o c e s s F u r t h e r mo r e,t h e p r e s e n t a t t e n t i o n a r e o n

7、 l y f o c u s e d o n t h e f u n&一 me n t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s u c h a s t h e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o f ma s s,d e n s i f i c a t i o n p r o c e s s,a n d t h e g r o wt h o f g r a i n s a n d po r e s S o,i t i s e s s e n t i a l t O c o n s t r u c t a s i

8、n t e r i n g mo d e l wh i c h c a n d e s c r i b e t h e wh o l e s i n t e r i n g p r o c e s s Mo r e a t t e n t i o n s h o u l d b e p a i d o n t h e d y n a mi c s o f s i n t e r i n g Co mp u t e r s i mu l a t i o n o f t h e s i n t e r i n g i s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o f f u r t h

9、e r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t h e s i n t e r i n g Ke y wo r d s c e r a mi c s,s o l i d s t a t e s i n t e r i n g,s i n t e r i n g t h eor y,s i n t e r i n g mo d e l 0 引言 烧结是陶瓷制备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环节。所谓烧结,是 指陶瓷坯体在一定的高温过程中,内部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 过程,使材料获得一定密度、微结构、强度和其他物理性能的一 个过程。它对材料的微观结构、最终性质起着重要作用。为了 得到高致

10、密化的纳米陶瓷,必须研究其烧结理论和烧结机理。烧结理论研究的主要 目的是确定烧结过程中物质的迁移机制和 烧结工艺参数对烧结过程物质微观结构的影响,以便制定更好 的烧结工艺。烧结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材料的致密化过 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显微结构发展以及致密化和显微结 构发展之间的关系。对烧结理论的研究已有近 1 0 0年的历史,从 2 O世纪 4 O年 代开始,发表了大量有关烧结模型的文章,但研究的对象多是金 属粉体等单相粉体的烧结过程,所以得出的烧结模型有很大的 局限性,不能对所有烧结过程中发生的现象给予解释。一般认 为,从科学的角度对烧结进行理论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后。F r e

11、 n k e l 1 (1 9 4 5年)第一次把复杂的颗粒系统简化为两球 模型,研究了晶体颗粒的粘性流动,导出了烧结颈长大速率的动 力学方程。随后 Ku c z yns k i 等 2 运用球一 板模型,建立 了烧结 初始阶段分别由体积扩散、表面扩散、晶界扩散、蒸发凝聚机制 控制的烧结颈长方程,奠定了烧结扩散理论的基础。在随后的 几十年里,不断有人研究这一方面的烧结问题。近年来,随着烧 结理论的成熟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压坯烧结过程的计算 机模拟在国外已成为烧结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1 陶瓷固相烧结 按照烧结体的结构特征,常将烧结过程划分为 3个阶段:烧 结初期、烧结中期和烧结后期。(1)烧

12、结初期 根据 Co b l e “j 的定义,烧结初期,颗粒粘结,*青岛市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0 5 1-J C-8 9)李达:男,1 9 7 3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微观结构和物性的研究 陈沙鸥:通讯联系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Te l:0 5 3 2 8 5 9 5 2 3 2 1 E-ma i l:c h e n s h a o u 1 2 6 c o m 维普资讯 http:/ 先进陶瓷材料固相烧结理论研究进展 李 达等 7 颗粒间接触点通过成核、结晶长大等过程形成烧结颈。在这个 阶段,颗粒内的晶粒不发生变化,颗粒的外形基本保持不变,整 个烧结体没有收缩,密度增

13、加极少。烧结初期对致密化的贡献 很小,一般小于 1 0,仅 2 3 左右。(2)烧结中期 烧结颈长大,原子向颗粒结合面迁移使烧结 颈扩大,颗粒间距离缩小,形成连续 的孔隙网络。随着晶粒长 大,晶界或牵附孔隙一起运动,或越过孔隙使之残 留于晶粒内 部。该阶段烧结体的密度和强度都增加。(3)烧结后期 孔隙球化和缩小,一般当烧结体密度达到 9 0 ,烧结就进入烧结后期。此时,大多数孔隙被分隔,晶界上 的物质继续向气孔扩散填充,致密化继续进行,晶粒也继续长 大。这个阶段烧结体主要通过4 q:L 隙的消失和孔隙数量的减少 来实现收缩,收缩比较缓慢。2 经典固相烧结理论及模型 2 1 烧结初期理论 烧结初

14、期的模型或理论非常多,典型的有 Ku s y n s k i、Ki n g e r y 等l_ 2 的模型。这些模型均基于相似的双球模型,并假设 两个球体之间中心距的变化即等于烧结体的线性收缩,认为物 质迁移的原动力是烧结过程中系统表面能的降低。根据物质迁 移的路径不同,物质迁移机制主要有粘性流动、表面扩散、体积 扩散、晶界扩散、蒸发凝聚 5 种。在这一假设条件下,表面扩散,气相蒸发,从表面到表面的体积扩散等传质过程被认为对烧结 体的线性收缩无贡献;而粘性流动,晶界扩散及从晶界到颗粒间 瓶颈处的体积扩散被认为可导致颗粒间中心距的减小,即对致 密化有贡献。所得的不同结果仅是由于假设不同的扩散致密

15、化 途径而已。尽管这一阶段的研究较多,但事实上烧结初期总的 收缩量是十分有限的。许多学者认为,在双球模型的推导过程中用与两球相切的 圆弧代表烧结颈部的几何轮廓是不合适的,因为这将导致颗粒 表面曲率的突变,使化学势沿表面突变。I mi s 6 根据两球模型,推导出了一种新的模型,用来分析恒定升温速率烧结初期的动 力学。与以前的模型不同,此模型可以根据膨胀曲线同时确定 激活能和动力学。此方法已经通过金红石的烧结实验结果与模 拟曲线相吻合得到证实。2 2 烧结中期理论 中期的烧结现象要 比初期复杂得多,这是由于致密化过程 自身的复杂性以及晶粒和气孔生长对致密化过程的干扰而引起 的。这种复杂性导致了建

16、立一种能适当描述致密化过程模型的 困难。2 0世纪 6 0年代早期 C o b l e E 提出了物质传输的显微结 构模型晶粒为正十四面体,气孔砌为圆柱形,位于正十四面 体的每个棱角处形成连通网络。借用这一模型,推导出了致密 化方程,给出了烧结体中残余气孔量与时间对数的线性关系。C o b l e 的模型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模型过于简单,还不能解释 很多重要的烧结现象,如 1 0多年前就为人们所认识的团聚体对 烧结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界面张力,或未考虑模型中气孔的 稳定性问题。实验中密度与时间对数的线性关系在很多条件下 均成立,如有晶粒生长或基本无晶粒生长(如热压时)时,而 C o b l e

17、 是在假设晶粒尺寸与时间的 1 3次方成正 比的条件下获得 的。此外,密度与时间对数的线性关系并没有什么物理含义,C o b l e 的理论推导还存在不容忽视的疏漏,其气孔率与时间对 数的线性关系是不成立的。2 3 烧结后期理论 与中期的情况相似,目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模型描述烧结 后期的致密化过程。通过利用并略微修正烧结中期的模型,C o b l e 给出了用于烧结后期的气孔与时间的关系,但所给出的关系 也并不令人满意,因为烧结后期气孔率与时间的对数关系往往 并不成立。描述烧结后期的显微结结构发展在 2 0世纪 8 0年代 取得进展,Ha r me r 等 7 提出的显微结构图主要包括了晶粒尺

18、寸 与气孔尺寸的关系和晶粒尺寸与烧结密度的关系,及其对显微 结构发展的影响,但是没有给出直接的致密化方程。3 国 内外烧结理论研 究现状 施剑林。在 Cob l e 模型基础上,针对该模型忽略界面能 作用的局限,提出了一种考虑颗粒间界面张力作用,以及在表面 张力相互作用下的固相烧结模型,系统研究了致密化方程、气孔 和晶粒生长机制,重新考虑了烧结中后期物质扩散途径,致密化 与粗化的关系,建立了烧结中期和后期的气孔显微结构模型,根 据所推导的致密化方程,得到了烧结 中期和后期的气孔收缩判 据,比传统的烧结方程更能全面地反映烧结现象。景晓宁E n,l z 以相场模型为基础,引入半隐傅立叶频域法改 进

19、算法,研究固相陶瓷后期烧结过程中晶粒和气孔耦合生长演 化过程。模拟结果可视化显示了晶粒生长和气孔长大随时间拓 扑结构变化的一系列微观过程。比较了耦合气孔和单一晶粒生 长速率,分析了气孔对晶粒生长的钉扎作用,模拟了晶粒生长与 时间的双对数线性关系,确定了生长指数,较符合已有的理论和 实验结果。许世蒙 1 通过热力学分析和数学计算,讨论了颗粒呈现 面心立方堆积方式时,华东烧结模型中膨胀机制和收缩机制对 烧结体总表面能的作用和总孔隙度比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 明烧结过程中收缩机制占主导地位。依据华东烧结模型中膨胀 机制和收缩机制的数学表征,讨论了两种机制的相互关系。结 果表明:烧结初期,膨胀机制 占

20、主导;烧结中期,收缩机制 占 主导,并抵消膨胀机制的作用;烧结终结前,膨胀机制略占主 导。程远方m 在恒体积条件下给出了多种扩散机制耦合作用 两球单元烧结模型的推导过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计算了 铜在不同粒度、温度、时间条件下的颈长方程和对心收缩方程。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多机制综合作用颈长方程略高于表面 扩散机制单独起作用的颈长方程,多机制综合作用的对心收缩 小于只考虑晶界扩散和体积扩散的对心收缩,颈长方程的时间 指数 随时间的延 长而变小。Gr e g o r y等。利用二维 Mo n t e C a r l o模型用计算机模拟 了烧结后期坯体气孔尺寸对烧结过程的影响、烧结后期的动力

21、 学和微观组织变化。Mo n t e C a r l o模型包含了真实微观组织特 征(晶粒和气孔),易变的表面扩散率、晶界的扩散率和晶界的运 动性。C h e n根据 C o b l e 模型,给出了一种用以描述烧结后期的 模型,根据气孔特征可以判定烧结后期何时开始。D a o l i Z h a n g 等E z 0-z z 模拟了烧结中后期晶粒长大过程以及不同粒径团聚体 的烧结和扩散过程。D i r k Ka d a u等。4 _ 引入颗粒问内聚力和 滑动摩擦的概念模拟了颗粒连接的动力学过程。L e n n a r t _ 2 建 立了模拟多孔材 料烧结 的热一 超 弹性一 粘 弹性模 型

22、。Mi c h a e l 维普资讯 http:/ 8 材料导报 2 0 0 7年 9月第 2 1 卷第 9期 等_ 2 根据热弹性一 粘弹性理论,建立了描述整个烧结过程的模 型,用以模拟烧结过程中粉体收缩量和应力变化。Ha s s o l d _ l 应用 Mo n t e-C a r l o二维模型研究烧结后期并给 出显微组织变化特征。近些年才有能包括全部 3 个阶段的烧结 模型被提出,其中以 Ha s s e n等_ 2 9 _ 全期烧结模型最具代表性,在 全期烧结模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出主导烧结曲线模型,提 供了一种更为简便的预测烧结行为和致密化的方法,准确地描 述了烧结全程的烧结

23、行为。S u等_ 3。给出了主烧结曲线的推导 过程,并验证了其有效性。Ku t t y等_ 3 卜 利用主烧结 曲线研究 了氧化铀、氧化铝等陶瓷材料的烧结过程,得到烧结激活能,准 确预测了烧结收缩量和最终相对密度,并准确描述出烧结全程 的烧结行为。4 结语 烧结单元模型研究已经具有几十年的历史,许多著名学者 在此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深 化认识烧结过程和烧结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奠定了基础。经过许 多学者的共同努力,对烧结过程中物质迁移机制的认识是清楚 的,但对烧结单元模型的定量描述还不够完善,存在许多模糊的 认识。目前国内对烧结理论的研究主要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 盐研究

24、所为代表,且大多局限于基础研究,如物质的传输机制、致密化过程、气孔和晶粒生长机制,对烧结动力学研究 比较少。在实验验证方面,许多学者用压坯实验数据直接验证烧结模型 颈长方程和确定主导机制,这种方法有些不妥。因为在实际压 坯的烧结过程中不仅存在多种机制,而且还存在约束反力,这一 反力可能导致新烧结机制的产生。因此,验证烧结单元模型的 最好办法是进行单元模型实验。而压坯实验的结果可用于验证 压坯烧结计算机模拟结果。目前的烧结模型都是假设颗粒等粒 径,而事实上,压坯一般由具有一定粒度分布的颗粒组成,因此 建立非等径两球烧结模型更具有普遍意义。而这方面的报道却 很少见,有必要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压坯

25、烧结过程的计算机 模拟提供更为方便的模型。烧结单元模型的定量描述还不够完 善,缺乏描述烧结全程的烧结模型。因此,建立多种扩散机制耦 合作用的全期烧结模型,进一步研究烧结动力学,用计算机模拟 烧结的真实条件,建立能定量描述更加精确和符合实际的烧结 理论模型,是未来烧结理论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 1 Fr e n ke l J Vi s c o u s f l o w o f c r y s t a l l i n e b o d i e s u n d e r t h e a c t i o n o f s u r f a c e t e n s i o n l J】J P h y s,1 9 4

26、 5,9:3 8 5 2 Ku c z y n s k i G C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s e l f-d i f f u s i o n o f s i l v e r wi t h o u t r a d i o a c t i v e t r a c e r s J J Ap p l P h y s,1 9 5 0,2 1(7):6 3 2 3 Ki n g e r y W DB e r g M S t u d y o f t h e i n i t i a l s t a g e s o f s i n t e r i n g s o l i d s b y

27、 v i s c o u s f l o w,e v a p o r a t i o n-c o n d e n s a t io n,a n d s e l f d i f f u s i o n J J Ap p l P h y s,1 9 5 5,2 6(1 0):1 2 0 5 4 Co b l e R L S i n t e r i n g c r y s t a l l i n e s o l i d s I I n t e r me d i a t e a n d f i n a l s t a t e d i f f u s i o n mo d e l s J J A p p

28、 l P h y s,1 9 6 1,3 2(5):7 87 5 Co b l e R LS i n t e r i n g c r y s t a l l i n e s o l i d s I I Ex p e r i me n t a l t e s t o f d i f f u s i o n mo d e l s i n p o w d e r c o mp a c t s J J A p p l P h y s,1 9 61,3 2:79 3 6 L u i s A P6 r e z-Ma q u e d a,J o s 6 Ma n u e l Cr i a d o,Co n

29、c e p c i 6 n Re a 1 Ki n e t i c s o f t h e i n i t i a l s t a g e o f s i n t e r i n g f r o m s h r i n k a g e d a t a:s i mu l t a n e o u s d e t e rm i n a t i o n o f a c t i v a t i o n e n e r g y a n d Ki n e t i c mo d e l f r o m a s i n g l e n o n i s o t h e r ma l e x p e r i me

30、n t J J Am C e r a m SOc,2 0 0 2,8 5(4):7 6 3 7 Ha rm e r M P Th e u s e o f s o l i d s o l u t i o n a d d i t i v e s i n c e r a mi c p r o c e s s i n g,I n Ad v a n c e s i n Ce r a mi c s:W D Ki n g e r y Th e A me r i c a n Ce r a mi c S o c i e t y Co l u mb u s:Oh i o,1 9 8 5 6 7 9 8 施剑林固相

31、烧结I:气孔显微结构模型及其热力学稳 定性致密化方程 J 硅酸盐学报,1 9 9 7,2 5(5):4 9 9 9 施剑林固相烧结I I:粗化与致密化关系及物质传输途 径 J 硅酸盐学报,1 9 9 7,2 5(6):6 5 7 1 0 施剑林固相烧结一I I I:实验:超细氧化锆素坯烧结过程 的晶粒与气孔生长及致密化 J 硅酸盐学 报,1 9 9 8,2 6 (1):1 l 1景晓宁,倪勇,何陵辉陶瓷烧结过程孔隙演化的二维相场 模拟 J 无机材料学报,2 0 0 2,1 7(5):1 0 7 8 1 2 景晓宁,赵建华,何陵辉固相烧结后期晶粒和气孔拓扑生 长演化的二维相场模拟 J 材料科学与

32、工程学报,2 0 0 3,2 1(2):1 7 0 1 3许世蒙,丁华东,李颖华东模型 中烧结机制相互关系的数 学讨论 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 0 0 1,1 1(s 1):1 7 6 1 4 许世蒙,丁华东,李颖华东烧结模型的数学计算(I)J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 0 0 1,1 5(1):2 2 1 5 许世蒙,丁华东,刘俊红华东烧结模型的数学计算(I I)J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 0 0 2,1 6(1):4 8 1 6 程远方,果世驹,赖和怡烧结理论进展2 烧结初期多 种扩散机制耦合作用的烧结模型 J 粉末冶金技术,1 9 9 9,1 7(4):2 5 7 1 7 Gr e g

33、o r y N Ha s s o l d,I-W e i Ch e n,Da v i d J S r o l o v i t z Co m p u t e r s i mu l a t i o n o f f i n a l s t a g e s i n t e r i n g:I,mo d e l k i n e t i c s,a n d m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J J A m C e r a m Soc,1 9 9 0,7 3(1 0):28 57 1 8 I _ W e i Ch e n,Gr e g o r y N Ha s s o l d,Da v

34、i d J S r o l o v i t z Co m p u t e r s i mu l a t i o n o f f i n a l s t a g e s i n t e r i n g:I I,i n f l u e n c e o f i n i-t i a l p o r e s i z e J J A m C e r a m Soc,1 9 9 0,7 3(1 0):2 8 6 5 1 9 S u t t o n R A S c h a f f e r G An a t o mi s t i c s i mu l a t i o n o f s o l i d s t a

35、t e s i n t e r i n g u s i n g Mo n t e C a r l o me t h o d s J Ma t e r S c i En g A,2 0 0 2,3 3 5(1-2):2 5 3 2 0 Z h a n g Da o l i,W e n g Gu a n g a n,Go n g S h u p i n g,e t a 1 Co mp u t e r s i mu l a t i o n o f g r a i n g r o wt h o f i n t e rm e d i a t e-a n d f i n a l s t a g e s i

36、 n t e r i n g a n d Os t wa l d r i p e n i n g o f Ba TiO3。b a s e d P TCR c e 。r a mi c s J Ma t e r S c i E n g B,2 0 0 3,9 9(1-3):4 2 8 2 1 Le c l e r c H,Ge l i n J C Nu me r i c a l mo d e l i n g o f s o l i d s t a t e s i n t e r i n g u s i n g h e t e r o g e n eou s p a c k i n g a n d

37、d i f f u s i o n p r o c e s s e s 广 J J Ma t e r P r o c Te c h n,2 0 0 3,1 4 3 1 4 4(2 0):8 9 1 2 2 Ta t s t u h i k o Ai z a wa,Yu n a n P r a wo t o,e t a 1 Co u p l e d,ma c r o-mi c r o mo d e l i n g f o r h o t d e f o rm a t i o n a n d s i n t e r i n g J J Co mp u t a t i o n a l a n d A

38、p p l i e d Ma t h e ma t i c s,2 0 0 2,1 4 9(1):30 7 2 3 Di r k Ka d a u Gu i d o B a r t e l s,L o t h a r B r e n d e l,e t a 1 Co n t a c t d y n a mi c s s i mu l a t i o n s o f c o mp a c t i n g c o h e s i v e g r a n u l a r s y s t e rns J J Comp u t e r P h y s C o mm,2 0 0 2,1 4 7(1-2):

39、1 9 0 2 4 Do r e y R A,Yeoma n s J A,S mi t h P A,e t a 1 I n s i t u o p t i c a l d i l a t o me t r i c me a s u r e me n t s o f t h e i n i t i a l s t a g e s o f s i n t e r i n g o f a l u mi n a J A c t a Ma t e r,2 0 0 1,4 9(3):5 1 9 (下转 第 1 2页)维普资讯 http:/ 材料导报 2 0 0 7年 9月第 2 1 卷第 9期 2 李荣

40、久陶瓷一 金 属复合材料北京:冶金工业 出版社,20 02 1 24 3 李洪峰,俞泽民,金立国,等成型压力对 z 陶瓷力学性 能的影响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 0 0 4,9(6):4 4 4 Du t t a S _I mp r o v e d p r o c e s s i n g o f a S i CAd v Ce r a m Ma t e r。1 9 8 8,3:2 5 7 5 Du t t a S Hi g h-s t r e n g t h s i l i c o n c a r b i d e b y h o t i s o s t a t i c p r e s s i n

41、g I n:Te n n e r y V J e d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Th i r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y mp o s i u m o n Ce r a mi c Ma t e r i a l s a n d Co mp o n e n t s f o r E n g i n e s La s Ve g a s,1 9 8 8:6 8 3 6 佘继红,江东亮,谭寿洪,等碳化硅陶瓷的热等静压烧结 硅 酸盐学报,1 9 9 7,2 5(4):3 9 5 7 Ga o I ,L i W,W a n g H Z,

42、e t a 1 F a b r i c a t i o n o f n a n o Y-TZ P ma t e r i a l s b y s u p e r h i g h p r e s s u r e c o mp a c t i o n J Eu r Ce r a m S o c,2 0 0 1,2 1:1 3 5 8 赵然,周静,魏长松,等成型工艺对 z P M(1-x)P Z N 陶 瓷性能的影响四川大学学报,2 0 0 5,4 2(2):4 1 0 9 邵怀启,钟顺和挤出成型法制备莫来石一 硅藻土陶瓷膜管 的研究硅 酸盐通报,2 0 0 4,4:2 5 1 O 刘高兴,严泉才,孟

43、德安,等塑性挤压成型 9 O氧化铝陶瓷 工艺研究现代技术陶瓷,2 0 0 2,2:4 O 1 1 冯江涛,夏风,肖建中陶瓷注射成型技术及其新进展中 国陶瓷,2 0 0 3,3 9(2):3 4 1 2谢志鹏,苗赫濯精密陶瓷部件近净成型技术的发展真空 电子技术,2 0 0 2,3:1 0 1 3 谢志鹏,杨现锋,王霖林先进陶瓷的精密注射成型长沙 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0 6,3(3):1 0 2 1 4 陈艳,龚树萍,周东祥 轧膜成型 P TC R瓷片平整烧成工艺 的研究 电子元件 与材料,2 0 0 2,2 1(1 1):4 1 5 韩敏芳,杨翠柏,李伯涛轧膜成型 YS Z电解质

44、薄片性能 电池,2 0 0 4,3 4(3):2 0 7 1 6 韩娟,张永恒Z n O导电陶瓷的制备及电性能研究青岛 科技大学学报,2 0 0 4,2 5(1):3 9 1 7 陈艳,龚树萍,胡云香,等多层片式 P TC R注浆成型工艺 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0 3,3 1(7):2 2 1 8 王辛龙,陈欣,罗龙,等羟基磷灰石料浆流变性及注浆成型 工艺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 0 0 6,3 8(4):9 6 1 9 马景涛,谢志鹏,黄勇,等 水溶性高分子聚丙烯酰胺对氧化 铝注凝 成型的影响硅 酸盐学报,2 0 0 2,3 0(6):7 1 6 2 0

45、Ma J i n g t a o,Xi e Z h i p e n g,Mi a o He z h u o,e t a 1 Ge l c a s t i n g o f a l u mi n a c e r a mi c s i n t h e mi x e d a c r y l a mi d e a n d p o l y a c r y l a m i d e s y s t e ms J Eu r C e r a m S o c,2 0 0 3,2 3(1 3):2 2 7 3 2 1 张雯,王红洁,张勇,等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纳米复合多孔氮 化硅陶瓷复合材料学报,2 0 0 4,2 1

46、(5):8 4 2 2 焦宝祥,李纯成,丘泰,等注凝成型制备 Z TA复相陶瓷 复合材料学报,2 0 0 4,2 1(6):1 2 5 2 3 冯春霞,陈建华,陆洪彬,等注凝成型工艺制备钛酸铝陶 瓷材料导报,2 0 0 5,1 9(5):3 3 8 2 4 王海龙,石广新,张锐,等流延成型法制备 S i C多孔陶瓷工 艺的研究陶瓷学报,2 0 0 4,2 5(1):4 3 2 5 Ga u c k l e r L J,Ga u l e T J Pr o c e s s o f f a b r i c a t i o n o f c e r a mi c g r e e n b o d i e

47、s b y d o u b l e l a y e r c o mp r e s s i o n S t wi s s P a t,02 37 71 9 92 2 6 司文捷,Gr a u l e T J,B a a d e r F H,等直接凝 固注模成型 S N 及 S i C陶瓷基本原理及工艺过程硅酸盐学报,1 9 9 6,2 4(1):3 2 2 7 司文捷,G r a u l e T J,B a a d e r F H,等直接凝 固注模成型 S i。N 及 S i C陶瓷浆料凝固过程的研究无机材料学 报,1 9 9 6,1 1(1):1 7 1 2 8 L a n g e F F _

48、Me t h o d o f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d e n s e c e r a mi c p r o d u c t s US P a t。5 3 4 0 5 3 2 1 9 9 3 2 9 崔学民,欧阳世翕先进陶瓷快速无模成型方法研究的进 展陶瓷,2 0 0 1,4:5 (责任编辑杨光)、(上接 第 8页)2 5 Le n n a r t M h l e r Ma g n u s Ek hKe n n e t h Ru n e s s o nA c l a s s o f t h e r mo-h y p e r e l a s t i c-v i s

49、c o p l a s t i c mo d e l s f o r p o r o u s ma t e r i a l s:t h e o r y a n d n u me r i c s E J I n t J P l a s t i c i t y,2 0 0 1,1 7 (7):9 4 3 2 6 Mi c h a e l Ga s i k,Zh a n g Ba o s h e n g A c o n s t i t u t i v e mo d e l a n d F E s i mu l a t i o n f o r t h e s i n t e r i n g p r o

50、 c e s s o f po wd e r c o mp a c t s E J C o mp u t a t i o n a l Ma t e r S c i。2 0 0 0,1 8(1):9 3 2 7 Ko l o s s o v S,e t a 1 3 D F E s i mu l a t i o n f o r t e mp e r a t u r e e v o l u t i o n i n t h e s e l e c t i v e l a s e r s i n t e r i n g p r o c e s s E J I n t J Ma c h i n e T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机械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